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

2014-5-11 0:11:49下载本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第Ⅰ卷(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地壳(qiào) 粮囤(dùn)  切合实际(qiè)   丢车保帅(jū)

B.轧帐(gá)  粘贴(zhān)  长势喜人(zhǎng) 引吭高歌(háng)

C.殷红(yān) 佛教(fó)   量体裁衣(1iàng)  力能扛鼎(gāng)

D.剥皮(bō)  镌刻(juān)  纤尘不染(xiān)  屡见不鲜(xiān)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C

A.陷井 融洽 莫明其妙 盛气凌人

B.自诩 殒落 旁证博引 察言观色

C.风采 涣散 饮鸩止渴 咎由自取

D.嬉笑 弹劾 怨天由人 以逸代劳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①世界各国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措施,__________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

②5月1日起 __________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加强了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管理。

③经朋友 __________,我终于认识了这位曾经让敌人胆战心惊的老战士。

A.制止 实行 引见  B.制止  施行 引见

C.阻止 施行 引荐  D.阻止 实行 引荐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B.在这次“希望之星”中学生绘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扬帆》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一等奖。

C.精明的商家早就意识到,中国加入WTO以后,竞争不可避免,一旦陷入被动后再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D.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突破载人航天技术,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B.本市某医院于前年率先推出“病人选护士”后,又在今年四月推出“病人选医生”,此举深得病人欢迎。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侵权、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香港国际电影节自成立以来,尽管没有好莱坞大明星的参加,却一直是复活节期间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6.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C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_________。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_________ 。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

①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 ②参差的模糊的影子在水里映着 ③微风飘来,有一两缕波纹,但很快消失了 ④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一11小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闻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常设大瓦壶于视事阁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緼焚之,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九月,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吕余庆以疾求解职;丁卯,罢为尚书左丞。余庆为帝霸府(藩王府邸)元僚,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然不以介意。处耘获罪时,余庆知江陵,还朝,帝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解释。及普忤旨,左右争倾之,余庆独为明辨,帝意稍解。时称长者。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

注:矧(shěn):况且。大渐:病重。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尝欲除某人为某官  除:封授

B.卒可其奏       可:同意

C.中外表疏       疏:陈述

D.左右争倾之      倾:倾轧、排挤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A.普颜色自若       B.适当其时

C.帝委曲问处耘事    D.余庆以理解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①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①岂得以喜怒专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①必投之壶中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欲呼张良与俱去

D.①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普性格“刚毅果断”的一组是 B

①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②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③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④必投之壶中,束緼焚之⑤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 ⑥时称长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⑥

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皇帝当初并不怎么重用赵普,曾经把他的奏折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终被他刚毅的性格所感动,他也以称职而闻名于世。

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使皇帝改变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告知百姓正在宫外作乐求雨,使皇帝转怒为喜。

C.赵普上书称赞皇弟,并想事先得到皇帝的临终遗诏,言下有推荐皇弟作接班人之意,并希望早安此事,皇帝很重视他的话。

D.李处耘获罪,赵普违背皇帝的旨意,吕余庆竭力为他们开脱.李、赵无事,他却因此而被罢为尚书左丞。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被称为寻根派的诸多作家,实际上理论见解和艺术追求并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承认传统①文化的多元化,并试图通过输入现代意识与改变传统文化的内部结构来发展中国文化。明显的一点是,作家们对二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大都不感兴趣,甚至热讽冷嘲;而对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化与处于配角地位的佛、道两家反倒甚有好感。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儒家主要注重艺术的社会功用,而佛、道更注重艺术思维方式与艺术表现规律,当作家的眼光从艺术外部转向艺术内部时,自然会抑儒而扬佛、道;另一方面,不排除这么一种可能性,即作家们是有意识地借传统②来反传统③——借处于外围地位的民间文化、佛道文化的某一精神侧面来批判处于中心地位的儒家文化(对现代中国国民弱点的形成,儒家负有更直接的责任)。若如是,这种选择传统与批判传统齐头并进的举动是富有建设意义的尝试。这就很能理解寻根派作家的“风派作风”:前几年大谈文学现代化,这两年又大谈文学寻根。其实在他们看来,“现代化”与“寻根”在内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不过侧重点不一样而已。姑且不谈现代艺术对粗犷古朴的原始艺术的推崇,对寻根派作家有启示;更重要的是作家们是力图用现代眼光来照亮传统④、发现传统,根本不同于“五四”前后国粹派的盲目复古。读阿城、韩少功等人的小说,不难发现其现代意识与批判眼光,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五四”文学改造国民灵魂主题的延续。

12.比较文中四个加点的“传统”的内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A.①和②相同  B.①和③相同  C.②和③不同  D.①和④不同

13.不属于“作家们对二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大都不感兴趣”的原因一项是C

A.寻根派作家更注重艺术思维方式与艺术表现规律。

B.寻根派作家认为儒家文化对中国国民的弱点的形成负有更直接的责任。

C.儒家文化二千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

D.儒家文化不很注重艺术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规律。

14.下列例子不能说明“‘现代化’与‘寻根’在内在精神上是一致的”的一项是 B

A.现代艺术推崇粗犷古朴的原始艺术

B.“国粹派”虽产生于“五四”前后却主张复古

C.现代作家力图用现代的眼光来照亮传统、发现传统

D.阿诚、韩少功等人的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寻根派作家认为佛、道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B.艺术外部指的是艺术的社会功用,艺术内部指的是艺术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规律。

C.寻根派作家试图用现代意识与批判眼光改造国民的灵魂。

D.阿诚、韩少功等属于寻根派作家。

第Ⅱ卷(共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生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身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时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选自《在梦中搁浅》)

16.第1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6分)

17.第3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遥远只是因为缺少时间的距离,因此作者未对当代诗歌失去信念,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的魅力。

B.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出生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诗句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机巧的构思。

五、(11分)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隋唐嘉话》)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6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

六、(16分)

22.写出下列古诗词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句)(4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陶渊明)

② 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③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苏轼)

⑤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23.仿照下面的句式,以“青春”开头,再续写两个句子,组成文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近日,大型话剧《尊严》再度上演于上海交通大学。与以往不同的是,台上的演员不再是熟悉的面孔,而是从未演过话剧的交大学生,而导演、编剧以及舞台的布景、舞美、灯光等“后援”则是上海话剧中心的原班人马。送戏进大学,学生来主演,这是文艺院团每年都举行的“校园四季歌”的新唱法。

近来,话剧在大学校园中越来越普及,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话剧社。但由于剧本、导演等不够专业,使得大学的话剧总有一种“玩票”的感觉。上海话剧中心曾在上海交大上演过《尊严》,很受大学生的欢迎。交大学生希望自己也能演一回《尊严》,话剧队也曾作过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话剧中心获悉后,专门派出了强大的阵容,指导和帮助学生排演。上海话剧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大学生对话剧有兴趣,我们应该引导。这次与交大的合作,开创了话剧进校园的又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说是用专业的‘绿叶’来衬托业余的‘红花’,这更能使大学生们感受到话剧艺术的魅力。”

25.下面这段介绍录音笔的文字在表达上有一些毛病,请加以修改(有几处改几处)。(5分)

录音笔的录音时间至少可以长达10小时以上,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进行会议录音或不能及时整理录音的记者来说特别适用。一般的MP3产品只能一两个小时录音。

录音笔具有电话录音功能。将它接驳到电话机上,就可以进行电话录音,这对其他数码产品是做不到的。

录音笔在录音时还可以对声音进行辨析,当外界环境安静时,录音笔会自动暂停录音,一旦在录音环境中再次出现声音,它又会重新开始工作。

另外,录音笔外带话筒,可以使录音效果更加清晰。

七、(60分)

26.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请以“修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注意:①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第三次检测

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 2.C 3.B 4.D 5.A 6.C

二、(15分,每小题3分)

7.C 8.D 9.A 10.B 11.C

三(12分,每小题3分)

12.C 13.C 14.B 15.A

四、(18分)

16.一问: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者:变得灰暗、腐朽;或者:失去光彩和神奇。

二问: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

三问: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

(每问2分。意思符合即可)

17.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4分,两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4分,两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A D

五、(11分)

20.宇文士及就跟着赞不绝口。或“宇文士及就跟着对这棵树夸个不停”。(2分,意思对即可,“从而”未翻译对,扣1分)

魏公常劝我疏远那些爱奉承的小人,我不明白这小人是谁,心里常怀疑你而不能确定。现在看来果真如此!(3分,“远”、“悟”、“果然”这三个词,错一个扣1分;其它意思对即可,有错误酌扣)

21.(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因为在诗人的眼前所呈现的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弯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蓝天幕上悬挂着的一张精巧的银弓。所以诗人才会脱口而出,赞美这夜的可爱。

(两句各3分。分析合理、意思符合即可)

六、(16分)

22.①悠然见南山②出师未捷身先死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只缘身在此山中⑤我劝天公重抖擞(1句1分。有错、漏、增字该句不得分)

23.例: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跨陈旧的桎梏。(4分,两格一句2分,合理即可给分)

24.例:“校园田季歌”又有新唱法:大学生演戏专业团后援;专业“绿叶”衬业余“红花”;送戏进大学学生来主演;开创话剧进校园的新形式(3分,可概括或具体表述,具体表述须含学生主演、剧团支持两个方面。合理即可)

25.①“至少可以长达10小时以上”去掉“至少”或“以上”

②“只能一两个小时录音”改为“只能录音一两个小时”

③“这对其他数码产品是做不到的”改为“这是其他数码产品做不到的”

④“录音笔在录音时还可以对声音进行辨析”中的“辨析”改为“判断”等

⑤“可以使录音效果更加清晰”改为“可以使录音效果更加理想”

(5分,每个1分)

七、(60分)

26.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