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命题人:姚明 第 Ⅰ 卷(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泥泞 奸佞 车辇 拈起 圭臬 B.悭吝 缱绻 愆期 芊绵 搴旗 C.颁布 舢舨 扳本 山坂 钣金 D.趑趄 鞫讯 狙击 抽车 拮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翔实 详实 歪门邪道 嬉笑怒骂 中流砥柱 B.典藉 狼藉 风姿秀逸 瓦釜雷鸣 倜傥不羁 C.伸冤 连翩 心猿意马 蔚雨绸缪 运筹帷幄 D.赋予 宛转 秋水尹人 索然寡味 得陇望蜀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事实______雄辩,动画制作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仅《狮子王》票房收入即达3.5亿美元。 ②如何解决当前影视明星文化品位不高的问题,有关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______因为文化品位不高,所以才需要努力学习。 ③作家陆星儿说,当自己用减法处理了家事和情感之后,生活就简洁了一些,自己会完全______出来,潇潇洒洒地活。 A.甚于 惟其 脱颖 B.胜于 正是 解脱 B.胜于 惟其 解脱 D.甚于 正是 脱颖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B.在日元贬值一泻千里,亚洲经济灾难深重的时候,人民币保持稳定,为亚洲和世界作出贡献。 C.今年,教育收费的情况差强人意,乱收费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D."冲击波"病毒肆虐全球,它提醒我们,反病毒战迫在眉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时猛一抬头,真以为是一片海市蜃楼,让一个隐身的魔术师搬到了十里洋场的大都市――多伦多。(张抗抗《时差》) B.可口可乐一直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象征,与中国北方农村冰天雪地的背景和一群驾大车的农民,真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程乃珊《今日香港人生活写真》) C.将来也许有一天,我和女儿会以同样的记者身份在同一采访场合遭遇。(敬一丹《一丹随笔》) D.这表明,邓小平以百战之身,到了耄耋之年仍然能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吴敬琏《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战略意义》) 6、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150厘米高,40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所有刚刚进入了佛学院的人,都十分纳闷:那么大的佛学院,有着壮观巍峨的大门可以堂皇地出入,还开这个小门做什么?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哲学也在这个小门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因为,只有能暂时的委曲求全,才会顺利的走完人生的道路。 B.因为,只有吃苦才是佛家的真谛。 C.因为,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D.因为,礼仪和风度是与佛学格格不入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美国市场上现有的抗蛇毒药物是从注射了蛇毒的马血中提取的,马血中的红血球被去除了,只留下含有数千种不同抗体的血浆,而这些抗体中仅有几种能解蛇毒,这样患者在使用了这种解毒药之后,会对血浆中数千种其他的抗体和蛋白质产生若干种过敏反应,而且,使用剂量还必须很大。 新一代抗蛇毒药物是从注射了蛇毒的羊血中提取的,其血浆经过提纯,使其中仅含能解蛇毒的抗体。在迄今接受这种新药治疗的32位患者中,大多数都没有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产生使用传统解毒药时经常出现的严重的过敏反应。 这种新解毒药的生产过程大致是:去除羊血中的红血球,只剩下含有各种抗体的血浆、用一种名为木瓜蛋白酶的酶将每一种Y形抗体的"杆"与其一对"臂"分离,后者才是该抗体与目标化合物结合的部分。将这种抗体的"杆"去除,因为它们在中和蛇毒的过程中不起作用,还会引发过敏反应;接下来,让含有这种抗体的"臂"的溶液通过一个提取柱,柱中填有覆以蛇毒的珠子。这样,Y形抗体的"臂"就会与蛇毒结合,留在往中。将其提取出来,冷冻干燥成粉末,按使用一次的剂量装瓶备用。 7、文中说"其血浆经过提纯",意思是: A.除去红血球和各种不能解蛇毒的抗体。 B.除去不能解蛇毒的抗体和一般蛋白质。 C.除去不能解蛇毒的抗体,并去除Y型抗体的"杆"。 D.除去红血球,并去除Y型抗体的"杆"。 答:() 8、文中提到"能解蛇毒的抗体""各种抗体""Y型抗体"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能解蛇毒的抗体" 与"只剩下含有各种抗体的血浆"一句中的"各种抗体"不同 B."只剩下含有各种抗体的血浆"中的"各种抗体"不同于"Y型抗体"。 C."能解蛇毒的抗体"就是"Y型抗体"而与"各种抗体"一语所指不同。 D."能解蛇毒的抗体""各种抗体""Y型抗体",在文中所指对象是同一的。 答:() 9、对"后者才是该抗体与目标化合物结合的部分"这一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句中"后者"是Y型抗体的双臂。 B."该抗体"指能解蛇毒的一种Y型抗体。 C."目标化合物"指提取柱中覆在珠子上的蛇毒 D."后者"与"目标化合物""结合"即生成抗蛇毒药物。 答:() 10、下列说法与文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A. 给马或羊"注射蛇毒"是为了使它们的血液中产生所不要的抗体。 B. 美国市场上现有的抗蛇毒药物使用时需要很大剂量,是因为其中的人部分抗体不能解蛇毒。 C. 原来用马血,现改用羊血,其中必有原因,但文中没有说明。 D. 新研制的抗蛇毒药物使用时所需剂量小,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答:()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终太仆卿。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始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 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 登进士第,不就选①。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擢右正言。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会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②,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宰相范纯仁至于御史十人,皆缘是去。召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范纯仁复相,吕大房白后欲令安世少避。后曰:"今既不居言职,自无所嫌。"又语韩忠彦曰:"如此正人,宜且留朝廷。" 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③,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就:表示其种倾向,事情顺利达到或完成。"不就选"就是说虽然考中进士.却没有马上被选拔任命具体官职,只能候补。宋代以后科举选拔往往会有这种情况。"不就选"不可理解为"不去参加铨选'。②乘舆:本来是皇帝乘坐的车子,后来往往借来代指皇上③讽:用含蓄的话暗示章惇、蔡卞是借这个使者的口要挟刘安世。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世少时持论已有以识 持论:立论 B.窃以为未然 未然:尚未成为事实 C.胁使自裁 自裁:自杀,自尽 D.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 经纪:经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教之以诚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 且令自不妄语始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C.谗虽不行,犹徙梅州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 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3、下列句中括号里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世)擢右拾言。 B.(范纯仁)召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 C.今(范纯仁)既不居言官,自无所嫌。 D.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同贬当死者)危得免。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安世忠正的一组是 ①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见识。 ②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 ③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 ④登进士第,不就选。 ⑤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 ⑥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之家事甚悉。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少年时就很有远见,文彦博有事都会向他询问,并让他裁决。 B.对文彦博的退缩与推卸责任,刘安世从容坦然地加以反驳,指出事情其实就像翻转手掌一样简单,其为人的正直、刚毅与果敢跃然纸上。 C.刘安世的"忠正"赢得同情和尊重,所以政敌复出之后,皇太后也出面对他加以保护,这正从侧面表现了刘安世立身忠正的影响力。 D."忠正"也带来迫害,政敌复出后不但使人威胁刘安世,更直接派人杀害,刘安世却不躲避,表现了他的"身正";坦然就死,还要先安排好别人的家事,表现了他的"心正"。可见,刘安世的"正"是和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同仁的关怀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第 Ⅱ 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纯仁复相,吕大防白后欲个安世少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请结合全诗简述三、四两句写景的抒情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九层之台,__________;千里之行,____________。(《老子》) ⑵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⑶闾阎扑地,___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河流的秘密 苏童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不能,你恐怕也不能。我一直喜欢阅读所有关于河流的诗文篇章,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谁能有锋利如篙的文笔直指河流的内心深处?我没有,恐怕你也没有。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河流--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词语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往往处于城市外围或者边缘。有一个被地方志规定的名字却不为人熟悉,人们对于它的描述因袭了粗犷的不拘小节的传统:河,河边,河对岸。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商店、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一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一个孩子判断一条河是否快乐并不难,他听它的声音,看它的流水,但是我从未听见河水奔流的波涛声,河水大多时候是静默的。只有在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它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易地判断那不是快乐的声音,那不是一条河在欢迎一条船,恰好相反,在孩子的猜测中,河水在说,快点走开,快点走开!在孩子的目光中,河水的流动比他对学习的态度更加懒惰更 加消极,它怀有敌意,它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天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菜、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儿,我不管!孩子发现每天清晨石埠前都有漂浮的垃圾,河水没有把旧的垃圾送到下游去,却把新的垃圾推向河边的居民。河水在说,是你们的东西,还给你们,我不管!在我的记忆中河流的秘密曾经是不合道德的秘密。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人们喜欢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我很抱歉描述了这么一条河流来探索河流的心灵 事实上河流的心灵永远比你所能描述的丰富得多,深沉得多,就像我母亲所描述的同一条河流,也就是我们家后窗能看见的河流。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河水结了冰,我母亲急于赶到河对岸的工厂去,她赶时间,就冒失地把冰河当了渡桥。我母亲说她在冰上走了没几步就后悔了,冰层很脆很薄,她听见脚下发出的危险的碎冰声,她畏缩了,可是退回去更危险,于是我母亲一边祈求着河水一边向河对岸走。你猜怎么着,她顺利地过了河!对于我来说这是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我问我母亲她当时是怎么祈求河水的,她笑着说,能怎么祈求?我求河水,让我过去,让我过去,河水就让我过去了! 如果你在冬天来到南方,见到过南方冬天的河流,你会相信我母亲的故事吗?你也会像我一样,对此心怀疑窦。但是关于河流的故事也许偏偏与人的自以为是在较量,这个故事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请想一想,对于同一条河流,我母亲作了多么神奇多么瑰丽的描述! 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是关于河流最大的秘密。 19、作者是否赞成"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为什么?(4分) (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15个字) 20、作者所认识的河流的心灵,主要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4分) 21、本文以"河流的秘密"为题,其深刻意义是:(6分) 22、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末用比拟的手法写河流的心灵就表现在河面上,然而却永远难以真正理解,呼应开头,点明题意。 B.河流以拒绝承担河流的责任与道义的方法传达对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满,表现出本文主旨。 C.作者以天空与河水作异同比较,意在写河流与人的心灵难以沟通。 D.经年累月地治理河流,强制它承担过多的运输、水利任务,这是人"自以为是"的表现。 E.所有表现热爱河流关注河流心灵的诗文、赞美河流的文笔,都表现出人们对河流心灵的理解,对其秘密的把握。 答:( )( ) 六、(12分) 23、下面的句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按照要求改写,以消除歧义。(4分) 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饰,变更全文结论。 ⑴表达"导师建议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表达"导师不同意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4分) 因为知道减去双肩的重负,赵州桥才得以横跨千年岿然不动;因为从容平息心海的浮潮,达摩方能洞中面壁十载影入青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给下面一条新闻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南京鼓楼医院率先单独采用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新技术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日前,首批已移植成功的4位白血病患者走出了该院骨髓移植中心。此项技术的开展,使95%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可以在家庭中找到骨髓供者,父母与子女间可以相互移植,白血病因找不到合适供者而失去骨髓移植机会的现象将由此得到改变。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曹操率领大军行军途中,找不到水,全军将士都感到口渴,曹操在马上鞭子一指,说:"前方有一片梅林,果子很多,又甜又酸,大可解渴。"将士们听了不禁流出口水,大军终于走到有水的地方。 请以"动机与效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联系生活实际,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D (A泞佞读nìng,拈读nīan,辇读nǐan,臬读nìe;B悭愆芊搴读qiān,缱读qiǎn ;C颁扳读bān,坂舨钣读bǎn;D全读jū。2.A(B典籍C未雨绸缪D秋水伊人)3. B(①"甚于"多用于不好的方面,如劣行、恶德、情况危急、处事困难等;"胜于"必须前者优于后者,应选"胜于"。②"惟其"已含因果关系,与"因为"重复,应选"正是"。③"脱颖"指人才崭露头角,"解脱"是摆脱的意思,应用"解脱"。)4. A("拾级而上"只能用于人,是对于人在山道上逐级攀登的一种动态描写;描写"山道"不可用"拾级而上"。)5. D(A"十里洋场"特指旧上海的租界或租界的繁华景象,不可指多伦多;B"风",放逸、走失,"风马牛"是动宾结构,不可一字一顿;C"遭遇"往往指不愿意碰上或不希望发生的,与语境不合。)6.A(由对上文形象的动作概括出其意义。) 二、 7.B(理解这句话要联系第一段,所谓"提纯",是相对于第一段中说的抗蛇毒药物而言。在第一段中提到的抗蛇毒药物,只是除去了马血中的红血球,留下的血浆中含有数千种不起作用的抗体和蛋白质,所以,这里的所谓"提纯"就如B项所说,其他各项都不对。至于除去Y型抗体的"杆",那是"提纯"之后的工作了。)8.D(第三段中说的"只剩下含有各种抗体的血浆",是承接第二段的一种简省的说法,"只剩下",就含有"提纯" 的意思,所以这里的"各种抗体"也就是"能解蛇毒的抗体",也就是下面用木瓜蛋白酶加工的各种"Y型抗体"。)9.B(不是"一种"Y型抗体,而应是"各种"Y型抗体。)10.D(不是没有"任何副作用",只是"大多数没有产生副作用"。) 三、 11.C(A持论:发表见解。B未然:不是这样。D经纪:安排,料理。)12.D(该组两个"因"均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时机,可译为"趁着"。A组两个"以"均为介词,但其意义和用法不同 前"以"引进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后"以"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B组两个"且"均为连词,均可译为"而且",但其用法不尽相同。前"且"用在分句前,表示进一层;后"且"用在两个动词中间,表示并列,亦可译为"并且";C组两个"虽"均为连词,用于连接分句与分句,但其意义和用法又不尽相同。前"虽"所表示的已经是事实,亦即对事实的承认,以引起后一分句的转折,可译为"虽然";后"虽"所表示的只是假设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比事实本身要夸张得多,可译为"纵使"、"即使"、"就是"等。)13.A(BCD均为"刘安世"。)14.D(①是说刘安世少时就很有远见。②说的是文彦博的事。④是说刘安世虽然考中进士,却没有马上被选拔任用。)15.A ("并让他裁决",文中没有此内容。) 四、 16.(1)(刘安世)跟随司马光学习,询问为国尽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什么。(翻译此句,关键是对"咨尽心行己之要"的读法的判断。咨,询问;尽心,用尽心思;行已,做好自己的本分事,管好自己的言行;要,根本,最主要的。)(2)范纯仁(恢复原职)又做了宰相,吕大防禀告太后,想让刘安世稍微避一避嫌。(翻译此句,关键在对"白"和"少"的理解;白,动词,禀告,报告。少,稍微、略为。)17. 极写原野的空旷与清冷(1分),写天和月似乎与人亲近了(1分),实际上形象地表现不尽的客愁(2分),写出诗人内心无比的空虚和寂寞(2分)。(意思对即可)18. ⑴起于垒土,始于足下。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⑶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每格1分,多写如有错,按错误扣分。) 五、 19、①不赞成(2分);②因为鱼类与河流的关系恶化。(2分) 20、①河流对人的憎恨(2分);②河流对人的宽容(2分)。 21、通过对一条普通河流的认识体悟,懂得磨难和宽容是生活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都是成就人生、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6分) 22、B(主旨不是谈环境保护) E(人们并没有理解把握河流心灵和秘密) 六、 23、⑴他没有听从导师修饰论文观点、变更全文结论的建议。(2分)⑵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还是对全文的观点加以修饰,变更了全文的结论。(2分)24、因为割舍峨冠博袖,胡服骑射终促成赵武灵王百世基业。(因果关系2分,内容符合"减去多余的部分促使成功"2分)25、95%以上(1分)的白血病患者(1分)可以在家庭中(1分)找到骨髓供者(1分) 七、作文(60分) 评分标准同2003年高考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