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普通高校招生语文模拟考试

2014-5-11 0:11:50下载本试卷

普通高校招生语文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试卷和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组是

A.慰(jì)  对(shì)  直言不(huì)

  B.(què)懦  (xié)制  草(jiān)人命

  C.(yǐ)丽  (yàn)品  刚(fù)自用

  D.愤(mèn)  (bǐ)邻  如履(bó)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烟霭  循私舞弊  棘手  吃一堑长一智

  B.浮屠  见风使舵  沧桑  天涯何处无芳草

  C.幅员  既往不咎  迁徙  解铃还需系铃人

  D.秘诀  一枕黄粱  赌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要善于把握自我,一个人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    ,也许败归。

 ②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之重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对这一点颇有     。

③一个樵夫   发现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

A.凯旋  微辞  偶然  B.胜利  微辞  偶尔

C.胜利  微言  偶然  D.凯旋  微言  偶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首要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尽快地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B.也许是对故土的深情吧,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大都安土重迁,不愿意搬到别处去。

C.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D.我天天批阅语文作业,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咬文嚼字的习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形势波谲云诡,继续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B.这个小小的公司,真可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欺下瞒上,窝藏了大量的坏人坏事。

C.她相濡以沫的丈夫徐某不幸因病去世,一个人孤苦伶仃,于是就被徐的侄儿收养。

D.在医学研究中,从来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特别强烈的阳光是导致皮肤癌的主要原因。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人的一生,能够留一句话就是很大的贡献。如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等等。

B.阿米绪人还是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他们反对任何一种战争——不论其交战国是谁?也不论战争的起因如何?

C.爱因斯坦认为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始终应当放在首位”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独立 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二是“激发想象力,使儿童有神圣的好奇心”。

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 (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

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与地球内部分层结构模型类比,称之为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向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从外向里则由知识外壳、知识幔层和知识内核组成。

知识外壳由事实性知识组成,如海王星、电磁波、中微子的发现均属事实性发现;知识幔层由定律性知识组成,如浮力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化学元素周期律均属定律性知识;知识内核由原理性知识组成,即能揭露相对深刻的本质,如氧化说、进化论、相对论等原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说明“是什么”,定律性知识说明“怎么样”,原理性知识说明“为什么”。

人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遵循“事实性一定律性一原理性”的发展过程,即人们的探索性思维通常是从科学知识的外壳部分通过幔层而向内核逼近的。例如,在天文史上,哥白尼的日心说首先解决了“是什么”,即确认了我们这个恒星系统中,地球、火星等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继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描述了“怎么样”,即确立了地球等行星是按照某种特定的周期、轨道和速度围绕太阳运行的;最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探索了“为什么”,说明太阳是以某种特定的力作用于行星,从而使行星按开普勒发现的三大定律运行。

上述过程标志着科学家对科学之谜的认识不断深化。科学家则根据各自的发现的深刻性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这样,科学界无形中便形成了一个声誉的金字塔结构。处在金字塔尖顶的是那些因为有重大原理性发现而驰名世界的科学巨星,人们赋予他们最高荣誉,称他们开创了一个科学时代,如牛顿时代、达尔文时代、爱因斯坦时代等;或者称他们缔造了一个新的科学门类,称他们为某某学科之父,如居维叶为古生物之父,拉瓦锡为现代化学之父,维萨里为现代解剖学之父。处在金字塔中部的是那些因为提出重要的定律性知识而得名的科学人物,如开普勒、哈柏、孟德尔等。相比之下,聚集在金字塔下部的通常是那些有重要事实性发现的科学家。

7、下列对“球状结构”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球状结构”原来是指地球的内部分层结构,从外向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B.“球状结构”是对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的特殊结构形象直观的说明。

C.“球状结构”是指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相似,从外向里,由知识外壳、知识幔层和知识内核组成。

D.“球状结构”是科学知识体系的特征,能否把握这一特征,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8、下列对原文画线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如果不遵循“事实性一定律性一原理性”的科学思维过 程,就必定会遭到失败。

B.人们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生产、文艺工作,进行探索思维都要遵循“事实性一定律性一原理性”的发展过程。

C. 从“事实性”到“定律性”到“原理性”原理性”, 不仅是科学家对科学之谜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人们探索性思维的一般过程。

D.“事实性一定律性一原理性”这条规律,说明每位科学家的研究、探索都是由金字塔下部开始,继而到中部,最后才攀上金字塔尖顶。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揭示了人们的探索性思维一般首先解决“是什么”,继而描述“怎么样”,最后探索“为什么”。

B.原理性知识是知识内核,是揭露事物本质的绝对真理,是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

C.电磁波、中微子的发现和开普勒关于行星按照某种特定周期、轨道和速度围绕太阳运行的发现等等,均属事实性知识。

D.科学界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声誉的金字塔结构,处在金字塔尖顶的科学家揭示的知识距离“内核”较远,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人们赋予其最高荣誉。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是根据其对科学知识发现的深刻性而被划分为不同级别的,这就为当今以及未来的科技人员根据各自的实际而选择研究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B.科学家可根据自己在“球状结构”中所属的层次,明确主攻的目标,把握研究的难易度。

C.“金字塔结构”说明有重大的原理性发现的科学家对人类社会贡献最大,因此,初涉科学研究者,宜从“人类开发火星”、“农业工厂化”等21世纪知识内核开始。

D.“球状结构”揭示了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着的三层结构,其从外向里,出成果的难度也相对逐渐加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兑,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士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平?”曰:“能。”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黄门侍郎。      除:任命。

B.以西京扰乱,皆不。  就:成功。

C.自以为西伯可。    规:效法。

D.著诗赋论议六十篇。  垂:接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之荆州依刘表。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谢客就车。

B

 
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

 
收其豪杰而用之,横行天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致天下之士。

D

 
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王粲出众才华的一组是

B

 

A

 
年既幼弱,容状短小。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D

 

C

 
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能够收纳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让这些人都能施展才能。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在试卷右上角填上座位号。

四、(15分)

⒖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4分)

  答:

⑵时就仪废驰,兴造制度,粲恒典之。(4分)

答:

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①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仰视宇宙之大,             ,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巷

   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清淡的图画。

   ②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是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幢幢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隔夜的脂粉,懒洋洋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③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全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

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④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⑤你是否觉得工作太劳累了?我劝你工作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 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乎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着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尔呀的一声,墙门分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⑥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墙,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⑦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⒙作者写"乡村的陋巷"、"上海的里弄""北地的胡同"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

答:

⒚为什么说"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墙,给人带来安全感"?(5分)

答:

⒛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意思?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5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点题,不但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用"散文" "图画"作比框定了全文描述的基本情调。

B.文章的第③段描写"巷陌深深"、  "悄悄的,寂寂的",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对幽静、古朴生活的向往。

C.文章的第④段写江南小巷"无比的悠闲",但也指出家家都有"讳莫如深"的"哀乐

账''、"兴衰史'',"使人忘忧''也不容易。

D.文章刻意营造优美的意境,如写小巷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形象鲜明,充满动感,颇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境。

E.作者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眼光,给予江南小巷诗性的观照和选择,行文过程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小巷浓浓的情思。

答:〔   〕〔    〕

                                          六、(12分)

22.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3分)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如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  

 

23.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3分)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24.在画线处填上句子,要求上下句内容对应,句式整齐,构成排比。(6分)

  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豁达,多一些开朗。

  你不能够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好好把握今天;

  你不能够改变天生容貌,             ;

                      ,但你可以好好控制自己;

                 ,                。

                 ,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八哥被人捉来调教之后,便会模仿人的声音,翻来覆去地说那学来的几句话。可它听见庭前树上的蝉在高歌,却讥笑蝉不会说话。蝉说:“你虽然会学人说话,说的却完全不是你自己的话,而我唱的却是我自己的歌呀!”

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以联想到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迪?请就“学人说话与唱自己的歌”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

1、B怯却qiè(A藉jiè 峙zhì  C绮qí 愎bì D毗pí 薄báo)

2.B(A循—徇 C需—须 D搏—博)

3.A(①“凯旋”与“败归”相对,比“胜利”更恰当;②“微辞”是“隐晦的批评”,“微言”是“精微的语言”;③“偶然”着跟于意外,出乎意料之外; “偶尔”着眼于次数少,间或,有时候。)

4。B(A“当务之急”与前面的“首要”的重复;C“树倒猢狲散”含贬义;D“长此以往”应作“久而久之”。)

5。D(A“继续”前面应加“能否”;B“窝藏”与“坏事”不能搭配;C“收养”应作“赡养”)

6.C(A省略号与“等等”不能并用,二者去一;B两个问号应分别改为逗号、句号;D此句括号属句中括号,应将括号前的逗号移到括号后。)

二、(12分)

7.D(题干要求解释“球状结构”这一概念,而不是说明把握“球状结构”的重要性。)

8.C(A“必定会遭到失败”太绝对化,原文是“通常遵循”;B原文是就“科学知识”而言,没有说“文艺工作”也要“遵循”;D“说明每位科学家……”原文无此信息,事实也并非全都如此。)

9.A(B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没有止境,“绝对真理”“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言过其实;C开普勒的发现是定律性知识;D“揭示的知识离‘内核’较远”不符合原文意思。)

10.C(“知识的内核”属原理性知识,难度最大, “初涉科学研究者”一般宜从事实性知识开始)

三、(12分)

11.B(就:就任,就职)

12、A乃:①于是,就;②才(B之:助词,表示定浯后置;C以:连词,来;D因:于是,就)

13、D

14、C(A王粲“貌寝”即长相丑陋,并非“一表人材”;B被封官赐爵的是王粲;D“无所改定”是说不用修改,不是“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

四、(18分)

15.①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4分,全句意思对得1分,“大众”“志”“去”译得对各得1分。)②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弛,兴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4分,全句意思对得1分,“时”“恒”“典” 译得对各得1分。)

16、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 “斜”,写燕子的轻盈。 (2分)诗人观察细致人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 (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2分)(意思对就可以)

17、①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③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五、(18分)

18、与江南小城市中的巷形成鲜明的对照(或:对比。2分),突出江南小巷优娴贞静(或:飘逸恬静、古雅清淡)的风度。(意思对即可,2分)

19、江南小巷隔绝市廛的红尘,幽深静寂,具有无比悠闲、和平静穆的气氛,没有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踯躅小巷,人们可以消除疲劳,调整情绪,物我两志,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题干的关键词是“避风墙”“安全感”,可分别从③④⑤段中获取信息作答,意思对即可。5分)

20.文章最后一段,将世俗社会人们的不同需要和选择罗列出来对照比较,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那些热衷于争名利、惹是非的社会风尚的鄙夷,折射出作者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5分)。

21.BC(B项,作者并无看破红尘”之意;C项,写小巷无比悠闲,踯躅小巷便可物我皆忘, 使人忘忧。)

六、(12分)

22.(3分)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23.(3分)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僵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种思想体系。

24.(6分)示例: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提高自身素质)/你不能够企望驾驭别人/你不能够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尽心尽力。你不能够决定生命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

七、(60分)

25.作文(略)

附:《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节选)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音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 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坐着观看时局变化,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二上定冀州的时候,刚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旨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勿、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啊﹗”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弛,兴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不看就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 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