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4-5-11 0:11:51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旗    遒     米     兢业业    渭分明

    B.难    迤     阴     酣畅淋    管窥

    C.萃    市     污     炙人口     声绘色

    D.微    盖     落     心有灵    心照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蝇营狗苟         不容置喙         口慧而实不至

    B.剽窃          未雨绸缪         故技重演         英雄所见略同

    C.贸然          向隅而泣         炙手可热         在地愿为连理枝

    D.联袂          毋用置疑         摩肩接踵         达则兼济天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     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

    ②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    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③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爱的嫩芽是细弱的,    长起来的时候,它    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原形          留连             只要/就

    B.原型          留连             只有/才

    C.原形          留恋             只要/就

    D.原型          留恋             只有/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里领导的作风急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的成绩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查反思。

    B.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荡气回肠;话语无色,却能给人姹紫嫣红的风光。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D.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不下苦功夫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对于这种侵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商场负责人拒不认错,于是几位顾客只好状告法院,以求公正。

  B.有时候示弱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却可称作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令人感慨

的。

    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D.据报道,北京将投资167亿元扩建首都机场,备受关注的首都机场新航站区建筑方案中标方案为具备世界一流机场的建筑功能和特色的B方案。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林语堂先生幽默地说,“还是请贵人自动丢脸吧,以促法制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B.大幕徐徐拉开了,琴声——这饱含情韵,畅快倾诉的心语悠扬地飞翔在剧场中,萦绕在每个人的耳畔。

    C.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D.作为物候学的专门研究者,他总是认真观察:哪天桃花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不久前,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珊瑚作“模子”,用患者的细胞培育出大拇指骨并最终培植出新的大拇指。这一惊人的突破令医学界大为振奋。科学家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使他们能够培植出包括心瓣、肝脏及乳头等更为复杂的人体器官和组织,以供人类作器官移植之用。

    患者莫尔西亚的大拇指在一次意外中被压断。为他治疗的舒费尔巴吉医生将他的断指的残余部分植在他的胸部,以让拇指的皮肉组织继续生长。与此同时,细胞工程专家瓦卡迪为他培育新的拇指骨。这一过程如同科幻小说中的情节,科学家先将珊瑚雕成拇指形状的模子,并在里面钻了许多细小的孔,然后从莫尔西亚手臂取出骨细胞,同一种从海藻中提炼出来的化合物钙褐藻胶一起塞进珊瑚模的蜂巢孔内。骨细胞在珊瑚的滋润下逐渐成型,而珊瑚最后则自然解体,留下由其培植而成的指骨。此后,医生将培植出的指骨接到莫尔西亚的掌上,并在指骨的外部铺上拇指的皮肉组织。医生们下一步要做的,是用患者的耳朵上的细胞来培植他的手指关节组织。

    虽然研究人员尚不知这项试验最后是否能取得成功,但仅现在所取得的进展便已令人鼓舞不已了。他们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科学家将能培育出任何人体器官。实际上在此之前,瓦尔迪同和另一位细胞工程专家兰格一起,在老鼠的背上成功培植出一只人类的耳朵。

    这些实验成功之后,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又在动物身上进行了二十多项培植或移植器官及组织的试验。这些实验包括大动脉、心瓣、腱和韧带、乳头及部分气管。与此同时,哈佛大学的一位科学家也曾从绵羊胎儿身上抽出膀胱细胞,在实验室内进行培植,然后在小绵羊出世后植入其体内。科学家相信,人工培植的真骨,将在未来取代伤残人的塑料或金属假肢。而用电脑绘制出来的“膜子”,将能够保证人工培育出来的器官同原来的一模一样。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培育乳房、眼角膜和人的手脚四肢。到那时,患者将不再担心无人捐献器官,而且,由于新的器官是由自身细胞培育而出,在移植到患者身上之后,不用担心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排斥。

7.下列对第一段中“这项技术”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指利用珊瑚作“模子”,用患者的细胞培育出大拇指骨并最终培植出新的大拇指的技

术。

    B.指培植出包括心瓣、肝脏及乳头等更为复杂的人体器官和组织,以供人类作器官移植之用的技术。

    C.指细胞工程专家用患者的细胞培育出新的拇指骨,医生将培植出的指骨接在患者掌上,并将指骨的外部铺上拇指皮肉组织的技术。

    D.指用患者自身细胞培育出新的人体器官,以供人类作器官移植之用的技术。

8.下列对“为他治疗的舒费尔巴吉医生将他的断指的残余部分植在他的胸部,以让拇指的皮肉组织继续生长”这句话所表述做法目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使患者的细胞得以生存,再用患者的细胞培育出新的大拇指骨。

    B.培植出新的拇指骨接到患者的掌上,在拇指骨的外部铺上拇指的皮肉组织。

    C.将研究人员在珊瑚模子里精心培植出的拇指骨接到患者的掌上。

    D.培植出新的拇指皮肉组织,以便最终在接到掌上的指骨外部加以铺盖。

9.根据原文,不属于人工培植人体器官好处的一项是                      (  )

    A.将可以在动物身上培植出人体器官。 B.将会取代伤残人的塑料或金属假肢

    C.将能够保证同原来的器官一模一样。 D.将不用担心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排斥。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利用某种物质作“模子”,用患者自身细胞培育出所需的器官,以供器官移植之用,这是人工培植器官的基本原则。

    B.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进行二十多项培植或移植器官及组织试验的成功,展现了人工培植人体器官的光明前景。

    C.用患者耳朵上的细胞来培植他的手关节再取得成功,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科学家就能培育出任何人体器官。

    D.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实验室中培植人体器官,到时将可以改变依靠人们捐赠器官的被动局面。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贤不

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至秦,说秦王曰:“自秦孝公

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

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秦

王乃拜李斯为长史。听其计,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秦王拜李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

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李斯乃上

书谏秦王,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

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至沙丘,始皇帝病基,令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以兵属蒙

恬,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符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

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赵高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帝命

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乃见丞相李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

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子胡亥为太

子,更为书赐扶苏与将军恬皆死。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者众,恐大臣入朝毁恶之,乃说二世,二世用其计,

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使人告丞相:“上

方间,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乃使人验三川守①与盗通状。

    是时二世在甘泉,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二世已前信赵高,曰:“其以李斯

属郎中令!”赵高案治李斯,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

具斯五刑,腰斩咸阳市。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②,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

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

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五刑死,察其

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①三川守:时三川守李由为李斯长子。 ②瑕衅:可乘之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阴:暗中。

    B.秦之乘胜诸侯                 役:役使。

    C.腰斩咸阳市                  论:判罪。

    D.乃使人验三川守与盗通状        案:案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秦王拜李斯为长史

使其从者衣褐

 

贤不肖,譬如鼠矣

而从六国破亡故事

 
   

    A.                             B.

   


    C.                             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斯“有功于秦”和“有过于秦”的一组是      (  )

李斯乃上书谏秦王,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

 
   

    A.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

李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B.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听高邪说,废嫡立庶

 


    C.                            


    D.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的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斯是个有功有过的悲剧人物,“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是其功,“听高邪说,废嫡立庶”是其过。

    B.流俗认为:李斯为秦尽了忠心而被杀害是冤屈的,太史公认为他是罪有应得。

  C.当皇帝行苛政时,李斯作为丞相就应该谏争,到诸侯都已叛变,再谏争,已经太晚了。

    D.李斯有性格的缺陷,为了保全高官厚禄,阿谀顺从,是造成自身悲剧的原因之一。

第Ⅱ卷 (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近人、犬,数惊恐之。

     译文:                                

    (2)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译文:                                  

    (3)赵高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帝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知者不惑,         。”(《论语·子罕》)

    (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鸟儿中的理想主义

筱 敏

    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

    几乎每一只不幸被捕的鸟,刚囚入笼中都是拼命扑翼的,它们不能接受突然转换了的现实场景,它们对于天空的记忆太深,它们的扑翼是惊恐的,焦灼不安的,企图逃离厄运的,拒绝承认现实的。然而一些时日之后,它们大都安静下来,对伸进笼里来的小碗小碟中的水米,渐渐能取一种怡然的姿态享用。它们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学会把这看成生存的常态。它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适应能力强,这对人,对鸟,对任何生物,都是一个褒奖的词语。它们无师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为他们架在笼中的假树杈上,站在笼子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在笼壁上徒劳地乱撞。就像主人期待的那样,优雅地偏头梳理它们的羽毛。如果有同伴,就优雅地交劲而眠。更重要的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或者主人逗弄的时候,就适时适度地婉转地歌唱,让人感到生活是如此的自由、祥和、闲适。而天空和扑翼这种与生俱来的事情,也就是多余的了。

    但有一些鸟的适应能力却很差,这大抵是鸟类中的古典主义者或理想主义者。它们对生命的看法很狭隘,根本不会随现实场景的转换而改变。在最初的惊恐与狂躁之后,它们明白了厄运,它们用最荏弱的姿态来抗拒厄运。它们是安静的,眼睛里是极度的冷漠,对小碟小碗里伸过来的水米漠然置之,那种神态,甚至于让恩赐者感到尴尬,感到有失自尊。鸟儿的眼睛里一旦现出这样的冷漠,就不可能再期待它们的态度出现转机,无论从小笼子换到大笼子,还是把粗瓷碗换成金边瓷碗,甚至于再赏给它一个快乐的伙伴,都没有用了。这一切与它们对生命 的认定全不沾边儿。事实上,这时侯它们连有关天空的梦也不做了,古典主义者总是悲观的、绝望的,它们只求速死。命运很快就遂了它们的心愿。

    而我一直怀有敬意的,是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这种鸟儿太少,但我侥幸见过一只,因为总是无端想起,次数多了,竟觉得这鸟儿的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

    我见到这只鸟儿的时候,它在笼中已关了很久了,我无从得见它当初的惊恐和焦灼,不知它是不是现出过极度的冷漠,或者徒劳地撞击笼壁,日夜不停地用喙啄笼壁的铁枝。我见到它的时候,它正在笼中里练飞。它站在笼子底部,扑翼,以几乎垂直的路线,升到笼子的顶部,撞到那里,跌下来,然后仰首,再扑翼……这样的飞,我从来没见过。它在笼中划满风暴的线条,虽然这些线条太短,不能延伸,但的确饱涨着风暴的激情。它还绕着笼壁飞,姿态笨拙地,屈曲着,很不洒脱,很不悦目,但毕竟它是在飞。它知道怎样利用笼内有限的气流,怎样训练自己的翅膀,让它们尽可能地张开,尽可能地保持飞翔的能力。

    在这样一只鸟的面前,我感觉惭愧。

    一般我们很难看见鸟是怎样学飞的,那些幼鸟,那些被风暴击伤了的鸟,那些在岩隙里熬过隆冬的鸟,还有那些被囚的鸟。这是一件隐秘的事。我们只看见过它们在天空中划过,自由地扑翼,桀骜地滑翔,我们只羡慕上帝为它们造就了辽阔的天空。

    但在看到那只在笼中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我明白,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飞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

18.作者开头为什么说“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4分)

答:                                   

19.文中作者把鸟儿分成了三类,请按照顺序分条概括三类鸟的基本特点。(每条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1)

  

      (2)

      (3)

20.当作者看到那只“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者在笼中用残酷的方式练习飞翔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感悟?给予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笼中扑翼鸟儿的褒扬,赞美了那种面对厄运敢于

抗争,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人。

    B.“适应能力强,这对人,对鸟,对任何生物,都是一个褒奖的词语”,作者对适应能

力强的鸟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C.“在这样一只鸟的面前,我感觉惭愧”一句,既是作者对扑翼鸟抗争精神的高度评价,

又表达了自己不能帮助这只鸟摆脱困境的内疚。

    D.本文构思巧妙,结构谨严。开篇写自己对“继续扑翼”的鸟怀有敬意,中间以另两

种鸟作铺垫,在对比和映衬中对“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者进行褒扬,最后以对扑翼鸟精神的肯定和感悟作结,使文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E.文章运用拟人化手法,用文中的三种鸟比喻现实生活的中三种人以及他们各自不同

的生活态度。

                              [    ][   ]

六、(12分)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②技术除了知识外,还有技巧。

    ③今天的认识更近了一步,科学应该是反映事物规律和事实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④科学的广义概念是知识,基本要素也是知识。

    ⑤从某种意义上看,技巧也是知识。

    ⑥广义的科学也包括技术

    答:                                  

23.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句子,要求句子表达合理、简明。(4分)

    某中学学生会向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哪些阅读你最感兴趣。调查结果如下表:

 内    容

认同率

武侠言情

35.1%

娱乐休闲

32.5%

文学历史

15.0%

时事政治

17.4%

    (注)每一类内容的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请概括说明):                      

    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                    。这种状况是否需

要改变,请陈述理由                           

24.仿照示例句式,选择新的表述对象(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浪费                               

    不意味腰包充实                         

    只昭示头脑空虚                         

    挥霍                               

    不象征行为潇洒                         

    只暴露思想粗鄙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天,蜜蜂把一壶蜜送给天神,天神十分高兴地说:“谢谢你,现在我也想送一件东西

给你,只要你喜欢,我尽量满足你的愿望。”蜜蜂反复思索,很久才说:“天神,我经常为没

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而苦恼,请赐给我一根一刺就能致人于死地的毒针吧!”天神听了之后,

心中有点不高兴。但既然已经答应了蜜蜂,不好出尔反尔,只得履行刚才的承诺。天神对蜜

蜂说:“我可以送你这种针,但必须给你讲清楚,就是当你刺人之后,拔出毒针时,你的生

命也就随即结束了。”

    以上寓言告诉我们:蜜蜂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同时又失去了自己本不该失去的东西。

我们在进行社会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往往也会遇到或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时

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呢?请就“得到与失去”这个话题

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A“劲”读jìng,其余读jīng;B“逦”读lǐ,“霾”读mái,其余读lí;C“侩”、“脍”读kuài,其余读huì。)

2.C(A慧—惠 B 技—伎 D用—庸)

3.B(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的人。留连:留恋不让,舍不得离去的情态。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只要/就:表充足的条件。只有/才:表必需的条件。)

4.B(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

5.D(A成分残缺,应在“状告”后加“于”。B结构混乱,应去掉“令人感慨”或把“令人感慨的”放置“一种”后。C表意不明,去掉“以上”或“将近”。)

6.A(B在“心语”后加破折号或逗号。C“他”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D前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二、(12分,每小题3分)

7.D(只有D项准确概括了“这项技术”的准确含义。A、B、C只是表述了其中的部分内容或未使用概括性语言。)

8.D(A、B、C都没有说到培育出新的拇指皮肉组织这一目的。)

9.A(只是人工培植人体器官的一种方式,不属于人工培植人体器官的好处。)

10.C(原文只是研究人员的一种推测,这里却是一种肯定的意思。)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D(“案”,应译为“考察”、“察看。”)

12.C(A助词,的。B副词,于是、就。D动词,遭受。C前“与”,动词,参加;后“与”,连词,和。)

13.B(上句说李斯说秦王,“有功于秦”;下句说李斯参与“沙丘之谋”,“有过于秦”。A上句说“有功”尚可,下句“言赵高之短”,为了自保,谈不上对秦的功过。C上句是说李斯见“仓中鼠”与“厕中鼠”的感受。D后一句是叙事,谈不上李斯对秦的功过。)

14.B(说“认为他是罪有应得”不对。)

四、(18分)

15.(8分)(1)遇到人和狗,时时受到惊吓。(2分。“近”、“数”各1分。“近”,译为“靠近”、“接近”;“数”,译为“多次”、“屡次”,或意译为“时时”。)(2)诸侯各国来侍奉秦国的人,大都不过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离间罢了。(3分。“事”、“游”、“间”各1分。“事”,“侍奉”;游,“游说”;“间”,“离间”。“事秦”,意译为“投奔”或“投效”秦国,也行)。(3)赵高于是就劝说胡亥,请求假托始皇帝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做太子,胡亥认为他的计谋对。(3分,“说”、“诈”、“然”各1分。“说”,劝说;“诈”,假托;“然,认为……对。)

16.(6分)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2分。找对两个给1分,找对3个给2分。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1分“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3分。

17.(4分)(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只给两小题评分。补写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五、(18分)

18.(4分)笼中继续扑翼的鸟具有身处困境却不失去生活理想的勇气,具有面对厄运坚持飞翔而毫不动摇的精神。两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1)接受现实,生活得心安理得。(2)面对厄运,悲观绝望,只求速死。(3)困境面前敢于抗争,不懈奋斗。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

20.(4分)鸟儿应当在辽阔的空中飞翔。一旦被囚人笼中,也不应该放弃飞翔的理想,因为天空是靠自己寻求和创造的。作者通过对“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者的褒扬启示我们:在厄运和困境中不应当悲观绝望,不应当放弃理想,而应当敢于抗争,为理想而不懈奋斗。两问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21.(4分)AD(B作者运用反语,用讽刺的口吻描述它们的表现。C是因自己难以达到扑翼鸟的那种精神境界而感到惭愧。E文章运用的是象征手法,三种鸟象征了现实生活中的三种人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态度。)每答对一项给2分。

六(12分)

22.(2分)①④⑥②⑤③

23.(4分)武侠言情和娱乐休闲超过三分之二,文学历史和时事政治不足三分之一。(1分)相当多的学生喜欢轻松,不注重学识修养,缺乏时代责任感。(意对即可)(1分)例:需要改变,因为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意对即可,如答成不需要改变,言之成理可得1分)(2分)

24.(6分)例:傲慢,不意味品行超群,只昭示精神贫乏;狂妄,不象征充满自信,只暴露浅薄无知。(句式相同相似2分,注意两组句子间的层进关系1分,内容表达通顺有意蕴3分)

七、(60分)

25.(60分)写作        参考高考作文标分标准

(附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担任乡郡的小官吏,看见办公的房子旁厕所中的老鼠

吃着脏东西,遇到人和狗,时时受到惊吓。李斯进入粮仓,看到仓中的老鼠吃着储积的陈粮,

住在大屋子里,不会有碰到人和狗的忧虑。这时李斯叹息说:“一个人的贤能或不才,好像

老鼠一样啊,就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罢了!”于是跟荀聊去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学业完成

以后,到秦国去,他游说秦王道:“自从秦孝公以来,东周王室衰落了。诸侯各国互相兼并,

函谷关以东地区形成了六国,秦国趁着胜利的形势役使六国,至今已有六个朝代了。现在诸

侯归服秦国,就好像郡县服从朝廷一样。凭借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能,完全可以消灭诸侯,

成就帝王的大业,实现天下的统一,这是万载难逢的良机。”秦王就任命李斯做长史,听从

他的计策,暗中派遣有谋略的士人,带着金玉去游说各国诸侯。

(不久),秦王任命李斯做客卿。正好遇到有个韩国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以开凿河渠灌溉

田地为名义,不久被发现了。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来投奔秦国的人,大都不过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游说离间罢了。恳请大王把诸侯各国的宾客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驱逐的名单之中,李斯于是上书劝谏秦王,秦王就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经过二十多年,秦国终于吞并了天下,推尊秦王政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巡游各地,到了沙丘,始皇病得很重,便让赵高写信给公子扶苏说:“把兵权交托给蒙恬,来参加丧事,到咸阳会齐后,然后举行葬礼。”信已封好,还没有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那里。只有皇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始皇所宠信的亲近宦官五六个人知道始皇去世了,其余群臣都不知道。赵高于是就劝说胡亥,请求假托始皇帝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做太子,胡亥认为他的计谋对。赵高就去见丞相李斯,说:“皇帝赐给长子扶苏的书信以及印玺都在胡亥那里,确定太子的事,就凭您和我赵高口说罢了。“李斯听从他的计谋,就跟赵高一块谋划,假称受了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另外再伪造一封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赐扶苏和将军蒙恬都死。

    当初,赵高担任郎中令,杀害的人和报私仇的事很多,恐怕大臣们在入朝奏事时揭露自己,就劝说二世皇帝,二世皇帝听从他的意见,就不坐在朝廷上接见大臣,而深居宫中,赵高常常侍候左右执政。于是赵高就趁二世皇帝正在欢宴娱乐,派人告诉丞相李斯:“皇上正在空闲,你可以来禀奏事情。”丞相李斯于是来宫门求见,这样一连多次,二世皇帝发怒了,就派人考察核实三川郡守李由和盗贼勾结的情况。

    这时二世皇帝在甘泉宫,李斯不能见到二世,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二世皇帝早已信任赵高,就说:“就把李斯交给郎中令吧!”赵高审讯李斯的案件,定罪名,责问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谋反的情况,全部逮捕了李斯宗族和宾客。秦二世二年七月,判决李斯受五刑之罪,在咸阳集市执行腰斩。

    太史公说:“李斯以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各国,进关服事秦国后,利用六国可乘之机,来辅佐秦始皇,终于成就了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可以说受到尊崇和重用了。李斯懂得《六经》的旨趣,却不致力于修明政治,为了保全高官厚禄,阿谀顺从别人,对下严威酷刑,听从赵高的邪说,废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诸侯已经反叛,李斯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晚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为秦朝竭尽忠心,反而遭受五刑而死,但考察一下他的发展道路,却跟流俗的议论不同。不然的话,李斯的功绩可以和周公和召公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