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语文试题(一)
说明:请考生把一——六题答案填在试卷的答题纸上。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 )
A.空(kōng) 空灵 空降 空疏 空口无凭
B.发(fà) 发家 须发 萌发 令人发指
C.和(hē) 暖和 应和 温和 一唱一和
D.削(xuē) 剥削 削减 削笔 削足适履
2.选出标点有误的一项( )
A.《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B.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翅膀,借助它,诗人就能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意境。
C.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D.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我们只是希望当历史的巨轮辗过这片曾经生养过我们的土地时,多给那些弱者以怜悯之情,多给他们一些_______,让他们能够同样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累累硕果。
②经过努力,我国已基本完成SARS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即将进入临床_____。
③中美贸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取得共识并逐步得到解决的,______影响中美贸易发展大局。
A.关注 实验 不可能也不应该 B.关爱 试验 不应该也不可能
C.关爱 实验 不可能也不应该 D.关注 试验 不应该也不可能
4.下列句子中成语或歇后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小王无论对学习还是工作总是缺乏恒心,时常中断,同事们一见他总是说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相比之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听、说、读、写这些建筑在文字基础上的能力要求就具体而微了。
C.文艺工作者要创作更多积极健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
D.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个结论,既然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B.经过一年的精心打造,总投资近千万元的大型山体浮雕《灯会溯源》即将完工,将于春节灯会期间正式与游人见面。
C.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D.垃圾车清理垃圾时不熄火,长期发出噪声和废气,对住户的身心影响很大。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往的讽刺幽默小说大都具有社会功利目的和道德批判性质,注重于写实,接近于暴露,_______。时代只造就了它的现实的品格、历史品格,但它的现代品格、哲学品格、喜剧品格并不完善,而钱钟书弥补了这个不足……他对于现代在爱情、婚姻、职业乃至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作了_______。对文化人作了_______,写出了人己之间的聚离、精神的难以沟通,从人的存在哲学、生命哲学层面昭示了人生、人类所面临的永恒的精神困境,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意识和哲学品格。
①幽默显得拘谨,讽刺显得凝重 ②讽刺显得凝重,幽默显得拘谨
③富于哲理的、具有警世作用的揭示 ④具有警世作用的、富于哲理的揭示
⑤极其深刻的道德批判和心理审视 ⑥极其深刻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②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吸引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于把姑娘的引诱性当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③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只是前者可以尝到美感而后者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许引不起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的。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到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④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⑤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对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倒影灭。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过来。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摘自朱光潜《谈美》略有删改)
7.在第③段中,“这些学说”指的是( )
A.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器官;引起美感的东西和引起快感的东西有着本质差异。
B.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C.只有耳、目可以尝到美感,其他则只能尝到快感;引起美感的东西和引起快感的东西有着本质的差异。
D.只有耳、目可以尝到美感,其他则只能尝到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8.在第⑤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的比喻要说明的道理是( )
A.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B.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C.如果过于专注,反而不能获得美感。 D.美感与快感永远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9.美感和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 )
A.美感起于艺术鉴赏,而快感起于生活实际。
B.美感欣赏的浓度大,快感欣赏的浓度小。
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D.主张享乐主义的人获得的多是快感,而能忘却自我的人多能获得美感。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
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
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
D.不少美学研究者走上迷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弄不清楚美感与快感的分别。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完成11—14题。
韩延寿,燕人也,少为郡文学。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贤良文学,问以得失。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民多怨仇。延寿欲更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消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数年,徙为东郡太守。延寿为吏,尚礼义,好古教化,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里正、伍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其厚而约誓明。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义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之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
(《汉书·卷七十六》)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疾苦:痛苦生活
B.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 射御:射箭防御
C.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 布告:公布宣告
D.接待下吏,恩施其厚而约誓明。 接待:迎接款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足矣。”
B.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C.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可见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D.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指代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代韩延寿。)
B.皆便安之。(代上文太平安宁的局面。)
C.延寿止车问之。(代门卒。)
D.骑吏闻之,趋之出谒。(代骑吏的父亲来府门一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寿为官重视教化,严明法纪,组织百姓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社会太平安宁。
B.延寿刚担任颍川太守时,由于豪强大户在背后怂恿挑拨,致使工作难以开展。
C.延寿下令处罚骑吏,幸得门卒说明真相而使骑吏得到赦免,门卒也得到了重用。
D.延寿为官令行禁止,恩威并用,采取措施化解社会矛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Ⅱ卷(共108分)
四、(19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延寿欲更之,教以礼让。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文言语段中画线处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1)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翻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词中“陌上柔条初破芽”句中“破”字的好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限10字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限12字内),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这种感情的(限4字)。(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哲学的魅力
周国平
①哲学是枯燥的吗?哲学是丑陋的吗?哲学是令人生厌的东西吗?——在我们的哲学课堂上,在许多哲学读物的读者心中,常常升起这样的疑问。
②当然,终归有一些真正的哲学爱好者,他们惯于在哲学王国里信步漫游,流连忘返。
③在他们跟前,那一个个似乎抽象的体系如同精巧的宫殿一样矗立,他们悠然步入其中,与逝去的哲学家的幽灵款洽对话,心领神会,宛如挚友。真正的哲学至少能给人以思维的乐趣但是,哲学的魅力仅止于此吗,诗人在孕育作品时,会有一种内心的颤栗,这颤栗又通过他的作品传递到了读者心中,哲学家能够吗?
④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人处在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点上,作为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却向往永恒和无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高更为他的一幅名作写下的画题可说是哲学的永恒主题。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形而上学冲动,而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哲学家气质的人了。哲学的本义不是“爱智慧”吗?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谁真正爱智慧,关心生命的意义超过关心生命本身,谁就不能无视或者回避他提出的问题。知识可以传授,智慧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被相同的爱激发起来的。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重大困境的观察和直言不讳的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
⑤当然,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甚至窥见他隐秘的幸福和创伤。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个性在哲学里似乎成了一种可羞的东西。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出个性的差别。“我重视寻求真理的过程甚于重视真理本身。”莱辛的这句名言对于哲学家倒是一个启发。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知性格密不可分。我们作为读者要向哲学家说同样的话:我们重视你的人生探索过程甚于重视你的结论,做一个诚实的哲学家吧,把这过程中的悲欢曲折都展现出来,借此我们与你才有心灵的沟通。我们目睹了你的真诚探索,即使我们不赞同你的结论,你的哲学对于我们依然有吸引力。
⑥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叙述某些极为艰深的思想时的文字晦涩也许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也瞧不起用美文的语言掩盖思想的贫乏,但是,独特的个性,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是应该闪烁独特风格的光华的。我们倒还不太怕那些使人头痛的哲学巨著,这至少说明它们引起了我们的紧张思索。风格的前提始终是感受和思想的独创性。真正的哲学家,即使晦涩如康德、黑格尔,他们的著作中也常有清新质朴的警句跃入我们眼帘,令人铭记不忘。更有些哲学家,如蒙田、帕斯卡尔、爱默生、尼采,全然抛开体系,以隽永的格言表达他们的哲思。
⑦也许有人会问:要求哲学具有你说的种种魅力,它岂不成了诗?哲学和诗还有什么区别?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都孕育于神话的怀抱。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着同一个谜的谜底。庄子、柏拉图、卢梭、尼采的哲学著作放射着经久不散的诗的光辉,在屈原、李白、苏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的诗篇里回荡着千古不衰的哲学喟叹。他们的存在似乎显示了诗与哲学一体的源远流长的传统。
19.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文章第④段看,作者所说的“哲学家的气质”指什么?(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引用莱辛的名言,意在阐明什么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第⑦段,理解作者阐述的诗与哲学的关系,然后分别写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和富有诗意的名言或警句。(6分)
富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有诗意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分)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小船在雾中行进,如在梦中游荡
②几组台榭楼阁,倚在湖畔,幢幢的影子,隐隐的轮廓,全都显得无限醉意
③清晨,湖上弥漫着薄薄的白雾
④一带山岚树木横在远处,朦朦胧胧,如一围灰色的梦的墙
⑤沿岸伞一样撑着的一株株茂密的柳树,望去参差差、毛绒绒的
⑥纷披的柳条中,不时传出一两点灯光,淡淡的,昏昏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句话,不同场合体现文明用语,使对方容易接受。(4分)
例(医院):医生:“没什么,死不了!”
改写为:医生:“请放心,您的病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好了!”
(1)(商店)售货员:卖出的商品我没法给你退现金!”(2分)
改写为:售货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办公室接听电话)工作人员:“他不在!”(2分)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写部分内容。
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和她聊了起来。告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小女孩望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萧伯纳一时语塞。
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问萧伯纳感慨万分地说了什么?根据这段文字的语境,补出萧伯纳要说的话,不超过40字。(4分)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电子邮件上有这样两则故事:
其一,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其二,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业中说他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
中国老师斥责他:“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虽是同样的情况,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请以“态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谈自己的感受或为我们讲述故事,或展开想象,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4.B 5.B 6.B
二、7.D 8.B 9.C 10.A
三、11.C 12.A 13.A 14.B
四、15.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翻译出“更”、“以”)
16.(1)而圣明的君主和清平的国家却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过,也许就是因为人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忠诚,所认为的贤臣并不是真正贤明啊。(2)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3)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不了解人所招来的祸患啊。
17.(1)不仅写出又树嫩芽初绽的动态情状,也能让人感受到桑叶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2)早春农村欣欣向荣 喜悦赞美 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
18.(1)明月松间照。竹喧归浣女。 (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3)望帝春心托杜鹃。蓝田日暖玉生烟。
五、19.有哲学家的气质;寻求人生的智慧,善于提出能属于大家、属于时代、属于民族,乃至属于全人类的问题,且自己全身心投入,不倦地寻找答案,启发别人思考和探索;还有风格的魅力,在文章中能展示个性风采。
20.追求人生的根本、人类本性的冲动异常强烈。
21.哲学家也要像文学家一样,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深入思考、真诚探索的悲欢曲折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显示的真诚探索,能显示哲学给人以思维乐趣的特点,这个过程,显示出个性的魅力)。
22.符合要求即可。参考:富有哲理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你在桥上看见景,看见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富有诗意的名言、警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六、23.答:③①④②⑤⑥
24.(1)“对不起,您想退现金我个人难以解决,待我和经理商量一下,请稍等!”
(2)“对不起,他刚走开,需要我转告吗?”
25.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对待,要永远谦虚。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与前边语境一致,表达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七、26.作文
标准请参照2003年高考天津卷评分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