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中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题

2014-5-11 0:11:51下载本试卷

高中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题

  本试卷分第 I卷(选择题)和第11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l.第1卷答在答题卡1上,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号、考场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卡I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写在答题卡I的相应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橡皮擦擦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  1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 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踏 信 把言欢 临行

    B、息 树 刀剑出 不一顾

    C、弹 遗 下之围 言简意

    D、学 泣 文成篇 拾东西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防范 防患未然 超渡 度过难关

    B、阑干 星斗栏杆 仪表 一表非凡

    C、长谈 老生常谈 恫吓 廉正无私

     D、通信 通讯卫星 靓妆 多多关照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情势的发展迅速,          很多人感到惊讶。

②科学正被广泛地          到现实生活中。

③全场的          乱了,整个礼堂乱哄哄的。

  A、以至 应用 秩序  B、以致 应用 次序

  C、以至 运用 次序  D、以致 运用 秩序

4、下列句了中加点同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遇到这种事情,真是让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B、自1995年41届阿贾克斯队举杯到1999年第45届曼联队夺魁,欧洲五大足球强国的豪门球队更是当仁不让,轮流做庄,形成了“风水轮流转”的现象。

 C、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网络公司开拓国外市场的计划功败垂成,终于在世纪末实现了,公司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D、国企转型改制过程中,某些兼任股份公司经理的书记或厂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借机牟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对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彻底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B、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提炼,去粗取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C、肖邦的小夜曲之所以动人,就是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铐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而造成的。

  D、《红楼梦》当然是旷世杰作,但由于曹雪芹所处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人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意味着学生拥有两种选择权:其一,学生可以选择几个学分中的最高学分;其二,学生可以选择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得学分。

 B、求学路漫漫,何必太在意几年的磋跎?何况这期间得耗费母亲多少心血!一个不能真诚热爱自己母亲的人?还能指望他爱谁!还能指望他……

 C、有些事情非做不可,并非为了“幸福,”而是为了缓解痛苦,求得帮助;因为不做,则更痛苦、更无助——这便是“无奈。”

  D、马克·吐温曾说过:“我们都说过谎,也都必须说谎”。心理学家分析指出出,生活中居心叵测的谎话不多,多数人说谎是为了保持自尊,赢得他人的尊重,要不就是不想伤害他人的感情。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隐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劳动却远远不如为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风格的演变,往往    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接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的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静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于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    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7。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上情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这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8、第二段中画线的“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自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画有根线的词语“某些特定的内容”,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的感受是具体的。

  B、文章第一段就建筑美感的来源、审美价值的特点与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建筑美的看法。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0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C、把建筑美学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必定有助于拓展对建筑美学本质特点的认识,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

D、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肃穆。从单纯到复杂。

三、(15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汉太子太傅疎广之后也。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自东海徙居沙麓山南.因去“疎”之“足”,遂改姓焉。祖混,陇西太守。父龛,冯翊太守,并有名誉

皙博学多闻,与兄璆俱知名。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日:“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还乡里,察孝廉,举茂才,皆不就。而性沈退,不慕荣利,作《玄居释》以拟客难,张华见而奇之。

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人名)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求厘王家,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厘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生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六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迁尚书郎。

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皙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年四十卒,元城市里为之废业。

[注]①正史上说,禹年老,让位于益,益不肯受,禹才传位于其子启。②正史上说,商王太甲无道,宰相伊尹流放了他,后来大甲悔过,伊尹又接回了他。③文丁,商王;季历,周王。文王的父亲。正史无文丁杀季历的说法。④赵王司马伦,为西晋内乱的始发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并有名誉      名誉;名声

B、 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  大略:可能

C、付秘书校缀次第      次第:次序

D、不复诠次      诠次:编次、排序

12、对①②两句中的“多”字,③④两句中的“以’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云夏年多殷    ②多烬简断札

③以事接之      ④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13、下列说法全都符合汲冢《纪年》实况的一组句子是

①《纪年》所记历史由夏朝开始,到韩、魏、赵三家分晋为止。

②《纪年》看来是魏国的史书,内容大多与《春秋》相合,但也有与“经传”相当不同的地方

③“竹节”认为启杀了益,传统说法是益想夺启的王位。

④“竹书”中说商王太甲杀了宰相伊尹,商王文丁杀了周王季历,传统无此说法

  ⑤“竹书”认为,周幽王之后周朝由共伯和一人摄政,传统说法是周幽王之后周朝由周公、召公共和执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4、文中能表现束皙博学多才,广有声望的一组句子是

   ①皙博学多闻,与兄筹俱知名

   ②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

   ③还乡里,察孝廉,举茂才,皆不就。

   ④作《玄居释》以拟客难,张华见而奇之

   ⑤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c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15、下列说法符合全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束皙从小博学多才,广有声望,为官后在整理汲冢竹书中作过贡献。不与司马伦同流合污,辞官授徒。

B、 皙出身名门,博学多才,毕生致力于汲冢竹书的研究,最后在张华与司马伦的竞争中失势归隐。

  C、束皙不仅有才,而且有德,做官自甘淡泊,惟以整理古籍自娱,最终因鄙视司马伦的为人,隐居乡里。

  D、束皙出身名门,却始终不能得志,只能在校对古书的工作中消磨时光,最终被汹?辞官,郁郁早卒。?语文·第6页(共10页?一

绝密0启用前【考试时间:3月20日9:00—11:30】

  

   2004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第 II卷(共 105分)

四、(15分)

16、翻译下面的文段。(5分)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谕大。(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对这首诗景情“妙合’的境界,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18、补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4句)(4分)

  ①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         (翰愈《进学解》)

  ③           ,千载谁堪伯仲叵(陆游《书愤》)

  ④天行健,          。(《易经·乾卦》)

  ⑤人生如梦,           。(苏拭《念奴娇·赤壁怀)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儿子手上的蝉蜕

              秦巴子

  时间已到了深秋,河边暗褐色的树干上,一只蝉——哦,不,确切地说是一只蝉蜕,它再也不能移动。它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是在倾听已经逝去的夏天里灌满它身体的风和蝉声。属于它的季节才刚刚过去,它是否已觉得遥远?它是否感到生命的虚浮与渺茫?也许它回忆起了在泥土中拱动的艰难时刻?在我们看来,一只细小的蝉儿,成长的道路并不漫长,仅仅只是从树根到树梢,但它却走了整整一生。一条路,一个季节,以全部的生命抵达一个危险的高度,是否值得?但蝉儿似乎是乐观的,它边走边唱。

  一只蝉蜕,是蝉儿的胎衣,也是它生命中透明的甲胄;是它的全力演奏的乐器,也是它清心歌唱的喉咙;到了最后,又做了它回归源头的水晶棺椁。这其中有着怎样的一种痛苦而又奇妙的生命蜕变。我们的想像无法抵达,而我们的吃惊与感叹,它更加无法听到。一只透?明的蝉蜕,经过痛苦(幸福?)的蜕变,现在终于安静。也许,只有经过悲喜交集的蜕变的命运,才会有这样的大安静。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明年夏天,下一代将在高高的树头再次歌唱,虽然它已无法听到,但它以身体说出:不朽的并不是高度,而是生命的蜕变与繁衍。

  一只树干上的透明的蝉蜕,生命已经逝去,它还能再站立多久?秋天渐渐地深了,正午的阳光,使它透明的身体愈加透明,早晨的露珠和今晚的风声,在它的身体里轻轻地回旋,生命浓缩着时间,身体反照着天空,它再已不会移动半步,它已经坐化为一尊雕像,它仿佛在说:

            一切的峰顶

            沉静

            一切的树尖

            全不见

            一丝风影

            小鸟们在林间无声

            等着吧:俄顷

            你也要安静

无法安静的是小小少年,是我的儿子,在第一阵强劲的西北风之前,他抢先一步,将树上的蝉蜕握于手中,透过这一只蝉蜕仰视着阳光。他问我:“它为什么是空的,像梦一样。”我知道他还太小,不会懂得生命的安静,我只好说:“但它像梦一样美啊。”

19、请概括‘蝉蜕’在文中的象征意义。(3分)

 

20、“蝉蜕”有这样的“大安静”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对蝉“蜕变”的描写,谈谈你对“命的安静”的理解。(5分)

21、作者是怎样赞扬了“蝉蜕”的可敬可贵?(6分)

22、结尾的父子对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六、(12分)

23、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新闻周刊》就新技术对年轻人成长影响的利与弊,分别征询与统计了全球65位经济领袖的看法,其结果见表1和表2。请概括这两个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表1:

因特网

手机

即时聊天

电子游戏

92%

5%

3%

0

表2:

因特网

手机

即时聊天

电子游戏

6%

8%

6%

80%

以上数据表明:                

                       

24、下面一段话有两处需要你去完成,第①处缺少一个句子,请你补充使上下文意义连贯起来,第②处5个词语的顺序如何排列,请你完成。(4分)

只许一人言,不许众人言,岂不成了一言堂了么?      ①   ,是和领导有关的,所以,我们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我首先声明,今天我的讲话允许大家   ②   (a.批判b.思考c.讨论d.肯定e.否定)“一言堂”,说出一句话来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天下没有这样的事情?

第①处应填人的语句是              

第②处词语的排列顺序是.            

25、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意义深刻,感情积极向上的话。(4分)

要相信,旅途不总是布满陷阶,跌倒不总是浑身创伤,噩梦不总是连着噩梦,总有一天醒来是满眼晨光。

要相信,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博弃者用瓦盆作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作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的解释是:“外重者内拙。”

著名的杂技演员华伦达,原有着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但过分求胜之心却使他在一次表演中失去平衡,因而失足殒命。这就是著名的“华伦达心态”。

你怎样看待“目的与心态”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请以“目的与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45分,每小题3分)

  一、1、B 2、C 3、A 4、C  5、D 6、A

  二、7、B 8、D 9、D 10、C

  三、11.B 12.C 13.D 14.B 15.A

   第 11卷(105分)

  四、

   16.聪明的人在危险还没有产生时就能预见到危险的萌芽,在危险没有显露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隐藏在幽暗之中,发作于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所以俗谚讲:“家中积有千金的人,是不坐在屋檐下的。”这话虽小,可以说明大的道理。(视学生翻译情况酌情给分)

  17.扣住边塞景物与思乡之情进行赏析得满分;仅从一个方面赏析得3分。本题不提供标准答案,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6分)

  18.(4分)①星垂平野阔 ②行成于思毁于随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君子以自强不息⑤ 一樽(“尊”同“樽”,学生写成“尊”也可)还酹江月。

  五、(18分)

  19、生命的蜕变与传承(繁衍、延续),(意思对即可)

  20、经过悲喜交集的蜕变的命运(意思对即可)。(2分)可从生命传承、繁衍的角度切人,回答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3分)

  21、①蝉蜕是蝉的胎衣,蝉蜕是蝉生命中透明的甲胄;②蝉蜕是蝉全力演奏的乐器,蝉蜕是蝉倾心歌唱的喉咙;③蝉蜕是蝉最终回归源头的水晶棺椁。(言之成理即可)

  22、作者眼里,蝉蜕像梦一样美丽;作者认为,生命归于大安静也是极美的。

  六、(12分)23、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经济领袖认为网络对年轻人的成长,其积极作用远大消极作用,而电子游戏对年轻人的成长则是有害而无益。

24、(4分)第①处:“一言堂从何而来”(表达意思相同或相近,上下文连贯即可得满分2分)第②处bcaed(2分)

25、示例:天空不总是笼罩着乌云,地上不总是崎岖坎坷,厄运不总是随着厄运,意有一天迎着朝阳凯歌。

七、(60分)26、依照高考评分标准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