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模拟试题2

2014-5-11 0:11:51下载本试卷

高考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布  纵横阖  笔    甘下风   南辕

B.谷   肩继踵  薄    惩前后   金辉煌

C.零  虫小技  销    以轻心   南腔北

D.信  作自缚  或    自形秽   流水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专诚  见危受命   笼络人心  置于死地而后生

B.牌坊  穷源溯流   却之不恭  不敢越雷池半步

C.尝试  深闭固拒   贪天之工  是可忍孰不可忍

D.勘误  势均力抵   墨守成规  哀莫大于心死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B.  郭沫若有一篇散文《鹭鸶》,赞美能捕鱼虾的、不起眼的水鸟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C.  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一词中的“绿”与“红”分别代表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零落。

D.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自有天然的泻水湖,那里不宜搞什么“围湖造田”——尽管这样做,有其善良的愿望。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以色列政府日前发表声明,宣布拉马拉地区为“军事禁区”,政府将不对所有    在拉马拉地区的外国人的安全负责。

  ②《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部小说,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但它的      还是鼓舞人向善的。

  ③为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早在2002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    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A.滞留   基调   启动    B.停留  基调   启动

C.滞留   格调   制定    D.停留  格调   制定

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联合国的权威地位遭到了严重挑战,使得“联合国无用论”甚嚣尘上

  B.陈水扁一意孤行,大搞所谓“公投”,其结果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从来没有哪一场大火这样令人深思,衡阳“11·3”特大火灾的真相虽然已水落石出

  D.在刚刚结束的“劳模”评比会上,王师傅因其感人的事迹被大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评为本年度的“劳模”。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进入新千年后,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杭州等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显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以发展到更高水平。

C.日前,成都血液中心销毁了近73万毫升人民无偿捐献的血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血浆袋的质量问 

题正在调查之中。

D.金钱会腐蚀一些明星、艺术家,诱使他们放弃昔日的理想,成为金钱的奴隶,这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形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710题。

气候变暖正在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在2004年1月8号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告了气候变化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他们分析了从墨西哥到澳大利亚的1103个物种,结果表明:如果全球变暖的状况不加控制地持续下去,其中1/4的动植物将在未来的50年内因无法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按此比例,世界上100多万个物种将在半个世纪后从地球上消失。

科学家们预测,不同气候变暖程度对应的物种灭绝概率分别为18%、24%和35%。而由此引发的其他变化很可能会加剧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气温升高将影响全球降水格局的变化,当全球变暖与景观改变、物种入侵以及二氧化碳增加等相互作用,破坏生物群落与生态的交互作用时,物种灭绝的风险还会增加。

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分布也会随之变化。目前我国鸟类的分布区正在相北扩展,这很可能就是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许多夏季在北方繁殖的鸟类在冬季来临时都有向南方迁徙的习惯。食物是影响鸟类迁徙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在北方获得充足的食物过冬,它们就有可能放弃千里迢迢的南北之行。斑嘴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只有夏季才在渤海湾地区生活,近年来由于冬季气候变暖,渤海湾近海结冰期缩短,斑嘴鸭已经成为该地区的常住鸟种。

并不是每一个物种都能成功地适应气候变化。近百年来,地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对物种生存带来的考验比过去4000万年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剧烈。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方向和高山地区转移,更多的物种将在这一过程中成为牺牲品。向极地迁移的物种很可能在途中遇到无法逾越的自然阻隔,比如高山、沙漠、海洋等,而无法达到目的地。向高海拔退缩的物种不得不面临因为栖息地有限引发的竞争,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大量的个体会在这一过程中被淘汰。某些生物很可能因为气候变暖完全丧失适宜的生存环境,它们将面临不能及时进化而灭绝的危险。

如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扭转全球变暖的局面,很可能使地球上15%—20%的物种幸免于难。造成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自184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30%,这可能是过去42万年中的最高值。如果不采取积极的能源政策和技术措施,预计到2100年,全球碳的排放将在当前的水平上至少增加4%,可能达到320%。

为了减缓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和代表会聚东京,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为共同扭转全球气候变化迈出了第一步。但是,《京都议定书》的真正生效需要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签署。由于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在2001年宣布拒绝执行,虽然目前世界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距离使公约生效还有一定的差距。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17%的俄罗斯是否签署,对公约能否生效至关重要。而俄罗斯目前的态度让《京都议定书》充满艰辛的签约之路更多了一些悬念。

(摘自2004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7.下列各项不属于“气候变暖”的后果的一项是(  

A. 全球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和景观的改变。

B. 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转移。

C.  物种入侵和生物群落和生态遭到破坏。

D. 某些生物丧失适宜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8.下列有关“食物是影响鸟类迁徙的重要因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北方繁殖的鸟类在冬季来临前都有向南方迁徙的习惯,可能与鸟类在冬季的北方找不到食物有关。

  B.如果鸟类在北方的冬季里也能找到食物,它们就不再千里迢迢的南飞。

  C.气候变暖使得北方某些地区冬季不再十分寒冷,给鸟类觅食提供了条件可能是我国鸟类分布区域扩大的原因。

  D.斑嘴鸭目前冬季常住渤海湾,与渤海湾近海结冰期缩短,容易觅食密切相关。

 

9.下列有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气候变暖的程度不同,对物种灭绝的速度的影响也不同。低、中、高程度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分别加快18%、24%、35%。

B.目前我国鸟类的分布区正向北扩张,这是气候变暖直接造成的。

C.斑嘴鸭在冬季也能在渤海湾地区生活,说明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获得了进化而不会灭绝。

D.气候变暖给动植物带来的直接威胁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和食物的变化。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人类能有效的减缓和扭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世界上的100多万个物种就不会从地球上消失。

  B.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动植物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海洋中动植物的影响,因为海洋生物对环境和食物的依赖性较小。

  C.《京都议定书》的通过,多少给人类扭转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一丝亮光,虽然它的签约之路艰辛和见效之日遥远。

  D.如果人类不再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全球气温就会变冷,从而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范围的扩大。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京城陷,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寻遭母忧,哀毁过礼。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之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持法度,并以孝闻。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舩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义,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歔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乃用奂为太子詹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礼义之大计,苟以世祖之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衰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以为诚邪,则当请明下诏书,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无楚灵之恶。不然,谓太子嫡嗣,不可动摇,欲保附而安全之,则当尽忠竭节,以死继之,如晋之苟息,起之肥义,奈何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没,则权臣移国而不能求,嗣主失位而不能死!斯乃奸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孤,岂不悖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陈记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世祖不    豫:预先    B. 永定二年晋陵太守  除:授职

    C.为御史中丞   征:征召    D.高宗之     嘉:赞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遭母忧,哀毁过礼    ②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病终

B.①唯单舩临郡       ②皆美于徐公

C.①奂流涕歔欷而对曰    ②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D.①世祖谓之遗直      ②不敢言敢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表明孔奂刚正耿直的品格的一组是( )

A. ①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  

②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舩临郡

B. ①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

      ②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

C. ①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      

②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

D. ①古之遗直,复见于卿

    ②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人臣侍奉国君应一分为二,既顺从国君的优点,又匡正国君的不足。

B.借用孔奂之举,强调作为人臣应言听计从,是非分明。

C.强调孔奂曲意逢迎,不能尽节的一面,指出孔奂的奸谀狡诈。

D.启示后世君主,治国时应注意从孔奂的不能从一而终吸取经验教训。

      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之遗直,复见于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奈何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⑵念高危,__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⑶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纱》)

五、(18分)

阅读下文,回答1821题。             

幸福和苦难都属于灵魂

周国平

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不过,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以至于我们此时此刻会由衷地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正是这样,幸福的体验最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整个一生的,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当人们感到幸福时,心中仿佛响着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若没有这种感觉,说“幸福”就是滥用了大字眼。人身上必有一种整体的东西,是它在寻求、面对、体悟、评价整体的生命意义,我们只能把这种东西叫着灵魂。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幸福”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觉。它必须通过反思,所以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之说。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既然一切美好的经历必须转化为内心的体验才成其为幸福,那么,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就的确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对于内心世界不同的人来说,相同的经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事实上他们也并不拥有完全相同的经历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是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情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最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和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原文见2004年第一期《语文教学通讯》有改动)

18.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说“幸福不是零碎的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4分)

 答:                                   

19.文中加点的两个“经历”的含义是否相同?应该怎样理解?(4分)

答:                                   

20.作者为什么说“幸福和苦难未必是互相排斥的”?结合文章内容,请分条表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一个人是否有幸福的感觉,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善感的心灵,能否将美好的生活经历转化为内心的体验。

B.当我们说“我这一辈子值了!”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因为他的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感觉。

C.幸福和苦难都是灵魂的对象,都惊醒了沉睡的灵魂,虽然它们的角度不同,给灵魂的感受和价值也不同。

D.因为苦难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信心,使灵魂处于痛苦而又紧张的状态,所以,苦难可视为人对生命意义的负面的体验。

E.由于幸福和苦难未必是互相排斥的,我们有时候经受的痛苦、悲伤、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一种幸福。

六、(12分)

22.将下面一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126日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员16日在北京说,目前中国研究机构已完成了3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疫苗的临床研究,并向药监局提出了申报,有望很快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尹红章在此间举行的非典防治国际论坛上说,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完成后,企业申报、评审并进入临床研究还有一段时间,而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的时间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尹红章说,相关企业和研制单位正在补充资料,最近可能召开全国专家审评会。具体何时进入临床疫苗研究还无法判断,但“预计会很快”。

答:                          

23.将下列语段中与主旨无关的两句删去,并将原文漏掉的一句话还到原位。(3分)

①中国人是吃惯了"大锅饭"的。②后来发现这样吃下去弊病太多,便来了个奖优罚劣。③古人是颇注意赏罚严明的。④然而就时下而言,有些单位的领导往往愿意赏善而不愿意罚恶。⑤何故?⑥诚然,思想政治工作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这不等于只奖不罚。⑦他们认为赏善多,矛盾少;罚恶多,生是非,丢选票,甚至还会丢掉乌纱帽。⑧由于只赏不罚,结果使企业涣散。

应删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漏掉的一句话为“这一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句话应放在 _____句之前。

24.标语拟写。(5分)

①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3分)

                                    

②你将踏入高等学校,到那时,学校里将贴满了标语。满怀信心的你走进新的校园,希望看到怎样的标语?请你为学校拟一条迎新标语。(2分)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这位大师,央其当面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世界上很多的人在处理很多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如此。不同的人在处理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其结果大不相同……

请以“事情的难易与方法的变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所写的内容应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材料可用可不用。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高考模拟试题

答题纸

题号

一~三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一~三题(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

四、

15.①                                 

                                     (3分)

                                  (2分)

                                  (3分)

16                                       

                                       

                                   (6分)

17.(4分)⑴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           (李白《蜀道难》)

⑵念高危,          ;惧满溢,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⑶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纱》)

18.①                                 2分)

                               2分)

19                                  4分)

20                                    

                                     (6分)

21.(     )(4分)

22                                  (4分)

23应删去        漏掉的一句应放在    句之前。(3分)

24.(1                            (3分)

 (2                             (2分)


参考答案

1. D(A项“摆”“捭”音同,B项“秕”“比”音同,“鄙”“毖”音同,C项“调”“雕”“吊”音同。)

2. B(A项“见危受命”应为“见危授命”,C项“贪天之工”应为“贪天之功”,D项“势均力抵”应为“势均力敌”。)

3. B(A项“指导”后应加分号,“证明”后应加冒号;C项“绿肥红瘦”的引号应去掉;D项连接号应为顿号。)

4.A(滞留:停留不动。基调:主要精神、基本观点。“制定”与“工程”不搭配。)

5.D

6. D(A缺少主语,B“特点”和“水平”搭配不当,C语意重复)

7. C( “气候变暖”和“物种入侵”没有必然的联系。)

8. B(B项的表述应是“可能性”,故错。)

9. D(A项不是“物种灭绝的速度”而是“物种灭绝的概率”。B项应为“可能是气候变暖直接造成的”。C项不能说明该物种“不会灭绝”。)

10. C(A项“世界上100多万个物种就不会从地球上消失”错,原文表述的是这样的:“可能使地球上15%—20%的物种幸免于难”。B项“海洋生物对环境和食物的依赖性较小”错。D项“全球气温变冷,未必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范围的扩大”。)

11.A (安适、安逸。)

12.B(用,凭借;认为;A项:副词,不久;C项:连词,于是;D项:连词,然而。)

 13.C

 14.B

 15.①当今社会是一个混乱的时期,人们都想着苟且生存,免除灾祸,獯羯是蛮荒之族,怎么能对他们用对等的礼仪呢?②古代坚持正道守原则的遗风,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③为何在国君活着的时候,就揣测他的心意而去迎合他。

16.诗眼分别是“动”、“多”。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特别多。这两句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而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储蓄双关。因这两字,全联境界全出。

 17.⑴畏途巉岩不可攀 雄飞雌从绕林间;⑵则思谦冲而自牧 则思江海下百川;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8①幸福的体验包含着对什么意义的整体评价。②灵魂是评价生命整体意义的东西。(此题考查对文章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是一个结果性语句,有“所以”已词可知,答案在上文中,对第一段中间部分仔细品读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

19.不同。前一个“经历”是具体的生活历程。第二个“经历”是内心对生活的感受与领悟,是心的历程。

(此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结合上下语句不难得出答案。)

20.答案:①两者都和灵魂有关,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②两者都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体验。③两者都使人感受到了生命意义的实现。(此题考查了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把握文章最后三段的要点。答案的三点分别是对后三段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每点2分。)

21 BC(B项将因果关系颠倒了,有幸福的感觉时,仿佛心中响着这句话,说这句话时未必是幸福的感觉。C“价值不同”说法错。价值是“都能深化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22.非典疫苗有望很快进入临床研究。

23.应删去的两句是③⑥。 漏掉的一句话为“这一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句话应放在④句之前。

24.(参考答案)①您的爱心能点燃明天的太阳!②新同学,新老师,新生活,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