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模拟试题

2014-5-11 0:11:51下载本试卷

高考模拟试题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取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取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蓓蕾 焙干 悖谬 疲惫不堪 稗官野史
B.粘贴 毡笠 瞻仰 沾沾自喜 拈轻怕重
C.窠臼 沉疴 脚踝 苛捐杂税 磕磕碰碰
D.雪霁 社稷 觊觎 骐骥一跃 解铃还须系铃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遗留 贻笑大方 慈详目光 无事不登三宝殿
B.曼延 火势蔓延 一笔勾消 是可忍,孰不可忍
C.病症 病征明显 三番五次 信口开合
D.振动 震动全国 风彩动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孙中山主张设立公共病院,“以医治之,不收医治之费,而待遇与富人纳资者等,则社会可少屈死之人”。(《孙中山全集》卷2,第524页) 

B.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惊异:作者和编者何以能葆有这样清澈的眼眸,让年轻如我亦觉出自己的衰老?他们在现实中是否也这般率真,抑或戴着面具? 

C.“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阿Q说:“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 

D.人的一生常处于抉择之中,如:念哪一间大学?选哪一种职业?娶哪一种女子?……等等伤脑筋的事情。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长沙县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成立司法警察局,把  行使权全部交给法警。
②今年以来,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16·8万件,有效地  了乱批滥占国有土地的违法行为。
③这些科学家崇奉这样一句格言:“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使已死的东西复活“还有另一层更重大的意义”。
A.履行  遏止  何况
B.执行  遏制  况且
C.执行  遏止  何况
D.履行  遏制  况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如今一些缺乏素养的科学家与爱因斯坦不要说比科学发明,就是比拉小提琴也是小巫见大巫。 

B.下笔为文,要讲求科学性,编著学习教材更是要求所写的内容尽可能正确无误,经得起分析验证,岂能信口雌黄。
C.在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以1158支队伍报名、133支队伍入围正式比赛而独占鳌头
D.为了继续获取更大的利润,合资公司必须在技术研发、管理、品牌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上与外国母公司亦步亦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强工作责任感,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方法,创新机制,营造环境,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B.2004年北京市将继续推进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年内将撤并约100所左右的中小学校,继续完成京城近郊区60所、远郊区县113所办学条件困难学校的改造任务。
C.他努力倡导教学应以知识为目标转移到以活生生的学生本人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D.当前的许多教材,常常因袭已经被新的学术研究证明是错误的陈旧知识和结论,这对于教育学子和传承学术贻害甚大。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起源于非洲大陆的早期人类,何以能适应欧洲、亚洲以及新大陆的较寒冷天气?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学教授道格拉斯·华莱士及其同事日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人类细胞中线粒体的DNA突变帮助我们的祖先适应了北方较寒冷的气候,但是这种基因突变同时也和现代人类易患某些疾病诸如肥胖、老年痴呆等有关。
  线粒体在细胞核之外,是细胞中负责燃烧我们食物中卡路里的“发电厂”。
  细胞能量有两个功用:一是产生热量以便保持我们的体温;二是合成ATP(三磷酸腺苷),这种能量形式可以产生和修复细胞和组织,并且使我们从事运动、思考、写作等活动。线粒体的DNA(简称mtDNA)是“发电厂”的蓝图,它决定将我们食物中多少比例的卡路里分配给身体,以便产生从事相应工作所需的热量。
  华莱士和他的同事对来自全球1125个人的mtDNA序列进行了分析,推测出了人类mtDNA的变异史。他们总结说:早期人类移居到较为寒冷的地带后,mtDNA的突变使得他们的身体在极其寒冷的北方冬季中可以产生更大热量,这增加了他们生存下来的几率。
  华莱士说:“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非洲气候下,把食物的卡路里更多地分给ATP促使其工作,而少产生热量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这样能使个体在炎热的环境中跑得更久、更快并且使身体状况保持得更好。但是在欧洲大陆和西伯利亚,这样的分配就会使更多的人死于寒冷天气。mtDNA的变异使迁移到寒冷地区的人可以在高纬度的地方生息繁衍下来。”
  这个分析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mtDNA的谱系与世界各地的原住人口地理分布高度一致;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有着共同祖先的人们易于患上某种特定的疾病。
  当冷热由科技调控而不是依靠新陈代谢的时候,当来自热带的人们吃北方气候下人们吃的高脂肪和卡路里食物的时候,肥胖症和与年龄有关的退化性疾病就变得多发。
  这其中一个环节是细胞中氧基的制造。它们是线粒体燃烧食物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会毁坏和杀死细胞,大量的细胞死亡后,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就会衰退,容易产生与衰老有关的病症。氧基的多少决定了个体的衰老速度和对诸如糖尿病、记忆丧失、听力和视力丧失、心血管病等老年病症的抵抗力。如果个体所摄入的卡路里都被用来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那么就不会剩下什么燃料来产生氧基。如果摄入了多余的卡路里,它们就会积累成脂肪。(国际先驱导报) 

 

7.下列对“发电厂的蓝图”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发电厂的蓝图”使得早期人类移居到较为寒冷的地带后,身体在极其寒冷的北方冬季中产生更大热量,增加了生存下来的几率。 

B.分配给身体的食物中卡路里比例的多少,是由“发电厂的蓝图”决定的。
C.“发电厂的蓝图”可以抑制氧基的产生从而预防多种老年性疾病。
D.“发电厂的蓝图”可以产生和修复细胞和组织,并且使我们从事运动、思考、写作等活动。 

8.根据原文,对现代人类易患肥胖症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线粒体的DNA把食物的卡路里更多地分给了ATP。
B.个体所摄入的卡路里过多,无法都被用来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C.来自热带的人们食物习惯的改变,改吃高脂肪和卡路里食物。
D.现代人类易患某些疾病诸如肥胖、老年痴呆等与人类细胞中线粒体的DNA突变有关。
9.下列对“一些有着共同祖先的人们易于患上某种特定的疾病”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说明与祖先的线粒体DNA相同的后代,其所患的疾病都具有遗传的性质。
B.祖先易患肥胖病,子孙也易于患上这种疾病。 

C.人们易患上某种特定的疾病主要是指与衰老有关的病症,诸如糖尿病、记忆丧失、听力和视力丧失、心血管病等。
D.有了共同的祖先,也就有了共同的线粒体DNA,而细胞中氧基数量也会相似,因而也就易于患上相似的一些疾病。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线粒体燃烧食物时会产生有毒副产品,个体衰老的速度以及对各种老年病症的抵抗力与这些毒副产品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B.世界高寒地区与热带的原住人口,其线粒体的DNA是各不相同的。
C.人类细胞中线粒体的DNA突变可以使热带地区的人与寒冷地区的人相互适应对方的天气。
D.对热带地区的人,只有限制其卡路里的摄入从而少产生热量,才能使其在炎热的环境中跑得更久、更快并且使身体状况保持得更好。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李勣,字懋功。隋大业末,韦城翟让为盗,勣年十七,往从之。李密亡命雍丘,勣与浚仪王伯当共说让,推密为主。以奇计破王世充。当是时,河南、山东大水,隋帝令饥人就食黎阳仓,吏不时发,死者日数万。勣说密曰:“天下之乱本于饥,今若取黎阳粟以募兵,大事济矣。”密以麾下兵五千付勣,袭黎阳,守之。开仓纵食,旬日,胜兵至二十万。
  武德二年,密归朝廷,及密以谋反诛,帝遣使示密反状。勣请收葬。
  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父丧解,夺哀还官。帝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召为兵部尚书,未至。 

勣既忠力,帝谓可托大事。尝暴疾,医曰:“用须灰可治。”帝乃自翦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帝曰:“吾为社稷计,何谢为!”后留宴,顾曰:“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勣感涕,因啮指流血。
  高宗立,召授检校洛州刺史…… 

  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畏大臣异议,未决。帝召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勣称疾不至。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诏勣、志宁奉册立武氏。
  卒,年八十六。帝曰:“勣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性廉慎,不立产业。今亡,当无赢赀。有司其厚赗恤之。”
  初,勣拔黎阳仓,就食者众,高季辅、杜正伦往客焉,及平虎牢,获戴胄,咸引见卧内,推礼之,后皆为名臣,世以勣知人。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
  其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
  自属疾,帝及皇太子赐药即服,家欲呼医巫,不许。诸子固以药进,辄曰:“我山东田夫耳,位三公,年逾八十,非命乎!生死系天,宁就医求活耶?”
  赞曰:“勣之节,见于黎阳,故太宗勤勤于托孤,诚有为也。至以老臣辅少主,会房帷易夺,天子畏大臣,依违不专,委诚取决,惟议是听。勣乃私己畏祸,从而导之,武氏奋而唐之宗属几歼焉。呜呼,不几一言而丧邦乎?惜其不通学术,昧夫临大节不可夺之谊,反与许、李同科,可不戒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取黎阳粟以募兵,大事济矣  济:成功。
B.自属疾,帝及皇太子赐药即服   属:詑(病)。
C.今亡,当无赢赀         赀:钱财。
D.赞曰:“勣之节,见于黎阳     赞:称赞。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帝曰:“吾为社稷计,何谢为!”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及密以谋反诛
  才能不及中人 

C.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D.至以老臣辅少主
  苟以天下之大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勣“奉上忠”和“事亲孝”的一组是
A.及愈,入谢,顿首流血
  咸引见卧内,推礼之
B.拜并州都督,父丧解,夺哀还官
  帝及皇太子赐药即服,家欲呼医巫,不许。 

C.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
 “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D.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
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年青时跟从翟让、李密起义,反对隋炀帝,多次献计,劫公私船,夺黎阳仓获得成功,后投靠唐朝,但不忘旧主。李密因谋反被太宗所杀,李勣要求替李密收葬。
B.李勣善于用兵,精于筹算,料敌应变,都能符合实情。守并州时突厥不敢南,所以太宗把李勣比作长城而嘲笑炀帝劳民丧财修长城只是徒劳。
C.李勣为人廉洁而又谨慎,为了节省开支,生了病都不许家里人去请医买药,而对手下的士兵却十分慷慨,立功所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以至死了之后,家无余财。
D.唐太宗是一位善于识人的聪明君王,他从李勣不避嫌疑,收葬李密的行为中看出了李勣的忠诚,认为是可以托以重任的大臣,因而剪下自己的胡须作药为其治病,感动得李勣磕头都磕出血来。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史臣评赞的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既肯定李勣是一位奉上忠,有节操的良臣,又指出其不能尽到托孤之臣职责,在重大问题上为一己之私而节操尽失。
B.认为李勣也不同意废王后,立武昭仪,但因有太宗托孤之勤,在关键时刻“勣称疾不至”也不失为一种两全之策。虽有私己畏祸之心,也是情有可原。 

C.评定李勣一生忠诚奉君不能始终如一,以致晚年大节不保,与许、李同流全污,教训是深刻的。
D.认为高宗在废立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希望李勣能给予决断,可惜李勣不能从公而议,反说:“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一言丧邦,几乎使唐氏宗属灭绝。 

后人应引以为戒。 

第Ⅱ卷(共105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吏不时发,死者日数万。
译文:                         
(2)顾曰:“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①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②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①扬子江:长江。 ②离亭:印长亭、短亭,古代驿站。 

“杨柳”在古代诗歌中常常是借以抒写离情别绪的典型景物。有人认为此诗通篇不离杨柳,应是颇有见地的。请结合全诗,对诗中的第三句如何“不离杨柳”作简要赏析。(如能记得王之涣的《凉州词》,则有助于对此句的赏析)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两小题)
(1)桐花万里丹山路,         。(李商隐《寄酬韩冬郎》)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3)耶娘妻子走相送,        。        ,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4)子曰:“其恕乎!     ,勿施于人。”(选自《卫灵公》篇)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枯茎的秘密  张晓风 

  秋凉的季节,我下决心把家里的翠玲珑重插一次。经过长夏的炙烤,叶子早已疲老不带绿,让人怀疑活着是一项巨大艰困而不快乐的义务,现在对付它唯一的方法就是拔掉重插了。原来植物里也有火凤凰的族类,必须经过连根拔起的手续,才能再生出流动欲滴的翠羽。搬张矮凳坐在前廊,我满手泥污的干起活来,很像有那么回事的样子。 

秋天的播种让人有“二期稻作”的喜悦,平白可以多赚额外一季绿色呢?我大约在本质上还是农夫吧?虽然我可怜的田园全在那小钵小罐里。 

  拔掉了所有的茎蔓,重捣故土,然后一一摘芽重插,大有重整山河的气概,可是插着插着,我的手慢下来,觉得有点吃惊……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选上这种翠玲珑来种,是因为它出身最粗浅,生命力最泼旺,最适合忙碌而又渴绿的自己。想起来,就去浇一点水,忘了也就算了。据说这种植物有个英文名字叫“流浪的犹太人”,只要你给他一口空气,一撮干土,他就坚持要活下去。至于水多水少向光背光,他根本不争,并且仿佛曾经跟主人立过切结书似的,非殷殷实实的绿给你看不可! 

  此刻由于拔得干净,才大吃一惊发现这个家族里的辛酸史,原来平时执行绿色任务的,全是那些第二代的芽尖。至于那些芽下面的根茎,却早都枯了。 

  枯茎短则半尺,长则尺馀,既黄又细,是真正的“气若游丝”,怪就怪在这把干瘪丑陋的枯茎上,分别还从从容容的长出些新芽来。 

  我呆看了好一会,直觉地判断这些根茎是死了,它们用代僵的方法把水分让给了下一代的小芽——继而想想,也不对,如果它死了,吸水的功能就没有了,那就救不了嫩芽了,它既然还能供应水分,可见还没有死,但干成这样难道还不叫死吗?想来想去,不得其解,终于认定它大约是死了,但因心有所悬,所以竟至忘记自己己死,还一径不停的输送水分。像故事中的沙场勇将,遭人拦腰砍断,犹不自知,还一路往前冲杀…… 

  天很蓝,云很淡,风微微作凉,我没有说什么,翠玲珑也没有说什么,我坐在那里,像风接触一份秘密文件似的,觉得一部翠玲珑的家族存亡续绝史全摊在我面前了。 

  那天早晨我把绿芽从一条条烈士型的枯茎上摘下来,一一重插,仿佛重缔一部历史的续集。 

  “再见!我懂得,”我替绿芽向枯茎告别,“我懂得你付给我的是什么,那是饿倒之前的一口粮,那是在渴死之先的一滴水,将来,我也会善待我们的新芽的。” 

  “去吧!去吧!我们等的就是这一天啊!”我又忙着转过来替枯茎说话,“活着是重要的,一切好事总要活着才能等到,对不对?你看,多好的松软的新土!去吧,去吧,别伤心,事情就是这样的,没什么,我们可以瞑目了……” 

  在亚热带,秋天其实只是比较忧悒却又故作爽飒的春天罢了,插下去的翠玲珑十天以后全都认真的长高了,屋子里重新有了层层新绿。相较之下,以前的绿仿佛只是模糊的概念,现在的绿才是鲜活的血肉。不知道冬天什么时候来,但能和一盆盆翠玲珑共同拥有一段温馨的秘密,会使我自己在寒流季节也生意盎然的。 


19.从文中看,“枯茎的秘密”具体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5个字)(4分)
答:                                。
20.细读作者在第最后一段中所描写的“以前的绿仿佛只是模糊的概念,现在的绿才是鲜活的血肉”这些话,说说它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21.品味本文最后一句话“不知道冬天什么时候来,但能和一盆盆翠玲珑共同拥有一段温馨的秘密,会使我自己在寒流季节也生意盎然的。”请结合标题,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引入“火凤凰”和英文名字“流浪的犹太人”旨出形象生动地表现翠玲珑“只要你给他一口空气,一撮干土,他就坚持要活下去”的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B.本文按时间顺序从秋天写到冬天,一步一步地写出重插翠玲珑,发现翠玲珑家族的辛酸史,发现枯茎的秘密,第二代翠玲珑的新生,写得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C.绿芽与枯茎相互告别二段文字把翠玲珑的生命的延缓,新旧的代谢写得真切形象,动人心魄,这与拟人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D.第四节文字是补叙,交待了怎么会去重插翠玲珑的原因,前后用“吃惊”“才大吃一惊”作行文的衔接,而第五段开头的“此刻”则是时间上的承上衔接,表示补叙结束。
E.从全文看,作者喜爱绿色植物,因为作者从绿色中体会到的是生命的蓬勃与旺盛,一旦失去绿色,她便会结束它们的存在,因为她会感到自己活着有巨大艰困而且不快乐。 

 

六、(12分)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  历史上的大书法家, 

②  他们不是政治家就是学问家,诗人文士, 

③  这是他们的正业,余事才作书家。 

④  哪一个是专靠书法吃饭的! 

⑤  没有胸襟学问,能写好字吗? 

⑥  哪一个没有功绩著作行世! 

答:                             
2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郑州商城”下定义。(4分)
①郑州商城是一座商代早期都城, 

②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近期在位于郑州市闹市区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发现的, 

③该城拥有宫城、内城、外郭城和护城壕,具有一定规划布局, 

④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第一座古代都城。 

答:                               
25.下面这两条用语,有损学生自尊自信、有碍师生关系和教师与家长关系,请你把它改为文明用语。(6分)
①在学生作业不会做时: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你怎么会这么笨。真是朽木不可雕!” 

改为:                               

 

②在与学生家长谈话时: 

“您的孩子没法教,这孩子无药可救,领走吧!” 

改为: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遇到类似故事中这样的事?请以“生活的回赠”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故事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都读jì(A,稗读bài 其余读bèi;B,拈读niān,其余读zhān C,踝读huái,其余读kē) 

2.C (正确的是:A,慈祥 B,勾销 D,风釆) 

3.B (A,括号前的句号应放到括号后面;C,把冒号改成逗号,把最后的句号删除;D,把前两个问号改成逗号,把后一个问号和省略号删除) 

4.B(“执行”一般与“命令”、“任务”、“行使权”搭配,“履行”一般与“诺言”、“条约”、“合同”搭配,所以应选“执行”;“遏制”含有阻拦、制止的意思,“遏止”是用力阻止的意思,一般用在难以制止的语境中,如不可遏止的革命洪流;“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何况”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所以应选“况且”) 

5.D 亦步亦趋用法有误,状语“与外国母公司”和谓语“亦步亦趋”不搭配。 

6.D (A,缺“提高”的宾语“水平”;B,“约”与“左右”重复;C,“应”后面缺介词“从”) 

7.B(A,这是指mtDNA突变的作用;C,无中生有;D,这是说细胞能量) 

8.A(这是促使人们活动的,不可能产生肥胖) 

9.A(以偏概全,只是某种特定的疾病) 

10.D(少产生热量的原因并非是少摄入卡路里,而是线粒体DNA把食物的卡路里更多地分给ATP促使其工作) 

11.D(《汉书》等纪、传的结尾部分有“赞”,略等于一个总评。) 

12.B,前“及”为“等到”,后“及”为“如”(A,两个“为”皆为疑问语气词;C,两个“而”皆表转折,可译为“可是”;D,两个“以”皆为“凭”的意思) 

13.B,前项是尽孝,后项是表示对皇上的忠心,他并非想就医求药活命,只因为此药是皇上所赐,不吃就是不忠,故此项亦是忠君的作为。(A,前项是向太宗表示感激,非奉忠;后项是礼待部下;C,前项不是尽孝而是友爱,因为姊弟之间只有友爱;后项不是尽忠而是行私;D,前项是尽忠;后项是友爱) 

14.D(A,李密为李渊所杀,不是太宗;B,太宗只是拿李勣与长城比,没有把李勣比作长城;C,不许家人去请医求药不是为了节省开支,而是认为生死有命。) 

15.B(对李勣私己畏祸是批评的,并不认为是情有可原。) 

16.⑴主管的官吏没有及时发放粮食,每天饿死的人有好几万。 

⑵看着他说:“我想把太子托咐(给你),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你当年不抛弃李密,难道你会辜负我吗? 

17.答:第三句字面上虽未写“杨柳”,而在“数声风笛”里却再现了“杨柳”。古代有一种《折杨柳曲》,是用笛子吹奏的。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指的就是这种《折杨柳曲》。第三句“数声风笛”所传来的,也就是这种于分别时常能听到的《折杨柳曲》。当两位朋友于柳丝依依、杨花蒙蒙中话别的时候,又飘来“数声风笛”,更增添了依依惜别之情,以至于在“离亭”难舍难分不愿分别,直挨到天“晚”,终于不得不在暮霭沉沉、暮色苍茫中分手上路,各奔前程了。 

18.答:⑴雏凤清于老凤声;⑵响彻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⑶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⑷己所不欲 

19.为了种属的繁衍,枯茎在临死前不再享用水分,却一径不停地为下一代输送水分。(文中有新芽向枯茎相互告别时的两句话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那是饿倒之前的一口粮,那是在渴死之先的一滴水”,“活着是重要的,一切好事总要活着才能等到,对不对?你看,多好的松软的新土!去吧,去吧,别伤心,事情就是这样的,没什么,我们可以瞑目了……”所以凡回答“枯根死了”或“竟至忘记自己己死”——这是作者的猜测,文中有“它大约是死了”的句子——都应判不得分。) 

20.“以前的绿”指的是发现枯茎秘密之前的翠玲珑,对它们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因此说是“模糊的概念”;“现在的绿”指的是发现了枯茎秘密以后的翠玲珑,对翠玲珑的生命的繁衍已经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所以说是“鲜活的血肉”。 

21.冬天的到来本来会给人带来寒意与冷寂,然而枯茎的秘密却让人感受到温馨与生机,这样写不仅回应了标题,有点题作用,而且揭示了枯茎的秘密给人的启迪与激励,深化了立意。 

22.C D(“火凤凰”的类比旨在表现翠玲珑的再生能力;时间只写了秋天,未写冬天;她感受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翠玲珑有巨大艰困而且不快乐。) 

23.①④②⑥③⑤ 

24.位于郑州闹市区的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的郑州商城是迄今发现的我国第一座具有规划布局的古代都城。 

25.①“你可能上课没听懂,只要肯下功夫,认真听,多问,你一定能学会的。” 

②“我们双方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26.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