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全国高校招生语文考试

2014-5-11 0:11:52下载本试卷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浸(zì)   拖(tà)  油(zǐ)  (qì)而不舍

 B、睚(zì)   里(lòng)  泥(nào)   长歌(dàng)哭

 C、(hāng)筑   (pǐ)配   请(tiè)   力能(káng)鼎

 D、(pū)玉     囹(yǔ)   (shù)口   (jiāo)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谧   溘然长逝  瘦骨伶仃   化干戈为玉帛

B.蛊惑   毕恭毕敬  振聋发聩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滑腻   迷天大谎  惩一警百   心有灵犀一点通

D.赝品   磬竹难书  开源节流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B. 昨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披露的贫困山区干部让老百姓装羊的怪事,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C. 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篇《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D. 是如此秀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馥郁的人文资源,还是如此绵长的文脉书香守护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其实,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只有两者的融合———“天人合一”才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媒体和车迷轰炸式的追问下,刚刚获得F1赛车比赛总冠军的舒马赫终于明确 _____      了自己的想法。

  ②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资历浅一些,也不应_____自己的观点。

  ③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现场转播。_____个别议    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    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

  A. 流露  隐讳  即使/也       B. 透露  隐晦  如果/就

  C. 流露  隐晦  如果/就        D.  透露  隐讳  即使/也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伙子1.88米的身高,站在他面前,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B. 有人说,如果宝马公司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C. 4月18日,是江苏扬州470万人民翘首以待的日子,这一天,宁启铁路南京至扬州段开始了试运营。

  D. 梅隆镇的新任镇长明显比前任顶真多了,办起事来丁是丁,卯是卯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B. 目前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农业本身的贷款额较八十年代更少了,现在贷款额更多的是投向电网、交通、通讯等领域。

  C. “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面对这样的要求,没有开阔的视野和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D. 读高三时,父亲病故,当生活把放弃求学与打工养家的两难选择推到面前时,他坚强地选择了后者。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新世纪,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在“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片声浪中,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物质生产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史中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当前经济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及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我们要依靠制造业为人民提供各种生活用品,提供工农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服务业的各种手段、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国防所需的各种武器、科技发展的各种仪器设备以及保证人民健康所需的各种医疗仪器和药品,提供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物质条件等等。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虽然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但其载体仍是制造业,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工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工业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各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制造业仍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先进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最强的,三个国家始终把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从未削弱过本国的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在制造业发展中,美、日、德、英均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支柱,重点发展。对于装备制造业,发达国家各自根据国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产品分工,在两至三个主导制造领域形成了大的比较优势,成为世界的龙头。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不失时机地发展制造业,如韩国、东盟各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在把制造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大力发展,并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近几年,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各国的发展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前全世界正面临新一轮的大规模重组,任何企业要参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拥有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方可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者,所以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制高点,进一步向核心能力集中是制造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条件之一。当前我国在生产环节方面仍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实行梯度转移,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在市场潜力、劳工价格和人才资源方面有比较优势。预计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的劳动就业压力仍相当大,如果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一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二能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够汲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因此,当前走承接转移的道路仍不失为一个良策。但是,作为生产基地只能作为一种过渡策略,不能作为最终目的,长远看,我国还是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但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时间,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考虑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各环节的协调发展。

7. 下列关于制造业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用品供应,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

  B. 生产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和用于国防事业的各种武器。

  C. 提供发展科技、用于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以及治病救人的药品和医疗仪器。

  D. 创作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引导人们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品。

8. 作者认为应该把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下列各项不能作为原因的一项是

  A.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对于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

  B. 新兴的信息产业前景还不明朗,而且我们在这个方面和发达国家差距更大。

  C.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工业经济的发达程度。

  D.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在国际市场竞争获胜的关键因素。

9. 以下不能说明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的一项是

  A. 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B. 美、日、德、英在制造业发展中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支柱,重点发展。

  C.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制造业,均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

  D. 对于装备制造业,发达国家在两至三个主导制造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的龙头。

10.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正面临新的大规模重组,因此我国能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加快速度,就能占领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高点。

  B. 我国与韩国、东盟各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在制造业上的差距,将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向我国实行梯度转移而缩小。

  C. 中国在市场潜力、劳工价格和人才资源方面有比较优势,当前不妨把承接转移作为一种过渡策略。

  D. 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使我们汲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能使我们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上更协调有效地进步。

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日:“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日:“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日:“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之节 :劝勉。  B.征欲用纲  擢:提拔。

C.南州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为美谈 侈:夸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

B.思爵禄相荣        乱易整,不武

C.公深计之        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D.使游泳非逆非顺之交   惧其不已,告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第Ⅱ卷

、(18分)

15、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①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②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垣墉两字都是墙的意思),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③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④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江雪》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时写的。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字。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些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昔我往矣,__    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    ____。(《诗经》)

  (2)老当益壮,____   ______ !穷且益坚,_______    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   __,不成器;人不学,___    _______。(《礼记·学记》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生 命 的 灯

 ①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②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到一团晕黄的灯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③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他看不到鸟语花香,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④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⑤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盲人缓缓问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更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⑥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会看到我自己的。”

⑦是的,点亮属于你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的生命之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

⑧只有为别人点燃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

18. 第⑤段开头写到:“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请简述僧人第一次“愣”的原因。(4分)

  答:□□□□□□□□□□□□ (不超过12个字)

19. 苦行僧说:“我天涯海角奔波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他所悟出的“佛”的内涵包括哪些?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语言分三个层次概括。(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本文在表现主旨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分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善于叙事,精心构思情节,将一个平常简单的生活故事演绎得曲折起伏、耐人寻味。

B. 第②段中“静静地”一词表现盲者安然的心态,是他对佛的透彻的参悟、对佛性的透彻理解的表现。

C. 第①段中“荒僻”一词与第⑥段中“天涯海角”一词相呼应,突出苦行僧寻觅的坚苦。

D. 第①段里,作者用“漆黑的夜晚”、“漆黑的街道”来象征黑暗的社会,表达形象,寓意深刻。

E. 本文题为“生命的灯”,作者借想象中的灯表达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答:【  】【  】

六、(12分)

22. 根据语段提供的情景,续写一句话,使语言畅通,文理自然。(4分)

相传三国时,有一天周瑜一只脚刚刚迈出门槛,便撞上迎面而来的曹操,于是周瑜就问曹:你看我现在是要进呢还是要退?说要退,他可进,说要进,他可退。正在曹操难言进退之时,一只飞虫突然飞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了个正着,同时也来了灵感,随即以反问作答,问周瑜:                           

23. 下面是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请根据这份资料内容,概括出两点结论。(不超过40 字)(4分)

我国轿车供求状况(单位:万)

2000

2002

2003

2004

汽车生产量

56

72

150

240(预计)

汽车需求量

40

70

160

280 (预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相应,文意连贯。 (4分)

  月亮落下了,你还有太阳,你是一片辽阔的天空,迟早总会升起灿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帆落下了,你还有浆,即使落下的是你唯一的那张帆,你也不要向风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你能驾驭,昨天今天落下了,你还有明天;一个个希望落下了,你还会有新的希望可以争取。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直到由中国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由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有那么多的细节被我们轻易忽略了。譬如,德国设计师在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了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会停在安全线以内;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恰恰是诸如此类的细节,决定了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一号线近乎完美的设计,正是基于德国设计人员细心的观察,科学的算计,周密的推理,尤其是对于细节与全局关系准确把握的一种理性和自觉,最终才能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手。

  请以“细节与全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全国高校招生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一、

1、B(A脂zhī  锲qiè; C帖tiě 扛gāng; D璞pú 矫jiǎo)

2、A(B “驰”应为“弛”;C “迷”应为“弥”;“警”应为“儆”;D “磬”应为“罄”;

“溪”应为“蹊”)

3. C (“力量”后应该改为句号或冒号)

4. D(“流露”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透露”指泄露或显露消息、思想等,根据语境宜用“透露”;“隐晦”指不明显,“隐讳”指心有顾忌而隐瞒不说,根据语意和搭配宜用“隐讳”;第③句为让步性假设关系)

5. A(望文生义,意思弄错,指被别人的话弄得莫名其妙)

6.B (A项,多重否定不当;C项,句式杂糅,“面对”应删去;D项,“放弃求学”与“打工养家”是一回事,并非“两难选择”)

二、

7. D (原文是说提供“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物质条件”,而非“精神产品”本身)

8. B (“新兴的信息产业前景还不明朗”,原文中没有提到)

9. D (只是陈述现状,不是讲重要性)

10. C (A项,根据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无法推出“就能占领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高点”;B项,“发达国家制造业向我国实行梯度转移”,不会缩小差距,相反可能扩大;D项,“产业转移”并不能直接“使我们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上更协调有效地进步”)

三、

11.A[厉,磨砺,激励]

12.D[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②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A,而,表判断;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13.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14.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四、

15. (1)何不把它赶走呢?(2)这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3)没有了鸡不是一种损失吗?(4)为什么要赶走猫呢?

16.参考答案: 诗眼是“孤”“独”,这两个字不仅表现出了“蓑笠翁”的生活处境,孤独而且冷清,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是很孤独而清冷的。 (或诗眼是“孤”“独”,这两个字推出一孤舟蓑笠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在险恶、冷酷的形势下孤傲不屈的精神的写照。)

17. (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3)玉不琢  不知道

  (每句中有一个错字即扣1分,2分扣完为止)

五、

18. 盲人(1分)在黑夜(1分)打着灯笼(2分)

19. (1)苦苦追寻的理想、信念往往寓于我们身边的平凡小事之中;(2)为着别人,实际上也就会惠及自己;(3)必须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 (1)以小见大,从瞎子点灯这样一个平常简单的生活故事中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2)叙议结合,在叙述故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

  (3)虚实结合,苦行僧由眼前的灯参悟到心中的灯。

  (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其中每一点手法1分,简析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21. AC(B盲者并没有参透;D不是象征黑暗社会;E灯是现实中的,不是想象)(4分)

六、

22. 参考:你说我手里的飞虫现在是活的呢还是死的?

23. 要点:①轿车需求量和生产能力都将不断上升;

   ②已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供求比例日益失调。

24. 参考答案:

   青春落下了,你还有金秋,你是一方坚实的土地,陆地任何一个支点都可建造丰碑。

   果实落下了,你还有种子,即使落下的是你全部的收获,你也不应向岁月祈祷。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内容符合语境)

七、25、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狡猾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直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