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语文质量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埋(mái)怨 | 脑髓(suǐ) | 骈(pián)体 | 敛声屏(bǐng)气 |
B.处(chǔ)方 | 切(qiè)脉 | 空(kòng)白 | 钟鼓馔(zhuàn)玉 |
C.救济(jì) | 福祉(zhǐ) | 混沌(dùn) | 风尘仆仆(pú) |
D.窥(kuī)视 | 肤(fū)浅 | 诤(zhèng)友 | 妍媸(chī)毕露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代劳 以逸待劳 桃园 世外桃源
B.厉行 例行公事 洪亮 征引宏富
C.惹事 惹是生非 礼遇 不可理喻
D.国事 共商国是 影璧 铜墙铁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________。消息传出,世界震惊。
②地球生态系统是经过自然界的长期________形成的,它是人类生活的惟一基础,失去这一基础,人类只能彻底毁灭。
③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是让我们置于问题情景中去体验,去动手、动脑,感受________方案的设计、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
A.遇害 变化 实验 B.遇难 演化 实验
C.遇难 演化 试验 D.遇害 变化 试验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NBA常规赛,将过半程,虽然姚明正处在身体的极点上,但是他有足够的理由、足够的经验,度过这个极点。这个中国男孩最懂得韬光养晦,然后等待再次爆发的机会。
B.加拿大的高速公路星罗棋布,汽车川流不息,却看不到扬起的灰尘,闻不到排放的尾气。
C.只要你身临其境为他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处境,不会对他求全责备了。
D.网络小说情节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着实吸引了不少读者。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今年冬天气温持续下降,空调市场很火,市家电大楼平均一天的销售额达五十台。
B.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8日强调说,联合国有责任尽一切努力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对伊动武只能是最后选择,而且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C.近期,全国各地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利造成的。
D.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推倒学校的南墙改作商店这件事,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它本身的商业意义并不大,它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喧闹的声音和世俗的风尚从此长驱直入,人也浮躁,心也浮躁。
①人们通过锱铢必较的商场之门进入学校,②做学术的地方与做生意的地方不再有什么两样,③一种精神失去了围墙的庇护,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二、(l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朋友从网络上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这位l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照片显示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作多情!
他们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事情,来证明科学的所作所为的是焚琴煮鹤!
对此我有话要说,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实验揭开了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顿的实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王勃的话可.谓:宇内存知已,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据此先后提出了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炸说。后者告诉人们: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是一团灼热的熊熊烈焰。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道比不上区区彩虹?
“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令人扫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第一步踏上月球时,他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梦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登天而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7.对“证明科学的所作所为是焚琴煮鹤”中的“焚琴煮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今文人面对美好的世界吟诗作文,写出极其美妙的作品。
B.指责科学只顾自身的发展,不重视保护和发展美的艺术。
C.济慈等诗人墨客强调自己的作品展现了极佳的文学美感。
D.批评科学的发展破坏了艺术美感,糟蹋了古典美。
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东隅”和“桑榆”在文中各有所指,所列材料全都属于“东隅”范围的一项是( )
①乘坐俄国太空舱,日绕地球十六圈。
②从宇宙飞船到太空港,中国航天越飞越高扬。
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⑤九霄云外处,展开“太阳镜”。人工可照明,此乃人造月。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9.以下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济慈是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他对科学美的质疑在当代也有响应者,如道金斯之类的作家。
B.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和套用王勃的名言,其用意不相同。
C.由于宇宙起源大爆炸这一科学理论的提出,人们能够据此通过推导分析获得美感,这毫不逊色于文学家笔下从彩虹联想到虹桥、霓裳之类的形象美。
D.科学求真,真中涵美。科学使人们更接近真理,在这过程也同样能获得许多新鲜的美感。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会发现更多具有美感的天文现象,如果李白、苏轼能再世的话,也会以此为题材去写作的。
B.吟咏明月的佳作不仅过去出现,今后也会出现,而且有的会更具科学色彩。
C.随着科学不断发达,新的研究疆域不断开拓,古典美将会逐渐消失,而由现代美所取代。
D.科学与艺术是对立统一的,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美,它们不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且可以渗透和熔铸在一起。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仁慈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泣,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集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二十余万,身虽困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资治通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此句指修长城。③光即是司马光。
1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说胡亥 劝说 B.毅当高法应死 应当
C.乃系诸代 拘禁 D.其势足以倍畔 通“背叛”
1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最相近的一项是( )
A.愿君审计而定之 B.反数上书,直言诽谤
C.是内使群臣不相信 D.将军恬不矫正
1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①数以不能辟地立功
②不敢辱先人教以不忘先帝也
③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④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4.表明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②毅当高法应死 ③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 ④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 ⑤其势足以倍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15.对扬雄、司马光关于蒙恬的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雄认为,蒙恬之“忠”,不足以辅佐君王,是无用之“忠”;司马光认为,蒙恬之“仁”是为始皇所驱使,行的是不仁之事,不可谓“仁”。
B.扬雄与司马光对蒙恬修筑长城暴敛伤民,荼毒百姓的批评是一致的。
C.扬雄与司马光对蒙恬是否“明人臣之义”的评价是不一致的。
D.扬雄与司马光评价蒙恬的着眼点不同;扬雄论“忠”,司马光论“仁”、“义”,因而结论也完全不同。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和“对”字衬出离人怎样的神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己。(韩愈《师说》)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泪珠与珍珠
琦君(台湾)
①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草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着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④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的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年老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的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模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里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19.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作者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请你简要分析此比喻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借此意说明什么道理?(5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观⑤~⑦段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笔下的泪水所蕴涵的意义。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文章所作的评点,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感。
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神秘感。
E.珍珠贵重也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六、(12分)
23.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和句式,调整个别句式,使其句意通畅。(3分)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和消极的心境对人的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心境使人振奋快乐,朝气蓬勃,生活充满了乐趣;而生活中的枯燥烦闷、了无兴趣也往往是消极心境带来的后果。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的句子顺序不合理,请作适当调整,使之连贯。(写出序号即可)(3分)
①我们生产的直流镐灯与国外的炭精灯相比,②耗电量只有炭精灯的四分之一,③而有效的照明度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④它的重量只有炭精灯的五分之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仿照下面的修辞格式,另写一组句子。内容一致,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等)(6分)
时间是一要铁鞭, | 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命是一树繁花; | 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朵一朵地击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到击完的时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莎拉·班哈特是法国人最喜欢的一位女演员,她是四大剧院里独一无二的“皇后”。一次,莎拉在横渡大西洋的时候碰到了暴风雨,摔倒在甲板上。她的左腿受了重伤,而且染上了静脉炎、腿痉挛。经过长时间的治疗,病情始终未见好转,且逾来逾重,医生建议她必须把腿锯掉。莎拉沉思了很长时间,然后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的话,那就锯掉吧,我只有接受命运的安排。”手术后的莎拉恢复很快,尽管她失去了一条腿,但她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并得到观众的认可。
学会接受,你就能以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来尽量享受已有的,你就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学会接受,你会发现,一年365天,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请以“学会接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8分)1.A(埋mán怨) 2.D(影壁) 3.B
4.A(B星罗棋布:像星星、棋子似的罗列分布。与语境不符。“设身处地” D“出神入化”与“情节”不搭配,何况“网络小说”技艺也不高。)
5.B(A搭配不当 C词语重复多余 D语序不当或句子杂糅。改为“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已极熟悉的肥大虎耳草”或改为“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她对这些虎耳草已极熟悉”。) 6.C
二、(12分)7.D(A、C意思说反了,B言出无据)
8.C(①②⑤属于科学发展的范畴,是文中“桑榆”所指内容,其余都属于“东隅”所指内容。)
9.A(道金斯不是济慈的响应者)
10.C(“古典美将会逐渐消失”文中无依据。)
三、(15分)11.B(当,判处) 12.D(A审计,周密谋划) B诽谤,指责过失 C相互信任
13.C(以①介词 ②连词,相当于“而”。之 ③代词 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14.C 15.D(结论之中有相同之处)
四、(15分)16.(1)你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回故里,那就很明显了。(2分)
(2)日日夜夜抱怨,不能获准免去外职回来做太子。(3分)
17.(1)离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面对着丰盛的筵席出神。(2分,没有扣住关键词“神情”,不给分)
(2)“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精于炼字,巧用衬托。(4分,应扣住“隐”“没”两词重点分析)
18.(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全答的只取前4句予以评分,共4分。答错一句扣1分)
五、(18分)19.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此处用了通感比喻。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形象的青山,别出心裁。(4分)
20.(1)抒发数十年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愁苦,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或“人们对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2分)
(2)说明“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可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3分)
21.(1)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2分)
(2)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3分。本题答案不惟一,但要扣紧本文的写作意图)
22.B、D(4分。B项牵强附会,背离文意;D项主旨并非增加神秘感,而是体味忧患和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的真谛)
六、(12分)
23.(3分)从整个文段看,话题是心境,所以应该把“心境”放在表述对象的位置,而不应把“生活”放在主语的位置。所以应改为“消极心境,往往带来生活的枯燥沉闷,了无趣味。”(意思正确,句式一致即可)
24.(3分)①④②③
25.(6分)要选择新的喻体。要写出时间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意思。五句话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两个比喻合理贴切。示例:时间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绵绮/一节一节地剪去/等到剪完的时候/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火炬/(仅供参考)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