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本卷题目的答案一律填涂在机读卡上。
一. (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棘(jí)手 抨(pēng)击
丢三落(là)四 无裨(bì)于事
B. 蝙(biǎn)蝠 掣(chè)肘
初露(lù)锋芒 三缄(xián)其口
C. 诡谲(júe) 蛊(gǔ)惑
行(xíng)伍之间 擢(zhóu)发难数
D. 琥珀(bó) 勒(lēi)紧
镂(lòu)骨铭心 沆瀣(xiè)一气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观摩 磨肩接踵 萃取 鞠躬尽瘁
B. 蜕化 物种退化 篇幅 副员辽阔
C. 讳言 运筹帷幄 必竟 毕恭毕敬
D. 颁奖 斑驳陆离 卓见 真知灼见
3. 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国宝”南迁。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这项___________的文物大迁徙工程。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_________于贵州安顺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_________,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________愈挺愈直了!”
A. 史无前例 埋藏 不过 确乎
B. 绝无仅有 藏匿 但是 反而
C. 绝无仅有 埋藏 但是 反而
D. 史无前例 藏匿 不过 确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如今只要随意翻开一本介绍超导理论的书,你都会发现某位科学家的名字,编著者无一例外地将他提出的“超导学说”尊奉为金科玉律。
B. 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帜,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期。
C. 根据洪昭光教授讲稿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68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洛阳纸贵,“保健长寿”成为大热门话题。
D. “日本右翼所担心的是被孤立,而不在乎被我们批判”,如果我们在斗争中扩大了批判范围,那对右翼来说则是“正中下怀”。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通过安全普查,已经查清各类隐患灾害,对全区有关单位制定“除患灭灾”措施提供了重要信息,具有重大意义。
B. 历次政协会议的委员都提出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提案,政府主管部门很重视,解决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C. “我们不反对用开放的思维看待粮食安全问题,但若一个大国吃饭依赖外国,必将受制于人。”袁隆平疾呼,“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
D. “MP3”、“优盘”销售市场看好,于是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致使顾客蒙受损失,相关投诉直线上升。
二.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1),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2),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3),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间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刀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4)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注](1)隐亲:亲自悯恤。(2)河内:郡名;后文“弘农”、“瑕丘”、“堂邑”均为县名。(3)按中华书局版本照录,“[视]”,似为勘校者所补。(4)交趾,西汉十二刺史部之一,辖两广及越南北部,东汉末改称交州。
6.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细微之愆 愆:过失。
B. 意屏人间状 间:间断,间隔。
C. 乃听广归家 听:任凭。
D. 坐臧千金 坐:因犯……罪。
7.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意独身自隐亲。
B. 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C. 征还伏法。
D. 诏班赐群臣。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9. 在括号中补写出原句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光武得奏,以(之)[视]霸。
B. 恣(徒)所欲过。
C. 丞掾皆争(之)。
D. 以(身)委地而不拜赐。
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武十四年会稽一带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钟离意不顾个人安危亲赴灾区送医送药,郡府所辖县乡的难民大都得到救助。
B. 钟离意指示属县为被解送的囚犯制作寒衣,虽有人嗔怪,但皇帝却称赞他有仁爱之心。古人“重人本”,钟离意堪称典范。
C. 钟离意将罪犯防广遣放后,县中官吏都争相承担责任。钟离意认为他的做法合宜道义,并表示宁肯自己受责罚也不会连累属下。
D. 世称钟离意“治狱有奇法”。他崇尚并实践了儒家“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的教义,不仅体恤民情而且尊重罪犯的人格。
第II卷(共120分)
[注意]本卷题目的答案一律写在试卷的指定位置上。
三. (15分)
11. 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5分)
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注]“辞”,辞令、口才。“怿”,喜悦。“莫”,安定。
12.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6分)
减字木兰花
己卯儋耳春词(1)
春牛春杖(2),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2)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杖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 “便乞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 “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 “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 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答:[][]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按原文填写括号里所空缺的内容(4分)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四. (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识别生命大分子
所有的生物体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科学家一直梦想能辨识其“身份”,进而“看清”它们是“什么样子”,以推进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
传统质谱测定分析法只能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而对于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却长期面临着如何从液态中分离带电分子并使之在气态中悬浮的技术困难。“解吸附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对分离并在气态中悬浮带电分子是十分有效的,使质谱分析生物大分子有了新突破。使用传统质谱分析方法,首先要将成团的蛋白分子拆分成各自独立的单个分子,将其电离并使之悬浮在真空中,然后让它们在电场作用下运动。由于质量和所带电荷的差异,它们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也就不同。质量小的离子和电荷大的离子速度快,相反的则慢些。通过测定不同分子的运行时间,就可计算出分子的质量。但生物大分子比较脆弱,在拆分和电离过程中它们的结构和成分很容易被破坏。
由美国科学家芬恩和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的两种方法弥补了这一缺陷。芬恩运用电喷雾质谱技术使液体蛋白质分子雾化成细小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的蒸发,液滴表面电荷强度逐渐增大,以产生悬浮的带电离子;正是这“小小精灵”致使分析物以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的形式进入气相,然后在电磁场作用下分离,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被探测形成质谱。此过程的第一推进力是高电场。芬恩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初哀,而且有额外的收获:电喷雾质谱测定法能使电荷离子质荷比降低到普通质量分析仪器可以检测的范围,因此它的分析对象不仅是单一大分子类型。田中耕一则采用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即在样品能量、结构及化学环境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用激光照射这些成团的蛋白质大分子,这些分子吸收足够多的入射光能量后崩解成悬浮的碎片即带电离子,然后在电场中加速飞行形成质谱。田中耕一率先完成了激光技术与生物大分子的链接。现今多项激光解吸附应用技术都是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测定法原理的“产物”。看来,田中耕一也有额外的收获。
解读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破译生命信号系统奥秘的关键(查明“身份”)已由梦想成为现实。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为芬恩与田中耕一共享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贡献推动生物大分子研究的进程。嗣后,科学家借助核磁共振技术揭示了生物大分子的真面目,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完成了对多种罹患危险性疾病(如疯牛症)生物个体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测定。
14. 对“电喷雾质谱技术”与“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在分析生物大分子过程中共同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二者都是为解决“从液态中分离带电分子并使之悬浮”这一难题设计的。
B. 这两种方法最终都使带电离子在电场中形成蛋白质大分子质谱。
C. 二者不仅完成了对蛋白质大分子的质谱分析,而且都有超出预想的成功。
D. 这两种方法都成功地使蛋白质大分子完整地分离,同时也被电离。
1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先进的质谱测定方法也只能完成查明生物大分子“身份”的任务。
B. 利用“解吸附技术”分离在气态中悬浮的带电分子十分有效。
C. “看清”生命大分子是“什么样子”还需要利用核磁共振技术。
D. 田中耕一是世界上运用激光技术分析生物大分子并取得成功的第一人。
16. 填空(3分)
使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必须要有___________才能使液体蛋白质分子_____________,以产生悬浮的带电离子。这是“芬思质谱测定技术”的关键环节。
17. 简答(3分)
芬恩与田中耕一各有什么“额外的收获”?(不得抄录原文)
(1)
(2)
五. (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一位朋友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朋友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遏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赴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
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因此,古代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18. 下殃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梳理自己对废墟的复杂情感,冲淡了“诅咒”,深化了对废墟文化的理解。
B. “我”的朋友喜欢趁着残月的微光行吟于废墟间,以对晨曦的期待驱谴文人的矫揉。
C. “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中的“层累”,指历代遗留的见证着失败与屈辱的废墟。
D. “以古代今”与“以今灭古”殊途同归,既亵渎了历史,又阻碍现实社会的前进。
E.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文明发端于古代废墟;存留废墟,则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19.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请你说说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4分)
20. 填空(4分)
(1)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喻指废墟的价值,它告诫后人切莫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本题填写的文字,必须从原文中摘录。)
(2)如果为废墟而羞愧,则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的真面目,这正如在给真正的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填写的文字,不得出现“废墟”一词。)
21. 结合《废墟》一文,谈谈你对古代废墟价值和存留废墟的主要看法。(谈看法,可分条陈述,有三条即可;你可以赞同作者的观点,但不必拘泥作者的观点。)(6分)
(1)
(2)
(3)
六. (15分)
22. 下面是某报社待发排的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稿,请按总编室要求给这则新闻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3分)
要求:主标题应凸现新闻稿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副标题应具有解说主标题的作用,不超过25个字。
本报讯(记者 赵宁)昨天北京山区40个乡镇卫生院各配备了一辆设备齐全的急救车,从而实现了本市山区急救转运网络全面覆盖。今年北京市政府已经把“为山区、半山区农村卫生院配备40辆救护车”列在拟办的56件实事中。曾在十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郊区急救车急需配备”建议的北京市急救中心心脑血管内科主任雷燕妮委员认为,这件实事办得好,它将大大提高我市远郊区县的急救水平。
在昨天的发车仪式上记者看到,急救车上抢救设备齐全,有呼吸机、心电图仪、除颤仪、吸痰器、氧气瓶及供氧仪。据介绍,北京山区的农民突发疾病时可拨打120呼救,急救车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呼救现场。据悉,此前远郊山区乡镇的急救车上只有简陋的担架,不具备抢救转运的功能。
主标题:
副标题:
23. 下面是一位同学2004年2月25日晚写的日记(摘录),其中有几处语病明显,请你在原文上修改(修改时,注意规范)。(3分)
哭吧!笑吧!跳吧!拥抱吧!终场哨响的时候,首钢体育中心一片欢腾。强悍的浙江万马队被北京万丰奥特男子篮球队以97比88击败,终于保级成功留住了明年的CBA赛场。为了这一天,球迷们的心提得太久了,教练和队员的压力太大了。此刻星光灿烂,在这块见证北京男篮荣辱悲欢的场地上,他们有理由恣意宣泄感情。主教练闵鹿蕾热泪盈眶,逐一拥抱汗水涔涔的队员;因故不能上场的外援杰米尔,高兴地捶打着头号功臣奥德杰……正可谓:“长出一口气,北京保了级。”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2004年2月20日新华社北京讯 近来,美国有些媒体报道,美国参议员克里曾于1996年涉嫌接受中国军事情报部门政治捐款。针对美国媒体散布的谣言,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代表中国政府多次在正式场合予以批驳。另悉,所谓中方在美国从事政治捐款没有事实根据,克里本人断然否认接受过“中国的政治捐款”。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又有记者提问,请章启月对“中方在美国从事政治捐款”的报道发表评论……
[要求]
(1)写一段话,模拟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重申中国政府的态度并指出媒体报道谣言的危害性。(2)“答记者问”,不要超过80个字,但必须恰当使用一个成语。
25. 写出下面一段话的结尾句(不少于30个字)(3分)
这首承载了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发展历程的《义勇军进行曲》,不仅体现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是一个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将《义勇军进行曲》写入宪法,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60分)
26. 作文
下面是某家电视台同一频道在一个月内播放的两幅画面--
画面一:冬日,晴空。北京街头出现了色彩缤纷的花卉和高大繁茂的热带乔木,人们饶有兴趣地观看、议论。[画外音]园林工人精心装饰着冬日的北京,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画面二:一位生态学家,指着街头一株株仿真椰子树,说:“这些用化学原料制成的椰子树不仅起不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阳光照射下还会释放有害气体……”[画外音]没有科学便没有环保,生态学家呼吁,去掉装饰,还原冬天的本色。
请以“装饰与本色”为话题(或以两幅画面关系引发的思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试题参考答案】
一. (15分,每小题3分)
1. A 2. D 3. D 4. B 5. C
二. (15分,每小题3分)阅读材料节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6. B(间,在该句中应取“悄悄地”或“秘密”的义项)
7. D(班,古义专指分玉,现代汉语已无此义项。在该句中应依古义训解。)
8. A(A项,两个“而”字,均是顺承连接前后语意的连词。B项,两个“征”字,分别解作“征召”、“追究”。C项,前一个“或”字解作“有人”;后一个“或”字可解作“间或”、“或许”。D项,前一个“之”字解作“的”;后一个“之”字解作“往”、“到”)
9. D(根据前后文意,应该是“以(珠玑)委地”。)
10. C(“县中官吏都争相承担责任”,不符合原文“丞掾皆争”的意思,争,同“诤”,是规谏、劝阻的意思;而且“皆争”是在钟离意提出遣放罪犯防广但尚未施行之时。)
三. 11. (5分)材料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坏晋馆垣
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共5分。有一处错误扣1分,有两处错误扣2分;有三处错误,本题不得分;叹号用如句号亦可。)
12. (6分)
(1)A D(这两项错误同源。苏轼这首词是记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讴歌海南之春,苏轼开先河。)(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2)答案要点:<1>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2>“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春”的渲染,别有一番情趣。(共2分,每问1分。如对这样用字有非议,言之成理亦应赋分。)
13. (4分)(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池鱼思故渊(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4)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每小题1分,出现错别字不能得分。)
四. (12分)
14. D(A项、B项,没有针对“分析过程”中的共同点来叙述,而是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或结果。C项,转移话题。)(3分)
15. B(“分离在气态中悬浮的带电分子”是对原文的错误整合。原文“它对分离并在气态中悬浮带电分子是十分有效的”一句中“悬浮”是“使带电分子悬浮”的意思。)
16. 高电场 雾化(共3分。“高电场”,2分;“雾化”,1分。)
17. (1)电喷雾质谱测定法也适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2)现今多项激光解吸附应用技术都利用了软激光解吸附原理。(共3分。答对其一即可得2分,抄录原文不能得分。)
五. (18分)阅读材料节选自余秋雨《废墟》
18. BC(B项,将文中“我”的两位朋友对废墟的不同的审美方式统一为一种描述,违背原文意思。C项,从第一部分的第2段推知,“层累”是指对废墟意义的片面认识,这种认识沿传既久不断积淀。)(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19. 要点:作者意在表明这样的观点--历史遗迹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因此“新的废墟”的出现和“旧的废墟”的漫灭都是历史的必然。(4分。解析作者的意图,应依据第3段;答案意思对即可。)
20. (1)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2分)(2)<1>掩盖历史<2>附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每处1分)
21. 作答说明: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作者对古代废墟价值的认识是作答的重要依据。作者认为:(1)废墟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2)废墟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具有研究价值。(3)废墟可驱谴人们联想史实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具有教育价值。为此,作者提倡保全废墟的原貌,树立正确的废墟文化观念,使之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共6分。每个要点2分。)
六 (15分)
22. 答案举例:主标题:40辆急救车进山待命
副标题:北京山区农民突发疾病拨打120呼救将得到最快速救治。(共3分。主标题1分,副标题2分。标题内容有多种拟法,但必须涉及重要信息且主、副标题链接合理。信息重复不能得满分。)
23. (1)“强悍的浙江万马队被……击败,终于保级成功,留住了明年的CBA赛场。”可改为“北京万丰奥特男子篮球队以97比88击败强悍的浙江万马队,终于保级成功,挺进明年的CBA赛场。”或“强悍的浙江万马队被……击败,北京队终于保级成功,挺进明年的CBA赛场。”(2)“此刻星光灿烂”或删去,或改为“此刻灯火璀璨”。(共3分。第<1>处,2分;第<2>处1分)
24. 答案举例:正如我多次讲过的,所谓中方在美国从事政治捐款的说法已被事实证明纯属无稽之谈,不值一驳。对有些媒体轻率报道这种旨在破坏中美关系的谣言,我深表遗憾。(6分。要求:重申态度,3分;指出危害,2分;成语,1分。)
25. 答案举例:有利于维护国歌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和荣誉感。(3分。语意连贯即可。)
七 (共60分)
26. 作文评阅,按2004年北京版《考试说明》有关要求,整体观照、分等赋分。
[附录]
文言文补充注释:(1)记案考之:记,文符;案,察。(2)“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见《诗经·大雅·思齐》,原文“刑于寡妻,达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礼法),称颂周文王深谙“身修、家齐、国治”之道。(3)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阔,宽缓;略,巡行,巡视。(4)意辄称属县使作徒衣:移,传递文书、文书。(5)丞掾皆争:争,同“诤”,规谏。(6)征还伏法:征,追究。
文言文译文: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年青时做过郡府督邮。当时他管辖的县里有个亭长受人酒礼,府吏将这情况登记在文符上(以备)审察。钟离意封还簿册后,进郡府对太守说:“《春秋》主张先内后外,《诗经》说‘对嫡妻(自己要)作为崇礼法的典范,以影响对于家邦的治理。’明了治政教化的根本,(则能)由近及远。现今应当先清理府内,暂且宽缓巡行(稽查)远县细微的过失。”太守认为他很能干,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瘟疫大爆发,病死的人以万计数,钟离意只身(赴疫区)亲自抚恤(难民),供给医药,他所管辖地区大都蒙受救济。
钟离意被举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应召到大司徒侯霸公府供职。他奉诏指挥解送囚徒到河内,时值冬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便传下文书让县里替囚徒制做衣服,县里不得已给囚徒制作了衣服,但上书朝廷奏明此事。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让皇帝了解(实情)。光武帝见到奏章后,将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任用的属下怎么如此尽心仁义呢?这个人的确是良吏。”钟离意又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任凭他们到想探访的地方去,(但与囚徒约定)在规定的日期都要到达(目的地),(结果)没有人违约。
后来,钟离意被授职作瑕丘县令。县吏中有个叫檀建的,偷窃县衙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悄悄地询问,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施以刑罚,便遣送他回家,令他长期赋闲。檀建的父亲了解(真相后),为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杀人。你的罪过当以命抵。”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公元50年)。钟离意调任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吃了官司。他的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哀怜他,于是(打算)任凭防广归家,使他能为母亲办丧事。属于都规谏钟离意(认为不宜这样处理),钟离意说:“罪人是由我释放的,(此举合宜道义)不会连累你们。”于是就把防广放走了。防厂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暗中将此事上报,使上司知道此事,防广最终被免除死罪。
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这时交趾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被追究押回京师伏法。(贪贿的)钱物等记录在案,(一并)没收,交予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这些财物分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珠宝,将(珠宝)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接受赏赐。显宗很奇怪,便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耐着干渴,也不饮盗泉的水。这些贪赃受贿得到的宝物,(我)确实不敢接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真清正啊!”于是改变作法,赐给钟离意库钱三十万。又将他提升为尚书卜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