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2014-5-11 0:11:52下载本试卷

高中语文课内古文默写:

1、秦晋围郑的原因是:                。(《烛之武退秦师》)

2、            ,不仁;        ,不知;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其达士,                 。而摩厉之于义。        ,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4、寡人闻古之贤君,                        。(《勾践灭吴》)

5、吾不欲匹夫之勇,           。(《勾践灭吴》)

6、         ,私我也;         ,畏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8、乃下令,                  ,受上赏;         ,中赏;                       。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9、令初下,群臣进见,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父母之爱子,               。(《触龙说赵太后》)

11、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12、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错误的理由是:夫颛臾,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13、周任有言曰:“                。”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14、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夫如是,          ,                         。(《季氏将伐颛臾》)

1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16、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是: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颁百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17、君子曰:“           。”(《劝学》)

1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19、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劝学》)

2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劝学》)

21、故不积跬步,                         。(《劝学》)

2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劝学》)

23、             ,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

2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25、大行不顾细谨,                              ,何辞为?(《鸿门宴》)

26、此地有崇山峻岭,                      。(《兰亭集序》)

27、是日也,天朗气清,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2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29、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归去来兮辞》)

30、测扶老以流憩,                ,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31、         ,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2、富贵非吾愿,                   ,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         。(《归去来兮辞》)

33、居安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

34、善始者实繁,         。(《谏太宗十思疏》)

35、盖在殷忧,          ,既得志,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谏太宗十思疏》)

36、宏兹九德,               。则智者尽其某,        ,仁者播其惠,                        。 (《谏太宗十思疏》)

37、       ,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38、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39、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40、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41、时运不齐,命运多舛。              。(《滕王阁序》)

4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

43、东隅已逝,        。(《滕王阁序》)

44、失之东隅,        。(《滕王阁序》77页注释23)

45、师者,                 。(《师说》)

46、是故                     ,师之知所存也。(《师说》)

4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此而已。(《师说》)

48、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阿房宫赋》)

49、《阿房宫赋》中心句:                            

50、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5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               

52、《六国论》的分论点分别是:①                  

               ②                      

53、以地事秦,                      。(《六国论》)

5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           ,当与秦相较,      。(《六国论》)

5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折不能至也。                   ,亦不能至也。       ,而又不                      ,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56、《书》曰:“       ,谦得益。”(《伶官传序》)

57、忧老可以兴国,           。(《伶官传序》)

58、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59、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        ;而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60、及既上,                           ,汶水、徂徕如画,                 。(《登泰山记》)

6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山也。                      。日上,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登泰山记》)

6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63、但刘已日薄西山,                     。(《陈情表》)

64、生不能相养与共居,           ,敛不凭其棺,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        。(《祭十二郎文》)

65、一在天之涯,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祭十二郎文》)

66、诵明月之诗,          。(《赤壁赋》)

6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

68、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赤壁赋》)

69、其声呜呜然,                             。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70、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赤壁赋》)

7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赤壁赋》)

72、凡月之夜、        ,游人往来,      。(《虎丘记》)

73、          ,壮士听而下泪矣。(《虎丘记》)

74、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问其声,不忍食其肉。         。(《齐桓晋文之事》)

75、诗云:“他人有心,       。” (《齐桓晋文之事》)

76、吾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77、老吾老,         ;幼吾幼,         :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78、权,然后知轻重;            。(《齐桓晋文之事》)

79、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 (《齐桓晋文之事》)

80、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