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2014-5-11 0:11:52下载本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语文)第I (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好   号   庙   奉   有无恐

B、虫   教   略   波   餮之徒

C、足   床   迁   畏   劫一空

D、管   弱   大   言   唯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立竿见影   无尚光荣   余勇可贾   怨天尤人

B、振聋发聩   弥天大谎   委曲求全   省吃俭用

C、沧海一粟   坐收鱼利   屡见不鲜   金榜题名

D、与时俱进   自负盈亏   耳熟能详   欢渡良宵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福建青年作家钟兆云的新作《国之大殇》以生动、流畅的笔触,展现了明中叶以来海峡两岸人民生生不息、波澜壮阔的御侮史卷,再次    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我们下一步还将发射“神舟”七号、“神舟”八号,之后,将发射一个规模更大的空间站,可以做大量的空间应用   。

③剧中的许多匈奴戏外景极费周折,投资方先后    了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多处草原,但均因沙化严重、草地退化的问题而搁浅。

A、 印证  实验  考察    B、验证  试验   考查

C、 印证  实验  考查    D、验证  试验   考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象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在辽河流域一再被发现,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其中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大风把西湖的鱼吹到岸上,这样的事连在西湖边住了大约50年光景的老吴也是第一次遇到。

C、据来自全国防治指挥部的消息,还有四个最初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能否解除封锁正由专家进行验收。

D、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部决定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行命题的省份,将有利于各省高校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什么人们如此“吝啬”仇富心理?而对他充满了崇敬和敬佩?

B、经过10年磨练,逐渐形成由张瑞锋、祝勇和庞培、宁肯为代表的新散文写作群体,产生了诸如《算术题》《牙》《旧宫殿》《收藏》等一批独创性的作品。

C、2月15日,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指出:本次两会将对驻会代表严格要求,不允许各省市代表自带厨师、自带食品、自带加工原料。(2月16日《娱乐信息报》报道)

D、图书馆里的学生几乎清一色地都看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计算机、经济、法律……等应用类书籍,大家都忙于考研、考证、考公务员、考出国英语。

二、(12分,每小题3分)

动物源病毒感染人类有新说

2004年1月中旬,美国梅奥医院基因组研究人员首次证实,在活体内,遗传物质可自然发生融合。他们发现,猪细胞和人细胞在体内可发生融合,形成融合细胞(含有这二个物种的遗传物质)。这种细胞携带的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如同HIV一样,可感染正常人细胞。

虽然该研究并没有回答这种感染是否会导致人患病,但它却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了解病毒是如何通过动物感染人的一种新思路。人细胞在体内可与受损或病损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但在无病的情况下能否发生融合,人细胞能否与不同物种细胞融合,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物种间的血液交换是通过直接的身体接触,如通过昆虫叮咬或寄生虫完成的,人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动物可将其传染病病原传播给人。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人类造血干细胞注入猪胚胎,形成一种人-猪嵌合体动物模型(这种猪的外观和行为与正常猪一样)。细胞分析表明,这种猪体内有人类细胞,也有融合细胞(含有人和猪染色体DNA)。这些融合细胞分裂,可表达人和猪蛋白,形成非造血组织。另外,融合细胞含有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DNA序列,并能在体外将这种病毒传播给未受感染的人细胞。因此,在体内健康情况下,不同物种间细胞可发生自然融合。这些细胞有获得和传播逆转录病毒和整合到组织的能力,这可以解释遗传重组和新的病原体产生。

梅奥医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异种移植研究,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的研究提供了2个重要发现,即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可传播给人体细胞和有传染性。但它是否可引起人发病并不清楚。该院的移植生物学项目主任帕立特说,也许这种模型或类似模型可以帮助回答这一问题,或许类似的模型可用于鉴定其他以往引起人类疾病暴发流行的病毒。

目前发现的一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可从一个物种传给另一物种;另一些病毒却并不容易跨越物种,但在一些罕见或未知的状况下可以发生。科学家们之所以想了解病毒跨越物种的原因,是因为一些动物传染病可引起许多人类灾难性疾病。例如,研究人员长 期以来认为导致艾滋病的HIV来源于野生灵长类动物。最近,科学家们认为,SARS相关 冠状病毒也是由果子狸传给人的。

   帕立特说:“我们的发现出乎意料。这种观察可以帮助解释一种逆转录病毒是如何从一个物种跳到另一物种的,同样可推进我们对艾滋病和SARS起源的研究。这一发现还可帮助我们了解循环中的细胞是如何成为实体组织一部分的。”

7、对于“动物源病毒感染人类”这一科学研究工作说法正确的一是( )

A、携带内源性病毒的猪,它的细胞能和人的细胞融合,因此可以感染人类。

B、美国梅奥医院基因组研究人员首次证实在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可以自然发生融合。

C、美国梅奥医院基因组研究人员证实了动物感染人,致使人类得病的可能性。

D、动物可以将它的病毒传染给人类的途径是通过物种间的血液融合,如蚊叮虫咬等。

8、第三自然段 “这些细胞有获得和传播逆转录病毒和整合到组织的能力”句中的“这些细胞”指的是“细胞”是( )

A、在健康的动物体内,不同物种间能发生自然融合的细胞。

B、注入人类造血干细胞的猪胚胎内的一部分能发生自然融合的细胞。

C、动物体内含有内源性转录病毒DNA系列而传染给人的细胞。

D、可以科学地解释动物遗传重组和心得病源体产生的细胞。

9、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病毒跨越物种间传染的目的是( )

A、与猖獗一时SARS相关的冠状病毒可能是由果子狸传播的。

B、美国梅奥医院已经有两个重要发现,进一步深入研究是为了在医学上有更大的突破。

C、历史上人类曾爆发了许多灾难性疾病,其中一些可能是由动物传染病引起的。

D、为了证明爱滋病HIV病毒来源于猴子之类灵长类动物。

10、根据全文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携带内源性病毒的动物,都会感染正常健康的人。

B、猪内源性转录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因此,这类病毒是人来预防灾难性传染病的重点。

C、美国梅奥医院基因组研究人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类对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

D、帕立特等科学家的研究认为病毒是动物间可以相互传染的,因此,日前亚洲地区发生的禽流感可能是由于人类的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候鸟传播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卢钧,字子和,本范阳人。祖炅,父继。钧,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太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历尚书郎,出为常州刺史。九年,拜给事中。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厚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棺椟。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铭磁观察等使。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
   九年,诏曰:“河东军节度使卢钧,长才博达,敏识宏深。蔼山河之灵,抱瑚琏之器。多能不耀,用晦而彰。由岭表而至太原,五换节钺,仁声载路,公论弥高。藩垣之和气不衰,台阁之清风常在,宜升揆路,以表群僚。可尚书左仆射。”
   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宰臣令狐峋恶之,乃罢仆射,仍加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物议钧长者,罪峋弄权。峋惧。
  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选自《旧唐书》卷一一七)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己一不干预        B、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

C、其家疾病死丧       D、钧践历中外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令不严人化     江浙之梅皆病

B、与家人诀别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亲旧游城南别墅   秦伯悦,郑人盟

  D、物议钧长者    余船次俱进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示卢钧政绩的一项是( )

①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 ②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 ③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④蔼山河之灵,抱瑚琏之器。 ⑤由岭表而至太原,五换节钺,仁声载路,公论弥高。 ⑥籓垣之和气不衰,台阁之清风常在

A、①④    B、 ③⑤    C、 ②⑥     D、 ③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钧历任数道节度使,多有政绩,尤其在岭南任职期间,,没有像前任节度使那样贪财致富;他为政清廉,将“市舶使”这一直接管辖外国船只的职务交给监军使担任,自己从不干预。

B、卢钧到了岭南后,立法度,使华人与蛮人分居、不通婚姻,蛮人只许拥有少量的田地宅院,于是境外肃清,而互不相犯。

C、皇上下诏书命卢钧派五千泽潞镇军去代北防戍,卢钧登上城门饯送戍卒,因为与家人告别,戍卒倒戈反攻城门,直到晚上,经安抚慰劳才将乱军平定。

D、皇上紧急征他入朝,以为应作宰相,虽任尚书仆射,心中特别失望。于是常常称病不办公,与亲戚旧友在城南别墅游玩,有时几天才回来一趟。

班级   姓名    成绩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II(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

                                       

(2)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2) 宰臣令狐峋恶之,乃罢仆射,仍加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两题)(4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王勃《滕王阁序》)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在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饿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手,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阒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步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业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好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位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8.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 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B. 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
C.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店员,一位是“缺乏才华”的影院美工。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的权利。通过与院内人们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翔小人物命运的创作观。
D. 一只透明的蓝色花瓶,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多次,与沉闷、凝滞的冷漠情调形成很大反差,它既象征着主人公纯洁、高尚的情感,也包孕了两个孤寂的人企望相通的微妙心意。
E. 一位文艺评论家说:“在一部戏剧中,如果我们看到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一定会在后面的剧情中近到这支枪响。”《永远的门》中,画师屋内那只老式的花竹书架便是这样一支“枪”。
F. 作者最后写人们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花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依然盛开。我们从作品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切无疑是潘姓女子迟到的表白。作品结局这种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祝福。
1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说中的人物郑若奎去世后,作品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这里的“莫大的缺憾”是针对什么而言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2、在下面这则语句的末尾的横线处补写一句有一定幽默感的话。(20个字以内)(2分)

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一天,他都很努力地卖着草帽。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累,刚好路边有棵大树,他就把草帽放下,坐在大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高高兴兴地捡起草帽回家去了。
   回家之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他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时候,也跟爷爷一 样,   在大树下睡着了,而草帽也同样被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曾告诉他的方法,他 脱下草帽丢在地上,可奇怪的是,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看个不停。
   不久之后,猴王出现了,捡起地上的草帽,说:“            
 答:              

23、将下面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 个字。(4分)

大约32亿年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生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比喻句(1)                      

比喻句(2)                       

24.用“考生和高校”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2分)
前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因而受到高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
考生和高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就“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危机希望的世纪”一句话进行扩写,限80个字以内。(4分)

 

七、(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之旅,充满无限风光而又密布艰难险阻。也许你已万事俱备,整装待发,启动人生漫漫之旅,但别忘了,背起品位的行囊。

  品位像一位喜欢耳提面名、嘱咐叮咛的慈母,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人生的第一信条——抉择。波兰有句谚语:“有两种生活,要么燃烧,要么腐烂。”关键在于自身的选择。有了品位,才能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增值自我,充实人生。

  品位又像一位谆谆告诫、循循善诱的贤父,时刻在身边指导你:生活中要拿得起,放得下,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不获世人之浊秽,不随波逐流。

  请以“品位”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以下不印

1.工人往空的集装箱内摆放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物品,随意摆放能放17件,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和计算,重新摆放,可以放24件。
2.齐白石画虾生动形象,但在狭长的画面上,只有三、四只虾游动。画面大部分是空白,画家对水不着一笔,但大面积的空白却给人水气淋漓的感觉,使人感到满纸都是水。这就是艺术空间方面空白的运用。
    这是两则关于“空间”的材料,“空间”能始终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着。请以“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A、寺 sì 其余shì C、跣xiǎn 其余xǐ D、偌ruò 其余nuò) 2、B(A、尚—上 C、鱼—渔 D、渡—度)3、A 4、A(B、“二一添作五“意为每人各分一半。C、“火中取栗”意为“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D、“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 5、D(A、去掉“其中” B、去掉“大约”或“光景”C、句式杂糅) 6、C(A、去掉第一个问号 B、作品之间应有顿号 D、去掉“等”字或者省略号) 7、D 8、A 9、C 10、C 11、A 12、C 13、C 14、B 15、(1)南海有外国船只贩运之利,珍奇货物云集。(2)三年任满将替换,华人蛮族数千人赴衙门请为卢钧立生祠,刻功颂德。(3)宰相令狐峋厌恶他,于是他被停罢仆射官,仍然加授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25.(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
17、(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桂影班驳,风移影动(3)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22、开什么玩笑!你认为只有你有爷爷吗?23、(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海洋是天然的牧场。24、略 25、略
 21.参考:考生和高校普遍欢迎去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考生增加了……,另一方面高校也增加了……(前后内容不对应不给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2.评分标准:①将这句话看成一个观点;②扩写的部分应是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具论据;③应从“危机”和“希望”两方面证明;④语言形式上无限制,可在原句前扩展,也可在原句后扩展。达到以上要求且语句通顺连贯可得满分,如不完全符合以上要求或语句不通顺,不够连贯要酌情扣分。超过5个字扣1分。
参考答案: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危机与希望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增加三大难题的挑战,但科学、民主、发展的大趋势又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译文
    卢钧,字子和,本是范阳人。祖父是卢灵,父亲是卢继。卢钧在元和四年进士及第,又应试“书判拨萃”科,调授校书郎,历任诸侯幕府僚佐。文宗大和五年,升任左补阙。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因此出名。经尚书郎,出任常州刺史。九年,拜官给事中。开成元年,又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这年冬天,代替李从易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外国船只贩运之利,珍奇货物云集。旧节度使设法兴利以致富,凡镇守南海的,无不捆装船载财物还京。卢钧性情仁慈宽恕,为政廉洁,请监军使担任市舶使,自己一点也不干预。自从贞元年间以来,有罪流放到岭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孙贫困。瞧淬,虽然遇到大赦也不能自己还京。凡是在岭南境内的,卢钧减省俸钱为他们营办小棺材;家中有疾病死丧,则为他们出医药办殡殓;有孤儿幼女,为他们办婚嫁,共数百家。因此山越的俗民,叹服他的德义,令虽不严而众人向化。三年任满将替换,华人蛮族数千人赴衙门请为卢钧立生祠,刻功颂德。先前土人与蛮人、僚人杂居,互通婚姻,官吏有时阻挠,就互相煽诱反乱。卢钧到任后立法度,使华人与蛮人分居、不通婚姻,蛮人不许拥有田地宅院,于是境外清肃,而互不相犯。

16.C F (每项2分)
17.开篇的环境描写中,“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极易成为一种陈旧定势,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淀;“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2分)。这正是小说主人公郑若奎、潘雪娥,促使其生活、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为的特定环境。作品这里的环境描写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2分)。
[评分标准]①环境是怎样的,2分;②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
18.①对潘雪娥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却了情感上的依傍(2分)。②对小院中的人们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他们对“郑、潘二人产生爱情”的盼望一下子落空了(2分)
[评分标准]①指出针对的双方(人们、郑潘二人),各1分:②针对的双方怎么样了,即“缺憾”的是什么,各1分。
19.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2分)。开始,人们热切盼望郑、潘二人能产生感情(1分);接着,人们对二人的缺乏温情表示遗憾与同情(1分);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的突然去世、也为郑潘二人永远无法结合而悲痛,同时对二人的行为表示敬意(1分);最后,人们看到隔壁上的门,为郑潘二人暗中“私通”而倍感愤懑(1分)。
[评分标准]①“线索”是什么,2分;②“线索”在文中如何体现,4点每点1分:③“线索”的确认不当,本题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