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14-5-11 0:11:52下载本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Ⅰ卷(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自  陷  脖  杀一百  美好憧

 B.梦  然  变  奄一息  旗息鼓

 C.造  孝  听  瓜熟落  交申请

 D.兰  跌  暗  一代天  勇善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跋扈  惘然若失  了了无几  一言以蔽之

 B.椭圆  淹没无闻  沽名钓誉  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  沧海一粟  风烛残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昏厥  老态龙钟  转瞬即逝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非典”的袭击非但没有使我国人民   ,反而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从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     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     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     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  抢救  不但/也  B.畏缩  抢救  不但/都

 C.畏缩  营救  不单/也  D.萎缩  营救  不单/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对不起,这件事我可办不成,你知道,我是丫环带钥匙呀!还是等我们领导回来再说吧。

B.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这些歹徒居然在警察局附近抢劫,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D.他这个人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他都记在心里,总要找个机会给人穿小鞋。

5、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 , 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B.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的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恐怕不下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

C.据了解,这种碳酸饮料是专门为年轻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表达。

D.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一10题。(12分)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至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予,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则说明了美在自然。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的是美在于关系。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予君指上听?”

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确也说明“美”。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法国人往往把美叫做‘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其实,漂亮的形象引起人们感官愉悦,进而触发其爱慕甚至占有的情感,这里有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道德的、时代的、物欲的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其间。包括体育竞技、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归纳起来,首先,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不是抽象的概念)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其次,感官把接受的形象作用于情感,引起了我们的爱慕和喜悦,给我们享受和陶醉,第三,能够引起我们审美情感的形象,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美不是自然现象(如花的红和花的美有区别),也不是私有现象(美能分享,美有公认的标准),如少女能歌唱失去的爱情,而守财奴不能歌唱他所失去的钱财(因为后者的歌唱不能和他人交流,共鸣,因此不会动人);第四,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不是都美,即美除了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的特点外,还必须具备一个最根本的特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美的形象应当反映出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也即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去改造世界,追求真与善,从而在客观世界取得自由这样一种能力和力量。如庖丁之出神入化地解牛,医生神奇熟练地运用手术刀.社会井然有序地和谐发展,神舟飞船出入自由地邀游太空……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所以有稚予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之誉。                      (选自《人民文学》2003.12)

  7.下列是对文中古人对"美"的认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美就是善,就是满足。总之,美是主观的东西。

B.孟子认为美是充实的,他比孔子则更触及了美的内涵,认为美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C、庄子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美没有一定的标准,因而美是虚无飘渺的。

D.宋玉对“东邻之女”美的描述,也是基于认为美是主观的认识。

8.苏东坡的《琴声》体现了他对美的认识,最能说明他的观点的一项是

   A、美是难以说清的东西。     B.美是主观的东西。

   C、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D.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9.第二段空缺处是一句关于美的名言,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黑格尔)    B,美是难的(苏格拉底)

  C.美是一种本质的现象(歌德)      D、美本身都是无限的(黑格尔)

10.下列是本文作者对美的见解,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漂亮的形象),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愉悦,从而产生美的享受和陶醉,

B、不仅形象要作用于感官,而且感官还要作用于情感,这样才能产生美,因而美是人区别动物的标志之一.

C、美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私有现象.它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人对社会有意义,

D美总是与真与善相联系的,只有反映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力量的习是美的形象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齐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      宗:尊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饿死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①亦各从志也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第II卷(共108分)

 四、(18分)

1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句子(8分)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①有五六氓乘水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②“汝善游最也,今后何为?”曰:③“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倾,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遇之甚!蔽之甚!④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宗元《柳河东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  夜  [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答:                                        

                                

17、将下列名言名句补写完整(任选两小题)(4分)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柯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她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她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她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隔夜的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她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她又是那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后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天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着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她无比的悠闲,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苏,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燥,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了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正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18.(1)第二段中,作者对“乡村的陋巷”和“上海的里弄”都作了描述,根据这些描述,

分明用三个评述性的词语概括出它的各自的特点。(6分)

答:乡村的陋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分)

上海的里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分)

(2)这些描述衬托了“巷”的什么特点?也用三个评述性词语来表达。

答:衬托了“巷”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分)

19.第三段说“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而第五段却说“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考虑,这种写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0.文章中对“巷”所用的代词一忽儿是“她”,又忽儿是“它”,这种用法在表达上有什么

作用?(4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用两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巷”在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又作为全文的纲领,展开下文;结尾含蓄婉曲,表达了作者赞美“巷”的意义所在。

B.第三段中“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这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写照,崭新的前景使人心境豁然开朗。

C.第四段中,作者说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但又反刘禹锡《乌衣巷》的诗意,尽管“家家有一本哀乐帐,一部辛酸史”,但全然没有今非昔比的伤感。

D.文章隐含了作者对这不平等社会的不满情绪,为排遣这种怨气,这“小巷”便成了好的去处。一进小巷,便别有洞天,虽是人间,但胜似天堂,宠辱偕忘。

E.最后一段,铺陈芸芸众生、社会百相,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人以群分,应各归其所;言辞简洁却锋芒犀利,一个“请”字,实则是一个“滚”字。作者爱悦直书纸上。 【  】【  】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 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②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

③站在昆明湖边,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

④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

⑤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⑥又典雅秀丽

⑦真是一幅“云淡风轻两无心”的悠闲画图

答案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6分)

 如同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汹涌的波涛,汹涌的波涛也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就像广阔的晴空挡不住突来的风暴,             。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了你万丈豪情,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即使厚重的夜幕挡住了满天星斗,             ;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了你坚强的躯体,              

24、以“文化快餐”为开头,重组下面句子。(4分)

   高雅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改革开放后潮水般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正不知不觉地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权威。

   答: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附加题

给下面-则新闻拟-条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新华网乌鲁木齐1月30日电 我国首例异种克隆羊2l日零时在新疆诞生。这只出生9天的克隆北山羊体重每天平均增加200克。

  异种克隆羊不同于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同种体细胞核移植的克隆方法,而是把A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B种动物的去核卵细胞中,生出A种动物。

  负责培育这只异种克隆羊的新疆金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项工作从前期准备到克隆羊诞生历时7个月。2003年4月,技术人员从兰州动物园一只北山羊的耳朵上提取出体细胞,将其和山羊的卵母细胞结合组成新的胚胎。当年9月8日,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被移植到一只母山羊体内,4个多月后,这只克隆北山羊顺利诞生,出生时体重2.32公斤,体长42厘米,体高35厘米。

  新疆金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兽医技术总监许义轩说,从出生后的情况来看,速只克隆北山羊完全正常,身体健康。

一、1.B(A组“颈”读“gěng”,其他加点的字都读“jǐng”B组加点的字都读“yǎn”C组“悌”读“tì”,其他加点的字读“dì”,D组“骁”读“xiāo”,其他加点的字都读“jiāo”)2.C(A“了了”应为“寥寥”B“淹没”应为“湮没”D“材”应为“才”)3.C(①“萎缩”,指身体草木等干枯,也指经济衰退,“畏缩”指因害怕而不敢向前,应选“畏缩”②“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其对象可以是能够直接救护的人,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等;“营救 ”是援救的意思,其对象是暂时遇到灾难急需救助而又不能直接救助的人。句中用于煤矿瓦斯爆炸后的失踪者,应选“营救”③句间不是递进关系,应排除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也”)4、B、沸沸扬扬”意为“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A项歇后语为“作不了主”,G项“无法无天”恰当,D项“鸡肠小肚”意为心胸狭隘)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顿号和逗号的用法。A B两项中间不应加顿号,因为是概数连用。D项不需要加顿号,现在新规定在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不要加标点符号。如若加,这里应为逗号,C项如果改为逗号,新西兰就不是“大洋洲”的了。6、答案:D。A“和自己”之前缺介词“与”;B 照应不周,将“历史学家”与“地质学家”的位置互换,或将“某个王朝的兴衰史”与“自然界的演化史”互换亦可。C“活动……表达”搭配不当。

二、答案:7、C(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他"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也就必然承认美的存在,因而不可能认为美是虚无飘渺的。)8、D(苏东坡认为琴声的美不仅取决于"琴上",也不仅取决于"指头上",而应该是两者的和谐配合统一,因而体现的是主客观的统一。)9、B(要从上下文的语境去看。从上文看,古人对美的探索有种种不尽相同的认识,下文引用"朱光潜所云",都表明对"美"的确很难作出确切的解释。)10、A(原文是"首先,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作用于感官"所以不一定"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选项说法太绝对了。)

三、

11

文言实词

3分

A

让:谦让

12

文言虚词

3分

B

B.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

D.“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13

古今词义

3分

A

A.其中:文中为两个单音词,他的第二个;今为双音词,那里面。

B.横行: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C.操行:举止行为,品行。

D.发愤:下定决心努力。

14

文意理解

3分

C

C项:“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四、15、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的同伴说:“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他的同伴说:“为什么不丢掉它?”这个人不做声,摇着头,过了一会儿,更加往下沉;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场呼喊道:“你太愚蠢了!太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了!眼看将要死,还不愿丢掉身上的钱,留着干什么?”那人又摇头,之后就淹死了。

16、(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17、(1)更也,人皆仰之。(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18.(1)乡村的陋巷 破败、杂乱、肮脏  上海的里弄 拥挤、嘈杂、庸俗(2)“巷” 幽静、秀美、悠闲19.不矛盾。无人和有人都是根据文章需要而定的。第三段为了表现“巷”的“幽静”、“悄悄的”、“寂寂的”就不必有人出现。第五段说明“巷”里没有“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便显现出一个“娇羞”的姑娘,用来对比,表现“巷”超凡脱俗的圣洁,是“爱宁静淡泊”的人的好去处。

20.在拟人段中用“她”,增加“巷”的形象性和美感。在平实叙述的文段中用“它”,有利直接表述。21.C E (A.文章结尾并非“含蓄婉曲”,而是直抒胸臆。 B.第三段中的“一转弯”的前面“依然是巷陌深深”。 D.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不满,但没有涉及社会政治。)22、正确答案:⑤②⑦④⑥③①23、突来的风暴也挡不住你远行的背影  但挡不住你心中点燃的一盏灯火但挡不住你渴望的信念

24、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千奇百怪,改革开放后潮水般涌入,正不知不觉地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权威:高雅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

附加题:我国首例异种克隆羊在新疆诞生并发育正常("诞生""发育正常"各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