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2014-5-11 0:11:52下载本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第Ⅰ卷(45分)
一、阅读第1—6题,按要求选择正确答案。(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杯zhōng 贿luò  铁xiǎn 鼎chēng
B.洗dí   序bá  粉bèi  麻bì
C.奶lào  业yì  轮kuò  子huǎng
D.洗shù  系dí  历lǚ   部t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世外桃源  敲榨勒索  震聋发聩  良辰美景
B.陈词滥调  宣宾夺主  销赃灭迹  闪烁奇辞
C.先发制人  文过饰非  徇情枉法  殒身不恤
D.引亢高歌  蜂涌而上  自命不凡  妄自菲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目前需要去做的是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特别是那些可以______中国高储蓄的资本密集型部门。
②他们调动了一切演奏技巧、一切音乐逻辑和美妙的乐声,来驯服和______那种毫无节制的感情发泄。
③如果说线装起源于唐或五代,至宋其技术已近乎成熟,明中叶开始盛行,______是符合史实的。
④要写出小说中好的细节,除了要对人______细微之外,还要进行艰苦的积累工作。
A.吸纳 抑制 大体 洞察
B.吸收 抑制 大致 洞察
C.吸纳 控制 大体 观察
D.吸收 控制 大致 观察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焦点访谈》用“十大案件”的处理来赞颂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之大,但许多第二责任者没有责任意识和羞愧意识的问题总使我觉得如梗在喉。
B.与以往美国在中亚的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截然相反的是,这次山姆大叔不惜代价,如此慷慨,究竟是为哪般?
C.为迎接APEC会议的召开,上海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市容更是有了令人刮目的改观,气宇轩昂的上海科技馆就是一个见证。
D.鲁迅先生的作品内蕴之深厚、社会识见之高远、人格力量之伟大,非为后世文章家所得望其项背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义清楚的一句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落实问题,一些制度应有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B.吴敬琏先生能在当前股市忽冷忽热局面的关口站出来说一番令人“扫兴”的话,正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有知才无畏”的本色,实在是难能可贵。
C.如何确立品位和风格,如何敏锐展示当代文学发展的步履,如何寻找读者与市场定位,是期刊生存的经济基础。
D.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一县大耸。郴州竹场有伪为券给输户送官者,事觉,输户当死。察其非辜,出之,已而果得其造伪者。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希亮视事,首得其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希亮戒而舍之,卒为善吏。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民讹言有绯衣三老人行火。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词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泣曰:“公去我,绯衣老人复出矣。”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青州民赵禹上书,言赵元昊必反,宰相以禹狂言,徙建州,元昊果反。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宰相怒,下开封狱。希亮言禹可赏不可罪,争不已。上释禹,赏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希亮为御史。会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掾吏。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皇佑元年,诏提取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增损物价。已而瓘除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希亮乞廷辩。既对,仁宗直希亮,夺瓘职知越州,且欲用希亮。希亮言“臣与转运使不和,不得为无罪。”力请还滑。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坚卧不动,水亦去。
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殿中丞  迁:降职
B.用钱三万  度:估计
C.遂罪坐废  引:招致
D.河溢鱼池埽  会:集中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陈希亮字公弼,先京兆人
  云霏霏承宇,霰雪纷其无垠兮
B.罢去,父老送之出境
  凯旋而纳之
C.陕西用兵,愿此馈军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夺瓘职知越州,欲用希亮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
B.腆叩头出血,愿自新
C.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增损物价
D.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陈希亮处事有魄力的一组是( )
①察其非辜,出之   ②希亮戒而舍之  ③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④杀此贼者独我耳  ⑤既对,仁宗直希亮  ⑥坚卧不动,水亦去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希亮主管长沙县政事,严明执法,敢于惩治依仗权贵之势的不法僧人;他能明察案情,释放无辜者,从而查捕到真正的罪犯。
B.陈希亮主管鄠县政事,禁止巫师敛民财祭鬼的活动,拆毁不合礼制的祠堂。他的这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受到当地父老的拥护。
C.陈希亮做开封府司录司事,主张把要用来修塔的三万钱馈赠军用。他敢于为赵禹的冤案争辩,因打死杀人犯外戚沈元吉,他独自承担责任。
D.魏瓘揭发陈希亮在物价上的过失,陈希亮在朝廷上和他论辩。在黄河涨水有决口危险的情况下,他指挥防卫,坚守岗位。
三、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12—15题。(12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书法出现了充分利用时代遗赠且具有明显出新效果的“新古典主义”和以理论导向为特征的“学院派”创作思潮与流派。
  “新古典主义”本质上是清代碑学的历史延续,是对原始民间书法的高扬,是对“魏晋以来文人书法的日趋甜俗柔弱,竞逐技巧”的批判。“新古典主义”在当代展览会效应下一时出新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它也导致了当代朴鄙粗俗书风的泛滥。它聪明地绕开积淀着中国书法精华的魏晋以降名家、文人书法,而寻冷门,找孤本,津津于穷乡僻壤、茅厕瓦砾等。这适应了当代人急功近利、浮躁喧嚣的心态,同时也可见出众多从艺者基础技能的薄弱、学养的缺乏。中国书法丰富意蕴内涵雅韵人文精神传统,在展览会一阵阵流行风的横刮之中失落了。各种流弊的产生也许不是新古典主义倡导者的初衷,尽管“新古典主义”倡导者亦强调“它不仅仅是三代两汉书法艺术的回声,更重要的是着重恢复古典时期的艺术精神”,然而艺术精神的复兴,非主体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不能,决非仅仅对三代两汉原始、民间书法的师法所能至。就某一出土文献而言,首次模拟运用确可出新出奇,但一味仿拟就“俗不可耐”了,更毋庸说艺术精神的复兴了。关于高层次“书法新古典主义”,周俊杰曾这样描述:“他们是具有强大创造力的艺术家,又是能洞察艺术、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家。他们能在吸收、融会传统民族艺术精华中体察出历史的脚步,又能在历史发展中显现自己强烈的个性,从而为将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一个高峰,从理论上、实践上做出巨大的努力。”这从理论上讲应该说是完善的,然完善则完善矣,却削弱了流派的特征,成为放诸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和流派都可适用的空泛玄学通论。余认为发展新古典主义纠正其流弊的关键在于如何提炼、升华和熔铸原始、民间书法,而不是盲目推崇拔高之而迷失了审美的方向,颠倒了价值观。
  “学院派书法”可谓九十年代以来从审美理论到创作理论很完善的以理论为先导的创作流派,但其创作实践成果却不能令当代书法人满意。“学院派”创作理论对“技术品位”、“形式基点”、“主题要求”的强调,对创作构思、效果的重视,无疑都是当代书法创作理论弥足珍贵的历史性成果。但其对传统“书写型”书法的盲目超越和对“主题型”形式构成的过分热衷,使其对中国书法艺术“写”的艺术性本质丢却得太多,而对西方现代艺术拼贴、装置和做旧设色、制作等外在的形式迷恋过重。在“形式至上”的理论指导下,大量运用临摹复制、木版印刷体的描摹、纯几何图案的章法作品构图形式训练探索运用,不能不使人产生走入非书法时序性笔墨语言流泻抒情的纯工艺美术图案化设计的误区。“学院派”拼贴、制作等形式探索的意义是积极的,可以肯定其作为当代书法创作发展的一种模式而存在,但它不应是代表书法方向的未来惟一,因为其侧重者已不是构成书法特质的笔墨语言。尽管“学院派”有对书法写意本质的分析和对笔墨形式语言的方方面面研究探索,但其重心偏离,使得这些本应重点展开的部分被轻轻滑过。也许“学院派”创作重点的回归转移,可使其获得广泛的影响和更强有力的发展。
  总之,当代书法创作在展览会效应明确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特质观念下,通过对古今中外俗雅形神的取法运用,创造了当代所特有的书法图式创作实践成果。其取法范围之广泛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各个方面,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对作品形式的关注,并在不同侧面进行了实践性涉及边缘的探索。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回归对书法本体的认识,并以之为出发点进行书法创作原则规律的研究,从而促进当代书法创作的深化发展。
                       (节选自胡湛《当代书法诸流派的边缘性探索》,有改动)
12.对于书法新古典主义的“俗不可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寻冷门,找孤本,津津于穷乡僻壤、茅厕瓦砾等。
B.对某一出土文献反复模拟,不断模拟,不断出新出奇。
C.抛弃了中国书法意蕴丰富内涵雅韵的人文传统。
D.热衷于展览会横刮而起的一阵阵的流行风。
13.关于学院派书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院派书法的指导理论和实践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B.它对书法艺术形式的探索不能构成书法特质的笔墨语言。
C.学院派的创作实践应当注重对写意本质的分析和形式语言的研究。
D.对中国书法艺术“写”的艺术性丢失太多。
14.对作品内容和作者观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新古典主义的发展误区是盲目崇拜食而不化,最终迷失审美方向,颠倒价值观。
B.学院派过分迷恋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至上,导致艺术本质丢失和创作成果一般。
C.这两个流派的实践都是边缘味极重的探索,均为传统派和现代派之外的前卫之举。
D.促进当代书法深化发展,关键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回归对书法本体的认识。
15.根据作品的阐述,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古典主义倡导而又偏离了的古典艺术精神应当是在高扬民间书法的基础上继承历史发展个性。
B.学院派如果能从纯工艺美术图案化设计的误区中走出来,也就意味着它的创作重点可能回归到对书法本体的正确认识之路了。
C.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发展理念相去甚远,但是它们的本质却是相同的。
D.中国书法艺术应当在注重文化积淀与勇于开拓创新的两种思维下进行实践探索。

                     第II卷(10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只叫人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不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这个和谐中间。
  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你看他多么沉着,多么高贵,多么隐藏!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作为倾吐心腹的对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表现他天使般的温柔。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做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是应当用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隐忍、宽恕、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钦佩。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痛苦,他的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就是说不是代表他这个或那个人物的音乐,而是纯粹代表他自己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可是这位温和的大师的门,跟那位悲壮的大师的门同样被命运惊心动魂的敲过几下。但这几下的回声并没有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去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叩门,而是向他屈服了。
  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是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对于“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求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对于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无所谓疑问。
  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美,跟他的心灵协和的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丹纳说的非常好:“他的本性爱好完全的美。”这种美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原因中间,尤其是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圣人的。
                                  (选自《傅雷家书》,略有删节)
16、第一段中“这个和谐”的具体内容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多不超过30字)
17、第三段中作者说的:“莫扎特的朴素”是指(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字)
18、用三个词语概括莫扎特作品的三个主要特点。(6分)
答:第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莫扎特的作品,不像是他的生活,而像是他的灵魂。
B.人们无法通过莫扎特的作品了解莫扎特。
C.“那位悲壮的大师”是指与莫扎特作品的风格截然相反的贝多芬。
D.从莫扎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屈服于生活的压力。
E.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圣人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美的“完美”追求。
五、(5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翻译划线文字: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二,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   
                                (节录自《荀子·天论》)
(1)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2分)
21、填空:(4分)
(1)王维是唐代________派的代表诗人,在诗歌史上与____________并称“王孟”。苏轼称赞他的诗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山居秋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色。
(2)宋词就风格而言有两大派别,即_____________派和______________派。_______是前者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尤其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更是道尽离合之苦而又豁达崇高。
(3)“建安文学”指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就最为显著,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等诗句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有时代特色。
22、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爱国情怀。请阅读下面这首《书愤》,完成后面的鉴赏题。(字数150字左右)(6分)
                        书 愤①
                        陆 游
                  早年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②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作此诗时,诗人由平民而起用为朝奉大夫。②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说:“乃汝坏万里长城!”
① 颈联中的“空自许”应当如何理解?它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具体说说这种手法是如何表现诗歌主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下面一段话的意思,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一段话。(4分)
  所有的眼睛都在搜索世界,搜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陆离,却怕空空一片。一个人如果搜索不到友谊的落点,他很可能对
所有的人充满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把下面的一个长句改成五个短句。(4分)
  为了建立国际海洋的新秩序,由15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延宕了10年之久、先后举行过11期15次会中会的第三次海洋法国际会议,在联合国的主持下经过激烈的斗争于1982年4月3日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意思。(不超过30字)(4分)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局面,需要大幅度增加高校招生数量。这既给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已经明显感觉到,必须进行一场“高校内部革命”——推进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解决学校管理的自身问题,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才能适应这一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基本模式化的生活方式。五六十年代的人们生活在俭约和恪守道德之中,70年代的人们生活在疯狂崇拜和迷失自我之中,80年代的人生活在艰难省悟和追求理想之中,90年代的人们生活在奢侈、浮躁和追逐金钱之中。而同一时代中又会有不同的人群,这不同时代的人群的生活方式也许在同一时代汇成一条河。
  请以“活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体裁不限,字数在800以上。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B   6.A   7.D   8.B
9.C   10.B  11.C  12.B  13.B  14.D  15.C
16.莫扎特的生活是痛苦的,他的作品却给人快乐,他追求二者的统一。
17.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是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惶惑和怀疑。
18.和谐含蓄  沉着朴素  超凡脱俗
19.B D
20.①用合乎正道的措施适应它就吉利,用违反常道的措施对待它就凶险。
  ②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约用度,那么上天也不能使人贫困。衣食等生活资料充足,而且能按天时和季节安排生产活动,那么上天也不能使人得病。
21.①山水田园 孟浩然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②豪放 婉约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③诗歌 曹氏父子 建安七子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22.①自许“塞上长城”是陆游毕生的抱负,可惜被贬未能尽展其才,所以“空自许”。它流露出诗人抱负难施壮志未酬的惆怅与痛心之情。
  ②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诗人将往事的回顾与而今的感慨、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无情相互对照,表达了诗人的愁怨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复杂思想感情。
23.略。
24.①为了建立国际海洋的新秩序,联合国主持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国际会议。
  ②这个会议有15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③它延宕了10年之久、先后举行过11期15次会中会。
  ④这次会议同样经过了激烈的斗争。
  ⑤但它终于在1982年4月3日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5.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高校意识到必须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