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第I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和诗 赫然 沟壑 齐声喝彩
B、庇护 媲美 裨益 惩前毖后
C、揖让 羁押 跻身 有案可稽
D、吞噬 嗜好 整饬 舐犊情深
2、下列各组词语、熟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遏制 优柔寡断 霓虹灯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精悍 返璞归真 节骨眼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谩骂 兼收并蓄 金钢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暄嚣 一筹莫展 协奏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藏高原,以岩浆活动为主的地下热源特别强大,以致大草原上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
B、乡党委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C、你不论如何都要把他请来,否则我饶不了你。
D、连你们的大头人,我们抓住了都不杀,况且你是个背枪的小头领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以后,航天员杨利伟随中国代表团对香港、澳门进行了短时间的访问,令港澳各界人士交口称誉。
B.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尽管说就是了,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如果南极大陆涣然冰释,那么许多岛国将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家园。
D.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都一直盯着这走势不即不离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小康”, 《诗经》。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礼记·礼道》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
(2)非典期间,对防范疫情不力的官员首开“问责制”先河,没尽到责任的即行罢免, 保证了防治措施的严格贯彻, 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A、源出 惠及 不仅 还 B、原出 惠及 既 还
C、源出 惠顾 不仅 还 D、原出 惠顾 既 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的确,我们很难准确评价先秦文学的特点,但是恐怕不会有人否认《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B、幽默是人与人交往中的润滑剂,它可以使陌生的心灵变得亲近,以最敏捷的方式进入社交圈,并成为主要角色。
C、巴金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文思敏捷,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表达出对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深深的思考。
D、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详细地告诉我们,还热情地邀请我们今后一定要上他家去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徽州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累累硕果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尽管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是徽州人民在历史上还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成就。徽商在商品经济领域的巨大成功,给徽州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观念支持。徽州文化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发展,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注入其中,留下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如徽派建设、民居、徽派版画、篆刻、盆景、徽砚以及徽菜等。徽州文化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在各文化领域中形成了品位独具的徽州派系,如新安理学、新安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同时,徽州文化还孕育了无数优秀人才。在封建科场,徽州才子始终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从宋至清末,徽州进士人数累计达1900。此外,徽州还涌现了算学家程大位,经学家俞正燮、戴震,理财专家王茂荫,近代学者胡适,教育家陶行知等著名人物。
徽商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商业集团,足迹遍布天下。他们不仅给徽州带回了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而且直接参与了许多地区的开发,其资金和经营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而浸润着徽州文化韵味的徽人采取主动姿态吸收四方文化成果,博采众长,发展创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可能。徽人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其生活习俗、观念形态、价值取向很容易为客居地居民接受、仿效,形成一种徽商文化势力,从而扩大了徽州文化的地域外延,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徽商文化初步整合宗族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丰富了古代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想。对正统“士农工商”的本末体制提出质疑,明确提出了与正统观念对立的社会价值观,宣称“造物之厚人也,使贵者治贱,贤者治愚,富者赡贫”,将传统士农工商四民按贵贱、贤愚、富贫之别重新划分,否认职业贵贱之分,所谓“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士农工商,勇往为先”,强调个人努力,承认个人成就。商人阶层的价值体系也得到徽州社会其他阶层的认可,逐利、致古训,“虽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贾游于四方”,出现了一批亦儒亦贾的新兴家族。
徽州文化中确实含有极具开拓、开放性因素的精华,积淀凝聚着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铭刻着传统文化探索自身突破自我的尝试。其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的精神,突破传统的魅力与创意,取财于义、生财有道的商业道德,搏击商海仕途犹不失人文与风雅的达观、洒脱以及人际的体恤、关爱和亲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重要价值。
7、根据文意,对徽州文化的“累累硕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发展,留下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B、形成了在各文化领域中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品位独具的徽州派系。
C、从宋代到近代,孕育了无数优秀人才,涌现了许多著名人物。
D、形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商业集团,徽商足迹遍布天下,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8、根据文意,对徽州文化发展的基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州自然环境优势。
B、徽商在商品领域的巨大成功。
C、徽人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
D、徽商具有全新的社会价值观。
9、徽州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统观全文,下列最能概括徽州文化的价值取向的一项是( )
A、用资金和经营活动极大地促进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
B、质疑正统“士农工商”的本末体制,否认职业有贵贱之分。
C、主张亦儒亦贾、取财于义、生财有道,搏击商海仕途而不失人文与风雅。
D、含有极具开拓、开放性的因素,铭刻着传统文化探索自身突破自我的尝试。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积淀凝聚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文化必然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一种具有累累硕果和丰富内涵的文化一定建立在某种辉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
C、一种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必然与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完全对应。
D、一种特征明显、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一定能给后人带来深刻的思索和启迪。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至15题。
程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阳人,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父恒,国初佩金符,为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
思廉用太保刘秉忠荐,给事裕宗潜邸,以谨愿闻。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为都事。丞相史天泽尤器之。时方规取襄樊,使任转饷,筑城置仓以受粟,转输者与民争门,不时至,思廉令行者异路。粟至,多露积,一夕大雨,思廉安卧不起,省中召诘之,思廉曰:“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纵有漂湿,不过军中一日粮耳。闻者韪之。
至元十二年,调同知淇州,徙东平路判官,入为监察御史,以劾权臣阿合马系狱。其党巧为机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累迁河北河南道按察副史,道过彰德,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欲止之。有司谓法当上请,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即移文罢征,后果得请。二十年,河北复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属,绝河止之。思廉曰:“民急就食,岂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章上,不之罪也。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水及城不没者数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为患,卫人德之。迁陕西汉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元史·程思廉传》)
注:豪右,豪门大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廉用太保刘秉忠荐 用:因、由 B、闻者韪之 韪:认为对。
C、绝河止之 绝:横渡 D、卫人德之 德:感激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转输者与民争门,不时至。
B、中夜骚动,众必惊异
C、不过军中一日粮耳
D、虽得罪死不恨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筑城置仓以受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其党巧为机阱 余嘉其能行古道
C、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章上,不之罪也 项伯杀人,臣活之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程思廉“当机立断”的一组是( )
①思廉令行者异路 ②以劾权臣阿合马系狱 ③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
④即移文罢征 ⑤亟令纵之 ⑥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⑥
1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思廉谨慎有谋,负责转运军粮时,半夜大雨淋湿露天积粟,他却安卧不起,受到上级责问,他说半夜抢救粮食,会惊动附近的敌人,还可能引起变故。
B、程思廉因弹劾权臣阿合马被捕入狱,阿合马的党羽千方百计想置他死地,程思廉总能从容应付,终不为所害。
C、程思廉在危急关头敢于打破常规,自行决断,至元二十年河北发生饥荒,他顾不得请示朝廷,立即发文免除百姓租税,还允许饥民渡河到河南谋生。
D、卫辉、怀孟发大水时,程思廉亲自前往视察,赈济灾民,并且露宿监工,修筑堤防,终于没有形成大的灾荒,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然,民已不堪命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少年游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姬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1)主人公与所思念的人离别了多长时间?你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与所思念的人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荀子·劝学》)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王勃《滕王阁序》)
(3)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酒与茶
王希希
有一句话:“茶类隐,酒类侠”,觉得很是精辟。
古时征战,侠士上马前,有盛在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葡萄酒虽是水果酒,味又甜,但一盛入夜光杯,便殷殷如血,浑不见女儿之态。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杯干。
而茶不是这样喝的。最苦的茶,性也不烈,只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在舌上萦回。所以茶适合幽窗棋罢,月夜焚香,古桐三弄。适合往禅院经对时,僧人奉上,边饮边谈,偷得浮生半日闲;适合午醉醒来无一事,孤榻对雨中之山,独自品茗。
大致上,北方人近酒,而南方人近茶。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
云水里载酒,而松篁里煎茶。
云水,取其广,取其畅;松篁,则取其清,取其幽。
茶能消俗,得佛家钟爱,酒能养气,仙家饮之。如此,有茶时学佛听禅,有酒时,便乘云学仙了。
喝酒宜于雪天。可惜江南多年未见大雪,不然便可到孤山踏雪寻梅,赏花酣酒,酒浮园梅片三盏。在断桥,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乘舟到亭上,铺毡对坐,一个小小的烧酒炉正沸。遇同道中人,拉与同饮。如此雅事,让张岱做尽,后人欲仿而不可得。
雪气袭人,而酒意温肠暖肺更贴心。酒也无须如何上好的酒,下酒菜那更是多余,难道这万籁俱寂的所在,这纷纷扬扬的雪,这孤光自照的湖,这遗世独立一般的湖心亭……还不足以佐酒吗?自斟自饮,肝胆皆冰雪。梅花入夜影,萧疏顿令月瘦。
在这里,喝得微醺即可,因为寒冬不比十里荷花的季节,可以酣醉后悠游湖上,任小舟自己飘着。为免寒气刺骨,还是趁早回来,围炉夜话罢。松枝在炉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沁着这样天然的油脂芳香。小炉上搁一壶,正煮着酒呢。谈话无拘无碍,饮酒也无度,再无推搪犹疑。屋外雪大片大片地落在树上,直到枝丫承受不住了,“豁裂”一声降下来,或细脆的枝便断裂开来,竟也清爽好听。自顾投床酣睡。
以上所说的,是较烈的酒,所以不适合与爱人一起喝。太醉了,会欣赏不到她那时候盈盈的醉态,欲言又止,欲语还休……在眼波中流动的,比酒更醉人。却也可以假装醉了,惹她心疼,教她怜惜,令她以微凉的手覆住你的额,呵气如兰的唇,轻轻地吐出关怀的语句,纤手为你破新橙,再递过来一杯浓茶,说是给你解酒。解酒?解什么酒,何物可解?这样醉着一生一世,不好么……
喝茶宜于雨天。最怀念小时候住过的老屋,有檐,可是听着雨扑簌扑簌地敲在瓦上,像清凉地落在额头上一般。然后雨水在瓦槽里汇流而下,成为透明的水柱,击在院里的石板上,声声入耳。更好听的是雨打在芭蕉树上的声音。多少人怨着“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芭蕉倍添愁绪,其实只是移情而已。以愁眼看世界,则天地日月无一不愁,怨不得芭蕉。若是捧一盅茶,恬淡地听,这雨打芭蕉的声音,胜得丝竹,清入肌骨。但雨天气温低,茶易冷却,而冷茶又伤胃,所以旁边还是要有温茶的小炉才好。这和温酒的却不同。酒越温,醺香便越是四溢,但茶较脆弱,长久地煮,会变色变味。所以用烛火来温最好,可以放在窗台上,一烛如豆,在雨声中一颤一颤。若无香可焚,雨气与茶气萦绕在一起,也已经好闻得很了。香是何味?烟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乐之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处是何境……
独自地做任何事,到得后来只怕总会淡淡地惆怅。只因“茶类隐”,而并非我们是真正的隐士,真的离得开尘世的繁华,与朋友促膝的快乐。那便约位朋友,一同来品新茶。看她如何细致地用茶水拭着清洁的白瓷杯,微温的杯壁散发出肉眼几不可辨的白雾。看她如何含着恬静的笑容放入茶叶,着盖,静静地等待。看她斟茶时低着的眉,像水中绽开了一枚修长的茶叶。真要苛求这程序的完整才肯喝茶,才认为不辜负,那未免失随性之乐了。便静静地喝着茶,在雨声里想想心事。茶叶长在天空下时,沐着这样柔和的雨,也会舒展开枝叶而润泽地微笑着了。倘若聊天,这话题也必熨帖而亲昵,随着茶中的烟袅袅升起,又缓缓飘散去,融入窗外的竹影雨意。于是燃一炉香,用结着绿色铜锈的香炉,在遥远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倚窗凭栏的女子,用她秋水似的双眸,望断了青春。锦瑟年华,无人与度,而闲情正如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也许唱着古老相思曲,在玉兰树下弹着箜篌时,身畔放的,正是这个香炉。而炉边的这一盏茶,无由地便染上了这千年的幽微愁绪。
玩赏着杯中的茶叶,像看到采茶女柔软纤长的手指,在呼吸间,随你到前生来世。
《散文》2003年第3期
19、作者认为“茶类隐,酒类侠”,联系文章分析酒与茶的区别有哪些?(4分)
20、作者在第二段中写道“茶不是这样喝的”,“这样”指的是什么?(4分)
21、作者说“喝酒宜于雪天”,“喝茶宜于雨天”,这是为什么?(6分)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酒和茶”为标题,目的是要在饮酒与喝茶中得出人生的道理,做人既要有豪情,也应该有柔情,具有刚柔相济的性格才是完整的人生。
B、江南大雪时,正适宜于饮酒,赏花酣酒,人生乐事,当然,身在江南,即使不下大雪,像西湖小雪,小舟浮湖,当炉煨酒,也是快事。
C、较烈的酒,是不适宜与爱人一起喝的,这是因为烈酒醉人,太醉了,爱人过多的柔情与关爱,在醉酒中无法领略到。
D、喝茶最好能约个知己,边喝边交谈,在茶的氤氲里,看着友人细细的沏茶、品茶,看着茶叶在水中逐渐漂浮、下沉,人生的快意便同江南的细雨一样蔓延出来。
E、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喝酒与饮茶来抒发感情,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恬然淡泊的内心世界。
六、(12分)
23、阅读下则材料,就果戈理烧掉新作然后重写的原因从两方面作出你的解释。(4分)
著名作家果戈理完成了新作,他满怀激情地读给朋友听,朋友听了一半就睡着了。当朋友向他道歉时,他却深深地自责,果断地把新作烧掉,重写。
(1)从作品的角度看:□□□□□□□□□□□。
(2)从作者的角度看:□□□□□□□□□□□。 (每个答案均不超过10个字)
24、下面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高尔基在童年时期就尝到生活的艰难。他拣过废纸,当过学徒,做过扫院人、守夜人、铁路上的司磅员,换过许多职业。在这种最艰难的生活环境里,高尔基的性格得到了锻炼,他的经验日渐丰富,同人民的联系日渐紧密。
高尔基的外祖母聪明、慈祥,而且精通俄罗斯语言,她知道许多童话和歌谣,常常生动地把这些童话和歌谣讲给孩子听。外祖母的童话和歌谣,引起了高尔基要做一个艺术家的愿望,为他以后创作埋下了种子。
答:
。
25.仿照下面诗节的排比形式,完成空白处的诗句,要求第二节仿第一节, 第四节仿第三节,句意连贯,意思完整。字数可略有增减,不一定押韵。(6分)
(1)我们多么热爱那些
优美的文字啊
在希望的清晨
在忧郁的黄昏
在一灯如画的温馨的夜里……
(2)我们多么热爱那些
优美的文字啊
(3)我们多么热爱那些
优美的文字啊
屈原的恣肆
李白的飘逸
杜甫的沉郁……
(4)我们多么热爱那些
优美的文字啊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美国一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签署一项请愿书,要求对“一氧化二氢”化学物进行严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废除。理由是:①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②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③处在气体状态时,可能引起严重灼伤;④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⑤它是腐蚀的成因;⑥它会使汽车制动装置效率减低;⑦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该中学生拿着这篇文章问过50个人,了解他们是否支持禁止使用这种化学物质。结果支持的占80%;尚不能决定的占 12%;只有一人说,“一氧化二氢”就是水呀,怎么能禁止使用呢?遗憾的是,注意到这个常识的人只占了2%!谜底一揭开,人们顿时醒悟,因为他们只关注了危言耸听,而忽略了众所周知的一氧化二氢这个水分子基本构成的化学常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经历过、听到过有关“关注”、“忽略”方面的事,或者对此有过一些思考。请你以“关注与忽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中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B、媲pì,其余读bì;C、揖yī,其余读jī;D、饬chì,其余读shì。) 2、A 3、B 4、A(B,“鼎力相助”是受助方对赞助方的感谢用语;C,“涣然冰释”的意思是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一下子消除,即使用本义,南极大陆也不可能“涣然冰释”;D,“不即不离”是指既不靠近,也不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或彼此关系既不亲密,也不疏远。该成语不好用于股票的走势。) 5、A(惠及:把好处给予某人或某地;惠顾:惠临;“既……又”搭配。) 6、A (B、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D、表意不明。) 7、D 8、B 9、D 10、C 11、C (封绝之意) 12、B 13、B(A均为连词,表示目的;B第一个“其”为代词,可译为“它的”,第二个“其”为代词,可译为“他”;C均表示转折的连词,可译为“可是”;D均为代词,可译为“他”。) 14、D 15、C 16、(1)元魏时因是豪门大族被迁徙到云中,于是就在东胜州安家居住。(2)如果这样,百姓早已不能忍受了。 17、(1)离别了冬春两个季节。“去年相送”时是“飞雪”天,可知为冬季,今年此时是“春尽”,可知是春末。(2)二人是恋人,或是夫妻;从词中的“双燕”可推知二人的关系。(联系古代生活,离家而去可能是男子,词的主人公可能是女子。) 18、(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逸豫可以亡身。 19、酒性烈,茶性淡; 酒能养气,茶能消俗。 20、不像喝酒那样,喝酒需要豪气,在痛饮中感受到人生的快意,而茶不然。 21、下雪天下皆白,开阔而爽朗,最适宜在醉中品味人生;雨天四周皆静,有雨打芭蕉的静美,在雨天品尝茶的幽香,能让人移情,甚至忘情。 22、C D 23、(1)作品缺乏艺术魅力 (2)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24、如果说艰难的生活为高尔基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那么高尔基的外祖母就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引路人。(意思对即可) 25、要构成排比,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第(2)节所填的前两句须各有一个修饰短语,第三句须有两个修饰短语。各句的用词须恰当。例句:(2)在明亮的教室/在舒适的家里/在图书满架的安静的阅览室里。(4)但丁的深邃/托翁的浩翰/雨果的神奇 或 郭沫若的浪漫/鲁迅的犀利/茅盾的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