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常用歇后语80例

2014-5-11 0:11:53下载本试卷

常用歇后语80

B.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C.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茶壶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床底砍柴——撞板

D.大姑娘坐轿——头一回、豆腐掉到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多一个和尚——多一分斋(灾)

E.二两棉花一张弓——细细弹(谈)

F.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G.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H.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莲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寒天喝凉水——点滴在心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火烧旗杆——长炭(叹)

J.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

K.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L.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刘备借荆州——一借没回头、老鼠掉进风箱——两头受气、老虎屁股——摸不得、聋子耳朵——摆设

M.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猫哭老鼠——假慈悲、棉花店挂弓——不弹(谈)了

N.泥牛入海——无消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牛皮灯笼——点不亮

P.螃蟹过街——横行霸道、砒霜拌大蒜——又毒又辣、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Q.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R.热锅里的蚂蚁——团团转、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

S.傻子上街——光看热闹、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十月芥菜——起了心、湿水棉花——没得弹(谈)、水鬼找城隍——恶人先告状、水中捞月——一场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孙权定计招亲——赔了夫人又折兵

T.兔子尾巴——长不了、铁公鸡——一毛不拔、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剃头的挑子——一头热、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什么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W.武大郎开店——高人一等、王八吃称砣——铁了心、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

X.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瞎子点灯——白费蜡、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Y.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杨家将上阵——全来了、油瓶倒了也不扶——懒到家了

Z.猪鼻子插根葱——装象、猪八戒照镜——里外不是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啄木鸟上树——全靠一张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竹筒倒豆子——不留底、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中意、丈八高的灯台——照人不照己、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

四字以上成语、熟语推介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人,谓天子;万人,谓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语本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后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谓本无其事,但因传说者多,大家就信以为真。

【一寸光阴一寸金】 俗谚。意谓时间非常可贵,必须珍惜。

【十年磨一剑】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 谁为不平事?”后因以“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谓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千日打柴一日烧】 亦作“千日斫柴一日烧”。①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 ②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远的路程,须从迈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总是 从头做起,逐步进行而成。语出《老子》:“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之隄,溃于蚁穴】 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 事不慎将酿成大祸。语本《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千里送鹅毛】 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千里姻缘一线牵】 谓夫妻婚配是命中注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 而成。语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千里餽粮,士有饥色】 谓远粮不解近饥。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 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谓将才难得。

【千闻不如一见】 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卑之无甚高论】 《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 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本谓要多谈当前可行的事,不要妄发过高的空论。后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人心隔肚皮】 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谓享高寿不易。

【人怕出名猪怕壮】 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比喻人出名后就会招致麻烦。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人间重晚晴】 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本谓 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今朝有酒今朝醉】 亦作“今日有酒今日醉”。今天有酒则今天痛饮。比喻 只图眼前享乐。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 为君子之心”。后经改造,用来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去推测品德高尚者的胸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语出《韩非子·难一》。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以天下为己任】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语出《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 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谓以同样的手段或办法进行回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它是仁,智者见它说它是智。指对待同 一事物,其见解因人而异。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谓当敌对的双方彼此相逢时,格外怒不可遏。

【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 毫不动摇。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谚语。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 衣饰。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 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谓来的人不怀好意。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谓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使功不如使过】 谓使用有功绩之人,不如起用有过失者,使其效命自勉, 将功补过。

【依样画葫芦】 亦作“依本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 创新。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比喻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谓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 迷惑糊涂。

【八字没见一撇】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 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谓天下太平。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亦作“前人栽树,後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 福。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谓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师。”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亦作“前门去虎,後门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真人不露相】 谓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真金不怕火炼】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 面的话,就愚昧不明。语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先下手为强】 谓先于他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语出《隋书·元胄传》: “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冰炭不同器】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冤有头,债有主】 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语出《孙子·计》。原谓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 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谓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初生之犊不惧虎】 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割鸡焉用牛刀】 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 量。鸡,也写作“鸡”。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谓做事要高 标准严要求。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平地一声雷】 ①平地突发巨响。多喻声名地位骤然提高,或突然发生意外 之事。②砲仗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即使能干的人也办不成事。

【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开始相差一小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谬, 也写作“缪”。语本《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豪氂,谬以千里。’”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肃(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

【坐山观虎斗】 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俟机从中渔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相传春秋时,宋国池仲鱼所居近城门,一次城门失 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一说宋城门失火,因汲水灭火,池水干涸,鱼皆枯死。后用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 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后因以“塞翁失马”比喻祸福相倚,坏事变成好事。

【天下乌鸦一般黑】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谓只要有决心,肯用心思,世上再困难的事也 能办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灾祸难以预料。

【天高皇帝远】 旧谓远离京城的偏僻地区,王法难以到达。多用以比喻不听 管束,无法无天。

【天无绝人之路】 谓人的处境濒临绝望时,上天总会给以出路。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谓天道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有漏失。比喻作恶者逃 不出上天的惩罚。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太公钓鱼,原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后以“太公钓鱼,原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太岁头上动土】 旧时迷信谓在太岁出现的方向动土兴建,会招来灾祸。因 以“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凶恶强暴的人,将会招致祸殃。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 落日所照处。

【可望不可即】 谓只可仰望而不可企及或接近。

【口惠而实不至】 口头承诺的好听,到头来没有兑现。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语出《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 也。”后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谓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旧时商店招牌招揽生意的用语。意谓同类店铺仅有 这一家。后泛指独自垄断或独一无二。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体的片面性。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 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后世因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喻持之以恆,终必有成。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 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因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

【司马牛之叹】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后因以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吐珠於泽,谁能不含】 谓明珠出于水泽,则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权旁落, 则人皆谋夺之。

【吃一堑,长一智】 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堑,壕沟,比喻挫折、教训。

【名不正,言不顺】 谓名分不正或名与实不相符,话就不顺理。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言而有信。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亦作“君子之接如水”。亦作“君子之交淡若水”。谓 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郭象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君子成人之美】 谓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四海之内皆兄弟】 谓天下人皆同手足,亲如一家。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 来风满楼。”后以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谓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山高皇帝远】 谓王法管辖不到。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原指景物美而多,令人目不暇接。后用以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行百里者半九十】 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难。

【行行出状元】 谓每种职业都可出杰出人才,用以勉励人精通业务,巩固专 业思想。

【彼一时,此一时】 谓时间不同,情况也不同。

【后浪催前浪】 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动或替换陈旧的事物,不断前进。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亦作“多一事不如省一事”。谓少管事、少揽事可少 风险、少麻烦。

【庐山真面目】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庐山、山名,位于江西九江市 南。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亦作“庐山面目”。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亦作“家絫千金,坐不垂堂”。谓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

【家丑不可外扬】 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应向外人传扬。

【富贵逼人来】 ①《北史·杨素传》:“常令为诏,下笔立成,词义兼美。 帝嘉之,谓曰:‘善相自勉,勿忧不富贵。’素应声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后以“富贵逼人来”言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②谓富贵能使他人前来靠拢。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 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谓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居移气,养移体】 地位改变气度,供养改变体质。谓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而变化。

【张公吃酒李公醉】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天后时,谣言曰:‘张公 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

【强中更有强中手】 强者中还有更强的。比喻技艺或谋略等无止境。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英勇的将领率领下不会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干人手 下没有弱者。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虽为强大者,但也压不住盘据在当地的势力。

【强不知以为知】 自己不懂硬以为懂。

【存十一於千百】 谓亡多而存少。

【女大十八变】 语出《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 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麽生?’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原指龙女通神善变,后谓女孩发育成长过程中姿容、性格多变。

【女大不中留】 谓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亦作“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谓自己直接经验过 的,自己最了解。禅宗比喻内心的悟证。

【如堕五里雾中】 《後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用 “如堕五里雾中”比喻模模糊糊,摸不着头脑或认不清方向。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随从一辈子。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谓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玉不琢,不成器】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本指招徠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未可同日而语】 谓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朽木不可雕】 亦作“朽木难彫”。亦作“朽木不雕”。腐烂的木头无法雕 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东西南北人】 谓居处无定之人。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 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后因以“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东风吹马耳】 又作“东风射马耳”。东风吹过马耳边。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板板六十四】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后因以“板板六 十四”比喻刻板不知变通。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衤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桃李满天下】 唐狄仁杰门生众多,累向武则天推荐将相多人,或谓仁杰曰: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后因以“桃李满天下”比喻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众多。

【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梧桐一叶落”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 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横挑鼻子竖挑眼】 比喻千方百计挑剔毛病。

【树倒猢猻散】 比喻以势利相结合的人,为首者一倒台,依附的徒众即四散。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 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比喻事物的客观 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谓良好的时机难得,不可错过。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狗咬吕洞宾】 喻不识好歹。吕洞宾,传说中八仙之一。

【狮子大开口】 比喻要大价钱。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独木不成林】 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死无葬身之地】 谓结局悲惨,不得好死。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亮遗 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仲达)率军追击,却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纶巾羽扇,端坐车中(实乃木人)。懿恐中计,勒马逃回。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后用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所成就,就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 就不能有所成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 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后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能把事情办好,只能把事情弄坏。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旧谓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 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反映了以成败论人的观点。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 都能成功。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谓处于中等状态。语出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馀”。

【此一时彼一时】 语本《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谓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此地无银三百两】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后用以比喻想要掩盖事实,反而更加暴露。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谓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 《论语·子罕》:“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后用以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谓只注重事物的某个侧面或某一局部,而不顾及其它部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语,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比喻只要真心 改恶从善,就可成为好人。

【放之四海而皆准】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语本《礼记· 祭义》:“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放长线钓大鱼】 比喻作出周密的布置,引出深藏的、主要的敌人。

【教妇初来,教兒婴孩】 谓施教应该及早。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谓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谓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敢怒而不敢言】 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语出唐杜牧《阿房宫赋》:“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日久见人心】 时间长了,便可看出人心的好坏真假。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天天运行天空,江河天天流过大地。形容光明正大或永存不废。语本《後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 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日近长安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喻指向往帝京而不得至。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谓悔恨以前所作之非。

【明人不做暗事】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指典出楚汉相争。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或暗地进行活动。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谓公开攻击容易对 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

【是非只为多开口】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是非自有公论】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书同文,车同轨】 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形容天下统一。

【替古人担忧】 谓不必要的忧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谓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谓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语 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水至清则无鱼】 水太清,鱼就不能藏身。比喻对人对事过于苛察,就不能容众。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求马於唐肆】 谓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其所,必无所获。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 本性难以改变。

【法不传六耳】 谓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河东狮子吼】 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油乾灯草尽】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亦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流动的水不会腐臭, 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外物的侵蚀。

【浪子回头金不换】 谓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滑天下之大稽】 形容极其滑稽可笑。

【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物以稀为贵】 物品因稀少而珍贵。

【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喻动极小部分就影响全局。

【手无缚鸡之力】 双手没有捆缚住鸡的力气。形容文弱。

【打破沙锅问到底】 比喻追根究底。语本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打蛇打七寸】 比喻做事把握住关键,才易于制胜。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率而明白地讲出来。

【打鸭惊鸳鸯】 比喻打此而惊彼。

【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挡住。形容对人态度傲慢。语出《孟 子·告子下》:“距人於千里之外。”距,通“拒”。

【拆东墙补西墙】 拆掉这里去补那里。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挂羊头卖狗肉】 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符实或做坏事。

【挟天子以令诸侯】 ①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②比喻借用名义, 强迫令人服从。

【换汤不换药】 比喻形式改变而实质不变。

【迅雷不及掩耳】 犹迅雷不及掩耳。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摊书傲百城】 北魏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 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事见《魏书·李谧传》。后以“摊书傲百城”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版版六十四】 宋代铸钱每版以六十四文为定数,不得增减。后因以“版版 六十四”喻刻板守旧,不知变通。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双句成语汇编

(注:稍有疑难的已作解释,其余试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人向隅,满堂不欢:形容在集体活动中一人不参加或不愉快,使得大家都感到扫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指做一次已很过分,决不能再做第二次。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讥讽人不知内情而随声附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比喻在生死危难之际,才能知道朋友之间的交情是真是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佛出生,二佛涅槃:一佛生,一佛死,意为死去活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肩行李,两袖清风:形容为官清廉,到辞官时也没有一点私蓄。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有众多的人在监督和指责。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长期积聚力量,教育训练,以期一朝再起。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形容世事无常。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心不如古人淳朴,社会风气不如过去良好。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各人的内心世界不同,如同其面貌。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形容人生短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不讲信用,真不知会怎么样。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死留名,雁过留声: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多数人都有同样的想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急跳梁,狗急跳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入国问禁,入境问俗: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工于谋人,拙于某己:很会替别人着想,却不善替自己打算。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司爱好什么,下级也会爱好什么,甚至更甚。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应接不过来。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数量越多越好。

千夫所指,不疾而终:众人一致指责,不用生病也会死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潰于蚁穴: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生活工作应劳逸结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事物要经常保持运动,才不会腐朽败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人不会十全十美,要警惕不要自满。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怕一万,最怕万一:

不知有汉,遑论魏晋:形容对外界事物的变化一无所知。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比喻事物盛极转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比喻业绩永久不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比喻人的性格爱好不同,所成就的事业也有所区别。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比喻光阴比什么都宝贵。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孔步亦步,孔趋亦趋:比喻处处模仿,一味追随他人。

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还未弄懂,就想去教育别人。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指垄断或独一无二。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形容教育者采取巧妙的方法,使最顽固的人也受到感化。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某一方面失去,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借别人的做法或意见为我所用。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反动势力虽然衰亡,但残余分子或影响仍在。

百骏竞走,能者夺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成功因他,失败也因他。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梳: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形容同心相契者,其所说的话也亲切诚挚,令人闻之,芬馨如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思想兴趣相投的人,呼应相聚在一起。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混乱的国家不要居住。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如果可以赎回死者的姓名,我们每个人愿意死一百次。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百姓的口不让说话,后过比堵塞河流造成的危害还大。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说话的人很诚恳认真,听的人却漫不经心。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看见了奇异的事不大惊小怪,那奇异的事也就不会吓人。

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既出,不再后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君子绝交之后,不会恶意诽谤对方。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来的人不拒绝,去的人不追伐,表示来去自由。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非我类族,其心必异:不同种族或派系,一定不会与我同心。

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公开一套暗中一套取胜。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在朝廷争名,在市场争利,形容争名夺利。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就不会因奢侈败身而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出现危险。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过去的事无法挽回,未来的事可以努力补救。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因同类死亡而悲伤。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前失败的是不忘记,并作为后来的借鉴。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因受爱情的羁绊,失去了英雄气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形容极度恐惧,不敢移动一步,不敢正视别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的话未必好听,好听的话未必诚实。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容饮食很讲究。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比喻从谁那里领了薪俸,就要替谁办事。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家有敝帚,享以千金:比喻对自己的作品极为珍视爱惜。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指事物就在眼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是好东西或好人,别人自然会知道。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比喻指控他人罪名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形容中年女子,仍有美好风韵。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比喻清廉的人始终坚持原则,卑鄙污浊的人始终执迷不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指随心所欲诬陷他人。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表示人往往失败在自以为得意的技能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比喻坏人嚣张,好人受到压制。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比喻坏人即使花言巧语,也掩盖不了他的本质。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祸福并非天定,而是人的所作所为决定的。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比喻只要决心大,虽然弱小,也能战胜强敌。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义力量虽然伸张,但邪恶势力往往变着伎俩更加猖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认真思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方有意,而另一方无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比喻本领大的人做小事,也尽全力。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整天一群人相处在一起,但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正经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形容以诚意打动人,达到目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为正义牺牲,也不愿卑躬屈膝苟全性命。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宁愿在小范围内作主,也不愿意在大范围内任人支配。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首恶不除,祸乱不止。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为别人的烦忧而烦忧,为别人的快乐为快乐。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形容文笔尖锐、辛辣。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的谋划在人,但是否成功还要看其他的因素或运气。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比喻最终返回故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比喻人或物越多越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勉谨慎,竭尽全力效劳,直到死去为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想害人,想不到别人正在暗算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做事持之以恒,便可以得到成功。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玩弄手段或反复无常。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高考总复习--正字
 

正字每年高考必考,分值为3-6分。下面各例均从历年高考题及高中生易错字例中精选出来的,希望备考的你认真研习,语文高考结束之时,就是你感谢这篇文章之日--主持人:邢老师

出人投地(头) 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潢璜)众口烁金(铄) 中流抵柱(砥)
直接了当(截) 自曝自弃(暴) 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 张慌失措(皇)
仗义直言(执) 责无旁代(贷) 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
营私舞敝(弊) 沓无音信(杳) 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 图穷匕现(见)
退化变质(蜕) 文过是非(饰) 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 消声匿迹(销)
心浮气燥(躁) 形消骨立(销) 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 宣宾夺主(喧)
诩诩如生(栩) 暇思迩想(遐) 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 言简意该(赅)
挺而走险(铤) 叹为观只(止) 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 磬竹难书(罄)
轻歌漫舞(曼) 前踞后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带月(戴)
披肝历胆(沥) 篷筚生辉(蓬) 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 弄巧成绌(拙)
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
并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 缠绵悱测(恻)
陈词烂调(滥) 穿流不息(川) 惮精竭虑(殚) 耳儒目染(濡) 飞扬拔扈(跋)
愤发图强(奋) 蜂涌而至(拥) 斧底抽薪(釜) 富丽堂黄(皇) 肝脑途地(涂)
感人肺腹(腑) 膏梁子弟(粱) 功亏一匮(篑) 鬼计多端(诡) 海角天崖(涯)
汗流夹背(浃) 好高鹜远(务骛) 和霭可亲(蔼) 轰堂大笑(哄) 怙恶不俊(悛)
涣然一新(焕) 积毁消骨(销) 急流勇退(激) 坚如盘石(磐) 金榜提名(题)
金壁辉煌(碧) 精神焕散(涣) 苦心孤旨(诣) 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 
离经判道(叛) 礼上往来(尚) 历兵秣马(厉) 历精图治(励) 缭原烈火(燎) 
留芳百世(流) 流言非语(飞蜚) 龙盘虎据(踞) 录录无为(碌) 落英宾纷(缤) 
貌和神离(合) 美玉无暇(瑕) 明辩是非(辨) 名列前矛(茅) 明火直仗(执) 
名记不忘(铭) 摸糊不清(模) 莫不关心(漠) 默守成规(墨) 目不交捷(睫) 
脑羞成怒(恼) 凤冠霞佩(帔) 振人心魄(震) 民生凋弊(敝) 不温不火(瘟) 
坐想其成(享) 前扑后继(仆) 兵慌马乱(荒) 融汇贯通(会) 巾国英雄(帼) 
日新月益(异) 背景离乡(井) 如洪气势(虹) 空空如野(也) 淋漓尽至(致) 
蛋丸之地(弹) 怨天由人(尤) 无可非异(议) 洁然一身(孑) 直言不诲(讳) 
锋芒必露(毕) 故名思义(顾) 相反相承(成) 事得其反(适) 劳役结合(逸) 
占了上峰(风) 包罗万项(象) 轻而一举(易) 不可名壮(状) 道貌暗然(岸) 
无精打彩(采) 浮想联篇(翩) 物及必反(极) 无可质疑(置) 及及可危(岌) 
人才倍出(辈) 养尊处悠(优) 受益非浅(匪) 不求慎解(甚) 出类拔粹(萃) 
自立更生(力) 不可就药(救) 忧心重重(忡) 孩啼时代(提) 争争日上(蒸) 
功不可抹(没) 致关重要(至) 应辨能力(变) 珊珊来迟(姗) 人至义尽(仁) 
义气用事(意) 余勇可估(贾) 永保青年(葆) 举旗不定(棋) 无则加免(勉) 
冒然行动(贸) 哀声叹气(唉) 针贬时弊(砭) 当物之急(务) 辛辛学子(莘)
腆不知耻(恬) 彼彼皆是(比) 苇编三绝(韦) 百孔千窗(疮) 炉火纯清(青) 
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 势均利敌(力) 悬梁刺骨(股) 
名思苦想(冥) 珠丝马迹(蛛) 全宜之计(权) 老声常谈(生) 一獗不振(蹶) 
立杆见影(竿) 大气晚成(器) 精兵减政(简)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针(绵) 
合盘托出(和) 举止安祥(详) 大名顶顶(鼎) 立案侦察(查) 勾通南北(沟) 
纷至踏耒(沓) 以老卖老(依) 口密腹箭(剑)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离(即) 
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 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 发聋震聩(振) 惩前必后(毖)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