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语文 模拟 试卷
上虞市小越中学 陈其君
说明:本试卷共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勘误(kān) 炮烙(1uò) 稽首(qǐ) 面面相觑(qù)
B.青睐(lài) 颔联(hán) 隽永(juàn) 莘莘学子(xīn)
C.粗犷(guǎng) 苫布(shàn) 孱弱(chán) 觥筹交错(guāng)
D.湍急(tuǎn) 莅临(lì) 疮痍(chuāng) 刚愎自用(bì)
2.下列各组词语、熟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遏制 优柔寡断 霓虹灯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精悍 返璞归真 节骨眼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谩骂 兼收并蓄 金钢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暄嚣 一筹莫展 协奏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非典”的袭击非但没有使我国人民 ( ) ,反而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从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 ) 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 ( )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 ( )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 抢救 不但/也 B.畏缩 抢救 不但/都
C.畏缩 营救 不单/也 D.萎缩 营救 不单/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 .空调市场全没有股市全神贯注、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D.现代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好现代化企业的领导重任的。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语文课程将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咱们是先做功课后开会?还是先开会后做功课?
D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忍受的裹脚,又长又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校派往上海考察研究性学习实施情况的教师共两位,到上海十天后,
一人发回来一份长篇考察报告。
B.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火灾,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
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作与
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D.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大范围的气温偏低,主要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
气多、光照不足引起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而2003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个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动摇了人们原先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
这块头骨,既带有猿的特征,又带有其后的原始人类的特征。它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的差不多大,但其下半部分较平,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具有突出的颌骨,而与后来的原始人类相仿。另外,它的上犬齿小,并且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跟原始人类的很像,而全然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较尘的下前臼齿。综合这些特征,化石发现者们坚信他们找到的是一个新的人科动物。
然而,这个结果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古人类学界的争议。一个进行同类研究的小组认为“托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人猿或大猩猩的祖先,理由是没有发现能证明其直立行走的骨骼骨——这是作为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特征。而已经目睹过“托迈”风采的人则不予认同。他们表示,从外表特征上判断,“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人与猿分化关键时期的“托迈”证明了人类进化的路线的多分支持性。
“托迈”的发现地点,对人类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在“托迈”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化石分别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出土了如此之多又如此之古老的原始人类化石,以至于有些科学家认为,裂谷起了地理隔离作用,裂谷东边干旱、开阔的环境迫使古猿走下树,发展成为人;而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的西边,猿仍然生活在树上。这种说法被称为“东边的故事”。
但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布鲁内于1995年在乍得挖出一个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这为“西边的故事”写下了一个开头。“托迈”的出土,又为这个故事描下了重重的一笔。
7.下列关于“托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托迈”是被科学家们认同的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B.“托迈”是于西非乍得湖畔出土的六七百万年前的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
C.“托迈”昭示了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希望,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D.“托迈”是虽保留了古猿特征但又具有了原始人类特征的疑为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
8.下列能作为“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的祖先”的依据的一项是
A.与原始人类一样,它的颅腔很小,下半部分较平,具有不突出的颌骨。
B.它的上犬齿和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程度跟原始人类非常相像。
C.它生活在人与猿分化的关键时期,具有原始人类的外部特征。
D.它证明了人类进化路线的多分支特性,西非至少也有一条路线。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托迈”的发现,拓展了人类学研究的视野,并将原始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万年。
B.科学家们都认识到,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地理隔离因素。
C.关于“托迈”的研究虽尚无定论,但它的发现已经动摇了十年前人们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
D.东非大裂谷东支出土的数量众多的原始人类化石中,以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为时代最早。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能直立行走,是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因素。
B.在法国生物学家布鲁内的发现之前,东非曾一直被视为人类起源的摇监。
C.如果“西边的故事”能够成立,“托迈”将被认为是迄今所知的人类最早的祖先。
D.“托迈”的出土表明最早的原始人类在整个非洲的分布比人们预想的还要广泛。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最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藤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曰:“贤者也。” 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怒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婿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钢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1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意思是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
B.必与同食:一定让他跟你吃同样的饭,意为吃饭不要亏待他。
C.如朱家指:意思是说像朱家指教的那样去进言。
D.摧钢为柔:变刚强为软弱,意思是说季布能伸能屈。
12.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于)濮阳周氏
B.置(之于)广柳车中
C.滕公留(于)朱家饮数日
D.朱家亦以此名闻(于)当世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
1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2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3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4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5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6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②④⑥ D. 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周家。
B.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钢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C.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
D.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中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第II卷(共108分)
四、(18分)
1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已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以利移,不为患改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四题)(4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王勃《滕王阁序》)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5)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鸟儿中的理想主义
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
几乎每一只不幸被捕获的鸟,刚囚入笼中都是拼命扑翼的,它们不能接受突然转换了的现实场景,它们对于天空的记忆太深,它们的扑翼是惊恐的,焦灼不安的,企图逃离厄运的,拒绝承认现实的。然而一些时日之后,它们大都安静下来,对伸进笼里来的小碗小碟中的水米,渐渐能以一种怡然的姿态享用。它们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学会把这看成生存的常态。它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适应能力强,这对人,对鸟,对任何生物,都是一个褒奖的词语。它们无师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为他们架在笼中的假树枝上,站在笼子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在笼壁上徒劳地乱撞。就像主人期待的那样,优雅地交颈而眠。更重要的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或者主人逗弄的时候,就适时适度地婉转地歌唱,让人感到生活是如此的自由、祥和、闲适。而天空和扑翼这种与生俱来的事情,也就是多余的了。
但有一些鸟的适应能力却很差,这大抵是鸟类中的古典主义者或理想主义者。它们对生命的看法很狭隘,根本不会随现实场景的转换而改变。在最初的惊恐与狂躁之后,它们明白了厄运,它们用最荏弱的姿态来抗拒厄运。它们是安静的,眼睛里是极度的冷漠,对小碟小碗里伸过来的水米漠然置之,那种神态,甚至让恩赐者感到尴尬,感到有失自尊。鸟儿的眼睛里一旦现出这样的冷漠,就不可能再期待它们的态度出现转机,无论从小笼子换到大笼子,还是把粗瓷碗换成金边瓷碗,甚至再赏给它一个快乐的伙伴,都没有用了。这一切与它们对生命的认定不沾边儿。事实上,这时候它们连有关天空的梦也不做了,古典主义者总是悲观的、绝望的,它们只求速死。命运很快就遂了它们的心愿。
而我一直怀有敬意的,是鸟儿中另一种理想主义者,这种鸟儿太少,但我侥幸见过一只,因为总是无端想起,次数多了,竟觉得这种鸟儿的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
我见到这只鸟儿的时候,它在笼中已关了很久了,我无从得见它当初的惊恐和焦灼,不知它是不是现出过极度的冷漠,或者徒劳地撞击笼壁,日夜不停地用喙啄笼壁的铁枝。我见到它的时候,它正在笼子里练飞。它站在笼子底部,扑翼,以几乎垂直的路线,升到笼子顶部,撞到那里,跌下来,然后仰首,再扑翼……这样的飞,我从来没见过。它在笼中划满风暴的线条,虽然这些线条太短,不能延伸,但的确饱涨着风暴的激情。它绕着笼壁飞,姿态笨拙地,屈曲着,很不洒脱,很不悦目,但毕竟它是在飞。它知道怎样利用笼内有限的气流,怎样锻炼自己的翅膀,让它们尽可能地张开:尽可能地保持飞翔的能力。
一般我们很难看见鸟是怎样学飞的,那些幼鸟,那些被风暴击伤了的鸟,那些在岩隙里熬过隆冬的鸟,还有那些被囚的鸟。这是一件隐秘的事。我们只看见过它们在天空中划过,自由地扑翼,桀驁地滑翔,我们只羡慕上帝为它们造就了辽阔的天空。
但在看到那只在笼中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我明白,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飞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
18、文章开头说:“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其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9、这篇文章写了三种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6分)
(1)写了哪三种鸟?
答:
(2)这三种鸟分别象征着生活中哪三种人?
答:
20、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这篇文章构思很巧妙,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先写“适应能力强”的鸟和“鸟类的古典主义或理想主义者”,然后写“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者”,使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B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怀有“理想主义”的鸟的形象,这只鸟虽然囚于笼中,但仍坚持练飞。这里的笼子象征了灾难与厄运,这只鸟则象征了困难中坚持奋斗的人。
C 对第一种鸟作者在表示赞美的同时,批评了它们随遇而安,不思进取;对第二种鸟,作者则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抗争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D 这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用怀有“理想主义”的鸟形象地告诉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应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应寻找自己的天空,继续奋斗。
E 这篇散文描写生动传神,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而且能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爱憎,读来让人深思,给人启发。反语、夸张手法的运用又使文章显得风趣幽默。
六(12分)
22.在下面的横线上再续写两句话,组成一段文意贯通的文字。(4分)
生活中的许多情况,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的。虽然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有时成功却是失败之父,因为轻易的成功会带来轻易的失败,意外的成功也会潜伏着意外失败;虽然我们说“谦虚使人进步”, ,
, 。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不无益处的。
23、将下面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 个字。(4分)
大约32亿年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生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比喻句(1)
比喻句(2)
24、以“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为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较短的句子,使句意更清楚,行文更自然。(不能改变原意,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4分)
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理所当然地受到作为欧洲国家和俄罗斯近邻的北约绝大部分成员国的极大关切。
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则材料,完成作文。
联合国给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目:“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而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或许这只是一则笑话,但笑过之后,不能不让人深思。请以“ 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2004届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8分)
1、A(B项“莘”应读作shēn;C项“觥”应读作gōng;D项“湍”应读作tuān)
2、 A(B项“具”应为“俱”;C项“钢”应为“刚”;D项“暄”应为“喧”)
3.C(①“萎缩”,指身体草木等干枯,也指经济衰退,“畏缩”指因害怕而不敢向前,应选“畏缩”②“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其对象可以是能够直接救护的人,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等;“营救 ”是援救的意思,其对象是暂时遇到灾难急需救助而又不能直接救助的人。句中用于煤矿瓦斯爆炸后的失踪者,应选“营救”③句间不是递进关系,应排除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也”)
4.D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生怕别人知道;讳,隐瞒。语境的意思是回避、避讳,而不是“隐瞒”。B、“二一添作五“意为每人各分一半。C、“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D、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昭昭:明白;明智。昏昏:胡图;愚昧。今多以此语说自己不懂,却要让别人懂得;也用以说外行人胡乱指挥行人。)
5.A(B“说”后用逗号;C句中用逗号;D句号放到引号外)
6.D(A句中“一人”有歧义。B句“防止……不再发生”,错用否定,语意不合逻辑。C句成分残缺,应在“将”后加上“就”字,或“围绕”一词)
二(12分)
7.D(“托迈”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故A项错;原文为“近乎完整”,而非“完整”,故B项错;原文“生命的希望”,不是指地球原始生命,故C项错。)
8.C(“托迈”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一样,且原文“不具有突出的颌骨”不等于“具有不突出的颌骨”,故排除A项;原文未提及上犬齿的磨损,故排除B项;D项不能作为依据。)
9.C(“托迈”是原始人类的结论还有待证实,故A项错;原文为“有些科学家”而非“都认识到”,故B项错;“颚骨化石”出土于大裂谷西边,故D项错。)
10.D(“托迈”是最早的原始人类还不能证实,“人们预想的”内容文中未提到。
三(12)
11、C(指,意旨,意思)
12、C(“朱家”是人名,其前不能加“于”)
13、B(15两句说的不是朱家的事,第6句说的是朱家侠义言行的结果。)
14、B(说季布潜逃是为了“表示自己……”与文意不符。)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人。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在楚地有名声。项籍让他领兵,他多次使汉王陷于困境。等到项羽被灭,汉高祖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有敢于窝藏季布的,治罪要株连三族。季布藏匿在濮阳周氏家里,周氏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您十分紧急,将要追踪到我家,您如果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我才敢出主意;如果不能,我愿先自刎而死。”季布答应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周氏给季布剃掉头发,戴上铁颈圈,穿上粗麻布衣服,放在广柳车中,一并带着他的家奴几十人,到鲁地朱家那里贩卖。朱家心里知道这人是季布,就买下来安置在田庄。嘱咐他的儿子:“田庄的事情听任这个奴隶的,吃饭方面不要亏侍他。”朱家就乘坐一匹马拉的轻车去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住朱家款侍数日。朱家趁便对滕公说:“季布有什么大罪,以至于皇上捉拿他这样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弄得皇上受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滕公说:“他是贤人。”朱家说“做臣子的各替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为项羽用命,是他的职责。项氏的臣子能够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才得到天下,偏偏因自己的私怨捉拿一个人,为什么要让天下人看着自己这样狭隘呢!况且由于季布贤能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这样,(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对皇上进言呢?”汝阴侯滕公心中知道朱家是大侠,猜想季布藏在他那里,就答应说:“好吧。”等到适当时机,果然按朱家的意思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这时候,人们都称赞季布能伸能屈,朱家也因此当世闻名。季布接受了召见,谢了罪,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
[朱家,人名,秦末汉初鲁地著名侠士,事迹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有记载。]
(文本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四(18)
15.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祟沿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
16.(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因为在诗人的眼前所呈现的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弯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蓝天幕上悬挂着的一张精巧的银弓。所以诗人才会脱口而出,赞美这夜的可爱。
(两句各3分。分析合理、意思符合即可)
17.(4分)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五(18分)
18、因为它身处困境,却坚持飞翔,不失生活的理想。
19、(1)①适应能力强的鸟②悲观绝望的古典主义式的鸟③乐观的理想主义的鸟
(2)①随遇而安,屈服于命运,在困难面前放弃理想的人②面对厄运悲观失望的人③面对厄运敢于抗争,心怀理想并积极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20、①有的人身处广阔天空却不愿飞翔,终生无所作为②有的人身处囚笼却能心怀理想,不放弃奋斗,它们在笼子里同样能放飞理想,可见生活的天空是靠自己创造的。
21(B D)
六(12分)
22例:但有时谦虚却使人落后,因为一味的谦虚会使人丧失许多机会,过度的谦虚也会使人失去应有的进取精神;
23、(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海洋是天然的牧场。
24、是欧洲国家。是俄罗斯的近邻。他们理所当然地极为关切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
七.作文
25、(60分)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