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几点提示

2014-5-11 0:11:53下载本试卷

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几点提示(补充笔记3)

一、情感提示

1.盛唐边塞诗的抒情特点:(笔势豪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1)描写边塞奇特壮丽、寥廓广漠的异域风光,介绍边地人民生活习俗;

(2)抒写边地战士不畏大漠艰苦的乐观精神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烘托、反衬);

(3)表达守边将士对统帅无能、君主昏庸的怨愁恨,揭露军中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抒情特点:(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讲究技巧、风格淡远、物我相融、意境深幽、富感染力)

(1)描写田园景色,作颂扬赞美之意;

(2)反衬官场黑暗,作归隐田园之意;

(3)绘画自然风光,作游乐戏耍之意;

(4)表现田园生活的情趣和大自然的魅力;

3.宋豪放、婉约派词作的抒情特点(见补充笔记2)

4.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的抒情特点(见补充笔记2)

二、诗歌类型提示:

写景诗、记事诗、记人诗、咏史诗、咏物诗、怀古诗

三、鉴赏误点提示:

1.对诗中一些关键性词语理解不深,只从字面作简单的附会性理解,不结合语境来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从而错误理解全诗。

例1: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闲居少邻并”里的“少”并非“年少”;

例2:杜甫的《漫成一首》中“风灯照夜欲三更”里的“风灯”并非“江风吹灯”;

例3:唐·齐已《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似平淡无奇,却很耐人咀嚼,其中尤以“一”字为佳,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之“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开放,更突出一个“早”字,巧妙地照应了题目,突出了梅之品质的高洁。

总之,只有对一些关键性词语认真辨析、仔细推敲,才能理解该词在句中的深刻含义,否则望文生义,往往会出错。

2.对一些诗歌常用手法及术语缺乏准确理解、把握,在鉴赏过程中生贴硬套,胡乱编造。

例:元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国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若鉴赏成“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则误赏。

3.受长期以来的对某一问题几成定论的看法的影响,常常容易有一种“惯性思维”作崇,形成一种定势思考,结果往往搞错了诗歌的局部词句或整体内容方面的意思。

例1: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若将其鉴赏成“作者表达了自己久居江南,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则误赏。

例2:《菊花》“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若将其鉴赏成“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贵品质。”则典型出错,其实此诗的三、四句只是从季节的角度描写议论,表明作者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调谢后已无其它花卉可供欣赏,却在欣赏时受传统说法中“菊花具有高洁品质”的认识影响、误导,而误赏。

总之,在鉴赏过程中既要能够借鉴一些习惯认识,同时又要从诗歌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恰当评价,而不为思维定势所左右。

4.在对诗歌主旨把握过程中,对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刻意拔高

例: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来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雍陶《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若将其鉴赏成“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的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则属此类误赏。

5.体会不了字、句的弦外之音,而导致误赏

例: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鬓云雾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中“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应正确理解,“独看”本为自己眼前事实,却从妻子入手,写其“独看”,融已情于其中。“双照”兼含回忆和希望,感伤于“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同时把并倚“虚幌”、对月抒愁寄托于不知何时的将来。“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其中了。一个“独看”,一个“双照”对比着显示了诗的主旨,抒发了“天下离乱的悲哀,渴望四海升平的愿望。”

总之,由于艺术创造往往是“用意十分,下笔三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作品时,还要对其思想和艺术上的精妙之处细细品味,对那隐藏于语意深处的“七分”用意仔细揣摩,从而达到准确领悟作品的目的。

四、鉴赏思路提示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拿试卷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赏析。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应该知道的,要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还可以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关注诗题、作者、注释、诗类

写景:景与情  

咏物:物与人  

怀古:古与今

2.扫除文字障碍,读懂诗句

3.准确概括思想感情

4.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几方面选取一点或几点,深入分析其表达效果

(用什么方法――具体说明什么意思――表达出了怎样的效果)

5.联想、补充,先分后总,贯穿术语,保证流畅,言之有据,原汁原味。

断了翅膀的鸟儿还可以歌唱,曾经晦暗的天空还可以再现晴朗,轻轻抹去脸上的忧伤,抬头就会看到一片理想的风帆在青春的地平线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