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文言文词语强化训练

2014-5-11 0:11:53下载本试卷

高考语文全程检测十二:文言文词语强化训练

 1.从备选答案中选出加字的正确一项

  ①不能竟而欲搁笔()

  A.文字B.信

  C.写D.书籍

  ②持火炀之()

  A.接近B.就职

  C.成就D.接受

  ③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

  A.迎接B.违背

  C.预先D.向相反方向活动

  ④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A.设置B.释放

  C.驿站D.放弃

  ⑤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问学”()

  A.经由B.道路

  C.思想D.规律

  ⑥直前诟虏帅失()

  A.诚信B.相信

  C.信用 D.信任

  ⑦嬴而不助五国也 ()

  A.给予B.结交

  C.参加 D.和,跟

  ⑧宁许以秦曲()

  A.背弃B.凭借

  C.承担 D.辜负

  ⑨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

  A.计策B.鞭策

  C.马鞭D.政策

  ⑩莫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A.言辞B.告别

  C.借口D.推辞

  2.下列各组句中加字意义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①例:仙之人兮如麻()

  A.不与廉颇争

  B.缺霹雳,丘峦崩摧

  C.莲实与藕皆并盘餐而互芬齿颊

  D.上官大夫与之同

  ②例:秦王以十五城请寡人之璧,可与否?()

  A.寒暑节,始一反焉

  B.采掇者,辨识耳

  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是以古之财,非仁也,财多也

  ③例:宾客大宴()

  A.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

  B.其怒,不敢献,君为我献之

  C.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D.于西河外渑池

  ④例:使人复葺南阁子,其稍异于前()

  A.廉颇、赵奢之伦其兵

  B.履至尊而六合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D.秦有余力而其弊

  ⑤例:主人忘归客不()

  A.使人书至赵王

  B.窥父不在,窃

  C.其志士之悲哉

  D.顷之未,太子迟之

  ⑥例:坐须臾,沛公起厕()

  A.弟子不必不

  B.至海陵,高沙,常恐无辜死

  C.天时不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弃草芥。

  ⑦例:北虽貌敬,则愤怒()

  A.无苗时采,则而沉

  B.诸越则桃李冬

  C.与战胜而得者,其百倍

  D.兰芝惭阿母:“儿无罪过。”

  ⑧例: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A.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B.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C.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D.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⑨例:季氏将伐颛臾()

  A.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B.所以遣将守关者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出郭相扶将

  ⑩例: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谁为大王此计者?

  C.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②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B.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愿无伐善,无施劳

  C.①此五霸之伐也

  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D.①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

  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④请于当道,除魏阉废祠

  ⑤为汉家除残去秽

  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⑥D.②③⑤

  5.下列句中的“谢”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戮谡以谢众

  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③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④蔷薇花谢即归来

  ⑤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⑥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⑦形谢而神灭也

  ⑧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⑨晏子戄,摄衣冠谢曰

  ⑩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A.①③/②⑥/④⑦⑨/⑤⑧⑩

  B.①⑨/②⑩/③④⑦/⑤/⑥/⑧

  C.①/②⑧/③⑨/④⑦/⑤⑥/⑩

  D.①③④/②⑩/⑤⑦/⑥⑨/⑧

  6.下列句中的“相”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③苟富贵,无相忘

  ④伯乐相马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⑥黄泉下相见

  ⑦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⑧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A.①/②③⑥/④/⑤⑧/⑦

  B.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D.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7.下列各句中的“见”字与“对不起,请见谅”中的“见”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举类迩而见义远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翼君实或见恕也

  ⑤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④⑤⑥D.②④⑥

  8.下列句中的“数”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倒为逆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⑤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⑥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⑦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⑧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A.①/②⑤/③⑧/④⑥/⑦

  B.①/②⑦/③⑥/④/⑤/⑧

  C.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D.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人皆得以隶使之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C.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D.①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诸侯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 (治理)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治疗)

  C.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惩治)

  D.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统治)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B.①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

  ②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

  C.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②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D.①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②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

  B.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

  C.①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悄悄地)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中间)

  D.①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机会)

  ②时时而间进(间或)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皆欣欣然有喜色

  B.往往死者相藉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C.腥臊并御,芳不得薄

  薄暮冥冥,虎啸猿鸣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先帝大兴举国之兵以伐吴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③何况供百人乎?

  ④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⑤不爱天下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⑦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⑧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

  ⑨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⑩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A.①③⑧B.②④⑥

  C.①⑤⑦D.③⑧⑨

  15.下面句子里加点的文言词,从词义的发展变化看,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①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

  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⑦宿将爪牙,若李广,程不识者

  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B.①②/④⑥/③⑧/⑤⑦

  C.①⑥/③⑤/④⑦/②⑧

  D.①⑥/③④/⑤⑦/②⑧

  16.选出加点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

  ①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②去来江口守空船

  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④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⑤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⑦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⑧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视

  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⑩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A.①③⑦⑨B.②④⑥⑩

  C.⑥⑦⑧⑨D.⑤⑥⑧⑩

  17.下列句中“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变姓名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②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令也。

  ③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④佯狂不知所之。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宋何罪之有?

  ⑨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⑩吾欲之南海,何如?

  A.⑤⑥/②③⑦⑧⑨/①④⑩

  B.⑤⑥/①⑦⑧⑨⑩/②③④

  C.①⑩/②③④⑦⑧⑨/⑤⑥

  D.①②③⑦⑧⑨/④⑩/⑤⑥

  18.下列句中的“其”按意义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百姓多闻其贤,未闻其死也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③君其勿复言,将令斯(李斯自指)得罪

  ④欲加之罪,其患无辞乎

  ⑤父在,观其言;父没,观其行

  ⑥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⑦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⑧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C.①④/③⑦/②⑧/⑤⑥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19.下面“乃”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⑥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⑤/②④⑦/③⑥⑧⑨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C.①⑤/②⑦/④⑥/③/⑧⑨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20.下列“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蜕于浊秽

  ②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③复之秦,竟客死于秦而归葬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⑧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⑨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⑩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A.①/②⑨⑩/③⑥/④⑤/⑦⑧

  B.①⑨/②⑩/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③⑥/②⑩/④⑤/⑦⑧⑨

  D.①⑨/②⑩/③⑥/④⑤/⑦⑧

  21.下列加点的“为”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以俭为美。

  ②吾记天圣公为群牧判官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公为我献之

  ⑤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⑥不者,若属且为所虏。

  ⑦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⑧今日嬴之为公子足矣。

  ⑨窃为大王不取也。

  ⑩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A.①②⑦⑨/③④⑤⑥⑧/⑩

  B.①②⑦⑧⑨/③④⑤⑥/⑩

  C.①②⑦⑧/③④⑥⑨/⑤⑩

  D.①②⑦/③④⑤⑥⑧⑨/⑩

  22.下列加点的“焉”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且焉置土石?

  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④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⑦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⑧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⑨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⑩非曰能之,愿学焉

  A.①③/②⑦/④⑨/⑤⑧/⑥⑩

  B.①⑤/②⑦/③⑧/④⑥/⑨⑩

  C.①⑨/②④/③⑧/⑤⑥/⑦⑩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2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C.吾恂恂而起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4.下列句子中的“则”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非死则徙尔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B.①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②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C.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②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D.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25.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振声激荡,伺者因此知觉

  B.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D.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②于今无会因

  2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7.与“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一句中的“且”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28.与“死生,昼夜事也”一句中的“也”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9.与“君将哀而生之乎”一句中的“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儿寒乎?欲食乎?

  B.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①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②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C.①豫州今欲何至?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D.①若毒之乎?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