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4-5-11 0:11:53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33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黑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jī)身

(fū)衍

(pì)美

饿(piǎo)遍野

B.(pīng)婷

(chen)

(ān)熟

提纲(xié)领

C.震慑(shè)

(yīng)

鞭挞(tà)

踽踽(yǔ)独行

D.(xuàn)耀

(děi)捕

(zhěn)密

(zhì)风沐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互相推诿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

B.脉搏  不可思议  不揣冒昧  进退维谷

C.焦燥  草菅人命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

D.怠慢  未雨绸缪  察颜观色  沽名钓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    ,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     下来,有利于睡眠。

③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遇真宫主殿     化为灰烬。

A.艰深  松弛  顿时    B.艰涩  松弛  马上

C.艰涩  松懈  马上    D.艰深  松懈  顿时

4.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B.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筚生辉

C.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

A.周谷诚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B.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叙述按时空关系组合,角度独特,见解深刻。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D.目前台湾岛内按人口平均消费咖啡已达38.5杯,这一数字,显示台湾人对咖啡的喜爱。

6.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

①辐照加工技术具有许多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

②早期的辐照加工,是利用射线的杀菌灭虫性能来达到消毒、保鲜等目的

③本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辐照加工技术,是继上述四大加工技术之后,正在崛起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加工工艺技术

④现代的辐照加工技术已突破上述范围

⑤众所周知,机械加工、热加工、电加工和化学加工,是通用的材料加工技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⑤③①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扌干 御钞盗,赖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诉帝,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哉斯言!”衍惭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失之者鲜矣  约:约束。

B.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法 干:触犯

D.哉斯言  信:确实。

8.下列加黑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

B.宗不悦,延即辞退

C.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D.衍在职不服父丧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赖全者甚众

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

B.宗果侈从被诛

敛赀财送其行

C.信阳侯阴就诉帝

既泣之三日,誓疗之

D.衍惭退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10.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阴氏屡请,(延)获一书辄加二百。

B.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成)置之。

C.呵使(延)速去。

D.(延)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延年轻时为官司执法严明,在社会动乱时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临刑时他为此十分悔恨。

C.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常识,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第Ⅱ卷(共117分)

三、(15分)

12.把I卷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2分)

译文:                                  

(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6分)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①铜雀:铜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国都城。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3分)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3分)

                                   

                                   

14.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四、(12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其后15—18题。

植物的登陆是地球生命进化关键的一幕,那么最早来到陆地的植物是什么?又是什么时候登陆的呢?

最近以维曼为首的一组科学家,在阿曼的一个洞穴里采集到大量植物种子化石。他们把种子从奥陶纪的沉积岩里面完好地剥离出来,一种比一般种子大几倍的种子的化石引起了他们特别的注意。研究表明,这种种子实际上是由好几个种子凝结在一起、然后由表皮包裹起来而形成的。而这种种子在比奥陶纪更晚的泥盆纪早期(距今4亿年到4.17亿年之间)陆生植物化石上面被发现,是附着完整的植株上面的。这个发现使得研究人员异常兴奋,他们开始更仔细在去整理那些化石,希望除了种子以外,还能够从奥陶纪沉积岩里面找到产生这些种子的植物体本身。

当然,这个搜索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但是这些种子化石就已经足够提示我们,至少在奥陶纪,也就是在距今4.4亿年到4.9亿年之间的时候,地球上就可能出现了陆生植物。这个推论令人震惊。

更加仔细的研究表明,在距今4.43亿年到4.87亿年之间,一些种子偶然落入沉积淤泥,然后那些沉积物的顺利成岩,使得这些种子以完好的形态保存到今天。

对于这些种子到底是来自何种植物,有两种意见:一是它们确实属于在奥陶纪就已经登陆的植物先驱者;另一种则认为,要得到这些种子属于陆生植物的结论证据还显不足,因为同样可以认为这些种子来自某种水生藻类植物。

可以肯定的是,产生这些种子的植物一定是小型的植物。他们还发现在这些种子内部,存在一种薄片状结构,和苔藓植物种子非常相似。这提示我们,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和现在的苔藓似乎具有比较接近的关系。当然,这些仍然不能构成直接而有力的证据,除非我们能够从种子化石里面找到更加细致的结构。

应该相信,那个时代登陆的植物体本身,有可能在沉积岩当中找到,只是那本“历史书”还没有被人类找到而已。

15.第二段中加黑的“这个发现”指的是什么?(3分)

                                  

16.对文中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阿曼的一个洞穴里,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种子化石,这种种子比以往发现的种子大几倍。

B.这次发现证明,奥陶纪沉积岩里有许多单个的小种子,但这种种子的植物不是最早登陆的植物。

C.由于沉积物顺利成岩,落入的种子才得以完好保存;种子化石与岩石结合在一起,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剥离。

D.尽管这种“大种子”内部的薄片状结构和苔藓植物种子相似,但不找到植物体就不能证明这两种植物类似。

17.对奥陶纪“比一般种子大几倍的种子的化石”的研究,有哪些确切的发现?(4分)

                                      

                                      

                                      

                                      

18.根据文中信息做出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奥陶纪的这种“大种子”与泥盆纪早期陆生植物化石上的种子是同一种种子,它们的植株也应是同一种植株。

B.在奥陶纪沉积岩里面找到这种“大种子”附着的植物体本身的化石,植物登陆的时间就可以改写。

C.水生藻类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入沉积淤泥,并随之化成岩石,不一定都能在水中繁衍出新的植物。

D.奥陶纪的这种“大种子”很有可能是最早登陆的植物种子,但写有植物体本身的“历史书”有可能永远找不到。

五、(18分)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19—22题。

远方

①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②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③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④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论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⑤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⑥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⑦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⑧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⑨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下,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⑩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19.①第3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2分)

                                    

②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4分)

                                    

                                    

                                    

20.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4分)

                                    

                                    

21.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4分)

                                    

                                    

22.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化色彩浓重。

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出了“远方”的魅力。

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会,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秘色彩。

D.第9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解。

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末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主题。

六、(12分)

23.请以“舞台”为主要对象,分别写两段话,第一段描写一个现实场景,第二段表现某种哲理。每段不少于50字。(6分)

(1)描写现实场景

20

40

60

80

(2)表现某种哲理

20

40

60

80

24.用下面语句的句式仿写语句,表达一个集中的意思。(3分)

如果说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有如奔腾的江河,那舒伯特的小夜曲就像淙淙的小溪。各种形式的乐曲竞相鸣奏,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丰富与美妙。

                                    

                                    

25.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美联社华盛顿1月29日电)美军驻中东地区最高指挥官今天指出,相对于结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斗争而言,挫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两国国内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是美国所面临的一项更大挑战。

这位指挥官说:“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战斗,而且是一场思想上的战斗。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阿民族内极具煽动力。沙特阿拉伯需要的并不是第82空降师所提供的那种帮助。”他所指的是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美国抵达沙特的首支地面部队。

巧合的是沙特当局发言人今天也强调了他的这一观点。

20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对我来说,作文从前是一种折磨,后来变成了一种享受,折磨和享受的距离,很近又很远;在童话的世界里,从前相貌丑陋的小鸭,后来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丑小鸭和天鹅的距离,很近又很远。

现代科技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有人喜欢,说地球很小是个家庭;有人忧虑,说没有距离就没有了自我。

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一等

60—51

二等

50—41

三等

40—31

四等

30—0

总分

错别字、不足字数、缺题目减分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B“挈”应读qiè ;C“踽”应读jǔ;D“逮”应读dài)

2.B(A“交插学科”中“插”应为“叉”;C“焦燥”中“燥”应为“躁”;D“察颜观色”中“颜”应为“言”。)

3.A(艰深—(道理、文词)深奥难懂;艰涩——(文词)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松弛——不紧张;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顿时——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局面);马上——立刻。)

4.D(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A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B蓬荜生辉——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辞。C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5.C(A逻辑混乱,两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B成分残缺,应在“哈佛大学”后加“时”或“后”字,与前面的“于”构成介宾短语。D表意不明,没有说出是月平均,还是年平均。)

6.D

二、(15分,每小题3分)

7.A(“约”,应解为节约、节俭)

8.C(A“宾客”,文中意为门客。B“辞退”,文中意为辞官还家。D“在职”,文中意指在官职上,现词义已扩大。)

9.C(C两句中的“乃”均为副词。于是。A①代词,他,小宾词;②代词,那里的,定语。B①介词,因;②连词,连行为与目的。D①连词,表顺接;②连词,表并列。)

10.A(B应为“延”;C应为“成”;D应为“邓衍”)

11.D(“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使皇帝醒悟”与文意不符,原文是由于“衍在职不服父丧”,皇帝才有所醒悟。)

三、(15分)

12.(1)虞延因为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2分)

(2)皇帝特意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然有容貌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以高于一般的礼节对他。(3分)

13.(1)C E (C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操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E 杜诗没有“对曹军兵败的惋惜“)(3分,对一项得1分,两项全对得3分)

(2)示例①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3分,抓准角度1分,结合诗句1分,效果分析1分)

14.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4分,每空1分)

四、(12分)

15.在奥陶纪的沉积岩里发现了一种在更晚的泥盆纪陆生植物化石上才有的种子的化石。(3分)

16.C(A“比以往发现的种子大”错,原文为“比一般的种子大”。B有单个小种子的“植物不是最早登陆的植物”,不是“这次发现证明”的。D“不找到植物体就不能证明这两种植物类似”错,原文说“除非我们能够从种子化石里面找到更加细致的结构”。)(3分)

17.①这种种子是由好几个种子凝结在一起、然后由表皮包裹起来而形成的。

②这种种子落入沉积淤泥的时间在距今4.43亿年到4.89亿年之间。

③这些种子的植物一定是小型的植物。

④这种种子内部,存在一种薄片状结构,和苔藓植物的种子非常相似。

18.A(种子是同类种子,但后文说“同样可以认为这些种子来自某种水生藻类植物”,所以说“它们的植株也应是同一种植株”不对。)(2分)

五、(18分)

19.①想象的远方不一定符合实际。(2分)(“想象可以使远方变好,也可能变坏”概括不到位,给1分。)

②空间上,东方是西方的远方;时间上,死是生的远方;抽象意义上,向往的目标是人类前行的远方。(4分,前两点每点1分,第3点2分)

20.证明了远行可开阔视野、有助于成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4分,每点2分)

21.不论远方美丑,要去(不能空想,要实际行动)。生命有限,远方无穷,应完成自己的使命。(4分,每点2分)

(以上19—21题,意思对即可)。

22.CE (4分,每点2分)(C文章对‘天堂’与‘地狱’没有什么描写,它们也没能使本文充满“神秘色彩”。E结尾的叩问,没有深化主题,有强调意味。)

六、(12分)

23.(6分)略

24.(3分)如果说洛阳的牡丹有如富丽的公主,那水边的芦花就像清丽村姑。众多花草争奇斗艳,才形成了大自然的缤纷与美丽。

25.(3分)美中东反恐斗争遭遇思想领域挑战(“美在沙特及巴基斯坦反恐遭遇思想领域挑战”亦可)

七、26(60分)

参考译文:

虞延年轻时做亭长,此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他的家逮捕了他,虞延因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东汉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后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安排他任功曹(官名)。富宗性情奢靡,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说:“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皮衣还不完整;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为节俭而失误的人很少啊。”富宗不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叹息说:“我遗憾没有听功曹虞延的劝谏!”(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阴家(阴皇后家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抢动偷盗,虞延收捕审问他。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信阳侯阴就(阴皇后之弟)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延冤枉过很多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虞延让那些案情有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面,虞延上前捉住他,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城社喻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喝叱虞延放开马成。皇帝知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啊斥让他快走回去。几天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永平初年,有个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小侯(承袭侯爵的子弟)的身份每次参加朝会。而容貌姿态行走的样子超出一般人。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的礼节。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为玄武门 司马。邓衍在官职上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于是叹息道:“‘了解人就是明智,只有皇帝难做到。’这话确实啊!”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因此(时人)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