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精华教育高三语文模拟题(二)

2014-5-11 0:11:53下载本试卷

精华教育高三语文模拟题(二)

第一卷   36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养牛羊   春风和  体下属   志报国

  B.穷兵武   初生牛  不知句   买还珠

  C.沾自喜   污名声   前顾后   卜吉凶

  D.号大哭   言词轻  换古董  冶性情

  2.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厂领导班子动作缓慢,___________老产品的淘汰和新产品的开发,至今还没有拿出主意来。

  ②.这个问题设计得很巧,___________不注意就可能理解错了。

   ③.写作文时,为了取得好的表达效果,常常要__________一些材料,尽管自己比较喜欢这些材料。

  ④.个别素质低下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偷盗行为,不但不给予教育、制止,甚至还____孩子去偷盗。对这种现象必须十分注意。

  A.对于   稍稍  丢弃  怂恿

  B.关于   稍微  舍弃  放纵

  C.对于   稍微  舍弃  怂恿

  D.关于   稍稍  丢弃  放纵

答(  )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进成语,较恰当的一项是

   ①.“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很朴素的道理,但是一些干部却长期忽视群众利益,在工作上出现了重大过错,_________,我们必须牢记这一朴素的真理。

   ②.李嘉廷、程维高之流利欲熏心,财迷心窍,终于________,受到法律的严惩,真是大快人心的事。

   ③.这个设计方案,如果孤立地看,相当有吸引力,但是当前并不具备客观条件,只是给了人们一座______,根本不能实现。

   ④.在“非典”肆虐的那段时间,偶尔出门办些必办的事,在大街上看到的行人______。

   A.前车之鉴  自作自受   空中楼阁  屈指可数

   B.前车可鉴  自食其果   空中楼阁  廖廖无几

   C.前车可鉴  自作自受   海市蜃楼  屈指可数

   D.前车之鉴  自食其果   海市蜃楼  廖廖无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人今年已经83岁了,从十几岁开始学徒,1986年还获得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随之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各种奖状挂满了不大的店面。

  B.如果下一个财政年度仍未能提出彻底解决财政赤字的办法和决心,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政府有意开征边境建设税。

  C.目前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进口国,去年全年的钢铁进口总量有望超过3000万吨。

  ①.曾经几度传出要离职的唐×,被证实不久即将转会盛大网络,从此开始一段全新的工作经历。

答(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调查中发现,旅客对航空公司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航班不正常时的服务、售票服务和行李延误、破损和丢失三方面。

  B.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喜庆的日子,却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伤亡事故,对此,谁能不表示气愤呢!

  C.“我要求对方公开道歉。”李明说:“否则,我将诉诸法律。”

   D.当年上市,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要求规范。尤其是项目审批,香港联交所要求,一切经营项目都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答(  )

   6.下面对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

   A.在我国文学文化史上,儒家的著作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合称为《四书》;《诗经》、《书》、《礼》、《易》、《春秋》被合称为《五经》

   B.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代表性文学体裁盛行。如先秦时的诸子百家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等。

   C.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蔡文姬》,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巴舍的《家》、《春》、《秋》,老舍的《骆驼祥子》、《龙须沟》,曹禺的《雷雨》、《日出》等等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杰出作品。

   D.英国莎士比亚的被合称为《人间喜剧》的一批剧作如《威尼斯商人》,法国莫泊桑的《羊脂球》、《项链》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等都是欧洲文学史上的名著。

答(  )

   7.将下面几个语句联成语言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东西

   ②.两人所继承的传统和发展道路也不同

   ③.对人生采取肯定的乐观的态度

   ④.尽管这两个老人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

   ⑤.描写他们自己对外界的感受

   ⑥.我常想起毕加索和齐白石

   ⑦.他们都长期地以自己的工具、最节省的笔墨

   ⑧.互相也没有见过面

   A.⑥④⑧②①⑦⑤③

   B.⑥④②⑧①⑦③⑤

   C.⑥④⑧②①⑦③⑤

   D.⑥④②⑧①⑦⑤③

答(  )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节选的文言文,回答8-12题

  顷之,太子(即后来的景帝)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为法者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人有盗高届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如有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从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候周亚夫与梁相山都候王怡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疾。欲免去,惧大殊至;欲见,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注:①跸:皇帝外出时,路过处禁止通行。   ②高庙:供奉汉高祖刘邦的庙。

  ③服:器具。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方括号中省去的内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   〕欲免归

  ②.于是〔   〕使骑捕之

  ③.〔   〕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④.〔   〕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

  ⑤.用王生计,〔   〕卒见谢

  ⑥.见释之持议平,乃〔   〕结为亲友

  ⑦.此人犯跸,〔   〕当罚金

  A.①④⑦   B.②⑤⑦

  C.②③⑥   D.①⑤⑥

答(  )

  11.下面各项中,全都能表现张释之坚持依法办事的一组是

  ①此人犯跸,当罚金

  ②令它马,固不败伤吾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③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

  ④一倾,天下为法者皆为之轻重

  ⑤文帝怒,下廷尉治

  ⑥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

  ⑦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⑧按盗宗庙服物者为奏,当弃市

  ⑨且罪等,然从逆顺为基。

  A.①④⑥⑦    B.①③⑦⑨

  C.①②⑧⑨    D.②④⑥⑧

  12.下列各项对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之由于严格执行宫庭禁令,受到汉文帝的赏识.汉景商接位后却“欲免去”他的职务。

  B.释之认为法令对于天子、百姓都有同样的作用,执法时不应当有所偏私,否则就会上行下效,引起不良效果。

  C.释之指出如果对盗高庙座前物品就判灭族之刑,遇到更重的罪就没法定刑了。

  D.释之认为即使犯了同样的罪,也应当根据罪行的轻重不同来判定不同的刑罚。

答(  )

第二卷

三.15分

  13.翻译上面那篇文章中画线的句子。

  (1)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给下面这段话未断句部分断句(2分)

  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尝召居廷中,公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释之:“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

  15.阅读下面这首古代诗歌,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点 绛  唇

王禹偁

                 云愁雨恨,

                 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楼孤烟细。

                 天际征鸿,

                 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宋初诗文作家,因直敢谏,仕途上屡遭贬谪。

  ②〔行如缀〕一行连一行地飞过。

  (1)这首小令下片主要写什么?答案不得超过4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写出两点即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下列名句补写上句或下句。(4分)

  (1)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陸游《书愤》)

  四.12分,阅读下面这篇节选文字(有改动),回答17—20题

  “纳米”只是一个长度单位,大约是10个氢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纳米科技被广泛地定义为纳米尺度空间(如从一纳米至几百纳米)的科学技术。当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力图在纳米尺度来粒粉体制成的纳米材料或具有纳米尺度晶粒的材料会显示出比一般材料更优异的性能。光刻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使芯片的制造技术正在接近或达到100纳米,使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且体积越来越小。这些科技进步对工业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并不是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研究的纳米科技的核心和本质,这一切不过都是传统显微加工技术的扩展和延伸而已。它们都是通过采用类似于车床、铣床、钻床等加工设备,通过“切削”材料加工成所需的产品。这种技术统称为“由上到下”或“由大到小”的加工技术。纳米科技的最重要之处在于人们创造物质的生产方式将完全不同于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用工具创造物质世界的方式,而决不仅仅是一个长度单位所能涵盖的。纳米科技决不意味着制造纳米尺度的产品,纳米产品可以小到分子尺度,大到汽车,飞机,只是制造的方式完全不同罢了。

  要理解纳米技术的真正涵义还须从纳米技术思想的起源开始。纳米技术的灵感来自于已故美国物理学家查理·范曼的演讲,他在1959年向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从磨尖箭头到光刻芯片的所有技术,都与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数以亿计的原子,以便把物质做成有用的形态有关,范曼质问道,为什么不可以从单个的分子甚至原子开始进行组装,以达到我们的要求呢?如果把人体分解成组成它的基本单元,我们获得的将是一小桶的氧、氢和氮;一小堆碳、钙和盐;微量的硫、磷、铁和镁;以及微不足道的20种或更多的其他化学元素。然而,大自然就是采用它们自己的、科学家们称之为纳米工程的方法,把这些廉价的、丰富的、无生命单元转换成具有自生成、自维持、自修复、自意识能力的生灵,可以行走、扭动、游泳,具有嗅觉和视觉,甚至可以思想和做梦。因此,纳米技术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力图在纳米尺度精确操纵原子或分子来制造产品的技术,统称为“由底向上”或“由小到大”的加工技术。

  科学家们已经或正在意识到纳米科技将给人类带来的社会变革。由于可以通过精确地控制原子或分子制造新产品,生产过程将变得非常清洁,将不产生副产品和废物。纳米技术将采用资源丰富的元素来制造产品。利用纳米技术,人类有可能在原子和分子尺度诊断和治愈疾病,甚至修补细胞。纳米技术将可以制造分子开关和导线,从而导致一场计算机制造技术革命。

  17.本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想说明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举“光刻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使芯片的制造技术正在接近或达到100米纳米,使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且体积越来越小”为例,想达到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纳米技术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7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有删节)回答21-24题

  ①这是去年夏间的事。

  ②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

  ③窗是朝东的。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的理由。

  ④这间房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的,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的房间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我在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⑤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⑥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⑦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⑧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长的欢喜”,超过了任何喜悦。

  ⑨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么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⑩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

  11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南归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终于在一天早晨时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12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21.作者在第⑤段中说“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看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茎叶的喜欢。”结合本文的主要意思,你认为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答案不要超过45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第⑦段中“无声的歌唱”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在第⑦段中将自己打算将常春藤牵进自己屋里的想法,说成是“自私的念头”。这样说有什么作用?请写出两点主要作用,并作简要说明。(5分)

  答:作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对于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⑥段以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对“绿”的执着的爱。

  B.第11段中“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一语中的“固执”一词是贬词褒用,因为在前句中作者已经表明“我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

  C.第⑩末原来有“我仍旧不放走它”一句。此句欠妥,有了这句,内容与下文就不够连贯了。

  ①本文用大量笔墨写了自己对“绿”的执著的、着了魔的爱,但根本意图还在于歌颂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见第11段)的精神。

  E.本文的标题为《囚绿记》。其中一个“囚”字暗示出文中免不了出现自责的内容,表现自己的内疚。

答(   )

六.10分

  25.按照所给的情境,扩写下面段话。每段均不得少于30个字。

  文艺院校   报名处

  (1)描写一种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表一段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按照下列这段话中画曲线的部分,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内容必须与上下文连贯。(4分)

  “万绿丛中一点”是一种韵味。缺了这“一点红”,就象妙龄女郎没有廖盼留神的秀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7.作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都希望有很多收获,收获越多越好,但许多时候人们又面临着放弃,甚至要学会放弃。请以“学会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得少于700字。

精华教育高三语文模拟题(二)

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

第一卷

一.21分

  1.A  2.C(“对于”侧重于指出“拿主意”的直接对象;强调主观对待的态度;“关于”侧重于指相关联的问题。“稍微”在使用时一般多与“不注意”、“不留神”之类词组连用,“稍稍”不连用。“舍弃”是“丢开”的意思,但还有不大舍得的意思;“丢弃”就是丢开不管了。“怂恿”除“放任不管的”的意思外,还有“指使”、“支使”的意思;“放纵”只有“放任不管”的意思。)  3.B(“前车可签”是主谓结构,“前车之签”是偏正结构。“自食其果”程度较重,多用于指犯了罪,有比喻性;“自作自受”语义较轻,多用于指做了错事。是直接陈述;“空中楼阁”侧重强调脱离实际,缺乏基础;“海市蜃楼”侧重指无法实现的幻想。形容直接出现在眼前的人或物多用“寥寥无几”,此外,极少的几个人也不可能同时出现在眼前让人去“数”。)  4.D(A项残缺,“获得”缺少“称号”搭配;B项搭配不当,“提出”不应与“决心”搭配;C项不合逻辑,未来的事才能用“有望”。)  5.B(感情强烈的疑问句,可以用感叹号;A项“服务”后的顿号必须改为逗号,否则会造成表意不清;C项“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规范”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审批”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6.D(巴尔扎克的一批长篇小说被合称为《人间喜剧》)  7、A(重点在逻辑顺序,兼有语言上的联系。⑥先讲结果,此后各句讲原因。④⑧之间又有因果关系,结合起来讲外在的不同;②句讲二人内在的不同,且有“也”表现与④⑧句的联系;①中的“却”表现出与④⑧②组合的转折;⑦讲手段;⑤讲目的;③读者作出的评价)

二.15分

  8.D(均作“认错”或“谢罪”讲。A项依次作“判处结果”、“判处”讲;B项依次作“(走)过去了”、“责怪”讲;C项依次为“被灭族”“判处灭族”)   9.D均表转折,(A项依次相当于“就”和“又、却”;B项依次相当于“竟”和“就”[‘才’也可];C项均作代词,但上句代“袜”,可译作“它”;下句代“对盗贼的判处结果”,可译作“这件事”,意义不一样。)  10.A(从下文“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可推断第⑦句所省的内容是指张释之。②省“上”;③省“爰盎”;⑥省“与之”)  11.C(①本人直陈依法办事;②文帝语言,反映出释之依法办事;③此说反映出偶有不够坚持原则之;④陈述怯不公的危害;⑤是文帝的行为;⑥陈述用法过重的后果;⑦是依法办事产生的社会影响;⑧本人直陈依法办事。⑨本人直陈依法量刑)  12、A(根据上文“称疾”下文“惧大诛至”可分析出“欲免去”的主体是张释之,即张释之想辞官。再下面“景帝不过”,也说明景帝没有责怪张释之)

三、13.(1)现在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如果随意更改、加重刑罚,那么百姓就不会相信法律了。

  (2)可是你却根据(一般的)法律呈奏这样的处罚结果,这不符合我恭奉祖庙的原意啊。

  14.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尝召居廷中,公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错1至2处扣1分,3至4处扣2分。)

  15.(1)目视高飞的征鸿,联想起自己壮志难酬,表现出知音难寻的感慨。

  (2)①运用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云”“雨”比拟作人的知“愁”、知“恨”。②用欲扬先抑(或欲进先退)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景色之美,“云愁雨恨”字面上似是贬抑,但紧接着“依旧称佳丽”让读者想象,无雨时岂不更美。(意思相同即可,如有它说,能自圆其说也可)

  16、(1)池鱼思故渊;守拙归园田。

  (2)天生我材必有用。

  (3)铁马秋风大散关。(每句1分,句内有错即不得分)

四.12分

  17.纳米技术被广泛地定义为纳米尺度空间的科学技术是不准确的。[或:纳米技术是一种不仅仅是一个长度单位可涵盖的创造物质世界的方式]。(画线的部分不可缺少)

  18.说明这种芯片制造技术只是传统显微加工技术的扩展和延伸,[而不是本质上的纳米技术]。(方括号内的内容也可不答)

  19.在纳米的尺度操纵原子或分子,来制造产品。超过1个字扣1分。

  20、从单个的分子或原子开始组装,制造出符合人类要求的物质来。(画线部分不可缺少)

五.17分

  21.“绿”是大自然的基本颜色,人在大自然中生活,因而喜爱、留恋大自然的基本色调。(意思相同即可,但不得超过规定字数,超一个字扣1分。)

  22.指的是常春藤伸开卷须,沿着绳索或枯茎攀援,舒展绿叶,叶子渐渐青老;脉络、嫩芽长快、长茂、长绿这种自然的美。

  23.①自己对“绿”的深爱,明知牵绿进屋是自私的,却忍不住要做;②正因站在“自私”的立场,下文将常春藤的不屈服于黑暗说成“固执”才有根据(这是预先设伏);③为下文写自己认识到牵藤进屋是“过失”作铺垫,行文显得严谨。(以上之点写出任何一点得3分,两点得5分。写出其它内容能自圆其说也可)

  24.B、C(答错一点扣2分,全错扣4分)

六.10分

  25、第(1)题必须是描述性的;第(2)题必须是议论性的。每小题3分,语言不连贯也应酌情扣分;但语言分扣分不得超过4分。

  26.①一首古诗如果少了致人陶醉的意境;②中国园林没有曲径通幽的含蓄;③深山古诗没有暮鼓晨钟的悠扬。(以上为示例)每句2分。

七.60分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不久,皇太子和梁王同车上朝,到了司马门还不下车,于是张释之就追上去制止,不让太子和梁王进宫门。并又上奏章,弹劾他们到了司马门不下车,犯了“不敬”的罪。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文帝),文帝脱下帽子谢罪说:“这是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就)派使者传达自己的旨意,赦了太子和梁王的罪,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入殿门。文帝从此很看重释之,就任命他为中大夫。……此后,任命释之做廷尉。

  不久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忽然有一个人从桥上钻出来,把给皇帝驾车的马惊吓了。于是派骑士把那人逮捕起来,交给廷尉法办。释之审讯了那人,那人供称:“我从外县来,听到御驾经过,禁止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很久,以为皇帝已经过去了,可出来之后,看见车马正在通过,就赶快逃跑了。”释之呈上判决结果:“此人犯了应当迴避的禁令,判处他罚金。”文帝发怒说:“此人亲身惊吓了我的马,亏得我的马性子温和,如果换了别的马,难道不是要摔伤我了吗?可是你居然只判处他罚金!”释之回答说:“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不应偏私),现在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如果随竟变更加重刑罚,那样百姓就不会相信法律了。而且在当时,皇上要(严办)当场派人杀了他也就完事了。如今既已交给廷尉办,廷尉是天下公平执法的样板,他出了偏差,天下执法者就都会跟着任意增减刑罚了。叫老百姓怎么办呢?请陛下考虑一下这件事。”文帝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廷尉的判罚是正确的。”

  后来,有人盗窃高祖届里案座上供奉的玉环,被捉住了,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释之按照盗窃宗届器物的罪呈奏上去,判此人残罪。文帝大怒说:“此人无法无天,竟敢盗供奉先帝的器物!我之所以把他交给廷尉,原本想判他个灭族罪,而你却按一般的法规呈奏这事,这不符合我敬奉祖届的原意啊。”释之脱下帽子叩头谢罪说:“按照法律,我这么办就到头了。况且就是犯同样的罪,也要根据罪状的轻重为准。如今盗窃宗届器物的就办他灭族罪,如果万一有无知愚民在长陵上挖了一捧土(犯了盗墓罪皇上又按什么罪名来办他呢?”文帝对太后说了这件事之后,就同意了廷尉的判决。那时,中尉条候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启看到张释之议论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友,从此全国上下都称赞张廷尉。

  文帝去世之后,景帝即位,释之(因曾弹劾过景帝不下司马门)害怕报复,就托病请假。想辞官离开朝廷,又怕大祸随着到来;想朝见谢罪,又不知会有什么结果。后来采纳了王生的主意,终于去朝见谢罪,景帝也没有责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