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育高三语文模拟题(一)
第一卷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提倡 大堤 金榜题名 醍醐灌顶
B、思量 靓丽 量入为出 踉跟跄跄
C、秀丽 锈迹 良莠不分 天上星宿
D、矜持 筋骨 弱不禁风 无人问津
答( )
2.下列各句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少年的思相比较___________,有负面影响的活动还是不宜参加,“经风雨,见世面”的说法固然不错,但是,不能不考虑让他们“经”什么样的“风雨”,接受了负面影响问题就严重了。
②孩子都这么大了,去商店买点东西就回来,尽管路上来往车辆比较多,您也不必这么___________。
③眼看签订的竣工日期快到了,可是工程量太大,难以按约交付使用,公司领导紧急从其它工地_________了三百多人,确保按时竣工。
④批评了别人之后,应当允许被批评者为自己_________,听听他讲得是否确有道理,想想自己的批评是否恰当。
A、单纯 担心 调集 分辩
B、简单 担忧 调动 分辩
C、简单 担忧 调集 分辨
D、单纯 担心 调动 分辩
答(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敏的知识如此广博,后来又知道他本来竟没有上过几天学,连小学都没读完,人们对他更加佩服了。
B、水到了零度以下一定会结成冰,这也是客观规律,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
C、这项活动很重要,只有是特殊情况,才能请假,否则一律不准缺席。
D、不考虑实际情况,只凭热情,不但办不好事情,有时反而会坏事。
答( )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不能用句后括号中的短语替换的一项是
A、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当机立断,顾不上向连部请假就跳进了汹涌的江水里。(不管三七二十一)
B、两个单位有点矛盾,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这么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的,对哪方都没好处。(针尖对麦芒)
C、办事情要有个轻重缓急,有的事虽然是好事,但是时机不对,只是一厢情愿,即使办成了,也会招来许多意见。(剃头挑子一头热)
D、张主任本以为问题不大,调解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谁知道他们两个各执一词,怎么也谈不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答( )
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将军巷我去过好多次,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你们家就住在将军巷。
B、对于《英雄》这部电影,尽管在内容上有人持批评性意见,但对它的气势,色彩,不能不说没有震撼力。
C、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为职工创造公平竞争的客观环境,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D、“神舟五号”的发射,是一件扬国威、振民心的大喜事,它必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浓浓的一笔。
答( )
6、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依次各填入一个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秋天,树叶黄了,枯了。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落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又很快地被雨雪融化,然后钻进又黑又香的泥土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首古代诗歌,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之类。《氓》就出自其中的“风”。
B、唐宋散文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柳二人并称为古文运动的领袖。
C、《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为悼念被反动当局杀害的五位青年作家写的杂文,他们是柔石、殷夫、白莽、胡也频、冯铿。
D、果戈理的《死魂灵》、《钦差大臣》,阿·托尔斯泰的《复活》,契诃夫《变色龙》等小说,都是俄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名作。
答( )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第11-15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剌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赁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 其智不能守 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 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 孔子曰 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唐·李翱《李文公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答( )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答( )
10、下列语句中的“其”字,都替代人物的一组是
①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②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③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⑤府库皆其财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答( )
11、下列各项中,全都是表现杨烈妇识大体、有智谋的品格的一组言论是
①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当守
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沙必周而均
④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⑤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各项所述,与原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项城县令李侃,是个无所作为的人,幸而有其妻为他出谋划策。
B、杨烈妇以大义动员项城吏民齐心抗敌,终获成功。
C、作者认为杨氏是个有大智大勇的人,其才智远在其夫李侃之上。
D、李侃升迁为太平县令,其妻又随同前往,协助处理政务。
答( )
第二卷
三、14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给上文最未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部分,补上标点符号(2分)
厥自兵兴,朝廷宠雅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股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大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其勇杨氏当之矣
15、给下面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上句或下句。(3分)
(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 甘 露 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1)首联两句,作者用什么和手法,意在表明什么?试简要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未句用词的特色。(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第17-20题
①寻找地球外的智慧生物一直是人们乐此不疲的工作。如果“外星人”确实存在,他们居住的星球应该和我们的地球具有大致相同的环境。科学家已就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他们正努力在太阳系外寻找“第二地球”,也就是所谓的类地行星。
②英国天文学家最近宣称,织女星拥有的行星系统比以前发现的任何行星系统更接近我们的太阳系。他们说,年轻的织女星有一颗巨型气态行星,它的大小和海王星相近,它的运行轨道和母星的距离也大致等于海王星轨道到太阳的距离。这意味着,在巨型气态行星的轨道内侧,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和地球类似的由岩石、铁等物质组成的行星。
③英国粒子物理和天文学研究委员会的天文学家借助于一架高灵敏度的次毫米波照相机收集到了观测资料。安装在夏威夷麦克斯韦望远镜上的这架照相机显示,一个由温度相当低的尘埃组成的圆盘状物体,在围绕织女星的轨道上旋转,这些尘埃的温度只有零下180摄氏度。科学家推测,至少有一颗估计超过5600万岁的巨型气态行星在那条远距离轨道上运行。“这个形状不规则的圆盘状物体提供了线索,那就是其中很可能包含着一些行星。”论文的首要作者马克·怀亚特在一篇新闻稿中说,“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到这些行星,但是它们已经在围绕织女星的尘埃中形成了巨块。”
④气态“行星巨人”们在形成太阳系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的重力场吸引宇宙碎片,像用吸尘器打扫卫生一样把它们周围的所有物质聚集起来。如要它们离恒星太近,就会阻碍像水星、金星、火星这样的类地行星形成。反之,如果这类巨型气态行星距恒星太远,沿轨道飞行的宇宙碎片会砸向附近轨道上的行星,即使这些行星上有生命,也会被扫荡一空。木星事实上充当着地球的守护神,它到太阳的距离恰到好处,从而能够吸引危险的“宇宙飞石”保卫了地球上的生命。
⑤用现有的观测技术,天文学家还不能直接观测到类地行星,只能根据发现的巨大气态行星来推测它们的存在。但即使能够证实实织女星系中确实有类地行星,天文学家暂时也还无法断定上面是否存在生命。织女星距地球约25光年,直径约是太阳的3.2倍。这是一颗燃烧氢的矮星,亮度约是太阳的54倍,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生命可能无法生存。
⑥今年5月,日本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行星的形成后推测,宇宙中一半以上的行星是类地行星的可能性很大。他们认为,随着观测精确度的不断提高,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类地行星。据悉,美国宇航局决定在几年内启动“开普勒计划”,专门发射一架用搜寻类地行星的望远镜。
17、从第①②自然段看,英国天文学家认为织女星系可能有“第二地球”。他们得出这一假说的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英国天文学家们收集到了什么样的观测资料?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第④段内容的一项是:
A、“气态行星巨人”能把自己周围的宇宙碎片聚集起来。
B、宇宙碎片一旦脱离运行轨道就会与行星相撞。
C、“气态行星巨人”与恒星的适当距离使得火星、水星等得以形成。
D、木星也具有吸引周围的宇宙碎片的作用,因而保卫了人类。
答( )
20、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确有“外星人”存在,他们应当生活在类地行星上。
B、科学家们推测类地行星的存在,主要手段是借助计算机的模拟。
C、假想中的“第二地球”上未必存在有生命的物体。
D、“开普勒计划”中拟发射的望远镜在精确度上将高于麦克思韦望远镜。
答( )
五.18分
阅读巴金先生的《秋夜》回答第21-24题。
秋夜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青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青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青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的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必必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燃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我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21、本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对于鲁迅先生的描写,意在表明什么?请分条简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第七自然段开头,作者说“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条作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多次说到先生的心在“燃烧”,用本文中的语句说“燃烧”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对于本文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七自然段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情感,表述了自己青年时代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的教诲和鼓舞。
B、“那么仍然要住“到”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这三句引文,以严密的逻辑顺序组合在一起,表现了对光明的不懈追求。表现了材料结构上的逻辑美。
C、本文以写自己阅读《野草》的感受结尾,既与开头写自己翻开《野草》前呼后应,更点出了文章主旨。
D、本文第九自然段(“‘不要离开我们’”)含蓄地说明鲁迅精神在作者写作本文的年代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E、临结尾处作者点明自己俯在《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梦,”说明梦境中的一切自己永远忘不了。
答( )
六、10分
25、将下面这个句子改为单句。(2分)
在我所说的创造才能方面,世间还没有人比拜伦更卓越,他解开戏剧冲突的方式总是出人意外,比人们所能想到的更高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将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缩写成一句话,不得超过30字。(4分)
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非典防治联合专家组组长、流行病学专家罗伯特·布赖曼16日在广州表示,专家组在广州最近确认的非典疑似病人工作过的餐馆和当地一家大型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内装活体动物的笼子里,检测出了非典样冠状病毒,从而认定果子狸是病毒的主要载体之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仿照下面这句话,再写出两个句子。(4分)
要求:①不得再以“友谊”为话题;②句式与原句相同;③字数相近
友谊,就是当你陷入泥坑时向你伸来的那双结实有力的手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8、有人说,我愿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有人说,我愿做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我们每一个人都面对着“名”这份答卷,都要作出回答。请以“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标题自拟;不得少于800个字。
精华教育高三语文模拟题(一)
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
一、21分,每小题3分
1.D
2.A(①“单纯”重在“纯”,不杂,“简单”重在“简”,不复杂。②“担心”程度较浅,“担忧”程度较重。③“调集”是调动集中(使用)的意思;“调动”不含“集中”的意思。④“分辩”是指用语言进行解释,讲清是非曲直;“分辨”是指对于人或事加以区分。)
3.D(A项中“本来”应改为“原来”,以强调出人意外;B项中“一定”应改为“必然”从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C项“只有”应改为“除非”,才符合使用习惯。)
4.A(“不管三七二十一”是莽撞的表现,不是果断的表现)。
5.C(A项“原来“一词意思不确定;B项多次否定不当,说反了;D项“发射”后面缺“成功”)。
6.C(从“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而不是“我也……”可推知前空应填①;从全段中心意思可推知后空应填④,因为这样才能体现推陈出新,“总把新桃换新符”的精神)。
7、C(白莽,殷夫为同一个人)。
二、15分,每小题3分。
8.D(均作“守卫”讲。A项中①为“坚固的设施”;②为“牢牢地”“坚持”。B项中①为“吃”;②为“给……吃”,“让……吃”。C项①为“不怕死的”;②为“死亡”。)
9.A(介词“在、到”。B项①为“对、向”,②为“给”;C项①为连词“而”;②为介词“用”,D项①为“充当”;②为“做,干”)。
10.D(①代“项城”;④那,有轻徽指代作用,应属表推断的语气词)。
11.A(③是行为 ,不是言论,⑤前写李侃,后写杨氏仍活着。)
12.B(A项“无所作为”一说,文中没有根据;C项“才智远在……之上,”文中评论一段内无据;D项“协助处理政务”一说引申过度)。
三、15分。
13、(1)占领了我们这座县城,也不足以使我们惧怕,(1分)(你们)不如赶快离去,(否则你们)白白失去了好时机,对你们没有任何好处。(1分)
(2)贼兵的气势可以吞掉项城,(1分)(贼兵统帅)就率领他的部下打算越过城墙冲进来。(1分)
14.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这里用句号也可]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本题错一,两个标点,扣1分,错三、四个标点,扣2分,扣满2分不倒扣。
15.(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分,两处全对才得分)(2)碧云天,黄花地(1分);晓来谁染黄花地(1分)。
16、(1)①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写甘露寺居处之高。②作者不直言其高,而以云气透入枕中、松声飘至床下衬托山势的高耸、峭拔以上两点,每点1分。(2)①“放入”一词用得绝妙,借假想大的动作,描绘了长江水势的汹涌奔腾,拍面而来。②又与上句喻写银山般的拍天巨浪相呼应,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内心的震撼。(对一点2分,全对3分)。
四、12分,每小题3分。
17、织女拥有的行星系统更接近太阳系,其中一颗气态行星的轨道内侧有足够空间容纳和地球类似的由岩石、铁等物质组成的行星。
18、一个由-180℃的尘埃组成的圆盘状物,在绕织女星的轨道上旅转。(“超过5600万岁”不应答入,这是后来“推测”出来的,而不是“观测”到的)。
19、B(原文“宇宙碎片”前有“沿轨道飞行”一语限制)。
20、B(“主要手段”说得不对,文中“计算机模拟”仅涉及日本科学家的推测手段)。
五、18分
21、①表明鲁迅光生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先生虽以逝去,但其音容笑貌历历烙印于心中。“仍旧”一词更起了强化作用。②通过对音容笑貌的描绘,表现鲁迅先生是一个亲切自然、平易近人,有特殊人格魅力的人。(本文不宜作为对真正的梦境的回忆。这两段是全文展开的基础,应当正确理解。)
22、①象征鲁迅先生晚年时的社会政治形势。②烘托下文先生那越是黑暗燃烧得越红的心所发出的“炫目的光”;③凸显先生的心是一颗“一直在燃烧”的心;④引出自己表明“需要把身上的热发散出去”的愿望。(答出三点即可,内容不必全同,会情理即可,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要立足大语境理解句子。)
23、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或增加一个“敢骂”。(要注意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与照应。)
24、C、E(C项说“点出了文章主旨”不正确,文章早就表现出了主旨;E项引申缺少原文作依据。民间虽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事,但不能作为依据。)
25、在我所说的创造才能方面,拜伦总能以比世人更卓越的方式,出人意外地,更高明地解开戏剧冲突。(不是单句就不得分。)
26、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确认果子狸是非典病毒的主要载体之一。
27、本题语言应规范连贯。每句2分。
七、60分
28、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字数要求具有法规性,全国统一,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国家规定。如果写诗歌,也不能少于800字。)
附:[文言文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占了汴州,之后又要侵占陈州,他分出数千兵力,来到了项城县,打算抢掠项城县的金玉财帛,俘获拘系项城的(青壮年)男女,以此到陈州会合。
项城县令李侃,(面对此情)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妻子杨氏对他说:“您是县令,敌寇来了理当守卫;力量不足,就死在这件事上,这是你职分。您如果逃走了,那么谁来守卫项城呢?李侃说:“项城既无兵力又没有多少财力,该怎么力呢?”杨氏回答道:“您如果不守卫项城,项城就要被贼寇所占,仓廪里面所储的粮食,都成了他们的东西;府库里的财物,也都成了他们的财物,百姓也成了贼寇的战士,国家还有什么啊?(还不如)把县里的财物,粮食作为奖赏,用重赏来鼓励那些敢死的勇士,那一定能成功!于是李侃将项城的吏员召集到庭院里,杨氏对他们说“县令确实是一县之主,虽说如此,他任期满了就要离职而去,不像你们这些吏员百姓那样。吏员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先的坟墓都在这里,应当共同拼死守这个县城,你们难道忍心失身为贼兵吗?”众吏员都流下了泪,答应共同拼死守卫项城。于是杨氏就向大家宣布说:“用瓦石击中贼人的,赏给他千钱,以刀箭兵刃之类砍中,射中贼人的,赏给他万钱。”一下子就招募了数百人。李侃就率领他们登上城头,杨氏亲自给他们做饭让他们吃,无论年龄长少,对他们都很周到而公平。杨氏又让李侃对贼兵喊话说:“项城的老百姓,坚守道义,不当贼兵,都尽全力守城到死。你们就是占领了项城也不足以使我们惧怕,还不如赶快离开,否则白白丢失了好时机,对你们没好处,”贼兵听了都大笑。这时有流箭射中了李侃的手,李侃负伤而归。杨氏又责备李侃说:“您不在城上,那么谁肯固守呢!即使死在城上,不也比死在家里强得多吗!”李侃于是忍住伤痛,又登上城头。
项城,只是个小城,没有长枪劲了,高城深沟这些便于固守的武器,设施。贼兵的气焰几乎要吞了项城,贼兵统帅率领部下,打算越过城墙冲进来。守城的吏员百姓有人和弱弓射中了贼兵统帅,贼帅坠马而死。__________________那个贼帅是李希烈的女婿。___________________贼军失去了气势,就一起跑散逃走了。项城的吏民没有受伤的。
陈州刺史向朝廷上报李侃的功劳,朝廷就下诏提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县令。
自从战事兴起以来,朝廷从优表彰卫国杀敌之臣。他们依附坚城深池这些险要的设施,堆积如山的物资,可随意支配的钱财,能戴盔穿甲背负了弓箭骑着战马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了。(可是)他们的勇气不足,不能作战;他们的智慧不足,不能守住城;他们的忠心不够,不能为国而死,这样的人有的是。那是些什么人啊!像杨氏这样的人,只是个妇女啊!孔子说:“仁爱的人必定有勇气。”杨氏当得起这种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