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
语 文 试 题
2004.4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脊梁 贫瘠 给予 济济一堂 刀枪剑戟
B.潜心 虔诚 掮客 钳口结舌 黔驴技穷
C.悄声 硗薄 蹊跷 敲骨吸髓 愀然作色
D.埋怨 颟顸 螨虫 瞒天过海 蛮横无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必竟 应接不暇 蚊蝇孪生 不敢越雷池一步
B.奉迎 阿谀逢迎 行迹可疑 一之谓甚岂可在乎
C.狼籍 愤世忌俗 构思颖异 人生如白驹过细
D.罹难 世风浇薄 如鲠在喉 三折肱方为良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军营是万顷良田,大学生干部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_________需求是相互的,融入_________也是相互的。
②站在各自的心理位置上,_________自己的心理承受“底线”,互相_________彼此的弱项,这样的_________,虽然建立在承认对方优势的基础上,却明显缺乏诚意的沟通和了解。
A.除非 才 固守 扩大 对接
B.既然 便 坚守 放大 对接
C.除非 才 坚守 扩大 对视
D.既然 便 固守 放大 对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国无平安,何谈发展?那时,恰逢军队到学校招生,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B.昨天美国东部下大雪,截至发稿时积雪已达50厘米,而白宫草坪的喷水池里水柱仍在喷薄而出。
C.授课进入主题,王晨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授课者的思路,从世界军事革命对中国军队的挑战,到高科技知识对中国军人的冲击;从导弹部队肩负的使命,到高原火箭兵的职责……真正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D.于是,前几年17岁写《三重门》的韩寒已经是“大龄青年”,12岁的蒋方舟写的《正在发育》已经不再发育,8岁的高靖康小朋友已成为“资深作家”,6岁半的窦蔻小作家正在受到4岁就改写《西游记》的武汉小熊妹妹的挑战,但小熊妹妹还不能以“小”见大,在她的身后,有几个3岁半的小诗人正跌跌撞撞地向她的记录逼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勾栏是元杂剧发展和繁荣的摇篮,但是对于勾栏文化的忽略,常常使我们面对元杂剧产生鞭长莫及的困惑。
B.原来创作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C.2003年一年中,深圳交警遭到暴力抗法的事件,每天不下一起。
D.美国宇航局六轮登陆车“勇气号”将继欧洲“猎兔犬—2”后再次造访火星。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B.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诚信:传统道德的创造性转换(节选)
杨秀香
诚信作为道德范畴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其一,是诚实无欺;其二,是相互信任;其三,是信守承诺。这几种要求既是指向主体自我的,又同时是指向客体的。诚实无欺可以指主体不自欺,是主体的自我指向。但人总是处在社会联系之中,因此它必然会牵涉到不欺骗谁、对谁诚实的问题;信任可以指主体的自我信任,但更多的时候是指信任他人或被他人所信任;信守承诺可以是一种自我承诺,但它常常是指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所以,它们既是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是人的行为规范。
但是,分析起来它们之间又确实有所差异。首先,诚实无欺、相互信任是社会中的一般的道德要求。《礼记·中庸》中有:“君子诚之为贵。”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主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里的“信”是信誉,指诚实无欺。诚实无欺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信守承诺是对特定对象的责任。因为信守承诺一定是先有承诺,然后才谈得上信守,而承诺总是对特定对象的承诺。其次,诚更多地指主体自我的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在的道德品质、德性和道德境界:“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诚者,圣人之性也”。而相互信任、信守承诺则常常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外在行为表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国人交,止于信。”“信则人任焉。”再次,信任又往往以一种非常主观的形式出现,如“我信任他”是一种主观态度,“他值得信任”是一种主观判断,而信守承诺意味着按照所作的承诺行为,因而要诉诸人的外显行动。诚实不欺是信任和守信的基础和条件,一个人诚实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一个诚实的人才容易信任他人,“诚则信矣,信则诚矣”;而普遍的诚实和相互信任则是信守承诺的前提和保障。
诚信在道德价值上指向正价值即善的价值。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之所以千百年来成为人们行为的圭臬、美德的体现而不断地加以弘扬,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品性是社会的要求,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人是主体性的存在,人的主体性就在于人是按照自己的目的积极能动地进行着创造性的活动。人所追求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和完善。人在社会中生活,只有将自己的真实展示给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彼此信任。人们彼此信任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有效的合作可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将人力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佳状态,使人的活动获得最大效益,从而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手段。因此,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绝不包括那些危害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破坏社会秩序,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 (《新华文摘》2002年第11期)
7.下列对第一段末的“它们”的内涵,揭示欠准确的一项是
A.诚实无欺、相互信任和信守承诺。
B.主体不自欺、自我信任和自我承诺。
C.对客体诚实不欺、信任他人或被他人信任、履行对他人所作的承诺。
D.对主客体都诚实不欺、既自信又信任他人且被他人信任、信守对自我及他人所作的承诺。
8.对“诚信”几个意义之间的关系,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实无欺、相互信任是一般的道德要求,侧重于人的自我道德修养。
B.相互信任、信守承诺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外在行为表现,侧重于对特定对象的承诺。
C.只有诚实无欺,人们才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它是信任和守信的基础和条件。
D.必是先有承诺,然后才谈得上信守,信守承诺的先决条件是相互信任。
9.以下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有偏差的一项是
A.判断社会中人是否诚信,不能仅懂得诚信的道德范畴意义,更应把握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
B.一个人诚实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社会的普遍诚信才能保障人们信守承诺。
C.诚信是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和与人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两者的共同体现。
D.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要将自己的真实展示出来,就能赢得信任并最终达到彼此信任。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意的谎言因其在道德价值上指向正价值,所以虽是谎言,却都是符合诚信的标准的。
B.杀人犯实施犯罪前曾声称他要杀某人,但这不能构成判断“他诚实不欺”的理由。
C.黑老二在法庭上独自承担罪责,使黑老大逃避了法律制裁:黑老二不是诚信的人。
D.某单位的领导用逃税所得钱款兑现增加部属收入的承诺,虽然他并没有私吞,仍然不是信守承诺的人。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楚子①围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②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③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④有信臣,下臣获考死⑤,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
注:①楚子:指楚庄王。②晋侯:指晋景公。③不谷:楚王自称。④寡君:对本国君主的谦称。⑤考死:义为完成使命而死。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人囚而献诸楚 囚:拘禁。
B.遂致其君命 致:转达。
C.速即尔刑 速:赶快。
D.信载义而行之为利 载:装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
②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①晋侯使解扬如宋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①郑人囚而献诸楚
②乃赏成,献诸抚军
D.①受命以出,有死无陨
②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
13.下列句中的“君”所指称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致其君命
②君能制命为义
③君之赂臣
④臣之许君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解扬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①晋师悉起,将至矣。
②不许,三而许之。
③登诸楼车,使呼宋而告之。
④臣之许君,以成命也。
⑤下臣获考死,又何求?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在准备发兵救宋的同时,派解扬出使宋国;没想到他被楚的盟国郑国抓住,而落到楚国手里。
B.楚王得到解扬后,再三贿赂他,让他假传晋公的命令,叫宋国投降楚国;解扬最终答应了。
C.其实解扬是假意顺从楚王,目的是能见到宋人,乘机告知晋君的旨意,他果然成功了。
D.楚王责备解扬违背诺言,不讲信用,是自己放弃生命,要将他处死;解扬义正辞严,一番话语折服了楚王,终被释放回国。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2分)
(2)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可赂乎?(3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绿阴来。
桃红柳绿、春水双燕是为人写熟的常见景色,若不费心而随手拈来,极易落入平熟率滑;这首诗却能给人以新鲜之感。有人评说其原因,主要是能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据觅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踪来安排构图。
(1)请就前两句中的任何一句,找出关键词语,谈谈作者如何“以意趣剪裁景物”的。(3分)(不得少于30字)
(2)请就后两句中的任何一句,谈谈作者“根据觅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踪来安排构图”的好处。(3分)(不得少于30字)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
(2)制芰荷以为衣兮, 。 ,苟余情其信芳。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奶奶带我走出那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号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他用。
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时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18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1994年
19.从全文看,作者所称的“珍贵的以往”包括哪些典型的生活场景?请分条列出,每条不超过8字。(6分)
20.以第二段为对象,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对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4分)
21.文题为“故乡的胡同”,联系作者的人生,说说“命运的构造”与“胡同”究竟有什么关系。(4分)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一段说“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意在表示,从那一刻起,作者的命运就和胡同联系到了一起。
B.“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达出胡同中这两种声响带给作为少年的自己的独特感受。
C.“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一句,表现出身残之后的作者对于人生的怀疑和对命运的困惑。
D.“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表现了母亲对残疾儿子的殷切希望;作者特意选取这个材料,表达了对早逝的母亲的深切而悠远的怀念之情。
E.本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末收结于两个疑问句,似乎是在表示:已届“知命”之年的作者已经洞察了命运和人生的真谛。
六、(12分)
23.下面是某公司的“热水器安装标准”。
①本公司对购买热水器的用户提供免费安装服务。
②免费安装范围:挂机,排冷、热水管、燃气管5米内安装,接排气管,开机调试,指导用户使用。
③超出上述范围,本公司将收取相应费用,如:安装排水管超出5米外,每米加收5元。
一用户在研究了这份“安装标准”后购买了该公司的热水器。但在工人安装好器具后,双方为收费发生了争执:公司解释说它承诺免收的只是5米内的安装费,故应收取所有的材料费,包括所用的4.5米开泰管费;用户则认为承诺免费的内容应包括5米之内的开泰管费,现在所用的开泰管未超过5米,故不应收这笔管子费用。
请用20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双方争执的根源所在。(4分)
24.下面一段文字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一些错误,请指出四处并加以改正。(4分)
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净化再利用工程建立后,可以每天向城区输送“净化水”30万吨,除每天向第一热电厂输水20万吨外,还可用10万吨水来满足部分地区园林绿化和冲刷马路用水。园林绿化和道路喷洒用水将不再使用自来水,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污水处理的净化水”。
25.仿照首句的形式,另选新的概念,写三个句子,与之组成意思完整的排比句。(4分)
一个人的气度要高尚旷达,不可以狂放不羁;
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 ;
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 ;
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 。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安一女子夜遇劫匪,不堪威逼跳进了护城河,两劫匪跳河相救,事后对女子说,“我们只要钱,不要命”;湖北一打工女在北京被偷了包,小偷留下钱却把她的身份证、名片等寄回;陕西一位司机开车肇事,连撞三人,在驾车逃逸的同时他拨打120急救电话,使伤者得到及时救治。某重量级媒体就此发表文章认为:抢劫、偷包和开车撞人后驾车逃逸都是不道德的,而救人、寄回证件和打120救人又是道德的,两者结合起来应该是“次道德”,因而认为“次道德的出现也是社会的进步,承认次道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对所谓“次道德”,你怎么看?请以“次道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如写议论文,试题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如写记叙文,考生不得再使用试题的材料。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B 2.D 3.D 4.C 5.A 6.D
二、7.D 8.C 9.D 10.A
三、11.D 12.A 13.C 14.B 15.B
四、16.(1)你已经答应了我却又违反诺言,是什么原`因呢?
评分标准:扣“许”(答应)和“反”(违反),每处1分。
(2)奉命出使,宁可一死,也不能有辱使命,难道是可以被贿赂的吗?
评分标准:扣“陨”(有辱使命)和“赂”(贿赂,收买)以及反问句,每处1分。
17.(1)春景繁多,写不胜写,作者只抓住燕子和桃花着笔:第一句写见到燕子,如同见到久不谋面的老朋友,“几时回?”的发问,表达出因见到燕子而感知春天来临时的惊喜。第二句用“夹”写出两岸桃花的繁盛,用“蘸”既描绘出桃枝低拂水面的姿态和沾水桃花的鲜艳水灵,还使人联想到其水中的倒影。
(2)后两句从过桥和乘舟两路写游湖之兴,前句先说“春雨断桥”,暗写春雨之后湖上波平水涨,“桥”既“断”当然“人不度”,从而给此处的春景添上了荒寒的野趣和清幽的情味;陆路不通,又改为坐船摆渡,表现了游览者游兴之浓,而一叶小舟悠然撑出绿阴,又反衬出湖面的空阔明净,烘托出满湖春色。
评分标准:两小题均只要求赏析一句,意对即可;答案合理,有创见,应给分。
18.(1)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2)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
(3)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评分标准:只能任选其中2句;如写了3句,只就(1)(2)评分。
五、19.六个典型的生活场景:①倚门凝日望母回,②奶奶慰劳我打针,③入园首日时难耐,④胡同静通声光感,⑤小霸凌弱遗阴影,⑥残疾悲欢逐世波。
评分标准:意近即可,不要求如标答的整齐样式。
20.这段写幼时生病被奶奶带着去看病打针,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①“一条又一条”写感觉看病路途的漫长难挨。
②对风、阳光和鸽哨的描写表现了看病儿童心情的暗淡和无奈。
③“慰劳”表现祖母对孙子的疼爱,孙子被疼爱的温馨感受。
④“罕见的大雪”似乎预兆着将来一生命运的坎坷。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以上4条每条1分。
21.作者人生故事以“胡同”为背景,作者的成长和命运与“胡同”的漫展融合在一起——“胡同”的“密如罗网”似乎暗示着自身的宿命(注:此说可参考《我与地坛》“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意味着个人命运的坎坷不平:总之,胡同浸透了作者的经历,是作者成长成熟的见证。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如果看法合理,有新意,应酌情给分,答得好的可给满分。
22.BD
六、23.公司安装标准表达模糊,误导了用户。
评分标准:答案包含标答内容的,给4分;
答“公司有误导之嫌,用户理解也有偏差”内容的,给2分;
答“公司不守承诺”或“用户理解错误”的不给分。
24.①将“建立”改为“建成”;
②去掉“除每天向……”中的“每天”;
③将“……和冲刷马路用水”改为“和冲刷马路的需要”;
④去掉“道路喷洒用水”的“用水”;
⑤改“经过污水处理的净化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
评分标准:需改正的有5处,只要求改正4处,每改对一处即给1分。
25.思想 严谨周密 芜杂不堪
情趣 清静淡泊 狗苟蝇营
行为 光明磊落 鬼鬼祟祟
评分标准:①答案仅供参考,对一个2分,对两个3分,对三个4分。
②所选的概念须与“气度”属同一意义范畴,三对短语不要求是成语,但须分别和其主语搭配,且同组两短语应前褒后贬。
七、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