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六)

2014-5-11 0:11:54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执(niǜ)   (hún)朴   振聋发(guì)

B.(jī)角   慧(xiá)   隐(huì)曲折

C.港(bù)   戏(nüè)   (hùn)为一谈

D.源(sù)   (hòng)抬  面面相(q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谋取  牟取暴利  成功  计日程功

B.漫延  漫延滋长  焕然  涣然冰释

C.嫉恨  贲恨而亡  浮浅  认识肤浅

D.昂然  春意盎然  收集  搜集文物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台湾当局应当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台独主张,走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

②没有过人生的苦辣,又怎样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③反腐败和监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反腐败,必须强化监督;强化监督,必然有助于腐败。

A.摒弃  体味  遏制    B.抛弃  体味  遏止

C.抛弃  体验  遏制    D.摒弃   体验  遏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61岁的印尼总统瓦希德宣布国家进人紧急状态之时,也就是他的政权寿终正寝之日。

B.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环境意识也迥然不同,现在人们对家用电冰箱提出了单功能向多种实用功能转变的新要求。

C.《牛虻》的故事告诉我们,逃避现实,与世无争是懦夫的表现,直面人生,义不容辞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D.《考斯克报告》诬蔑中国“窃取”美国核聚变爆炸试验的机密,这纯粹是无事生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按得票多少为序,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为序。

B.消息也叫新闻,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四个部分组成。

C.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衍达所作的“关于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塑造人的灵魂、品格和能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6.依次填入下面—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我们勤于并善于思索,那世上就不存在绝对无益的事。爱滋病可怖,________,在心灵天空上升起道德律令,并集中最优秀的人才攻克它。推广去说,钟是被击打后才高歌的,________,如果不是地球上发生了灾难性事件,___________,那我们眼里就没有飞鸟了。

①当代人会因此进行道德自省

②却促使当代人进行道德自省

③笛是受到激烈震动才呐喊的

④笛是被激烈震动后才发音的

⑤鸟类不会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成

⑥爬行动物不会进化成鸟类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7.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错斩崔宁》是宋元话本小说。“话本”,就是说话人所用的故事底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拟话本”,就是文人摹拟话本的体裁来写故事。

B.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我国古代文言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虚幻想象之笔,写花妖狐魅之事,讽喻当时的现实,寄托作者的孤愤。

C.清代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是对当时科举制度、黑暗政治、程朱理学、封建道德的深刻有力的嘲笑与鞭挞,是我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D,《红楼梦》是一部认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的前八十回是清代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据传是由高鹦续补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回。

莫厌沏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8.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大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虏弦开”是双关,表面写拉弓射雁,实指发动军事骚扰。“惊飞四散哀”五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

B.颔联续写了“惊飞四散”的孤雁飞经长安宫殿上空的凄惶情景。“影”和“声”指孤雁飞过的影和发出的声音。

C.颈联又由大雁南飞想到了它们北归,是说胡人的骑兵射手还布满在全河一带,在明春气候转暖的时候,何时随着和熙的春风返回自己的故乡呢?

D.最后.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大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偏僻人稀,那里的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可作为食料,暂时安顿下来。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天是大雁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明写大雁的四散惊飞,暗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

B.“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虽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的孤雁,却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C.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期的上空,还隐寓着讽刺和感慨,暗中委婉谴责了统治者对国土被践踏和人民受难的现实采取漠不关心的消极态度。

D.这首托物寓意的诗,通篇采用比喻的手法,表面似乎句句写雁,实际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惆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A.月夜清远的笛声是令人神往的,故乡的歌代表着故乡美好的一切,诗句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B.用模糊的怅惘比喻难以述说清楚的,然而又是久思不释的心头的故乡的面貌,雾里的挥手别离比喻愈难明见又牵心欲见的故乡面貌,且引起别离故乡的联想。

C.用没有年轮的树比喻不断生长而又无法记录的乡愁,永不老去的乡愁就是时时刻刻的乡思啊。

D.诗人用深情之笔表达了一种淡淡的乡愁,独具匠心的比喻令人多生联想且回味不尽。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6题

华佗,字无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敷,游学徐土,兼通经。沛相徐A孝廉,太尉黄琬,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次不过七八壮,病亦除。若病结积内,针药不能及,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偂(jiàn洗)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若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gé穴位名),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土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yǜ)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日:“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三国志·魏志》)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兼通经“数”:几种。      B.若妻病“信”:来信。

C.太尉黄琬,皆不就“辟”:征召  D.病亦除“应”:随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合汤不过数种      B.不复称量

C.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D.于是传讨许狱,考验首眼。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时人为年且百岁面貌有壮容

②小人养吾病,欲自重

B.①若病结积

②故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C.①针药不能及

②人命

D.①无所知,被取

日:“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1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心解分剂——心里明白分析药的剂量B.人亦不自寐—一人也自己不能醒悟

C.厌食事——讨厌请客吃饭的事D.遂考竟佗——于是审间并最后判处死罪

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华伦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①游学徐士,兼通数经。②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③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④针药所不能及,便饮其麻沸散。

⑤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⑥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⑦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⑧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A.①③⑤⑥  B.②④⑦⑧    C.③④⑤⑧    D.③⑤⑥⑦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华佗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不但精通几种经书,还通晓养生之术,尤其医术极为高明,是一个能使用全身麻醉方法进行外科手术的人。

B.华佗身怀绝技,但他却常常为自己从事的被人看成以医术为职业的工作后悔不已。

C.华佗看出了曹操的多疑,怕自己被害就找借口离开曹操回家了,后来又多次拒绝了曹操的招请,最终酿成了杀身之祸。

D.曹操杀了华佗后还诋毁他想借给自己看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可后来因爱子曹冲死于非命而有悔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一20题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柠檬酸清除土壤和垃圾中污染物的新方法,它能够清除土壤和垃圾中几乎所有的普通有毒金属镉、铅、锌、铜以及放射性物质,比如铀、钍、铂、钴、铯和锶。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土壤有害物质大大减少,并被转变成有用物质。此技术已申请专利。

使用这种方法处理废物时首先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到污染的土壤。这种酸能够附着到普通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使用柠檬酸的好处是它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小,而且不会长久地停留在土壤里。土壤被“洗”过后就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然后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再被加进“洗”过土壤的柠檬酸溶液里,土壤细菌能够降解几种柠檬酸金属化合物,使这些金属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这些土壤细菌不能降解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因此人们将溶液过滤后就能把普通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分离。对于溶液中的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的化合物,科学家刚采取了另外一个步骤,即用阳光照射。比如溶液中的柠檬酸双氧铀经阳光照射后就会分解,使轴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被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使用过的柠檬酸还能再次利用。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清除受污染土壤里99%的轴,95%的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17.对柠檬酸能够清除受污染土壤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污染土壤,能把土壤中普通有毒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一清洗出来。

B.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污染土壤,能使普通有毒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与柠檬酸组成化合物,从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C.用柠檬溶液“清洗”受污染土壤,是因为柠檬酸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小。

D.用柠檬溶液“清洗”受污染土壤,是因为柠檬酸对普通有毒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易于分解。

18.结合上文,对文中画线处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不能把放射性物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B.经过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作用后,人们就能取得土壤中各种普通有毒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C.对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不能与之发生反应。

D.经土壤细菌作用和人们过滤,实现了普通有毒金属的回收,而柠檬酸放射性物质的化合物继续存在。

19.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士壤,普通有毒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同时与土壤分离,再分别处理而转变成有用物质。

B.清除受污染土壤所用的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来自于被“清洗”的受污染土壤。

C.阳光够分解柠檬酸附着在放射性物质上而形成的化合物,直接从土壤中除去相应的放射物质。

D.只有柠檬酸才能够附着到土壤中普通有毒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

20.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既使土壤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又获得了某些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B.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未发现产生负面作用。

C.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的技术已在广泛使用中收到重大效果。

D.柠檬酸在清除土壤后应及时回收,以便今后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①历史是什么?曾有过这样一“名言”:“历史不是任人雕刻的大理石。”仿佛很形象,很有哲理。或问,既然不是什么,那么是什么?传播这句”名言”的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形诸文字的“历史”,正是人们雕刻的“大理石”!或假手于时代思想,甚或假手于某些“超人”。我们所能感知、认同乃至品味的只是雕刻得如何而已。我们能苛求雕刻师吗?不,反躬自问,你自己不也是个不署名的小小雕刻师!于是面对“大理石”,要求历史剧“再现历史”或者说“艺术地再现历史”,不啻“乌托邦”!

②我所理解的历史剧可以简化为两个字:传神。

③历史并非不可知,历史确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且是永远发展着的存在。就历史的局部、细部而言,人人可以感知;而作为整体的历史,却是任谁也无法把握。历史犹如向着无涯奔流不息的长河,子曰“逝者如斯乎”。人处长河中,掬起一杯水,瞬间已非鲜活。哲人所能做到的只是从不腐的流水中推想逝川,猜测源头。史剧作家所能做到的只是追寻浩浩乎行经波峰浪谷间的神韵,从一抹浪花中窥视江河的底蕴。

④然而,人毕竟是伟大的!人不仅仅属于历史,人更献身于现实中大地上活生生的生活,人可以挣脱历史的羁绊,站在历史之外评点历史。正如加缪所说,人“还在自然秩序中发现了一种存在的理由”,人“可能拒绝整个历史,而又与繁星和大海的世界相协调”(引自《反抗者》)。史剧作家认清了这种定位,他的创作就可以追求一种“间离效果”。人和剧同时获得解放,所传达的是历史之神。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十分推崇边合马特的“非历史的历史剧”,尤其欣赏他的《罗慕路斯大帝》。

⑤历史离不开人和事。事是人做出来的。因此,历史的核心是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早已“托体同山阿”,身与灵俱灭。”余悲”也罢,“挽歌”也罢,都付与残烟落照,留给后人的是估寂的文物、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字记载,人物的自述和他人的叙述。文字记载纵然累万,毕竟有限,且为当时的统治思想所囿,更不乏无稽与造假,历史的烟尘往往演化成障目浓雾、为免“雾失楼台”,必须拨开迷雾,登堂入室;窥其形而察其神。对于史剧作家来说,在一番深入研究之后,手中那支五色笔即使未能挥洒出形神兼备,也宁可失其形,不可失其神!

⑥历史剧创作的目的不是再现历史上的场面,也不是“复活”历史上的人物,而是借助历史

场面和历史人物,传达史剧作家在当令时代所感悟到的审美理想。同样是匆匆的过客,史剧作家要在“大理石”上刻下它的印记!

⑦文学剧本说到底是作家个人的创造、这一创作规律决定剧作家的创作个性必然要在作品中张扬,从思想意蕴、审美情趣到艺术风格乃至遣词用字。同一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剧本,其所以雅俗文野,正是创作个性的殊异所造成。对于历史剧创作来说,既要传历史之神;又要传人物之种,还要传作者之神!

21.在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说“面对‘大理石’,要求历史剧‘再现历史’或者说‘艺术地再现历史’,不啻‘乌托邦’”?请统观全文,用文中原话来回答这个问题。(6分)

答:作者认为,从客观上说,历史剧作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

从客观上说,历史剧作家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2.第④段中的“间离效果”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是指历史剧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效果。(限于30个字以内)

23.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答:

2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的两项是(4分)

A.我们读到的历史学家写的历史,都不是纯客观的历史。

B.写历史剧应当做到形神兼备。

C.“传神”就是传历史事件之神、历史人物之神、历史剧作者感悟到的审美理想。

D.把握住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才能写出传神的历史剧。

E.同一历史题材可创作出多种历史剧剧本,这与剧作者占有的史料不同不无关系。

25.把下面五个短句组合为一个通顺、连贯的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能改变原意。)(2分)

①国家财政收人稳步增长。②我们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③经济效益提高。④我们一定要使我国职工的工资收人逐步有较大的提高。⑤生产发展。

 

26.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句子,使意思贯通,前后呼应(6分)

我们不希求风平浪静,风平浪静造就不了优秀的水手;我们不畏惧路途崎岖;我们不希求轻易获得,;我们不畏惧困难挫折,。新时氏的青年自应有不俗的志气!

27.根据《云南日报》传出的消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4分)

中国科学协会下属的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在广西北海召开研讨会,一批空间科学家就中国进行登陆月球、火星等工程展开研讨,会上收到数十份方案。科学会秘书长叶自立表示,中国科学家们正探讨登上月球的具体内容。他还说,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的工作是专门研究包括空间物理、空间化学,进行外层空间气象预测预报。叶自立称,中国目前已联合国内多所科研机构,进行“太空气象”的观测,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供预报,为地球至月球、地球到火星的飞行器提出可供选择的路径的轨道。据悉,中国现已具备技术实力,科学家们希望在21世纪首先达到两个目标,就是登陆月球和登陆火星,叶自立表示,他们正在为此展开全方位的努力,包括到月球上开发资源、改造环境。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30个字)

2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马克思曾给他的女儿讲过这样一个寓言:

船夫驾着小船,送一位哲学家去对岸。哲学家问:“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生命的一半。”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答道:“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时,大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对于以上寓言的寓意,你是怎样理解的?马克思给他女儿讲这则寓言的用意何在?请以“生命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B(A中的“聩”应读kuì。C中的“谑”应读xuè。D中的“哄”应读hōng)。2.B(“漫延滋长”的“漫”应是“蔓”)。3.A。4.A(B句应改为“水涨船高”,C句应改为“义无反顾”D句应改为“无稽之谈”)。5.D(A句应改为“以……序”或“按……排列”。B句应把“包括”改为“由”,或者删去“组成”。C句删去“听了”,或者把“对我启发教育大”改为“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6.C。7.B(是短篇小说)。8.C(“岂”的词义是“怎能”“怎么”)。9.D(象征手法)。10.D(表达了一种浓酽令人心醉的乡愁)。

二、11.B(信,确实)。12.D(考验,审问。经过考问审讯他认了罪)。13.C(A①认为,动词②用,介词B①在,介词②被,介词D①趁机②就)。14.D(A心中熟悉分铢这样细微的剂量B人也一点没有感觉C厌恶吃侍候人的饭)。15.C。16(华伦仰仗医术高明,不愿意侍奉曹操而离开曹操回家。文中并没有直接交待曹操多疑)。

三、17.B(A、C、D未涉及原因)。

18.D(A与“土壤细菌不能降低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形成的化合物”之意不符;B放射性物质应仍存在于化合物之中;C土壤细菌本不存在能否与化合物“发生反应”的问题,只有能否“降解”的问题)。

19.A(B.土壤细菌是在柠檬酸溶液“清洗”过被污染土壤以后“再加进”溶液,因而它不可能来自被清洗土壤;C阳光并非“直接从土壤中除去”放射性物质,而是分解放射性物质与柠檬酸组成的化合物;D“只有”绝对化,文章未提其他物质,不等于没有人。

20.C(是“发明”,“申请专利”,尚未广泛使用)。

四、21.①看到的形诸“文字”的历史,正是人们雕刻的“大理石”。②创作个性必然要在作品中张扬。22.达到立足现实,追求神似,而不是简单再现历史。23.创作历史剧的目的,不是简单再现历史场面,也不是复活历史人物,而是借历史场面、历史人物,传达剧作家感悟到的审美理想。24.B、D

五、25.[示例]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国家财政收人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使我国职工的工资收人逐步有较大的提高。

26.「示例」路途崎岖才能锻炼坚强的战士,轻易获得品尝不到奋斗的快乐,困难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

27.我国空间科学家定下21世纪目标:先登陆月球,后登陆火星。

六、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