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唐诗鉴赏预测性训练

2014-5-11 0:11:55下载本试卷

唐诗鉴赏预测性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醵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友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上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是    ,王诗是    。

答: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或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秋霜”指代什么?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花白的头发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表现作用?

答:夸张 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愁绪的深重、强烈。

[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5—6题

山  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5、说说“湿”的妙处。

答:照应上句的“雨”字,又形象地表现了山色苍翠的浓润和诗人被美景浸染的愉快心情。

6、古人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你认为这幅“画”有何特色?

答:色彩,明亮鲜艳,对比强烈,充满生趣。

[四]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 插茱萸:古代风俗,每年重九(农历九月九日)佩带萸囊登高,以为可以避灾。

7、“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倍”有几层意思?

答:“倍”有两层意思,既说明过节时思亲之强烈,又暗写了平日思亲之经常。

8、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是写想象中的亲人在如何想念自己?

答:诗人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以虚拟中的兄弟怀念之情,反衬出远在异乡的自己的思亲之意,这比直接写自己思亲更感人。

[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yuan。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弧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有什么特色?

答:描写的是诗人闲居所在地蓝田辋川的秋景。诗中描写的景物恬静、清幽。

10、五柳原指谁?运用接舆、五柳两个典故有什么意图?

答:五柳原指陶渊明,其号为“五柳先生”。 作者以接舆、陶渊明自比,抒发了超然物外的志趣。

[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从诗歌中的哪两句来看,本诗写什么时期。

答:从“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等诗句来看,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12、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答:由于诗人在战乱年代思念故乡,所以感觉上就觉得故乡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月亮更明亮;这样应能更好地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4题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3、诗歌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的?景物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答:诗歌运用了对仗和渲染的手法来描写春景的。诗中的第一联、第二联的上、下句对仗都非常工整; 用“黄”“翠”“白”“青”进行渲染,色彩鲜艳;“西岭”“万里”意境开阔高远。

14、诗歌具有怎样的格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歌描写了一种清新、欢快开朗的格调,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舒畅的心情。

[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这是诗人寄给妻子的一首诗,“巴山夜雨涨秋池”与“却话巴山夜雨时”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两者又是怎样联系的?

答:“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是作者借景抒情;秋天的巴山,夜雨暴降,水池一下子都被灌满了。在这只有雨声、水声的寂静的夜晚,远游在外的作者,不由得想起了在家的妻子。

“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与妻子聚首的情景:回到家后,作者迫不急待地向妻子倾诉了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诗人借聚首时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的孤寂。

[九]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8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6、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字以乐景写哀情,以闹衬静,本来“春山一路”使人想像到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的佳境,着一“空”字,便充分显示出山路的荒寞。

17、题目中“即兴”即“即景抒怀”之意,联系全诗看,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以眼前“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等宜人之景,衬托诗人的凄凉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的国家命运的叹惋关切之情。

[十]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

从 军 行[七首之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这是王昌龄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18、“羌笛”这一意象在诗意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想像,激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9、“无那金闺万里愁”是诗中画龙点睛之句它在抒情和写法上有什么妙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诗人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侧面衬托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不得归的结果。这一句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