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2014-5-11 0:11:55下载本试卷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疏 工 穿 怙恶不 巡不前

B.悟 草 敏 涩难懂 人不倦

C.罪 职 疑 穷兵武 买还珠

D.基 服 劣 咄逼人 相形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思忖  绿草如荫  开源节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辐射  各行其是  虚左以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真缔  佳作迭出  故作姿态   有过之无不及

D.缜密  羽扇纶巾  徇私舞弊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参加捕杀家禽工作的防疫工作者表示坚决打好预防“禽流感”的______战,坚守岗位,严防死守,切断传染渠道和传染源。

②加拿大政府最近开始发动一项新的运动,    每个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没有希望的小屏幕前,应该去户外运动。

    珍惜、牢牢的把握现在的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

A.狙击   督促   只有/才      B.阻击  敦促   只要/就

C. 阻击    敦促   只有/才      D.狙击  督促   只要/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文章中说,山西繁峙“6.22”特大矿难之后,有关人员对矿难隐瞒不报,企图用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欺骗广大群众,他们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惩处的。

C.从进军“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行成功,45年风雨,弹指一挥间。 45载年轮,印下了中国尖端科技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载录着一个民族在历史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

D.2001年9月沿用了二十年的高中语文课本终于改头换面,由两种新版教材代替,呼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终于迈开了一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为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中央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将它和西部开发并列为东西互动的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轮子。 

C.本市公安部门未雨绸缪,在今冬明春交通高峰到来之际,推出18条排堵保畅新措施,以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拥堵现象的发生。

D.近期推出的“市民卡”,除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空格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

B

。“

?”

C

,“

? ”

D

,“

”,

……一代有一代的风气,一代有一代的命运,本来就没有必要在某个具体领域与前辈争胜较先 ① 若余生于楚汉之际,与刘、项中原逐鹿 ② 不知孰胜孰负 ③ 这种傲气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却当不得真 ④ 我们尽可以用种种理由来嘲讽这种堂吉诃德的比试 ⑤ 不过,在几乎同样的人文学术上前辈与后辈几十年中有如此大的差异却让人深思……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步入“后基因”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基因组的破译。目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仅是弄清了各基因结构的排序,离弄清这些基因的功能是什么,与各种疾病、各种生命机理有何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只是破译了个别功能基因,如耳聋基因、肥胖基因等等。随着越来越多功能基因的破译,目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有望找到根治的办法,对人脑的功能也将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据预测,完成所有功能基因的测序,尚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干细胞克隆取得快速进展,这可实现通过干细胞分化制备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等),进行器官修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生物技术强烈地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而生命科学中的许多问题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科学(Science)阶段,对许多现象人们还不知道为什么(Why),非典型肺炎就是一个例子。不知道为什么,也就是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对于技术发展便造成了巨大障碍。因此,对于生物技术,各发达国家不仅大量投资于技术发展,同时也大量投资于基础研究,这也是所有学科领域发展应当遵循的普遍规律。但没有人怀疑,在各国大量投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之后,在生命科学中的疑惑被人类一个个破译和解答之后,将会形成一个巨大而充满活力的生物产业,并对环境、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当然,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如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以及基因组学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涉入伦理、道德、宗教、稳私和环境的强烈争议。比如,人们担心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中的外来基因会扩散到其他物种中,从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正如核技术一样,生物技术究竟给人类带来福音还是祸害,并不取决于技术本身,而是取决于掌握它的人。植入了优良基因的转基因农作物产量高,营养好,对环境保护也有益处,可以大大减少能量消耗和化肥用量,使渗入地下的污染也随之减少。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转基因等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始终有增无减。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规范生物技术研发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不能错过这一历史重大发展机遇。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3第8期《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7.生命科学和生命技术在现阶段已经取得的成果是

①功能基因组的破译        ②弄清了各基因结构的排序

③个别功能基因破译        ④找到了根治癌症等疾病的办法

⑤干细胞克隆有新的发展      ⑥可通过干细胞分化制备器官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8.文章第2段中所说的“普遍规律”是指

A.生命技术强烈地依赖生命科学的发展。

B.科学问题没有解决,便会障碍技术的发展。

C.对于生物技术,既要投资于技术发展,也要投资于基础研究。

D.发展技术,必须同时注重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

9.第3段中“并非一帆风顺”暗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遇到阻力,从文中看,这种阻力主要来自

A.除发达国家外,许多国家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投资不足。

B.生命科学中的许多问题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科学阶段。

C.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D.人们对生物技术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认识上还很不一致。

10.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破译功能基因组,包括弄清各基因结构排序、弄清各基因的功能、弄清这些基因与各种疾病、各种生命机理的关系等项工作。

B.文中所说的“科学阶段”指的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展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C.抗非典型肺炎的疫苗目前尚未研制出来,其原因主要是科学家们至今还不能确认非典型肺炎的真正病因和病理。

D.让生物技术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关键是要有效地规范研究和掌握生物技术的人的言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①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②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太史公曰: 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冯公近之矣。

注: ①尚食监,为皇帝主管膳食的官吏。高祛,人名。②阃:(kūn) 郭门的门坎。这里指朝廷以内。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官率将,李牧     善:友善

B.良久,召唐曰       让:责备

C.是以兵破士       北:北方

D.中尉及郡国车士     主:统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

 
 唐具实对            故李牧得尽其智能

  宰卓异闻            今君亡赵走燕

C

 

D

 
  军市租皆自用飨士        跪推毂

胜负之数,存亡理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1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冯唐“不偏不党”的一组是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唐具以实对

③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④ 鄙人不知忌讳

⑤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⑥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②③④⑤

14.联系全文,下列对“太史公”评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冯唐的言论,实在值得在朝廷上传颂。

B.司马迁认为冯唐关于将帅的议论非常精辟透彻。

C.司马迁认为用《书》中的一段话来评价冯唐,十分贴切。

D.司马迁认为要想了解冯唐,只要看看他的朋友魏尚就够了。

绝密★启用前                        

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第Ⅱ卷(共108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得分

评卷人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赵且伐燕。苏代谓燕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者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17.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在诗歌创作中,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高适的这首诗哪两句写的是“实景”?这两句实景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和“虚景”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暧暧远人村,           。          ,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3)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

得分

评卷人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金陵子弟江湖客(节选)

     余光中

我写散文,比写诗几乎晚了十年。当初动笔,不过当作“诗余”,原来无心插柳,后来竟自成阴,似乎赢得更多读者,以致近年在大陆出书,文集远多于诗集。

我写散文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文路比诗路走得较稳,较快,也较早进入成熟之境。文路起步不久,少年气盛,我就奢言当代的散文需要革命了。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我强调现代散文应该注意语言的密度、弹性与质料。后来我又对五四以后流行的小品文提出质疑,认为散文的格局不必自囿于小品,散文家也不妨发展重工业。小品文如果喜欢议论,容易变成杂文,如果一味抒情,就会变成所谓散文诗。一位散文家如果不能兼擅叙事与写景,只能凭空地、无端地主观抒情,作品就注定只会“蹑虚”,不能“落实”,更谈不上出虚入实、虚实相生。

早年我写散文,有意超越当代的风气,在篇幅上要求摆脱鲁迅所嗤的“小摆设”,经营黄国彬所倡的“大品”。大品之大,不全在其长,更在其格局与气势。谁规定散文要谨守寸土,味之如橄榄,饮之如清茶?在风格上我不满当时的散文叙事潦草,写景空泛,既泛临场的实感,又无创新的音调:总之是感性稀薄。所以我认为散文不应该甘于屈居“次文类”,相反地,应该扩大而且加强;扩大格局,加强感性,并且取法于其他的文类,例如诗与小说,与乎其他艺术,例如音乐、绘画、电影。

当年我又发现,要达到这目的,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就得倒回仓颉的风火炉里去,调整阴阳,重新炼起。中文的句法、文法、章法、节奏,以及修辞学习用的手法,似乎都可以换骨脱胎而金刚不坏。在《剪掉散文的辫子》里我说过:“在《逍遥游》、《鬼雨》一类的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槌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

例如《鬼雨》有这么一段:“许多被鞭笞的灵魂在雨地里哀求大赦。魑魅呼喊着魍魉回答着魑魅。”第二句在句法的常态上本该写成:“魑魅呼喊着魍魉,魍魉回答着魑魅。”但这么一来,文法就大驯,句法也太板了。只留下一个魍魉,文法上它就身兼二职,不但上承“呼喊”成了受词,抑且下领“回答”变成主词,像是武侠在半空转身,不转弯,速度之快,令人猝不及防。这就是风火炉里炼丹,超越了中文的“速限”。

其实违规超速我当然不是初犯。李白早就如此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诗在节奏上常是快板,奇怪的是,我自举的“魍魉”一例是因减字而加速,李白却是用加字来加速。这些可以“变速”的“弹性”,都是中文未尽开采的“能量”,只待巧于运“力”的作家去奏“功”。

是的,每隔一代,至少每隔五百年吧,中文的老凤凰就应该重投造化的炼丹炉里,去经历火劫,净化出一只新雏凤来。

我相信,纯用白话文可以写出一篇好散文来,但所谓白话文不应该止于白话,而也是一种“文”,是当年胡适所期待的“文学的国语”,正是“国语的文学”所赖的载体。所以我更相信,至少对我而言,最有效的文体应该使用最多元、最有弹性的语言。语言有弹性,才能左右逢源,变化多姿。

白话的语汇与句法当然是现代散文的基调,但是仅止于此不免单调,功力所及,不妨佐之以文言、俚语和适度的西化,加以溶铸,成为合金。白话的亲切、自然可以用文言的简洁、精炼来调剂,一松一紧,一放一收,文章才有波澜,富于变化。所以无论是在创作、翻译或评论,我驱遣语言的原则常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见真,西以求新。我相信,散文的通才该是众体兼备的文体家。

19.作者认为“散文的格局不必自囿于小品,散文家也不妨发展重工业”,这里的“重工业”是指什么?应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答:                                      

                         

20. 文章第七段写到每隔一段时间,中文的老凤凰就应该重投造化的炼丹炉里,去经历火劫,净化出一只新雏凤来。请你从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21. 作者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散文须要重新加工改造。对此,文章是从那些方面阐述的?请简要概括。(6分)

答:                                     

                                       

22.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回答不超过10个字)? 请就文中的某一分论点并结合你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你的认识。(4分)

得分

评卷人

六、(12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两个小题(4分)

我们都知道,文学创作和科学发明a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要想成功,光靠读理论是不行的,非得下苦功坚持文学创作和科学发明的b实践不可,如果再能有名家对二者c进行指导,你的技艺d自然会提高的很快。

(1)本着语言简明的原则,文中用横线标出的a、b、c、d四个短语中应删去的是   

(只写序号)

(2)本着语言连贯的原则,文中应改写的一个短语是   (写序号),应改为    

24.下面一段话是写西双版纳的。请你概括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40个字)(4分)

从纵向看,除却海南,西双版纳几乎可以算是中国的最南端了。与坦荡如砥的北方相较,它更像一个饮风食露、情意婉转的少女,长年生息在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之中,与大象同眠,伴孔雀起舞,同猿猴嬉戏。偶尔,那湿漉漉的目光也投向北方,整个黄尘蔽天的北中国也能因之濡染一丝动人的绿意与水气。 答:西双版纳

25.仿照示例,再写两句话告诉你的同学或朋友,在学习生活中有些事情做过了头,可能适得其反。(4分)

示例:在社交中,殷勤善意是必需的,但也应有限度,一旦过分,殷勤就变成了卑下。

(1)在学习中,                              

  (2)在生活中,                              

得分

评卷人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学者,已经年过半百了,在学术上的成就其实相当小,可他总是不忘提他当年的辉煌:他曾经是国内某著名大学某著名学者的弟子。他在那两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带给他的荣耀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傲视众生,却无所作为,到最后连本带息一起吃光。
  请以“荣耀与成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得    分

总  分

评 卷 人

一 等

60~55

二  等

54~45

三  等

44~36

四  等

35~0

错别字、不足字数、缺题目  减分

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 D 2.B(A绿草如阴  C真谛  D万事俱备) 3. C 4.C 5. A(B语序不当 “东西互动的”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后面  C句子杂糅  D主谓搭配不当)  6. D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

7.C(①只是趋势,②原文只是说“有望找到”,⑥原文的“可”是限定“实现”的,表示“有可能”,而原文的“可”是限定“实现”的,表示“有可能”,而⑥中的“可”表示“可以”,实际上现在还“不可以”) 8.D(A偏于生命学科,不合“普遍”之意;B是从否定方面谈科学之重要,不是发展应当遵循的“规律”;C偏于生命学科,又只说投资问题,缺乏“规律”的抽象性。)  9.D(A文中未涉及;B指发展程度和状况,并不是“阻力”所在;C只是人们的片面认识的一种表现,不是阻力的主要来源,而且也不是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  10.B(文中的“科学阶段”是指对于现象的原因正在研究之中,对于许多个为什么还不能够作出解释。)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11.C(北,败北) 12. C  13.A 14. D(魏尚不是他的朋友)

四、(共18分)

15.(共3分)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没有的僻静地方说话吗?(众,当众。独,难道。间处,合适的地方。三处得分点) 16.(共5分)如今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长久地相持不下,两方的军民都搞的很疲惫,我很怕强大的秦国就会成为渔夫了(且,将要。相支,相互僵持。弊,疲敝,疲惫。恐,害怕。最后一个句式。五个得分点) 17.(共6分)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1分)  和平宁静的气氛(没有战争静谧也可,答案不唯一,意思接近即可,2分)  雪净月明的实景和笛声飘散的虚景交错搭配,构成了美妙阔远(“美好壮阔”,意思接近即可)的意境(3分)  18.(共4分)(1)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2)则其浮大舟也无力(3)暗香浮动月黄昏(每答对一题给2分,若答对两题或三题得满分4分,答错一题扣2分,扣完为止。)

五、(共18分) 19.(共4分) 大品散文(1分) 篇幅长,格局大,有气势,感性厚重(3分,答出三点即可)。 20.(共4分) 结构:照应前文,突出强调(2分)  语言:①运用比喻,形象生动;②化用古诗,新颖别致(语言方面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1.(共6分) ①改造文章的形式(改造文章的句法、文法、章法、节奏和修辞手法) ②加强文章的文学性(加强文章的艺术性)  ③加强语言的表现力(语言要有弹性、速度和密度) ④众体兼备,富于变化。(每一个要点2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得6分) 22.(共4分)现代散文需要变革(当代散文需要革命。意思对即可,1分)。第二问要就文章的某一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3分。如果只引述文章观点,没谈自己的体会最多得1分。

六、(共12分)23.(4分)①应删去的是:b、c  ② 应改写的短语是:d 应改为“你获得成功的速度”(每小题2分) 24.(共4分) 处在中国的南端,气候湿润(雨水充沛),草木葱绿(树木常青),景色优美。在这片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各种动物。(总共五个要点,每少一个要点扣1分,扣完为止。 每多两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25.示例(1):自信有主见是必要的,但也应有限度,一旦过分,自信就会变成自负。 示例(2):幽默风趣是必要的,但也应有限度,一旦过分,幽默就会变成油滑。(好的言行、操守等等,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即不好的一面。有这样的意思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七、(60分)

参照2003年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提供人:于慧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中学  264300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