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高中高三语文阶段检测试题
本试卷共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14小题,42分;第Ⅱ卷共11小题108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福祉(zhǐ) 朝暾(tūn) 征(zhēng)候 槁首黄馘(xù)
B 谲(juè)诈 烟霭(ǎi) 追溯(sù) 落日斜晖(huī)
C 挑剔(tī) 伫(zhù)立 伉(kàng)俪 无可估量(liàng)
D 饿殍(piǎo) 安谧(mì) 憧(chōng)憬 溘(kè)然长逝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纯粹 惩前毙后 简炼 滥竽充数
B 更叠 有峙无恐 延伸 舐犊情深
C 洗练 宛然可见 蕴蓄 兴高采烈
D 想像 鬼鬼祟祟 砧板 稗官野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② 中央财政部称,中国政府每年必须花费几十亿来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
③我为的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 的义务。
④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西华一高完全有希望有实力 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A 与其 遏制 抚养 进升
B 宁可 遏制 扶养 晋升
C 与其 遏止 抚养 进升
D 宁可 遏止 扶养 晋升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至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合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
B “木”和“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了。
C 俗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小刘这次出狱后的确已洗心革面,他立志自食其力,开个饭馆养活自己和老母亲。
D 这些记述,只是一鳞一爪,如再详细研究,还可以发现许多不妥之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B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C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
D 冯友兰说:“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那么,你怎样理解“既入世而又出世”?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目前的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B 创刊一年来,该报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C 来自铁路、邮电、卫生、公安、金融、电力等行业和部门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厦门、大连、苏州等城市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D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的蓄意破坏以及恶劣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二、(12分,每小题3分)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近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 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 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 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8、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 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
D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9、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 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 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 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 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③情景互生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 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 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 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 陈)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 ,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遂与东伐项王。至彭城,为楚所败。引而还,收散兵至荥阳,以平为亚将,属于韩王信,军广武。降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教已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 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
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平虽美丈夫 丈夫:结婚后妇女的配偶
B 其中未必有也 其中:那里面
C 信者固多心乎 多心:乱起疑心
D 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 相距:相对抗
12、对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内容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曰:“罢,(我)舍矣。” B 于是汉王与(陈平)语而说之。
C 反使(陈平)监护军长者! D 金具在, 请(汉王您)封输官。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绛侯等人指责陈平品行不端的一组是:
①遂与东伐项王至彭城,为楚所败。②平居家时,盗其嫂 ③ 平受诸将金
④平,反复乱臣也 ⑤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 ⑥ 臣裸身来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与陈平交谈后,知道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非常高兴,力排众议,委以重任。
B魏无知向汉王推荐陈平是因为他知道汉王当时急需奇谋之士,而且他并不知道陈平的品行不端。
C陈平只所以被视为反复乱臣是因为他在魏王、项王那里都得不到重用,最终离开项王,投奔汉王。
D 绛侯、灌婴进谗言攻击陈平,实际上是嫉妒陈平受到了刘邦的重用,所以抓住他的品行不端大做文章。
第Ⅱ卷
四、(18分)
15、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齐国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①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5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其后两题。(6分)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① 黄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描述并简析上片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分析,下片首句提到的“诗情”是怎样一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 。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3) ,独留青冢向黄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文明”与“文化” 陈炎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我看来,人作为一种“类存在”,至少具有使用和制造工具、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渴望和追求情感这三个基本特征。惟其如此,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换言之,人类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而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当我们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程度高于封建时代的文明程度”这句话时,即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生产能力高于封建时代,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组织形式较之封建时代更能焕发人类群体改造世界的总体能力,还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比封建时代更加丰富多彩,从这一意义上,所谓文明的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貌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例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由于这片黑陶器皿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不仅龙山的黑陶不同于仰韶的彩陶,而且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样式,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将会显得多么的单调乏味。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我们穿的衣料是否取暖、是否舒适、可否满足人类自身的基本需要,这其间有着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和服,是穿旗袍还是穿超短裙,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譬如吃饭,我们吃的食物是否果腹、有无营养、是否卫生,这其间有着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吃西餐还是吃中餐,是吃法国大菜还是吃日本料理,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茹毛饮血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吃美国快餐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节选自《学术月刊》2002年第2期)
18、第一段末尾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请写出你对“统一的价值标准”的简要理解(4分)
答:
19、文章还提到了“文明的尺度”问题。请分三点写出衡量“文明的尺度”的简要标准。(6分)
答:(1)
(2)
(3)
20、文章还讲到“文化”及“文化产品”的差异性问题。请写出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4分)答:
21、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本文论述了文明的含义,认为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而文明的价值却原本没有高低之分。
B 文章还为“文化”下了定义,认为文化及文化产品具有广泛的多样性,风格和样式千差万别,在形态上也是五彩缤纷。
C 文章认为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D 文章认为人类的文明史和文化史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E 文章认为“文化产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因而可以消除这种外在差异,设计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
六、(12分)
22、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参与技资建设被当地媒体称为中国高新技本企业的“新丝绸之路”的中美马里兰科技园的北京诺诗生物技术公司等6家企业,在入驻中国在海外设立的这第一个科技园之前,将派出工作人员飞往美国,进行实地考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2个字)(4分)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 。
24、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选择题答案:一、1、B 2、D 3、B 4、A 5、A 6、C
二、7.C “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
8.D 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赛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迁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韵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AC侧重写景B侧重言志)
9.C
10. B要体现的应该是“坚韧强劲”的审美感受。
三、11.D(A丈夫:男子。B其中:他的内里即真正的才能。C多心:三心二意。)
12.A(你们)就舍矣。
13.D
14.B(魏无知知道陈平的品行)
四、15、①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要点:a.“当功”,译为有功、立功即可;b.“以”相当于“而”,随语译为“才”。)
②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要点:a.“说”;b.“未之行”; c.“赐之”;d.“亦甚”译为补语也可。)
16、(1)一个狂风大作的寒夜,作者住在江边,狂风卷起房子一样高的浪头,江涛长鸣不止,水下的鱼龙都被动惊动了。这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翻腾不已的忧愤心情。(3分)(参考江苏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
第二方案:夜泊江湾,江景凄寒,诗人思潮翻滚,对江长啸。以至于惊动了水底鱼龙,掀起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景物间寄托了强烈的忧愤之情。(参考《宋词鉴赏辞典(下)》P1574)
(2)下片的“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交待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心中痛苦万分。所以该句所说的难以尽吐的感情,应是心系国事、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3分)
17、(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一去紫台连朔漠。
五、18、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9、(1)物质生产能力(2)社会组织形式(3)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
20、(1)时代特征(2)地域风格(3)民族样式(答对一个给一分,全对给4分)
21、 B C(A项在“文明的价值也原本没有高低之分”原文最后一段说:文明的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D项错在“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文第三段说:“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E项错在“可以消除这种外在差异,设计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因为没有可以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
22、(l)中美马里兰科技园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科技园。(2)它被称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丝绸之路”。(3)北京诺诗生物技术公司等6家企业将派员进行入驻前的实地考察。(每个短句1分,表述、句序不要求同一,正确、合理即可。)
23、(“高纯度”饮用水)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将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洗出,危害健康。
24、调序后的对联为: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说明:“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 “纵”(仄声)对 “抒”(平声)可,若对 “览”(仄声)则不可; “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
25、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