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古诗文单元测验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5分)
1.危乎高哉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以手扶膺坐长叹
4.哭声直上干云霄
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8.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9.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10.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1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12.今恩足以及禽兽
1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1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1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二、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10分)( )
1.A.将进酒 B.呼儿将出换美酒
2.A.耶娘妻子走相送 B.肯与邻翁相对饮
3.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B.生长明妃尚有村
4.A.但见悲鸟号古木 B.行人但云点行频
5.A.所守或匪亲 B.或从十五北防河
6.A.烹羊宰牛且为乐 B.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7.A.不若与众 B.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8.A.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B.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9.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B.而王岂为是哉
10.A.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20分)
1.其
A.其如是,孰能御之?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乃
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B.是乃仁术也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3.独
A.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B.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4.于
A.暴见于王
B.王坐于堂上
C.君子之于禽兽也
D.构怨于诸侯
5.与
A.孰能与之
B.然则废衅钟与
C.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D.问其与饮食者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10分)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2.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为长者折枝
4.盖亦反其本矣
5.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也
6.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7.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0.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五、特殊句式(10分)
1.选出下列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 )
A.而良人未之知也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王见之,曰:“牛何之?”
D.吾何爱一牛?
2.选出下列句中与其他几句句式不同的一句( )
A.王语暴以好乐
B.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C.今王鼓乐于此
D.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六、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作解释(10分)
1.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
3.孰能一之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老者衣帛食肉
6.吾王之好鼓乐
7. 轻暖不足于体与
8. 寡固不可以敌众
9.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0.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七、翻译下列各句(15分)
1.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翻译:
2.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翻译:
3.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翻译:
4.独于齐王反复接引,亦只为齐王老实耳。
翻译:
5.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翻译:
八、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上面这则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第五册古诗文单元测验答案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5分)
1.危乎高哉 高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跨越、横渡
3.以手扶膺坐长叹 胸
4.哭声直上干云霄 冲
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确实
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雨、雪)停止
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认识
8.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全
9.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告诉
10.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困顿
1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痛惜、哀怜
12.今恩足以及禽兽 推及、推广
1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足
1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商人
1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10分)( 4 )
1.A.将进酒 B.呼儿将出换美酒
2.A.耶娘妻子走相送 B.肯与邻翁相对饮
3.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B.生长明妃尚有村
4.A.但见悲鸟号古木 B.行人但云点行频
5.A.所守或匪亲 B.或从十五北防河
6.A.烹羊宰牛且为乐 B.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7.A.不若与众 B.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8.A.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B.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9.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B.而王岂为是哉
10.A.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20分)
1.其
A.其如是,孰能御之? 连词,表假设,如果。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语气词,表揣测,或许,大概
C.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婉商,还是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表反问,难道
2.乃
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代词,这样
B.是乃仁术也 副词,表判断,是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副词,竟然
D.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代词,你的
3.独
A.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副词,却
B.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副词,独自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副词,只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副词,难道
4.于
A.暴见于王 介词,被
B.王坐于堂上 介词,在
C.君子之于禽兽也 介词,对于
D.构怨于诸侯 介词,与,跟
5.与
A.孰能与之 动词,跟随
B.然则废衅钟与 语气词,相当于“欤”,表疑问,吗
C.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连词,和
D.问其与饮食者 介词,跟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10分)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非
2.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
3.为长者折枝 枝,肢
4.盖亦反其本矣 盖,盍
5.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也 由,犹
6.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返
7.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早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斑
9.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罔,网
10.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猝
五、特殊句式(10分)
1.选出下列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 D )
A.而良人未之知也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王见之,曰:“牛何之?”
D.吾何爱一牛?
2.选出下列句中与其他几句句式不同的一句( B )
A.王语暴以好乐
B.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C.今王鼓乐于此
D.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六、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作解释(10分)
1.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孰能一之 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
5.老者衣帛食肉 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6.吾王之好鼓乐 名词活用为动词,演奏
7. 轻暖不足于体与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薄暖和的衣服
8. 寡固不可以敌众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人口少的国家,人口多的国家
9.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远离,把……建在远处
10.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在……面前摆出骄傲的样子
七、翻译下列各句(15分)
6.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翻译: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7.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翻译: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
8.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翻译:一定使他们对上能赡养父母,对下能养活妻子儿女。
9.独于齐王反复接引,亦只为齐王老实耳。
翻译:只有对齐王反复引导,也只是因为齐王老实罢了。
10. 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翻译:所以用礼节来表达他们(指百姓,下同)心意,用音乐来调和他们的心声,用政策来统一他们的行为,用刑法来防止他们的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