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广东省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一)

2014-5-11 0:11:55下载本试卷

广东省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一)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五线  萨  果  风尘仆  返归真

  B.车辚  窗  乱  高屋建  模两可

  C.体管  华  旗  渭分明  兢业业

  D.息地  收  修  休与共  同仇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阻挠  飞扬跋扈  白壁微瑕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B.讴歌  墨守成规  事必恭亲  出奇不意,攻其不备

  C.昵称  众口烁金  励精图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D.愤懑  所向披靡  声名狼藉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B.巴黎第七大学的尚德兰,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过张伟,李锐,王蒙的小说和北岛,杨炼,顾城的诗歌。

C.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还中看。

D.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时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美英联军进攻巴格达,使得伊拉克穷兵黩武,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董事长,不是我们叫穷,也不是不把钱借给你,我们公司确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D.你别以为我在贬低丈夫,他对艺术呀,那是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B.最近,有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一位女博士生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

 一部前人从未提到过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

C. 付出的时候,不要期待任何回报,否则一颗心老是牵挂着结果,反而更难有收获。

 D.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它经济损失占气候灾害损失的50%左右。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产生兴趣。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 

    ;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一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 ②才有兴趣去喝它 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 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   吴文俊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是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应该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

7.下面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画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的数学”是同一个概念。

B.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C.东方数学着重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是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D.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8.对第1段末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C.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D.中国古代首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能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9.下面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数学,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集中表现为中国数学与欧美数学的异同。

B.中国古代数学所注重的计算的方法、步骤,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算法,可见,现代计算机数学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数学。

C.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解方程,解方程成为以解决问题为精神实质的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主要的目标。

D.西方数学的理论体系是由问题、概念、方法和原理建立起来的。

10.如何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下面是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数学是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应该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弘扬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

B.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经不适用,只有摒弃西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道路,才能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久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

C.我们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

D.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勣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节选自《旧唐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    工:擅长

B.所以诤臣必谏其          渐:渐渐

C.皇后自此未闻有愆         愆:过失

D.不问外人            合:应该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器之间,苦谏何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B. 首创奢淫,危亡渐   师道不传也久矣 

C.召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筹其事  敛赀财送其行  

D. 帝立昭仪为皇后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遂良“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②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③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④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

⑤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   ⑥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

A.① ③ ④   B.② ③ ⑤    C.② ④ ⑥   D.③ ⑤ 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务。太宗想看他记载的内容,他说无此先例,并告诉太宗,他一定会坚守职分,秉笔直书。

B.太宗问褚遂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苦谏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饰俎器,褚遂良认为那是他们过分地讲究,开奢侈浪费之风,是危险的开始。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

C.高宗以皇后王氏无子,昭仪武氏有子为由,想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褚遂良则认为,皇后王氏出自名门,又没有违背妇德,况且先帝临终托付,因此他坚决反对废后,并把上朝用的手板还给皇帝。

D.褚遂良博览群书,擅长隶书,并被父辈的朋友看重,很快升迁为谏议大夫,他前后进谏数十次,多被采纳。晚年,因得罪太宗而一贬再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阅读下面短文,翻译划线的句子:(8分)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2分)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2分)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4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1)这首诗属于哪

一种写法?(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1)这首诗属于               种写法。

  (2)                                    

17.在横线上填写所引诗词的句子。(任选两小题)(4分)

①诗人李白笔下的水,永远魅力无穷:天姥之水,“渌水荡漾清猿啼”,幽静而神秘;庐山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浪漫而神奇;而在《将进酒》中,

 “               ”,即把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描写得那样雄浑壮丽。

②古代诗词很讲究借鉴。唐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之句,宋秦观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与此意境相仿。

 ③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              。”这两句诗用描写春景来表现冬景,一直流传至今。

五、(18分)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18—21题。

远  方

 (1)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2)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3)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人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4)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上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伦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5)东方!中国!曾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了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6)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7)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伯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8)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9)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想。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此,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10)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11)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18.(1)第3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2分)

                                         

  (2)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4分)

                                        

                                        

                                        

19.第7段中谈及司马迁、柏拉图等人,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

答:                                  

                                     

20.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4分)

答:                                  

                                    

2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化色彩浓重。

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出了“远方”的魅力。

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遇,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秘色彩。

D.第9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解。

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比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末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主题。

22.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对作家的要求。(不超过30字)(2分)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作品不只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答:作家                                  

23.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试调整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                 ;

                       

 

24.仿照下面诗歌首节三、四行的句式, 在后两节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6分)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听说过默罕默德唤山的故事吗?有一天,他带着他的40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这座山过来吗?” 默罕默德对他的门徒微笑着把头一点,对大山喊了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音。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回归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山。默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主动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达山顶,他们因实现愿望而欢呼。

这个故事给我们无限丰富的启迪。面对自然界的大山,是唤山“过来”,还是我们主动“过去”,答案当然不言自明。在人生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 “山”矗立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态度是应该主动还是应该被动,有时就很难一概而论。

请以“主动与被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一)参考答案

1、C(A组中谱读pǔ,脯读fǔ其余的都读pú。B组中,“辚”读lín;“棱”读léng,其余都读líng。C组都读jīng。D组中,“栖”读qī,“忾”读kài,其余都读qì)

2、D [A. 璧  B.躬  其 C、铄  精 ]             

3.D(A将双引号内的句号去掉,在引号外,“说”的前面加逗号;B并列人名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C将“并不出众”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4、 D [A、“穷兵黩武”意为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在句中不符合语境。 B、“处心积虑”是贬义词,放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对。C、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了所要 掩饰的内容,不符合语境。

5、A 6、D(第一个空选②才与下句的句式一致,第二个空选③才与开头强调的“有”还是“没有”相吻合,这段文字并不强调“浓”还是不浓。)

7.D( A.不是“同一个概念”:“东方数学”指中国古代的数学,“东方的数学”指未来的东方数学。B.“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错误,且原文中无两者“所走的道路”的信息。C.把“抽象事物”改为“有限事物”。)

8.B( A. “东方的古代数学”扩大了范围,它包括“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应改为“中国的古代数学”。C.原文中没有“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信息。D、“各种问题”改为“有限问题”。)

9.C( A“中国数学与欧美的数学”,原文有时间限制,应为“中国的古代数学与现代欧美的数学” B、“来源于”说法不当 D“西方”改为“东方”)

10.A(B“不适用”“摒弃”原文中无此义 C“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与文章观点不符 D“必然”改为“可能”)

11.B(渐:事物发展的开端。比较成语“防微杜渐”。)

12.C(C.都表目的,表示“来”“用来”的意思,A.疑问语气;肯定语气。B.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D.表承接:就,于是;表转折:却)

13.C(①叙述任职情况;⑤叙述先帝临终托付  )

14.D(“多被采纳”的对象还包括“陈便宜书”。“太宗”改为“高宗”。)

15.①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句式“奈……何”1分, “士众”1分) 

②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咸刈厥敌” 1分 “靡”1分)

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地位,(引导他们)趋于仁义(“田其田”的第一个“田”1分,“惟仁是亲”:句式1分,“亲”1分,“旧新”1分) 

16.(6分)(1)属于第一种。(2分)(2)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7.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①2分,每句1分;②第1句1分,后两句1分。有错字,该句不给分)

18.(1)想象的远方不一定符合实际。(2分)(“想象可以使远方变好,也可能变坏。”概括不到位,给1分,)(2)空间上,东方是西方的远方;时间上,死是生的远方;抽象意义上,向往的目标是人类前行的远方。(4分,前两点每点1分,第3点2分)

19.证明了远行可开阔视野、有助于成功(3分);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1分)

20.不论远方美丑,要去(不能空想,要实际行动),生命有限,远方无穷,应完成自己的使命。(4分,每点2分)

21.CE(4分,每点2分)(C文章对“天堂”与“地狱”没有什么描写,它们也没能使本文充满“神秘色彩”。E结尾的叩问,没有深化主题,有强调意味。)

22.(2分)作家不但要写自己感兴趣(愿意写)的东西,而且要有严肃的责任感。(本题两个得分点,每点1分,如递进关系倒置,扣1分。)

23.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改对一处得1分,全对满分)

24.参考答案: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的春天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的海洋

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片的枫林

  (本题6分,每一节3分。仿写应注意取材于自然景物,扣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不准确 、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附:文言文翻译:

褚遂良博览文史书籍,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很看重他。升迁为谏议大夫,并负责记载皇帝起居的事务。太宗曾经问他说:“你负责记载皇帝起居事务,记录了一些什么事情,大概我作为皇帝能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现在负责记载皇帝起居事务的官员,相当于古代的左史右史官员,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举止,并且要把不太光彩的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借鉴,希望皇帝不做不合礼节的事情。我没有听说过皇帝亲自阅读起居录的事情。” 太宗说:“我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你一定会记下来吗?” 褚遂良说:“坚守原则不如坚守职分,我的职责是秉笔直书,陛下的一举一动我都会记下来。” 黄门侍郎刘洎说:“即使褚遂良不记,天下百姓也会记下来的。” 太宗认为这话说得对。十七年,太宗问褚遂良说:“舜帝制造了漆器,禹帝雕饰俎器,当时谏诤舜、禹的有十多人。食器之类的事情,为什么要如此苦谏呢?” 褚遂良回答说:“雕琢妨害了农事,过分的彩绣耽误了女工。带头奢侈浪费,是危险灭亡的开始。喜好漆器不断,发展下去一定会用金子来做器具;喜好金器不断,发展下去一定会用玉来做器具。因此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 太宗认为这话说得对。

褚遂良先后进谏的以及陈述对国家有好处的奏章数十次上奏,多被采纳。六年,高宗想要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来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和褚遂良等人来筹划这件事情。将入见皇帝的时候,褚遂良对无忌等人说:“皇帝想废除皇后王氏,今天一定会商议此事,我想进谏,各位的心意如何?”无忌说:“明公必须尽情地说,我会紧跟其后。”等到入见皇帝,高宗难于开口,多次看着无忌说:“天大的罪,没有后人是最厉害的。皇后王氏没子,昭仪武氏有子,现在我想立昭仪为皇后,你们认为何如?”遂良说:“皇后王氏出自名家,先朝皇帝所娶,侍奉先帝,没有违背妇德。先帝临终时,握着陛下您的手对我说:‘我的好儿子好儿后,现在就托付给你了。’陛下亲闻先帝的临终遗言,其言好像还在耳边。皇后此后没有听到什么过错,恐怕不能废除。我现在不能曲从,(如果这样的话),对上违背先帝之命,只希望陛下再三思考。愚臣违抗圣旨,罪该万死,只想不负先朝厚恩,哪里顾得上性命?”遂良把上朝用的手板丢在殿前,说:“我把这个手板还给您。”于是解开头巾叩头流血。皇帝大怒,下令把他拉出去。长孙无忌说:“褚遂良受到先帝临终重托,虽然有罪但不能施刑。”第二天,皇帝对李勣说:“册立武昭仪的事情,褚遂良固执不从。褚遂良是受到先帝临终重托的大臣,这个事情如果不行,应当暂且停下来。”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不应当问外人。”帝于是册立昭仪为皇后,把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为桂州都督。不久,又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