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检测及答案
语文试题
命题:梅洪建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紊乱 蓊郁 瓮中捉鳖 刎颈之交
B.骀荡 绐骗 贻人口实 怡然自得
C.娴雅 赝品 泱泱大国 妍媸毕露
D 累犯 累赘 危如累卵 劳累不堪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翊 刚腹自用 举家迁徒 事非经过不知难
B.松驰 一枕黄粱 心劳日绌 吃一堑长一智
C.拢络 裨官野史 想往光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陷阱 东施效颦 孺子可教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1876年,英商在上海铺了十几公里长的轻便铁路。这“没有马的车”惊动了腐朽的清政府, 的官僚认为它破坏了“风水”,竟花285000两白银,高价买下了铁路,然后把它拆掉了。
② 在中国统一大势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 起到了团结各族、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为合理 统一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
③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他救死扶伤的 品性,也体现在追求科学真理的执拗不屈上。
A. 愚昧 不但 而且 化解 仁厚 B. 愚笨 如果 就 解决 仁厚
C. 愚昧 不但 而且 解决 仁德 C. 愚笨 如果 就 化解 仁德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寒冷的风推开门硬生生地撞了进来,同时把他的老婆像刮起一片叶子似的刮进了屋。老婆的气是随着横冲直撞的风一起进的屋子。
B. 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加了不少,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C. 敌人早已得知他的威名,在他亲率大军深入时,敌人已退避三舍了。
D. 只因太平门外哭奠先帝之日,那些文武百官,虚应故事,我老汉动了一番气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9月1日,又一批方便民众、还政于民特色的行政法规开始实施,得到了众多媒体的一致好评。
B. 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确保司法系统公正执法,有效遏制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C. 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戴耀华近日在首届中国室内环境污染与儿童身体健康研讨会上披露,目前中国每年因装修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死亡的儿童约有210万,其中100多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与空气污染有关。
D. 泰国特别检察院第三刑事厅2日对4名泰籍“伊斯兰团”成员提出正式起诉,控告他们涉嫌勾结境外势力阴谋破坏国家安全、加入非法社团和建立犯罪组织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上海4所名牌大学近10年来出国留学2500人,学成回国的只占29%;其中360名自费留学者,学成回国的只有10人。
B.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C.人们也记得,米丘林进行植物杂交实验,被神甫攻击为“竟敢把上帝的果园变成妓院。”
D.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铁元素有新用途
一个国际科学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酸注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据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三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7、国际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是( )
A.本世纪20年代即已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并已在某些海域试验成功。
C.南极海域在地球海洋中最为“缺铁”。
D.硫酸铁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增加30多倍。
8、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
9、对铁元素的新用途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硫酸铁粉末倾倒入海洋,促进海洋微生物的生长。
B.把硫酸铁粉末倾倒入南极海洋,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
C.把硫酸铁粉末倾倒入海洋,促进海洋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D.把硫酸铁粉末倾倒入海洋,提高南极海洋海洋生产力,从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10、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的意义。
B.硫酸铁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海洋微生物的生长量,而且大量增加了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
C.向海中释放硫化放氟化合物,是用于随时显示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对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不起任何作用。
D.把硫酸铁倒入南极海洋,既可减缓全求变暖的速度,又成为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次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笨、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而不忠,而所谓贤而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乙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溺,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贾生《服鸟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既嫉之 嫉:痛恨
B、而欲反复之 反复:返回
C、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致:表达
D、亡其六郡 亡:失去
12、选出下列关于“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1)、卒以次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2)今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此不知人之祸也 (4)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A、(1)和(2)同,(3)和(4)不同
B、(1)和(2)同,(3)和(4)同
C、(1)和(2)不同,(3)和(4)同
D、(1)和(2)不同,(3)和(4)不同
13、对这两段文字的评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屈原遭流放,倍受打击,仍矢志不逾。
② 屈原对怀王的希望破灭,愚忠难以兴国
③ 屈原在《离骚》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忠君爱国的志向和感情。
④ 怀王不懂忠臣的职分,疏远屈原是受郑袖、张仪蒙蔽所致。
⑤ 怀王被杀,楚国被灭,是不知人善任而招致的灾祸。
⑥ 司马迁认为怀王不知忠臣之分(分,指作为臣子能言竿谏的职责)而致使国破家亡。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③④⑥
14、“同死生,轻去就”是什么意思?指的是谁?
答: 。
第II卷
四、(18分)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人君无愚、笨、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3)、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阅读材料,鉴赏诗歌,完成题目(共6分)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向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曾于湘中筵席上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诗为王右丞(王维)所作,至今梨园犹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
16、(1)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本来表达的是 。 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所唱的“红豆”表达的是 。
(2)、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有哪些寓意?(每答对一点得2分)
答:
。
17、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共6分)
(1)、 ,申之以孝悌之义, 。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
,厥有《国语》。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的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梦幻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象梦的美、痴的美……
⑤荒诞化、梦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了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创作的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⑥完全的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和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深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选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18、第①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什么?(4分)
答:
。
19、第4段中说“荒诞、幻化也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什么?(4分)
答: 。
20、第5段“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分两点概括指出这“间离”手段的作用(6分)。
答:(1)
(2)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几项是( )(4分)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真”,“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认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出来。
六 、 表达题 (共12分)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更耐人寻味的是,后人众口一词,认为这里是霍去病西征驻兵之地,为解决人马饮用,泉眼是骠骑将军以剑戳岩形成的。
② 隐映在参天古木间的曲径回廊、楼台亭榭别有意趣。
③ 飘空千条线,落地万颗珠。泉水自青石崖头凌空跌落,常年不断。
④而更有意趣的是这里有五眼泉水及东西两龙口的悬崖瀑布。“雷鸣峭壁四时雨,雪点危岩一炷烟。仿佛短虹山外挂,分明素练阁中悬。”
⑤明晃晃的利剑直仰着戳上去,清冽洌的泉水立即便哗啦啦地跌落下来。
⑥出山之后又汇成小溪,曲曲折折流经闹市,归入不远处雄壮的黄河。
答案为( )
23.以“希望”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添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希望
。
24.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得超过30字。(6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① 。
② 。
七、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出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人对他说……
要求:请你先在省略号处续写一句话,帮这个孩子把手拿出来,并告诉这个孩子他拿不出来的原因。并以你续写的内容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光华学校2004——2005学年度高三阶段检测试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wěn wěng wèng wěn B.dài dài yí yí C.Xián yàn
yāng yán D.lěi léi lěi lèi )
2.D(A.自翊(诩) 刚腹自用(愎) 举家迁徒(徙)B.松驰(弛) 一枕黄粱 心劳日绌(拙)C.拢络(笼) 裨官野史(稗) 想往光明(向))
3.A(“愚昧”偏重于精神、认识;“愚笨”偏重于智力。这里官僚精神认识,应当用“愚昧”。“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如果……就”表假设关系,这里应为递进关系。“化解”有一个过程,一般采用怀柔的方法;“解决”则不一定体现这两点。“仁厚”指仁爱厚道,心肠好;“仁德”指施行的一种德政。对医生应当用“仁厚”。)
4. B(“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外部行动。)
5. B(A.缺“具有”,与“特色”相照应。C.应为“因装修污染引起的”,“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D.“提出”多余。)
6.D(A项分号应为逗号。B项冒号去掉。C项句
7正确答案:B评析:题干中“可行性的依据”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二是局部范围内的试验已获得成功
8正确答案:C评析:A表述错误,“南极海域”暂时还没有“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B表述错误,“南极海域海洋生产能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只能“减少”--降低增长幅度;D“可吸收温室气体”并不是在“海洋生产能力提高后”。
9正确答案:D A、B表述的都是“硫酸铁粉末”的作用 C项不是本文变的主要内容。
10正确答案:D 评析:D项中“成为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仅仅是猜测性的结论,不是一种事实。
11、B 12、B 13、B
14、把生和死看得等同,把放逐和做官看得很轻。指贾谊(贾生)
15、(1)当国君的人,不管他的才智品德如何,都想任用忠臣、贤才为自己效力。(2)希望君主最终(一下子)醒悟,全部改变政治上的弊端。(3)又责怪屈原,凭他的才华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收容他呢?何必令自己这样(投水)呢?
16、(1)爱情(或友情);故国(故居、家国)之思(2)A:具体的时节,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B:象征两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C:象征大唐在安史之乱之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了家国之痛。
17、(略)
18、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19、现实生活(世俗生活)
20、(1)给作者留下创作的自由(2)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的自由(给读者留下二度创作的自由)。
21、B、D、E
22.②④③⑥①⑤
23.答案示例:希望既然是来自于昔日的旧梦,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这希望显得那么虚幻无力,因而它也就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这就使得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或:希望是诗人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这就是使得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或:希望是虚幻无力的,因为它是诗人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因而它也就不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这就使得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24.参考例句: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做奔腾的活水去摧山坼地去投奔江海。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