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测试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粗糙(zào) 发酵(jiào) 潜(qián)移默化
B.深邃(suì) 朱拓(tà) 煊(xuān)赫一时
C.剽(piāo)窃 机杼(zhù) 卓(zhuó)有成效
D.便(biàn)宜 罗绮(qǐ) 矫(jiǎo)枉过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端详 人才倍出 屠戮 山清水秀
B.誊抄 仗义执言 干坼 甘败下风
C.熨帖 凭心而论 廖廓 厉兵秣马
D.梦魇 莫明其妙 偏裨 卑躬屈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把如此深厚的感情 在我的歌声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
②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 国有资财。
③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 革命文物。
A.贯注 侵吞 搜集 B.灌注 鲸吞 收集
C.贯注 鲸吞 收集 D.灌注 侵吞 搜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刘同志满怀激情,焚膏继晷,历时五年,终于写出了这部洋洋百万字的小说。
B.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C.近年来文艺舞台的繁荣,呈现出百花齐放,陈陈相因的景象。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是来自埃及和东方。
B.以损人利已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已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不断产生着难测的变化。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登上城头,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了。只见 分外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①长城依势而筑,雄立峰脊;②依势而筑的长城,峰脊雄立;③城墙巍峨,垛楼高耸;④巍峨的城墙,高耸的垛楼;⑤阶道宽阔起伏;⑥宽阔起伏的阶道。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道同,河间人。其先蒙古族也。事母以孝闻。洪武初,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出为番禺知县。番禺故号烦剧①,而军卫尤横②,数鞭辱县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同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民赖以少安。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其兄弟因怙势为奸。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县民悼惜之,或刻木为主祀于家,卜之辄验,遂传同为神云。当同未死时,布政使徐本雅重同③。同方笞一医未竟,而本急欲得医,遣卒语同释之。同岸然曰:“徐公乃亦效永嘉侯耶?”笞竟始遣。自是上官益严惮,然同竟用此取祸。
[注]①烦剧:事物多而杂乱。②军卫:防守一方的军士。③布政使:明代官名,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蒙古族也 先:祖先 B.前令率不能堪 堪:胜任
C.亮祖破械脱之 械:脚镣和手铐 D.后使者甫到 甫:刚刚
8、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以威福撼同 ②辄巧诋以罪
③条其事奏之 ④帝不知其由
A.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其”也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也相同
9、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同)事母以孝闻
B、亮祖不能屈(道同)也
C、(道同)条其事奏之
D、(道同)复使使宥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道同严正刚直的一组是
①非理者一切抗弗从②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③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④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⑤县民悼惜之⑥遣卒语同释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同作番禺知县,不像以往县令那样处于被动局面,而是严明执法,抗拒当地军卫横行霸道非理之事,使当地能稍微安定。
B.道同严惩不法土豪,当时权贵朱亮祖受土豪家贿赂,置酒召道同说情,道同严词拒绝。后来朱亮祖擅自放了土豪,还借他事打了道同。
C.富民罗氏娶朱亮祖的女儿,他们兄弟依仗权势做坏事,道同追究惩处他们,朱亮租又把他们抢了回去。道同把朱亮祖所为上奏朝廷。
D.朱亮祖先劾道同讪傲无礼,帝遂派使臣诛杀道同,后又因道同奏章而悟,又派使臣前去宽恕道同,但道同还是在后使者来到之前被杀害。
三、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节选)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古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阏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为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观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经·七月》中有“切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豳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12.“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这里所说的“具有天文背景”的含义是
A、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参商二星不会同时出现在天宇的知识
B、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源于对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的观察
C、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形成过程中受到与参商二星有关传说的影响
D、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善于把有关的天文知识当作民间传说的背景
13.文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
A.观天象以安排时间
B.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D.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14.下列四种天象中,与其余三种含义不同的一种天象是
A、参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
B、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与东方
C、 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
D、斗七星的斗柄连线指向东方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
B. 子午线的测量,椟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C. 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
D.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第II 卷(共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名著的遭遇 李洁非
文学名著,总是吸引影视改编者的注意力,然而,改编得好的偏偏又很少。
文学名著作为叙事艺术精品,给影视剧的编导预备了坚实的基础,能令其事半功倍,所以中外很多影视编导都打它的主意,是很自然的;但是,由于文学名著自身的艺术复杂性,以及大多数编导的方方面面的个人修养与文学名著的艺术精纯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改编的成功率历来偏低,这也是很自然的。
以四大古典名著所改编的电视剧为例,假原著的巨大影响,当初它们的播出都曾轰动一时,但好景却不长。特别是《红楼梦》和《水浒》二剧,照理说,其原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数一数二的杰作,艺术养料最丰,然而恰恰是由它们改编的电视剧,最失败,播出时频遭讥疑,之后几乎杳无踪影,随即被淡忘。
倒是最早改编的《西游记》,得到了一些认可,多年来不时有重播。究其原因,虽然跟电视剧的编、导、演各方的努力和表现有关,但其实最主要的却是《西游记》小说原著本身,在四大古典里面,故事的意蕴和人物的意蕴,都是最简的,改编者把握起来,犯错误或者走形失神的机会不太多。
今年春节,忽见重拍之数集《西游记》在电视中播出,颇感诧异。于是观之。但不数集,我即生出狗尾续貂般的无聊感来。字幕上所谓“原班人马”显然名不副实,八戒、沙僧二位演员均已易人:况且,即便真是“原班人马”又待如何?看着唐僧、悟空、观音等面生赘肉、身手见缓的模样,我只作“既有当初,何必今日”之想。一是运用大量电脑特技,来加强打斗及神魔场景的表现;一是在剧情上脱离原著,由策划和编写人员自出心杼,增添若干情节。前者我以为思路没有错误,眼下已近21世纪,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影视创作,完全不应是有争议的问题,但像新版《西游记》这样,条件并不成熟却勉强为之,以至于生硬幼稚者,我觉得就反为不美。却年底,在影剧院欣赏好莱坞大片《星球大战》,里面的电脑特技令人叹为观止,有再造世界般的神奇。有此印象,再看新版《西游记》,两相对照,后者的草率与粗糙真可以说昭然若揭!其间,资金不足可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不过,我仍然感到,两者艺术态度上也有巨大差距。条件明明不具备而刻意为之,其动机不能不令人生疑——只怕是艺术创新的价值有限,而招徕看客的嫌疑倒更重一些吧?
至于新版《西游记》对原著情节的改动,原则上并非不可——只要改得合体、有度和足够聪明。可我所发现的改动,大抵都既不合体,也非有度,更不聪明。有一集,即叙述唐僧等受厄于如来金鹏的那一集,平空冒出了一个“孔雀公主”,居然以“纯情女郎”面目缠缠绵绵地穿插其间,对唐僧频送秋波。我直觉中即感到此一人物及其身上的种种信息,很是稀奇古怪,绝非原著可能有:一查,果系杜撰。诸如此类的笔触,我无意责其大胆,惟觉改编者头脑有些混乱。新版电视剧《西游记》,的确打上了90年代以来中国蓬勃兴起的市场化文化的印记。对它,我们只宜这样理解,若过多地考虑什么“文学名著改编”这类的问题,倒有点多余了。
(节选自《书摘》2000年5期)
16. 为什么说“文学名著,总是吸引影视改编者的注意力”?(4分)
答:
。
17. (1)本文第三、四两段分别评论了根据名著所拍的三部电视剧,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3分)
答:
。
(2)本文第三段明确说“以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为例”,但为什么下文却只列举了三部,而没有举出《三国演义》?(3分)
答:
。
18. 作者在第五段所说“狗尾续貂”一语,(1)具体指什么而言?(2)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4分)
(1)
(2)
19.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从第一段所说“改编得好的偏偏又很少”一语来看,作者似乎并没有全盘否定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但从下文的叙述及举例看,作者其实并不承认在这方面有成功的先例。
B. 本文对新版《西游记》电视剧的拍摄中的过分市场化取向颇有微词,认为这是该剧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C. 作者认同名著改编电视剧这种文化快餐现象,但不赞成在电视剧拍摄中运用电脑特技和对原著情节进行改动。
D.
本文评论新拍《西游记》的相关篇幅占的比重大,是由于它的问题更多更新更典型,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可使行文重点更突出,针对性更强,详略更加得当。
E.
本文用运了对比的手法,如将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对比,将已拍成的有关名著电视剧相互对比,把同一句著电视剧的新旧版对比,使说理更加鲜明。
五、(27分)
20、请默写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
。
21、联系第一卷文言文的内容,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番禺故号烦剧,而军卫尤横,数鞭辱县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
译:
。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 商女:歌女 《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此指亡国之音。)
(1) 第一句描写秦淮河的夜景有什么作用?
(2)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23. 根据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供需见面会传出的信息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4分)
2000年12月10日,“北京地区2001届毕业研究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开始举办。
参加此次招聘会的北京用人单位近180家,其中高科技企业约占40%;高校和科研单位约占22%,大中型国有企业约占16%,共能提供5500多个就业岗位。据了解,北京市2001年共有毕业研究生近1万人。
记者在招聘现场还了解到,北京一些区县乡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司法机关,在京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对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层次研究生有旺盛需求。同时,为支持西部建设,大会邀请了西部部分省区聘人单位免费参会。
鉴于北京生源供需现状,京城很多用人单位开始将目光转向京外生源。
答
(不超过15字)
2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1)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我们仿佛觉得我们找到一个朋友;再一次读 ,
。
(2)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
,
。
25、把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组排比句。(4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她。
六、(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他的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
贝尔纳的答案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围绕贝尔纳的答案,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情感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A(糙cāo)2.D(A倍-辈;B败-拜;C凭-平)
3.D③“贯注”只指“精神、精力”集中,这里“灌注“是一种比喻用法;②“鲸吞”,指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个人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
4.A
5.C(A句时间状语的结构不完整,应当为“当……时。B句“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改为“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的财富”D句“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改为“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使飞机坠毁。”)
6.B(注意陈述角度和句式的协调一致。) 7.B(忍受)
8.A(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其”,一个是“他的”意思,一个是“其中的”意思。) 9、D(应为
“帝”)10.D
11.C(富民罗氏送美女给朱亮祖)
[附译文]
道同是河间人,他的祖先是蒙古族。道同侍奉母亲因孝敬闻名。洪武初年,被推荐任命为太常司赞礼郎,调出作番禺知县。番禺此前以事务杂乱难理闻名,而且防守当地的军士尤其蛮横,他们多次鞭打羞辱县中的副佐官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能忍受。道同执法严明,不合道理的事情一律抗拒不听,人民依靠他这样才稍微安定了。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他多次用权势想左右道同,道同没有被动摇。有钱有势的几十个恶霸压低价格购买集市上的珍宝物品,他们稍不如意,总是用各种罪名诬陷人。道同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给他们加上脚镣和手铐,各个恶霸的家人争着贿赂朱亮祖求他给免罪脱身。亮祖设酒席召来道同,语气和缓地说这件事情。道同声音严厉地说:“您是大臣,怎么受小人的役使呢?”亮祖不能使他屈服。有一天,亮祖打破了那些恶霸的脚镣和手铐把他们放走了,他还借着别的事用板子打了道同。一个姓罗的富民,送美女给朱亮祖,他们兄弟于是依仗
权势作坏事。道同还是追究惩处了他们,朱亮祖又把他们抢回去了。道同郁积不平之气,分条陈述朱亮祖的坏事上奏朝廷。道同的奏章没到,朱亮祖揭发道同讥讽傲慢无理的情况的奏章先到了。皇帝不知其中的原因,于是派使臣诛杀道同。正赶上道同的奏章c到了,皇帝才明白了,认为道同的职位很低,却敢于指出大臣不法的事,他这个人耿直可用,又派使臣宽恕道同。两个使臣同一天到达番禺,后面的使臣刚到,道同已经被杀了。县民哀悼痛惜他,有的人刻本做成牌位在家中祭祀,问卜事情总是应验,于是传说道同成了神。当道同未被杀死时,布政使徐本向来敬重道同。一次,道同正打一个犯法医生的板子,还没打完,可是徐本急着想要找那个医生,派了士兵告诉道同释放他。道同严正地说:“徐公竟然也效法永嘉侯吗?”打完了板子才送走那个医生。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终究因此召来了灾祸。
12.A 13.C 14.C 15.D 16.作为叙事艺术精品,基础坚实,改编者可以事半功倍。
17.(1)名著改编为电视剧的成功程度,取决于编导者个人的相关修养与原著的艺术复杂性(精纯性)之间的吻合程度。
(要点:电视剧成功与否取决于编导者对原著的理解深度。)
(2)三部名著电视剧已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说清,不必再重复举例。
(或:《三国演义》电视剧作为例证较之另外三部不够典型)
18.(1)新版西游记较之旧版艺术品位更低(或:更加等而下之。)
(2)“原班人马”名不副实运用特技生硬幼稚(或草率粗糙;或哗众取宠;或浮躁浅薄)
(3)对情节胡乱编造(改编不负责任;或随意杜撰)
(4)打上了市场文化印记(或市场文化色彩浓厚)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9. A C
2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1、番禺此前以事务杂乱难理闻名,而且防守当地的军士尤其蛮横,他们多次鞭打羞辱县中的副佐官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能忍受。
22、(1)点染凄迷的气氛,衬托时风的淫糜。为表现主题作铺垫。(2)讽刺(谴责)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23. 北京毕业的研究生今年供不应求(缺“今年”减1分,体现不出“供不应求”减2分)
24、(1)再一次读这本好书,仿佛又同老朋友重逢;(2)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25、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
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渲染;
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26.作文评分标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