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基础调研考试

2014-5-11 0:11:56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基础调研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

A.依  玫  拜  焚膏继  岿然不动

B.驾  名  帖  坚贞不  瑕不掩

C.旗  华  吞  披斩棘  渭分明

D.绝  装  热   发难数  勤能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气概   不名一文  共商国是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安祥    铤而走险  谈笑风生  有志者事竟成

C.喝彩   言简意赅  再接再厉  事实胜于雄辨

D.陷阱   金碧辉煌  迫不急待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C)

A.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C.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总结开局得与失,得出了三条经验与教训:要有敢打敢拼、压倒对手的气势;要做到知己知彼,打好竞赛场上的信息战;部分项目应对困难的准备和临场应变经验不足。

D 由《中学生》杂志社组织的第二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日前在京颁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指导了这次作文比赛。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①无论国际风云如何     ,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不变。

②要查清国有企业目前的财政状况,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大肆     国家财产。

③      去年江水泛滥的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A.变幻   侵蚀   由于     B.变幻    侵吞    鉴于

C.变换   侵吞   由于     D 变换    侵蚀    鉴于

B(“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所以选择“变幻”。“侵蚀”意为“逐渐侵害使变坏”,“侵吞”意为“暗中非法占有”,所以选择“侵吞”。“鉴于”与“由于”,从表原因的角度看,用法基本相同,“鉴于”有“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的用法,“由于”没有,句中的“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是“采取措施”的前提,辨析可从句子间的逻辑联系入手,应选择“鉴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国务院及时地发出制止的通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制止。

B.当代社会高度重视人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年,他虽然颇有才华,但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C.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D.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与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已达成联合进行火星探测,并制定了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目标是今后30年左右实现载人火星登陆。

B.2004年8月14日是奥运开赛的第一天。这一天,中国健儿共戴上了4顶古希腊桂冠,创造了中国人在历届奥运会上首日的最佳成绩。

(成分残缺,在“探测”后加“的协议”)

C. 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的作用日益重要。能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已成为实现我国对外经贸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

D.由于越南近来又有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死亡,为防止禽流感不再传入我国,保护前往越南人员的健康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向公众推荐5项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不容忽视的微细尘埃

   尘埃无处不有,虽然它们的个体很小,但汇聚起来威力却不小。据记载,北美大陆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一次沙尘暴中,狂风将美国平原的泥土大量向东吹去,有难以估计的牲畜被尘埃窒息而死。尽管如此,尘埃的积极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尘埃粒子,能够将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拦截,使其进行有规则的发散,这样,才会使天空呈现蔚蓝。在太阳升起和降落时,由于阳光穿过较低层空间,空气中的尘埃密度大,并伴有水汽,可以吸收和反射阳光中的黄色和红色部分,因此,这时看到的太阳呈现橙色、红色和黄色。气象学家指出,在降雨时,每一个雨滴都必须有一颗尘埃参与,以它作为核心,水汽在其周围凝结,形成云、雾,在由云层形成雨点。若是纯净的空气中没有尘埃的存在,水分子无所依附,就不能形成雨滴降落。此外,阳光在射向地球的时候,因受到尘埃的吸收和反射,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现代科学发现,有的尘埃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被称作“尘炸”。据分析,能够产生尘埃的物质有粮食粉尘、砂糖、奶粉、咖啡、金属粉末以及其他非金属粉末等。物质发生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物质分散得越细,颗粒越小,它的表面积就越大。与具有固定面积的物质相比,接触空气、吸附氧分子多,氧化和放热的过程都很快,反应性能就更活泼。当其中的某一质点被火点燃,就会发生连锁反应,产生爆炸。此外,易爆尘埃的颗粒越细、浓度越大,它所产生的爆炸力就会越强。当粉尘含量低于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不会引起爆炸。物质形成“尘炸”,还和诱因、速度等因素有关。产生“尘炸”的诱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摩擦冲击以及电器设备或静电产生的火花。

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尘埃已经成为一种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流行病学家对尘埃进入人体后的机理进行研究后指出,人们在呼吸时,每次大约要吸入50万个浮游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的身体后,可以一直进入肺部深处,并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它会导致发生炎症,产生黏液,使人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除此之外,浮游微粒还可以向肺部传送化学污染物,而且在传送过程中,可以加速一种叫做游离基的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加剧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入人体内的浮游微粒尘埃,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及建筑、装饰材料中的化学成分。资料表明,在我们生活环境内排放的浮游微粒70%来自人为因素。另据调查,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都与浮游微粒的增减有关。

7.下列对尘埃积极作用的理解,表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A.天空呈现蔚蓝是太阳光中的光柱受尘埃拦截的结果。

B.每一个水分子中有一颗尘埃,才会形成云、雾,最后形成雨滴。

C.空气中的尘埃密度变化使太阳颜色发生变化。

D.尘埃能够吸收和反射射向地球的阳光,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而茁壮成长。

8.下列对“尘埃”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砂糖、面粉、铝粉、铁粉、咖啡、干奶粉等都是能产生“尘炸”的物质。

B.易爆尘埃分散得越细,颗粒越小,表面积就越大,反应性能就更活泼,产生“尘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C.“尘炸”的威力与物质分散的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大,尘埃的浓度也就越大,“尘炸”的威力也越大。

D.产生“尘炸”的诱因最主要的是摩擦冲击以及电器设备或静电产生的火花。

9.下列对第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生活环境内排放的浮游微粒70%来自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等人为因素,因而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治理,减轻浮游微粒的危害。

B.空气中的浮游微粒进入人体肺部后,就使人体发生炎症,甚至导致生命的终结。

C.浮游微粒在向人体肺部传送化学污染物的过程中会快速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游离基。

D.人们发现,在现代城市中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就是尘埃。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机器的维护保养,不过度使用机器,防止摩擦起火是防止“尘炸”的一种有效方法。

B.只要粉尘含量超出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会发生爆炸,所以,我们要随时测量粉尘含量是否超出大气含氧量的一半。

C.在容易产生“尘炸”的厂房车间内,配备足够的通风设施,可以降低尘埃的浓度,从而防止“尘炸”的发生。

D.如果我们通过治理,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中浮游微尘的数量,就能大大地降低哮喘病、肺病、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 ,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生。”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生,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          校:计较

B.异或见,引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改变

D,其性如此          度:推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就宽车中认之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惭负长者,随刑罪

  嬴闻如姬父为人

C.见父老慰以农里

若能以吴、越众与中国抗衡

D.故吾惧死也

秦王恐破璧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容。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他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用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译文:                                   

(2)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译文:                             。

(3)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译文:                                     。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论语》)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陶公祠的菊花

  ①江水是黄菊色的,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凋谢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花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黄菊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黄菊色的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年认为应该流传后世的文人们的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壮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而且,也做过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弯躬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高丈许,鸟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之气,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王恺斗富让奢侈之风登峰造极。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至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腐朽王朝的污浊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老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我不是苏东坡,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一个生气老人的味儿。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孤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悠悠岁月。

⑦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东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肃杀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18.第②段中有一句话说:“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

 (1)这里为什么用“依然”一词?(3分)

                                              

 (2)这句话中“菊花黄的意韵”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19.第④段最末一句说“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

20.第⑤段说陶公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意,这种影响实际包括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

                                      。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的开头从“江水”入手,不仅揭示出“菊花”这一线索,而且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B.作者说“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这样说,目的是想借陶公都不能免俗来说明当时社会风气之恶劣。

C.文章结尾作者“问菊”:“陶公安在?”表达了作者对陶公的追思和哀悼,也表达了因陶公精神绵延至今的一丝慰藉。

D.本文从自己来到陶公祠的感受写起,继而介绍陶公种菊的志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在回到陶公祠。全文既表达了一种崇敬,也流露了深深的遗憾。

E.作者以菊花贯串全文,但“菊花”的含义比尽相同,有时它作为一种象征,有时它仅指客观实物。

六、(12分)

22.以“逃逸救生塔”为陈述对象重新组合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改后要语句通顺。(4分)

  为满足载人航天的需要,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传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基础上,在其顶部又加装了高八米的逃逸救生塔,它形状类似一个细长的避雷针,在其上端又装上一组侧向推力发动机。

                                          

                                        

                                     

 23.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本报北京8月22日讯  今天,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枚基于第三代移动通讯TD——SCDMA标准的3G手机核心芯片。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标志中国通信核心芯片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我国手机芯片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外国通信公司垄断的技术壁垒。

   这一芯片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体积、集成度、功耗和相关的软件系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目前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3G核心芯片。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建的高科技企业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是这一芯片的创造者。展讯公司与大唐移动公司共同开发了TD——SCDMA手机核心软件,并即将与大唐移动、科泰世纪合作开发3G手机操作系统。

  

  

24.某地拟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棵千年古柏正巧处于高速公路必经之地,须加以砍伐。各界人士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修改设计方案。请根据下列人物身份,分别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6分)

  (1)植物学家说:                             

  (2)历史学家说:                               。

  (3)美学家说: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指导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惟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成石头吗?”汉钟离答曰:“会,但那是3000年之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000年后本想靠着一块金子来度日,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头,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法术万万学不得!”

  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金”的法术——他刚一拒绝,便成了仙。

  以上是一则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中,企盼能学会“点石成金”的人可谓多矣!请以“拒绝与获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调研考试答案

1.C

2.A

3.C

4.B

5.D

6.B

7.D(A尘埃拦截的是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 B“每一个雨滴都必须有一颗尘埃参与”,但“水分子”中没有尘埃,只是“依附”尘埃而已。 C太阳出现不同颜色是人们看到的,而太阳本身的颜色不会因地球空气中的尘埃而发生变化。)

8.C(应该是“颗粒越小,尘埃的浓度也就越大,‘尘炸’的威力也越大。”)

9.A(B一要“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二是使肺部发炎。 C是“加速”游离基的产生”。 D“尘埃”只是污染物的一种,并非唯一。)

10.B(只能是“可能发生爆炸”;要随时测量的应是大气中的“含氧量”。)

11.D(应是气量、胸襟)

12.B

13.C(排除②④)

14.D(“朝会”意为上朝,应是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

15.(1)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2)用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

(3)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

16.(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因为在诗人的眼前所呈现的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弯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蓝天幕上悬挂着的一张精巧的银弓。所以诗人才会脱口而出,赞美这夜的可爱。)

17.(1)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2)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3)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8.(1)已是菊花败萎季节,本不该有菊花的意韵,但我还是感到了菊花的意韵,所以用“依然”一词。

  (2)黄菊色的阳光,被黄菊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风中散荡的菊花般的幻想。

19.这么多年了,陶公的气节精神,应该在后世发扬光大吧。

20.①一是陶诗具有看似散缓而实在奇趣的诗风

  ②二是陶公一身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影响了后代文人。

21.B(想做官是想改变社会,不是不能免俗)

C(作者的“陶公安在?”是感叹陶公精神没有被继承发扬)

22.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逃逸救生塔,是为满足载人航天的需要,在传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顶部加装的,它高八米,形状类似一个细长的避雷针,上端还装有一组侧向推力发动机。

23.首枚3G手机核心芯片问世

24.示例:(1)植物学家说: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柏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遗传的绝好的样本。

     (2)历史学家说: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柏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

     (3)美学家说:不能砍!千年古柏的挺拔虬劲的风姿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具有无可替代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