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三

2014-5-11 0:11:57下载本试卷

模拟试卷三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bì)美  接(qiè)  俯首(tiē)耳

B.(guān)冕  (xiè)渎  不卑不(kàng)

C.(jī)首  (wò )旋  令人(zé)舌

D.(pāo)析  (yàn)品  (xiān)为人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诬告  缜密  恪守  诡计多端

B.肆业  寒暄  枯燥  卑躬屈膝  

  C.报歉  提纲  部署  陈词烂调  

  D.零售  殉职  秘诀  相形见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通过合理调配和技术改造,      提高了,大伙的干劲更大了。

  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的各项       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③天,还是阴沉沉的,      有几粒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

  A.工效 用工 偶尔  B.工效 佣工 偶尔

  C.功效 佣工 偶然  D.功效 用工 偶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

   A.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真有点乐不思蜀

  B.北大荒虽然地老天荒,经过农垦战士的开发,已成商品粮基地。

  C.新产品的研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出了不少主意.仍然屡试不爽,只好请教张总。

  D.文如其人,唯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会有干干净净的不朽的文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经过美国的连续轰炸打击,使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已基本土崩瓦解。

   B.为增强社会各方面对药品价格的监督力度,国家将健全并建立药品市场价格监测管理制度。

   C.综合能力考试以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考核内容、考生的作答范围和方式,不仅涉及到事实问题,也涉及到价值问题。

   D.昨天,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女罪犯小说作家与最近发生的一起案件的瓜葛。

  6.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

    弯弯的森林小道上,守林人停下来,把我领到一棵参天的古树边,用深沉的眼光在告诉我什么。于是,我抬起头,突然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是—棵遭到雷火劈伤的古树,

           那些冷冷的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A.树枝丢失了一大半,树顶被削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

  B.树顶被削去了,树枝丢失了一大半,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

  C.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树顶被削去了,树枝丢失了一大半。

  D.树枝丢失了一大半,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树顶被削去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7一10题。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范·帕坦,发明了一种利用多层染料薄膜仿造植物光合作用过程转换太阳能的方法,其光电转换效率有望提高至50%,为更加有效开发利用太阳能闯出一条新路。范·帕坦解释说,当光波照射在植物上时,植物叶绿素可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光能经分子间的传递作用到达反应中心并在那里发生光化学反应,整个 光合作用过程实际上表现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他表示,植物对光能有很高的转化 效率,而染料薄膜光能利用法正是采用了类似的原理改善了光能利用率,该技术一旦成熟, 将比目前使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板操作更简便、价格低廉、转换效率高。洛斯·阿拉莫斯国家 实验室的人工光合作用光电转换装置,由附着颜色各异的染料薄膜的玻璃片和半导体材料 组成,其中每一种颜色的染料层只能吸引光波中特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由于玻璃片上覆盖 子多种染料薄膜,吸收的光谱几乎囊括全部可见光,故玻璃片在阳光中呈黑色,当光子触及 染料分子时,分子吸引相应波长的光子并转变为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随即又将能量传 送至邻近的低能分子以恢复其原稳态,通过这种方式,光子的能量便经由染料层送入半导 体,再转为电能贮存起来。

7.根据文章,对“染料薄膜光能利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新发明的光电互相转换的科学方法。

B.与光学作用过程相类似的将太阳能高效率地转换为化学能的方法。

C.模仿光合作用原理将太阳能高效率地转换为电能的方法。

D.与目前的硅太阳能电池板原理、作用、效率完全不同的太阳能利用的方法。

8.加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方法比旧方法,光电转换效率增加了50%。  

 B.新方法可以将光能的50%转化为电能。

 C.在光电转换的过程中,新方法的工作效率是旧方法的两倍。

 D.在光电转换的过程中,新方法获得的电能将是旧方法的两倍。

9.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美国由于发明并使用染料薄膜光能利用装置,其光电转换效率已提高至50%。   B.染料薄膜光能利用法利用光能的效率远远超过植物对光能的转化效率。

C.目前的染料薄膜光能利用装置比硅太阳能电池板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转换效率高。

D.玻璃片上覆盖多种染料薄膜,就可以使吸收的光谱几乎囊括全部的可见光。

10.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硅太阳能电池板借鉴光合作用的原理,曾经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科学方法之一。

B.人工光合作用光电转换装置由于染料薄膜是其重要的组成材料,所以又称染料薄膜光能利用装置。

C.染料薄膜光能利用装置其光电转换的过程是,先由染料分子对光子进行吸收、转化等,而后光子的能量被送入半导体,再转为电能。  

 D.一种颜色的染料层只能吸收光波中特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而植物叶绿素则可吸收  不同波长的光能。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l~15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蜮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附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古如此!陵初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一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推堕附马河中,溺死;宦骑。亡:逃跑。

B.子卿妇年少,闻已嫁矣。更:又一次。

C.子为父死,亡所。恨:遗憾。

D.自已死久矣。分:料想。

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武使匈奴明年         子卿不欲降

  诏使孺卿逐捕         王必欲降武

 A.两个“使”字不同,两个“降”字相同。  B.两个“使”字不同,两个“降”字也不同。

 C.两个“使”字相同,两个“降”字也相同。 D.两个“使”字相同,两个”降”字不同。

1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称代对象,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

(1)足下虚心欲相待  (2)且陛下春秋高

A.(1)苏武  (2)汉帝

B.(1)汉帝  (2)单于

C. (1)单于  (2)汉帝

D.(1)李陵  (2)苏武

1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李陵说降苏武理由的一组是  (  )

 (1)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2)信义安所见乎?

(3)人生如朝露。   (2)陛下春秋高。

(5)安危不可知。  (6)子卿壹听陵言!

A. (1)(2)(4)  B. (2)(4)(6)  C. (2)(3)(5)  D.(3)(5)(6)

1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评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在“武使匈奴”的第二年所以“不敢求武”,依王先谦说法,是“愧见武”。

B.李陵说降,先言苏武家人的不幸,以绝其归汉之思;后言自身异志的前因后果,欲将心比心,图以情动之。

C.从苏武对李陵劝降的答语可以看出,苏武的拒降忠汉,一是知恩图报,二是忠君传统。

D.节选的文字是将苏武的忠看与李陵的叛国对比展现的。今天看来,苏武的报恩、忠  君未免狭隘,但这正是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的基础也是途径。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子卿尚复谁为乎?

  译文:                               

  (2)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马 嵬 驿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用典是古代诗词的常法。这首绝句语虽平常,但多处用典。你认为用了哪几个典故?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感叹爱情的诗,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将进酒》)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小葱青青

(1)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2)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儿蓝花的棉袄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3)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4)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了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5)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会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青二白”等等诱人的词句。

  (6)她极少说话。说,也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着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7)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的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子上哪来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 

  (8)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9)“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10)她轻轻地摇摇头。  

  (11)“为啥?”大姐姐一怔。

  (12)“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分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14)“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您帮俺看看这个。这是俺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下取出两个塑料袋包着的小本子,递给女老师。

  (15)女老师接过本子,一下子惊呆了,本子上下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16)“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17)“俺今年15啦,住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18)“爹娘呢?”“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去,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娘在家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19)女老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它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20)“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21)“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22)女老师把小妹妹楼得更紧了。

  (23)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了,那葱更青。

   (24)……

  (25)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临走前,她给女老师送去了一篮子小葱。那葱洗得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26)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27)啊,小葱青青……

19.第7自然段描述的内容是               。(不超过8个字)(2分)

  这一段的作用是                 。(不超过16个字)(2分)

20.文中两次描写女老师的同一个动作,第一次“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是因为                   ;(不超过20个字)第二次“女老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则是因为                  。  (不超过20个字)(6分)

21.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断,从小妹妹遇上女老师到小妹妹考上县师范的两年间。小妹妹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答:                                

 

                    (不超过30个字)(4分)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第5自然段用“换了别人”,“一定会放声叫好”的内容是为对比反衬小妹妹的纯真、善良。

  D.第8自然段中,借助“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这一神态描写,写尽了小妹妹此时此刻乞求帮助却又难以启齿的复杂心态。

  C.文章的主旨是借帮助小妹妹摆脱辍学困境一事赞扬女教师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D.选择“太阳”、“雪”、“葱”作为背景材料,目的主要是以其正面衬托小妹妹的人格和品性。

  E.“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了,那葱更青。”既写实,又预示着小妹妹和女老师命运前景的美好。

  F.“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这是女老师和小妹妹为获得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成功而激动。  

 六、(12分)

 23.用“××说”(如“妈妈说”)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句式字数要求跟例句相同。(4分)

  奶奶说我是一颗小小的开心果,总能使她满是皱纹的脸,绽开欢乐的花朵。

                                    

 24.根据下段文字的内容,为之拟一个—句话标题。(4分)

   在过去的千年间,黄土高原的人口由每平方公里数1.5人增长到42.2人,人口增多,不得不毁林造地。历代统治者也不断砍伐森林建造宫殿。秦始皇建造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不知使多少青山变成荒山。以后森林更日益减少。到了近代,由于滥砍滥伐,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处荒山秃岭,沟壑纵横,草木不生。结果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单以华池县为例,水土流失面积占78.9%,每年流失沃土l 930万吨,相当于冲走4厘米厚的表土。泥沙冲入黄河,使黄河浊浪滚滚,河道淤积,不时改道和泛滥,成为中国有名的害河。

                            。(不超过20个字)

 25.请根据所提供的表格.补齐下面一段文字,讲清新加坡华人家里用语的实际情况,所补文字不要出现百分比或其他数字,不超过35个字。(4分)

新加坡华人用语统计表

普通话(华语)

方言

英语

普、方兼用

普、英兼用

56%

10%

17%

3%

7%

  注:7%未填家庭用语

新加坡                                

                                   

  因为英语是新加坡的主要官方语言,所以相当一部分华人家庭使用英语或英语、华语兼用。

七、作文。(60分)

26.社会发展需要超越,科技进步需要超越,刷新记录是一种超越,战胜自己是一种超越,解放思想是一种超越……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事业上无处不存在超越。超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一次又一次超越中我们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或许你有关于“超越”的难忘记忆,或许你有对“超越”的独到见解,或许你有关于“超越”的诸多感慨,或许你正处在一次新的“超越”中。

     请以“超越”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但必须有真情实感;可以自拟题目,也可以以“超越”为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8分)

 1.B。

 2.D。 A“鬼”应为“诡”;B“肆”应为“肄”;C“报”应为“抱”,“烂”应为“滥”。

 3.A。

   4.D。 A中“乐不思蜀”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再回到原有环境中去。B中“地老天荒”指时间长久。C中“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5.C。A缺主语;B先“建立”后“健全”;D“女罪犯小说作家”有歧义。

  6.B。观察事物应当先看整体,因此“树顶”一句在前,空白后说的是“枝桠”,因此“枝桠”一句在最后。

  

  二、(12分)

  7.C 8.B 9.D 10.A

  三、(15分)

  11.B 12.B 13.A 14.C 15.A

  四、(15分)

  16.(1)你这样做又究竟是为了谁呢?

    (2)假如能够有机会牺牲己命、效忠国家,(那么)即使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是甘心乐意的。

  l7.典故有:白居易《长恨歌》、牛郎织女传说、杜甫的《石壕吏》、长生殿上李隆基、杨玉环故事。

    这不是一首爱情诗。从石壕村夫妻故事就可看出,作者是要人们关注战乱动荡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

  18.(1)落霞与孤鹜齐飞

    (2)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3)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五、(18分)

  19.小镇人对小姑娘的关爱 从侧面表现小妹妹的纯真、善良

  20.被小妹妹及其一家的不幸所深深打动 为小妹妹舍己为家的高尚品格所深深感动

  21.小妹妹一边卖葱,一边在女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业。

  22. C  F

  六、(12分)

  23.例如:爸爸说我是一只欢乐的百灵鸟,总能使他满是烦恼的心,升起奋进的火苗。

(本题的关键一是比喻,一是兼语句式,当然也可兼顾词语的优美)

  24.毁林(砍伐森林)使黄土高原受害

  25.例如:超过一半的华人家庭使用普通话,少部分华人家庭使用方言或方言、华语兼用

  七、(60分)(略)

三参考答案

   一、(18分)

 1.B。

 2.D。 A“鬼”应为“诡”;B“肆”应为“肄”;C“报”应为“抱”,“烂”应为“滥”。

 3.A。

   4.D。 A中“乐不思蜀”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再回到原有环境中去。B中“地老天荒”指时间长久。C中“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5.C。A缺主语;B先“建立”后“健全”;D“女罪犯小说作家”有歧义。

   6.B。观察事物应当先看整体,因此“树顶”一句在前,空白后说的是“枝桠”,因此“枝桠”一句在最后。

  

   二、(12分)

   7.C 8.B 9.D  10.A

   三、(15分)

   11.B 12.B 13.A 14.C 15.A

   四、(15分)

   16.(1)你这样做又究竟是为了谁呢?

    (2)假如能够有机会牺牲己命、效忠国家,(那么)即使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是甘心乐意的。

   l7.典故有:白居易《长恨歌》、牛郎织女传说、杜甫的《石壕吏》、长生殿上李隆基、杨玉环故事。

    这不是一首爱情诗。从石壕村夫妻故事就可看出,作者是要人们关注战乱动荡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

   18.(1)落霞与孤鹜齐飞

    (2)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3)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五、(18分)

   19.小镇人对小姑娘的关爱 从侧面表现小妹妹的纯真、善良

   20.被小妹妹及其一家的不幸所深深打动 为小妹妹舍己为家的高尚品格所深深感动

   21.小妹妹一边卖葱,一边在女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业。

   22. C  F

   六、(12分)

   23.例如:爸爸说我是一只欢乐的百灵鸟,总能使他满是烦恼的心,升起奋进的火苗。

(本题的关键一是比喻,一是兼语句式,当然也可兼顾词语的优美)

   24.毁林(砍伐森林)使黄土高原受害

   25.例如:超过一半的华人家庭使用普通话,少部分华人家庭使用方言或方言、华语兼用

   七、(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