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统练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含答题纸共12页,分为基础题和附加题两个部分,共150分;其中,基础题100分(含作文40分),附加题50分;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基 础 题(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注音或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殒(yǔn)灭(消亡) 瓦砾(shuò) 步履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B.皈(guī)依(归依的意思) 繁冗(róng)(文章烦琐冗长) 纷繁芜(wǔ)杂(错综复杂、形形色色)
C.远瀛(yíng)观 累赘(zhuì) 豁(huò)然开朗(形容开阔或通达,宽敞明亮)
D.咆哮(xiāo) 过犹不及(事情办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
2.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恰逢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相友,交好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D.虽董之以严刑 董:监督
3.下列句子用“/”表示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 / 也久矣 B.彼与彼 / 年相若也
C.后世之谬 / 其传而 / 莫能名者 D.而犹有 / 可以不赂而胜 / 之之势
4.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三岁惯女,莫我肯顾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请其矢,盛以锦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999年,刘永行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第二首富。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眼前,沙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
D.欧洲舆论指出,贫铀弹调查没有透明度,北约在多大程度上说了真话令人怀疑。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和苏轼都属于“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柳等八位作家的散文和诗歌创作成就而言的。
B.“脱颖而出”、“居安思危”和“抱薪救火”三个成语分别出自司马迁的《毛遂自荐》、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和苏洵的《六国论》。
C.有人说“宋文尚理”,的确,即使是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和《捕蛇者说》,从中仍可体味出作者阐述的人生精神以及治学态度。
D.《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著述。
二.阅读(每题2分,共28分)
阅读《师说》(节选),回答7—10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 读:dòu,句中停顿
B.或师焉,或不焉 或:或者
C.圣人无常师 常:固定的
D.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学而大遗 / 群聚而笑之
②于其身也 / 吾未见其明也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9.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或师焉,或不焉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0.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阅读《六国论》(节选),完成11-15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B.思厥先祖父
C.然后得一夕安寝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2.从本段看,秦“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的原因是( )
A.秦国借口结盟而向六国索取 B.秦国为扩展疆域而加强了外交攻势
C.六国屈从暴秦的强大武力 D.六国因为战败而送给秦国
13.下列句子中“而”字与“与战胜而得者”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4.联系上下文,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 )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 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维艰
C.先辈创业艰难,成就功业有限 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
15.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句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下面是《简笔与繁笔》里的一段话,阅读回答16—20题。
①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② 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 都需要提炼。③ ,这是提炼的功夫, 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④像上列几个句子(注解:指施耐庵写《水浒》和鲁迅写《社戏》),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⑤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⑥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16.第②③两句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A.即使 也 因为 又 B.无论 就 但是 又
C.即使 也 但是 因为 D.无论 就 因为 然而
17.读第④句话,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相信两位作家“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就做到了繁简得当呢?(用文段里的话来回答)
答:因为两位作家的创作 。
18.解释第⑥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句中加点的“之”的指代的是: 。
19.该语段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20.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语段的中心意思。
答: 。
三.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21.《师说》中,全篇议论的中心句子是:“是故 , ,
, 也”。
2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由“仆碑”所引起的谬传想到了治学,说:“
。”
23.孔子曰:“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2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 ;既得志,则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2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
26.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 ,人迹板桥霜。
③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
⑥ ,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作文(40分)
下面有两个作文题目,任选其中一个题目作文。文体不限,全文不得少于700字。
第一个题目:下面的一段文字是从一篇散文中摘录的,阅读后,按要求作文。
我第一次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春游。一进中山公园,我发现“习礼亭”后边的草坪上有只孔雀在悠悠踱步,头,一步一缩,只是彩屏未开。“孔雀公主”从老师讲的故事里走出来,真让人兴奋。(若干年后,当我知道会开屏的孔雀不是女的而是男的时,颇不服气,所幸的是舞台上的孔雀公主仍然在开屏,万岁!永远正确的错误。)我奋力将手中的一颗“酸三色”糖球向公主掷去,一是表示友好,二是催她打开华丽的羽扇。
【要求】体味括号里的文字,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第二个题目:沉甸甸的××
【要求】根据作文内容以恰当的词语替换题目中的“××”。作文时,要把完整的题目写在作文纸上。
附加题(5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粗犷 旷日持久 夺眶而出 矿藏
B.嫉妒 岌岌可危 疾风劲草 慰藉
C.汤匙 文不对题 啼笑皆非 提防
D.可汗 溘然长逝 刻舟求剑 恪守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垢骂 合衣而卧 喝彩 步入正规
B.晦涩 珠连璧合 堆砌 利透纸背
C.收讫 原形毕露 匮乏 凭心而论
D.款待 振聋发聩 精湛 得陇望蜀
阅读下文,完成3-7题(共10分,每题2分)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舜自为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见尽有之也。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时使然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足胼胝不居 胼胝:(手脚)捆绑在一起
B.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 戴说:拥戴欢欣
C.传鬻以五羊之皮 鬻:卖
D.请属事焉 属事:给(他)官做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舜自为诗曰
B.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C.舜之耕渔/然后免于冻馁之患
D.缪公遂用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5.对下列各句句式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 画线部分是被动句式
B.无乃天下笑乎 反问句式
C.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判断句式
D.饭牛于秦 定语后置句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机遇带给人的成功的表现的一组是( )
①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
②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
③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
④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
⑤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A.②③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来看,这是一篇论说文,和《伶官传序》一样,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B.舜的事例说明了他为天子前后境遇跟他贤德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C.公孙枝得到了百里奚的五张羊皮,于是举荐了百里奚,可见没有公孙枝,就没有百里奚的名望。
D.通过百里奚这一事例,作者论述了国君应该力求广泛地发掘人才。
8.将下列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分)
答:
(2)取之信然(2分)
答:
9.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解] ①梅花:古代又有《梅花落》乐曲。
(1)以内容分,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首诗属于 。诗歌写了 和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3分,每空1分)
(2)简答:为什么说诗歌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3分)
答: 。
10.下面这个语段一些地方显得较乱。请加以修改。(5分)
修改要求 :(1)A处添加恰当的关联词语;(2)修改B处画线部分,使之能于下文衔接;(3)调整E处的逻辑关系。
生活是丰富多彩同时又充满了艰难险阻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顺水、逆水都要行船,只要掌好舵,就不会触礁、翻船。所以,(B)我们要经得起磨练,能够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不是束手无策,而(C)应该积极地摆脱逆境,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答:(1)A: ;(1分)
(2)B: ;(2分)
(3)C: 。(2分)
1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3分)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2-15题。(18分)
书 趣
我很欣赏一句话:“夜雨孤灯乱翻书。”
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时白天的喧嚣已经退去,而因为安静,因为清冷,人的思绪便格外纵横开阖,情感的神经末稍也格外丰富而敏感。虽说心远地自偏,然而若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对于我们这些定力不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有些为难的。
而又有雨。我一直怀疑许多人的灵性是不是都是雨滋养出来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是我个人以为,一篇“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当然很好,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
再是孤灯。可以想见古人的“夜阑犹剪灯花弄”。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
孤灯下,似乎总会伴着想象里红袖添香的故事。美丽的狐女,也是那些违心寒窗苦读的多情才子们想出来的。然而终不能实现,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
最妙的是乱。
我以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书趣,只在“乱”。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我便尤爱这“杂”“乱”二字。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书也是,不妨随地扔着几本。想起来了,拿起来翻翻,读了一句,觉得不错,就品一品。说不定竟品出会心一笑来了。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这和你要坚持的爱情不同,大可放宽心些。
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12.这篇散文中,作者说年轻人无法“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又说“书趣,只在‘乱’”,请根据文意,写出“人声鼎沸的莱市场”的喻意与“乱”字的含意。(4分)
答:①“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为: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②“乱”字的含意为: (用原文词语回答,不超过4个字。)
13.联系语境,说说本文第三段中“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这句话针对什么说的,实际上暗含了作者什么看法?(4分)
答:①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
②暗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夜雨孤灯乱翻书”的情景。(不超过80字,6分)
答: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摘引宋人蒋捷词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似在说听雨,实则还在讲读书,道出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的读书情趣。
B.“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多情才子孤灯苦读的悲悯,透露出他并不是执意追求孤灯翻书这种场景,只是喜欢其浪漫的情调。
C.作者巧妙地借用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出自己矛盾的读书观——静心可读书,读书大可不求甚解。
D.“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读书人凭借一盏孤灯而彻夜不眠、寒窗苦读的感叹,又赞颂了书籍伴随一盏孤灯将历史上无数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的思想照亮。
E.从作者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时“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我们推断“夜雨”之雨既指自然之雨,更是指能让周围“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的润物细无声的心雨。
【答】( )
机读部分(1—16题,每题2分,共32分,请在机读卡上填涂。)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
|
|
|
|
|
|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
|
|
|
|
|
|
|
17.答:因为两位作家的创作 。
18.指代的是: 。
19.该语段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20.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语段的中心意思。
答: 。
三.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21.是故 , , , 也”。
22.“ 。”
23.“ 。”
24. 。 ; 。
, 。
25. , 。
26.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附加题(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分值 | 2 | 2 | 2 | 2 | 2 | 2 | 2 |
答案 |
8.(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分)
答:
(2)取之信然(2分)
答:
9.(1) ; 和 (3分,每空1分)
(2)答:
。(3分)
10.(1)A: ;(1分)
(2)B: ;(2分)
(3)C: 。(2分)
11.“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3分)
12.(4分)
答:①喻意为: (不超过8个字。)(2分)
②含意为: (用原文词语回答,不超过4个字。)
13. 答:①针对 说的。(2分)
②暗含 (2分)
14.(不超过80字,6分)
答:
15.答 (4分)
机读部分(1—16题,每题2分,共3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C | A | B | B | D | B | B | B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C | C | C | C | A | D | C | B |
17.答:因为两位作家的创作 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
18.指代的是: 文章的繁简艺术 。
19.该语段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引用论证 。
20.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语段的中心意思。
答: (文章)要做到繁简适当,关键是创作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
三.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21.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也”。
22.“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23.“ 苛政猛于虎 。”
24. 克终者盖寡 。 必竭诚以待下 ; 纵情以傲物 。 终苟免而不怀仁 , 载舟覆舟 。
25. 赂秦而力亏 , 不赂者以赂者丧 。
26.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 鸡声茅店月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 人生自古谁无死
附加题(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分值 | 2 | 2 | 2 | 2 | 2 | 2 | 2 |
答案 | D | C | A | B | D | B | C |
8.(1)答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了很多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2分)
(2)答: 摘下来尝尝,果然是这样 (2分)
9.(1) 边塞诗 ; 笛声 和 月色 (3分,每空1分)
(2)答: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分)
10.(1)A: 无论 ;(1分)
(2)B: 逗号改为句号;删除“能够” ;(2分)
(3)C: 改为:应该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从而摆脱逆境 。(2分)
11.例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3分)
12.(4分)
答:①喻意为: 嘈杂的外境(不超过8个字,意思相近也可)(2分)
②含意为:随性(或随意) (用原文词语回答,不超过4个字。)
13. 答:①针对 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的美在自然的观点而说的。(或,针对高见识的长者对“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的推崇而说的) 说的。(2分)
②暗含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雕琢得有美感的散文。 (2分)
14.(不超过80字,6分)
答: 在风疏雨细的深夜,亮一灯。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发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用文中的语句写出“疏风”、“细雨”、“深夜”、“孤灯”、“随性”等要点即可)
15.答 A,D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