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复仁
【原文】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①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所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②。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③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④还占城⑤侵地。安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壁,急呼其妻抱杌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⑥。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如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陈友谅:元未起义军首领。②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③洪武:朱元璋年号。④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 ⑤占城:古南海国名。 ⑥致仕:辞官归居。
【阅读鉴赏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 )⑵俾臣不食言于异日( )
⑶间幸其舍,负郭穷巷( )⑷又如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 )
2.指出每组加点词语的用法。
⑴谒太祖于九江(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⑵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⑶题诗衣襟上褒美之(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⑷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 ) 敛赀财以送其行( )
3.找出文中说明罗复仁性格“质量”的句子。
⑴ ⑵
⑶ ⑷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复仁虽然先被友谅任用,但在认识到陈友谅难以成就事业之后,就离开了。
B.招降陈理,罗复仁“号恸竟日”真情动人,继而以形势发展、民生所求晓之,终不辱使命。
C.罗复仁出使扩廓以及往谕安南最后都是大获成功,从面有力地捍卫了中央政权的威严。
D.罗复仁地位尊崇,忠于职守,敢于直言;朱元璋对罗复仁也是荣宠有加,多所褒奖。
5.翻译下列句子。
⑴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
⑵安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⑶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6.你认为皇帝称罗复仁“老实罗”,并在衣襟上题诗褒奖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⑴下:攻破⑵俾:使得⑶间:秘密地⑷报:回答
2.⑴组中两个“于”分别为引进地点状语的介词、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⑵组中两个“且”分别为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和表让步关系的连词;⑶组中两个“以”都是表示目的连词;⑷组中两个“之”分别为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
3.⑴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⑵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⑶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⑷复仁方垩壁,急呼其妻抱杌以坐帝
4.C。(C项中“大获成功”是对原文的曲解,罗复仁出使扩廓,原文只是说其独得还,“大获成功”找不到依据)
5.⑴强大的明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你不投降,城破之时,明军就要屠城,城中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而要被杀戮)?⑵安南遵奉朝廷的命令(归还了其所侵占的占城国的土地),(另外)安南又赠送丰厚的金、贝、土产等给罗复仁,罗复仁全都推辞不受。太祖听说之后,认为他品行端方,很敬重他。⑶罗复仁(常)在皇帝面前坦率地陈述自己对朝政得与失的看法,有时(着急了还会)带出南方家乡口语。太祖欣赏罗复仁为人本色正直,呼他为“老实罗”而不称他的名字。
6.皇上对他的至诚坦率、正直节俭等品行非常赞赏,并且非常喜欢他的为人处事。
【参考译文】
罗复仁,是江西吉水人。年少时酷爱学习,(后来被)陈友谅召用,任命为编修。过了一些时候,罗复仁认识陈友谅最终不会有成就,就悄悄离开了陈友谅。罗复仁在九江拜谒太祖,太祖留下罗复仁,并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罗复仁跟随太祖在鄱阳作战,(曾奉命)携带蜡书前往江西那些还未被(太祖)攻破的郡,晓谕这些郡投降。罗复仁跟随太祖围攻武昌,太祖想要招降(武昌守将)陈理,因为罗复仁曾经是陈友谅的部下(熟悉对方内情人事),(太祖)就派遣罗复仁进入城中告知陈理,希望陈理归顺自己,并且对罗复仁说:“陈理如果能够归降,(我保证他)不会失去富贵。”罗复仁跪下叩头说:“如果(陈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属的性命,使我在今后不会被人认为是食言者,我就是为招降而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太祖回答说:“你放心前往,我不会害得你成为食言者的。”罗复仁来到武昌城下,(因被拒绝入城)悲哀得大哭了一整天。陈理(最后)用绳子将他拉上城墙进城。罗复仁见到陈理,大哭,(接着)陈述太祖希望归降的愿望,并且说:“强大的明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你不投降,城破之时,明军就要屠城,城中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而要被杀戮)?”陈理听从了罗复的劝谕,于是就带领所辖官吏出城投降。
过了一些时候,罗复仁又奉命出使扩廓处。(太祖)以前派往扩廓处的使者往往被扩廓羁押留置,复仁(出使扩廓)言论慷慨,(前后被派往扩廓处的使者)只有他能够(平安)返回。洪武元年,罗复仁被提拔提任编修,又跟张神福一起前往安南,晓谕安南归还其所侵占的占城国的土地。安南遵奉朝廷的命令(归还了其所侵占的占城国的土地),(另外)安南又赠送丰厚的金、贝、土产等给罗复仁,罗复仁全都推辞不受。太祖听说之后,认为他品行端方,很敬重他。
洪武三年,(朝廷)设置弘文馆,任命罗复仁为学士,和刘基处在同样的地位。罗复仁(常)在皇帝面前坦率地陈述自己对朝政得与失的看法,有时(着急了还会)带出南方家乡口语。太祖欣赏罗复仁为人本色正直,呼他为“老实罗”而不称他的名字。(一次)太祖悄悄地去到罗复仁的住处,那地方背靠外城墙,在巷深处,(太祖到的时候)罗复仁正用白灰刷墙,(见到太祖)他急忙吩咐妻子抱出一上小凳子给皇帝坐。皇帝说:“贤士怎么适宜住在这种地方呢?”于是赐给罗复仁一幢位于城中的住宅。天寿节时,罗复仁创作了一阕《水龙吟》献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罗复仁。不久以后,罗复仁请求辞官归居(得到允准)。在朝廷上正式拜辞皇帝的时候,皇帝赐给他大布衣,衣襟上有题诗褒奖赞美他。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又召罗复仁到京城,罗复仁上奏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的秋粮赋税。皇帝回答可以。皇帝留罗复仁在京城住了三个月,赏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等等给他,(然后)安排他回家。(罗复仁)最后以高寿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