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18

2014-5-11 0:12:01下载本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每小题3分)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6题

方 孝 儒

  孝孺幼警敏,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漠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朱元璋所立皇太孙朱允汶]即位,国家大政事辄咨之。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燕王亦不奉诏。谋以计之,间不得行。遣人许以割地,燕王不听。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朱棣dì]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之声彻殿壁,成祖降榻劳曰:“先生勿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儒曰:“成王何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磔zhé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以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悲恸之声彻殿壁   殿壁:宫殿的台阶

  B.成祖降榻劳曰    降榻:(请他坐)

  C.谋以计之     间:挑拨,使人不和

  D.国赖长君      长君:成年的君王

1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B.天下读书种子

  C.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以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或劝帝他   勿杀之

②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矣   作命词曰

A. 两个“幸”字相同,两个“绝”字也相同

B. 两个“幸”字不同,两个“绝”字也不同

C. 两个“幸”字相同,但两个“绝”字不同

D.两个“幸”字不同,但两个“绝”字相同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自谓弗如———自以为比不上他

  B.孝孺顾漠视文艺————方孝孺反而轻视文辞写作的技巧

  C.即事不计,当死社稷————如果举事不成功,也应当为社稷而死

  D.庶不我尤————大概不是我的过错吧

15.下列句子主语补充不当的一句是(   )

  A.(孝孺)长从宋濂学

  B.至是(成祖)欲使草诏

  C.(帝)图复兴

  D.(孝孺)时年四十有六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记叙了明成祖与方孝孺之间的一段对话,一方咄咄逼人,一方寸步不让,传神动人。

  B.选文既突出了方孝孺的忠贞耿介,又写出了凶残暴虐的帝王统治。

  C.《明史》的作者对方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的精神和“死社稷”一概否认,毫无褒扬之意,这也是正史“为尊者讳”的局限。

  D.选文中“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是一处很有意蕴的铺垫,既承转下文,又侧面介绍方孝孺,更暗示明成祖杀方孝儒所导致的恶果。

11

12

13

14

15

A

D

B

D

C

16

17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