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19

2014-5-11 0:12:01下载本试卷

二、(18分,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5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迁左冯翊,时梁兴等略吏马五千余家为寇抄,诸县不能御,皆恐惧。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七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其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兴等惧,将余众聚鹿卩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转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由是民安于农。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文帝即位,迁沛郡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转为魏郡太守,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民得财足用饶。

《三国志·卷十六》

注释: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左冯翊:官名,相当于太守。③兼复者:男女人口众多的民户。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丰给    稍:稍微

B.宣恩信    喻:晓喻,使……明白

C.温信者与孤老  比:近邻

D.民得财足饶    用:使用的东西

11、对下列两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相 其生子无以相活      (2)以 浑以百姓新集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A.两个“相”的用法相同,意思不同;两个“以”的用法相同,意思相同

B.两个“相”的用法不同,意思相同;两个“以”的用法不同,意思不同

C.两个“相”的用法相同,意思相同;两个“以”的用法相同,意思不同

D.两个“相”的用法不同,意思不同;两个“以”的用法不同,意思相同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城郭,为守御之备。

B.乃树榆为篱

C.太祖益

D.而保险自守,以示弱也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浑责其得其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

                                                 

14、下面的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郑浑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

②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

③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

④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

⑤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

⑥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浑任邵陵令时,天下动乱,百姓不事产殖,不育子女,他采取了强制的手段督促百姓从事耕桑,养育儿女,后来百姓十分爱戴他。

B 梁兴掠民为乱,郑浑不惧,发动百姓逐贼,应允把他们夺得的妇女、财物的大部分赏给他们。于是百姓和贼寇互相攻击,瓦解了贼冠。

C 郑浑任京兆尹时,把人口众多的民户与单家贫户,温良诚信的民户与孤老之家搭配居信,以互相帮助,发展生产。

D 文帝时,郑浑亲自带领吏民兴修水利,还鼓励百姓植树种果,使得他任职的地方年年增产,百姓日见丰裕。

10 A  11 A

12 C  13 郑浑斥责他们抢劫别人的妻女,然后才归还他们的妻儿

14 D  1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