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为后申析,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即其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闫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默啜胁知微称可汗,又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以生孰与?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宛转山谷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争执之。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遂免。姚、巂酋等叩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始安贼欧阳情众数万,剽没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自陈为吏侵而反。怀古知其诚,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曰:“獠夷难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况裔衣邪!”身至壁抚谕,倩等大喜,悉归所掠出降,岭外平。徙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羽林大将军,未至官,还为并州。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大将军召,而孙佺代之,佺不知兵,遂败其师。
注:①姚、巂道蛮:姚,姚州,在今云南省。巂(xi),巂州,在今四川省。道,唐时分全国为十五道。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 ②默啜:突厥可汗。 ③果毅:唐代统府兵之官。 ④始安:唐郡名,在今广西省。 ⑤裔人:边远地区的少数族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俄缚首恶 俄:不久
B.武后怒,命按诛之 按:依照
C.见怀古至,争执之 争执:争着去捉
D.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 野次:止宿于郊野
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2—13题)
12、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
A.陛下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一致的,怎么能让我处死无辜的人来迎合陛下的旨意呢?
B.陛下的法律对所有人是一致的,我又怎么能为得到陛下的表彰而处死无辜的人呢?
C.陛下的法律与其它法律是一样的,怎么能让我处死无辜的人来迎合陛下的旨意呢?
D.陛下的法律和其它法律是一样的,我又怎么能为得到陛下的表彰而处死无辜的人呢?
13、獠夷难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
A.蛮族是很难亲近的,对他们礼数周全尚且不相信你,何况对他们这样漫不轻心呢!
B.蛮族是很难亲善的,时刻提防他们,他们还会干出不守信用的事,何况采取这种轻率的态
度对待他们呢!
C.蛮族是很难打交道的,要防备他们,不能相信他们,怎么能对他们掉以轻心呢!
D.蛮族难以亲近,他们提防我们,不信任我们,我们又怎么能改变他们的态度呢!
14、以下句子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即其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
②遂囚军中,因得亡。
③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邪!
④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
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
C.②④相同 D.①②③④全不相同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裴怀古得人心的一组是
①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
②蛮夏立石著功
③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
④姚、巂酋等叩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
⑤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
⑥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裴怀古知道恒州僧人被人诬告,故为其申辩,终于说服武后,免了他的死罪。
B.裴怀古被俘后,拒绝突厥封官招降,寻机逃至并州,却险些被武重规指使部下杀死。
C.裴怀古招抚欧阳倩,为稳定其心,不带军队,亲自来到欧阳倩军营中,使岭外得以平定。
D.斐怀古在又重任并州长史时,为了不使代任者尴尬,派人去驱回前来迎接自己的并州百姓。
二、(18分) 三、(12分)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题号 | 17 | 18 | 19 | 20 | |
答案 | B | A | B | D | B | B | 答案 | C | A | B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