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王济字巨川,雍熙中,补龙溪主簿。县有陂塘数百顷,为乡豪斡其利,会岁旱,济悉导之,分溉民田。改刑部详覆官,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驰奏其事,太宗大悦。都校孙进使酒无赖,殴折人齿,济不俟奏,杖脊送阙下,繇是军城畏肃。济以刑网尚繁,建议请删定制敕,及令张齐贤领其事,济预焉。旧条:持仗行劫,不以赃有无,悉抵死。齐贤议贷不得财者,济曰:“刑,期于无刑。以死惧之,尚不畏,况缓其死乎?”因与齐贤廷争数四。济词色甚厉,目齐贤为腐儒。然卒从齐贤议。车驾巡师大名,调丁夫十五万修黄、汴河,济以为劳民,诏济驰往经度。齐贤时为相,以河决为忧,因对,并召济见。齐贤请令济署状保河不决,济曰:“河决亦阴阳灾沴①,宰相苟能和阴阳,弭灾沴,为国家致太平,河之不决,臣亦可保。”齐贤曰:“若是,则今非太平邪?”济曰:“北有契丹,西有继迁,两河、关右岁被侵扰。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上动容,独留济问边事。令济权判大理寺事。福津尉刘莹集僧舍,屠狗群饮,杖一伶致死,济论以大辟,遇赦从流。时王钦若知审判,与济素不相得,又以济尝忤齐贤,乃奏莹当以德音②原释。齐贤,王钦若议济坐故入,停官。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者甚众。
注:①沴(lì):天地四时之气反常而起的破坏和危害作用。②德音:恩诏。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倨贵陵下 陵:欺侮
B.杖脊送阙下 阙下:借指京城
C.齐贤议贷不得财者 贷:宽恕
D.时王钦若知审判 知:熟悉
12.以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与齐贤廷争数四 因对,并召济见
B.为乡豪斡其利 录饥民为州兵
C.以死惧之 济以刑网尚繁
D.若是,则今非太平邪 今则未也
下列13、14两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3.①乃令张齐贤领其事,济预焉 ②刑,期于无刑
A.①就派张齐贤领导这一工作,王济表示反对
②被判刑的人,都希望解除刑罚
B.①就派张齐贤负责处理这件事,让王济也参预
②施加刑罚,是期望将来能取消刑罚
C.①就派张齐贤负责处理这件事,让王济也参预
②被判刑的人,都希望解除刑罚
D.①就派张齐贤领导这一工作,王济表示反对
②施加刑罚,是期望将来能取消刑罚
14.①然卒从齐贤议 ②又以济尝忤齐贤
A.①然而皇帝最终还是听从了齐贤的建议 ②王钦若曾为王济而违逆过齐贤
B.①可是王济终于被齐贤说服 ②王钦若曾为王济而违逆过齐贤
C.①然而皇帝最终还是听从了齐贤的建议 ②又因为王济曾经顶撞过齐贤
D.①可是王济终于被齐贤说服 ②又因为王济曾经顶撞过齐贤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王济为人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牧守多勋旧武臣,倔贵陵下,济未尝挠屈
②济词色甚厉,目齐贤为腐儒
③诏济驰往经度
④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
⑤济论以大辟,遇赦从流
A.①⑤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④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济关心普通农民,重视生产,在天遇大旱时,他劝导乡间富户把塘水分给
大家灌田。
B.王济处治歹徒毫不手软,他部署手下擒获纵火打劫的戍卒后,当即斩首,皇
帝对此十分赏识。
C.王济认为刑法宜严不宜宽,为此与张齐贤争论激烈,后来张齐贤借机报复,
使他被停职。
D.王济尽心赈济灾民,监督官吏熬粥,自己尝过后才分下去,还从灾民中招兵,
救活了很多人。
二 三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题号 | 17 | 18 | 19 | 20 | |
分值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分值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
答案 | D | A | B | C | D | A | 答案 | C | A | D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