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一11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扦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田,乃书《过丰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盅,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速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尚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日:"国亡,吾分一死矣。"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日:"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卢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永相。召入诗之日:"汝何愿?"天祥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之上,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公中赞日:"孔子日
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从今而后,庶几无愧。"
☆弘范: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扦父母。 扦:保卫。
B索之固。 索:求取。
C.处坐达旦。 旦:天亮。
D.南乡拜而死。 乡:古代居民组织。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为书招张世杰 ②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③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④其衣带中有赞日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范笑而置之一一弘范笑了笑,把文天祥搁置一边。
B.遂遣积翁谕旨一一就派王积翁讲明旨意。
C.吾分一死矣一一我理当去死。
D.安事二姓一一哪里会为你们蒙古人做事呢?
10.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精神的一组是
①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②吾不能扦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③天祥不寝,处坐达旦。 ④南人无如天祥者。 ⑤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①②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遇到弘范不下跪,弘范并没有难为文天祥。弘范有一次要文天祥给张世杰写一封劝降信,在文天祥面前碰壁后便不再提及此事。
B.当时,元世祖广求南宋官员以助自己治理天下,对文天祥也有任用之意,但是遭到了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C.中山有一个"狂人"。揭竿而起,想救文天祥。元世祖逼问文天祥,文天祥大义凛然,决心以死报国。
D.文天祥临死之际表明心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后仍面不改色,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洁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