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叶适,字正刚,温州永嘉人。为文藻思英发,擢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人。授下江节度推官,丁母忧①改武昌军节度判官。少保史浩荐于朝,召之不至,改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士多从之游。参知政事茂良复荐之,召为大学正。
迁博士。因轮对②,奏曰:“人臣之义,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二陵③之亿未报,故疆之半未复。而言者以为当乘其机当待其时。然机自我发,何彼之乘?时自我为,何彼之待?非真难真不可也,正以自我为难,自为不可耳。于是力屈气索,甘为退伏者于此二十六年,积今之所谓难者阴沮之,所谓不可者默制之也。盖其难有四,其不可有五。置不共戴天之仇而广兼爱之义,自为虚弱,此国是之难,一也。国之所是既然,上大夫之论亦然,为奇谋秘画者止于乘机待时,忠义决微者止于亲征迁都,深沉虎远者止于固本自治。此议论之难,二也。环视诸臣,迭进迭退,其知此事本而可以反覆议论者谁乎?抱此志者而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此人才之难,三也。论者徒鉴五代之致乱,而不思靖康之得祸。今循守旧模,而欲驱一世之人以报君仇,则形势乖阻,诚无展足之地,若顺时增损,则其所更张动摇,关系至重,此法度之难,四也。又有甚不可者:兵以多而至于弱,财以多而至于乏,不信官而信吏,不任人而任法,不用贤能而用资格。此五者,举天下以为不可动,岂非今之实患欤!沿习牵制,非一时矣。讲利害,明虚实,断是非,决废置,在陛下所为耳。”读未竟,帝④蹙额曰:“朕比苦目疾,比志已泯,谁克任此,惟与卿言之耳。”及再主导,帝惨然久之。
注 ①丁母忧:母亲亡故,居丧。 ②轮对:宋代制度。每隔五天,皇帝在内殿办公,朝臣中轮派一人上殿申论政事得失。 ③二陵:指北宋徽、钦二宗被金人俘瞄受辱而死之事,即靖康之耻。 ④帝:系南宋孝宗皇帝。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力屈气索 索:尽
B 积今之所谓难者阴沮之 沮:通“阻”
C 置不共戴天之仇而广兼爱之义 广:包容
D 朕比苦目疾 比:近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士多从之游
因轮对奏曰
A B
真州逐之城门外 (单于)欲因此时降(苏)武
诚无展足之地
论者徒鉴五代之致乱而不思靖康之得祸
C 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保史浩荐于朝,(叶适)召之不至
B 而不思靖康之得祸(缘由)
C 自为(敌国)虚弱,比国是之难
D 若顺时增损(形势),则其所更张动摇,关系至重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应当为陛下构建今后的规划,办好这一件大事足矣。
B 然机自我发,何彼之乘——然而机会应当由我们造成,有什么对方提供的机会可乘呢?
C 盖其难有四,其不可有五——大概而言那些难办的事情涉及四方面,但不能再有第五了。
D 忠义决策者止于亲征迁都——忠诚并坚持原则的决策者,对皇帝亲片和迁都都是要阻止的。
15.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叶适积极主张的一组是( )
①不任人而任法 ②顺时增损 ③乘机待时 ④机自我发 ⑤时自我为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6.下列叙述或评议,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叶适向皇帝陈述了克服困难的四点建议,他认为造成这些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用兵理财不当。皇帝很反感,只允许他说说而已。
B 南宋偏安一隅,因循苟且之网日甚。叶适针对时弊强调“机自我发”、“时自我为”,反映他对收复失地是有信心的。
C 叶适在轮对时,对国家形势作了透彻的分析,指出沿袭原有的法度、观念只能误国害民,恳请皇帝进行全面改革。
D 叶适环视诸臣,慨叹“人才之难”;宋孝宗认为无人能担当得起除旧布新的重任,他承认自己也没有这样的志向了。
二、(18分)
11 C 12 A 13 B 14 B 15 D 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