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诗歌表现手法学案

2014-5-11 0:12:02下载本试卷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学案

一、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今夜鄜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一、明用典故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二、暗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三、正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四、反用典故

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3、虚实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4、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5、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6、联想和想象

(1)联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想象,湖光秋月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7、渲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8、抑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9、对比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10、照应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 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等。

二、例题分析

例1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忆  昔  韦 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⑴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3分)

                                                      

                                                     

  ⑵“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秦观的《春日》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2.指出下面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1)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吻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2)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3.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5、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