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部分
题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B.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C. 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如果他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答案]D
[讲解]本题考查的是表数量的定语及虚词的语序不当。A句“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B句“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C句属虚词位置不当。应把“即使”移到“文字”前。
题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粮库主任的失职,使四十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纪过处分,并赔偿部分损失。
B.中国人民的解放使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这次大会,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答案]B
[讲解]本题主要考查搭配不当的病句。搭配不当是常见的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辩析时可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状、补语)去掉,提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A句主谓不搭配,在后一分句“赔偿”前加“责令”二字。C句动宾不搭配,“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D句修饰语和中心词答配不当,并非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题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B.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C.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D. 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答案]A
[讲解]搭配不当除题5涉及到的3种以外,还有本题涉及到的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两种。B中“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下面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而A中前一句“好”“不好”是两个方面,后一句“是”“不是”也是说两个方面,故A无语病。C句意欲表达“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但用了“不完全否认”表意则与原意相反。D句“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推测,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题4 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是( )。
A.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B. 为开阔学生视野,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C.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D. 我们要在思想上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坏风气。
[答案]B
[讲解]本题重点考查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和赘余也是常见语病,通过紧缩法,可以辨析出来。A句“得到”缺主语,可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C句“走上”缺少宾语,应改为“走上……的道路”。D句语病为重复,“不良”“坏”保留其一。
题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B.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C. 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D. 绵延七八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生灵涂炭,杜甫一家也辗转流离,漂泊西南。
[答案]D
[讲解]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混乱的病句。结构混乱也是常见的语病之一,表现形式常常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修改对,两种结构保留其一即可。A句“气候的潮湿”的“的”应删去。B向应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C句根据上下文句子的主语,可把末一句改作“歼灭了—大部分”。
题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他明智而有远见的发言,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C.主持人向大家宣布:今天出席春节团拜会的有八个研究所的高 级工程师。
D.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答案]A
[讲解]本题主要考查表意不明的语病。表意不明,有的是费解,让人不知所云。有的是歧义,让人有几种理解。B句从字面上是说妇女彼此在法律上平等,但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C句修饰语“八个”所修饰的中心词不确定,可能是八个研究所,也可能是八个高级工程师,故产生歧义。D句乍读来让人莫名其妙。抒细琢磨原来作者意思是将参观定为归途中的活动内容。
题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B. 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C. 他个子虽然不高,精神却很好。
D. 保尔仅仅因为撒一些烟丝在牧师的面粉里,牧师知道后就把他开除了。
[答案]D
[讲解]本题重点考查不合逻辑的病句。不合逻辑是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 不通。A句中“幸免”与“死难”就前后矛盾。B句中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能并列。C中个子的高矮与精神的好坏不构成转折。
题8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
A.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B.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C. 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D.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消极影响。
[答案]C
题9 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
A.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英雄的父亲。
B. 光明小学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老红军孙毅爷爷,只要他一来到学校,孩子们就将他团团围住。
C. 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D.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答案]B
[讲解]A项中“英雄”可理解为名词,也可理解为形容词。C项中“在医院工作”的,可指“他”,也可指“女儿”。D项中“提着一个黑色皮包”可以是“张原”,也可以是“老人”。
题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她整天背着药箱,从早晨,走东家,串西家,一直忙到深夜才休息。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 C. 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D.他因公外出,经常步行,很少乘车,目的是为集体节俭一些车费开支。
[答案]B
[讲解]A项语序不当,“从早晨”是修饰“忙”的,应说“走东家,串西家,从早晨一直忙到深夜”。C项残缺句子的宾语。D项将形容词“节俭”误用为动词。
题11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 出一丝笑容。
[答案]A
[讲解]B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限制主语的介词“对于”。C项“无论”后改为“干部或群众”。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经过”或“才使”。
题12 下列各句都有虚词误用的毛病,请指出来并改正。
A. 关于该作品的批评已经很多,这在社会上已引起了一定反响。
B. 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长征老干部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C. 中国新文学奠基人的鲁迅先生十分关心青年作家的成长。
D.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继承了优良传统和发扬了它。
[答案] A项“关于”改“对”。B项“对”改为“对于”。C项去掉第一个“的”。D项“和”改成“并”。
题13 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B. 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花粉。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答案] D
[讲解]A项“培养失足青年”不合情理。B项“能否”是两面性,而“加速训练并造就……”是一面性的,句子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要采集50万朵花的花粉”。
题1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但是,细细看去,绿的也不仅是蔬菜,还有萝卜还有杂谷。
B.这座九龙壁的建造年代,原来是朱元漳第十三子被封为代王后,下令在其王府前修建的。
C.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D.在那个时候,我和报纸的接触机会是很少的。
[答案]D [讲解]A项表述不合逻辑。蔬菜本身就包含了萝卜。B项用紧缩法不难发现句子主谓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前一句主语是“中国人民”,后一句主语是“中国的革命”。
题15 选出关联词使用无误的一项( )。
A.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呢。
B.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迹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C.尽管现在河谷地区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和暖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嫌热。
D.这一发现不仅证明明代宣德官窑开创了釉彩这一陶瓷类别的先河,从而把名贵釉的年代提早了近三百年,而且说明了明宣德官窑瓷当时是融古今中外陶瓷艺术于一体,达到了当时世界陶瓷艺术的最高峰,为景德镇瓷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讲解]A前后矛盾,将“何况”改为“因为”。B关联词误用.将“反而”改 为“就”。C滥用关联词语,删去“尽管”、“然而”使句子成为并列关系。
题1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答案]D [讲解]A项说话过程的不同的停顿,就会产生不同的句意。是“15前/去汇报”,还是:“15日/前去汇报”,句意不确定。B项“忌”与“不可”重复,造成语意的矛盾 C项“政策”和“理论”调位才能与后面的照应。
题17 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D
题18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用词不当,在甲、乙后的横线上分别写出运用不当的词语,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上用词不当的原因。
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来做报告,经办的同志给这位科学家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您来讲一次,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报告完了之后,又给这位科学家写信说:“您的报告对我们有些帮助,特此致谢。” A. 颠倒了与对方的相互位置 B. 弄错了词义的感情色彩
C. 误解了词义的轻重大小 D. 造成了成分间的不相搭配
甲、不当之处_______,原因( ) 乙、不当之处_______,原因( )
[答案] 甲、荣幸,A 乙、有些,C。
题19 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了修改意见。把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型理想卫生洁具。
①“经久”改为“坚固” ②“洁具”改为“用具” ③“适应”改为“适宜作” ④“理想”前加“的”字 ⑤“卫生”前加“的”字 ⑥“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C
题20 把下列四种病句的病因编号填入相应的括号。
病因编号: A.成分残缺 B.词序不当 C. 搭配不妥 D. 句式杂揉
①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
②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
③同学们普遍认识到,一个人的好坏关键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
④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答案]①A ②B ③D ④C
题21 某晚报上有条消息,标题是“本市牛奶供应日趋缓和”,这句话有语病,请不改变原意,按要求做以下两种修改:(每句15个字内)
①保留“缓和”改为□□□□□□□□□□□□□□□
②不用“缓和”一词,可表述为□□□□□□□□□□□□□□□□
[答案]①本市牛奶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缓和。②本市牛奶供应紧张状况日渐改善。
题22 对下面一句话的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A.“正确”改为“恰当”。
B.“正确”后面去掉逗号,加“的”字。
C.“在于”改为“是”。
D.“能够”和“善于”前面都加“是否”。
[答案]D
题23 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①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②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答案]①欢迎预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②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待聘。
题2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
B.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C.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D.《丝路花雨》用生动的艺术形象阐明了“历史悬明镜,强盛不闭关”。
[答案]B
题25 下面一段话摘自某报,请指出划线的部分哪几处有语病,并自选三处加以改正。
呼和浩特市,1993年和1994年曾连续两年国家考核①中成绩名列最末,对市委、市政府触动很大②。市政府提出“为首府争光,为青城雪耻③”的口号。市委书记白音指出:“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投资不足造成的④。”要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一把手同时抓环保工作⑤,并把其纳入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⑥,实行一票否决的干部管理体制”。⑦
A.有语病的几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a第______ 处改为
b第_______处改为
c第_______处改为
[答案]A 4处
B a.第①处改为:“曾连续两年在国家考核”。b.第②处改为:“这件事对市委、市政府触动很大”。c.④处去掉“造成的”或“原因”。
题2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 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D. 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答案]C
[讲解]A项“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语意不明,应是“三期饲养技术培训班”。B项虚词误用,应将第二个“在”改为“从”。D项句子读起来很别扭,可将“但只要”改为“但要是”。
[答案] ①“而且反反复复”,应删去。②“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精神负担”, 改为 “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患者的精神负担”。③“牛皮癣专家”用词不当, 改为“皮肤科专家”。⑦“可复制或放大”用词不当,改为“可复制和放大”。
题27 对以下句子的病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在被调查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中,普遍认为对中学生进行定向指导是必要的。
②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少,成本也较低。
②共产党员应随时随地地关心和照顾群众的痛痒。
④在一泓清澈如镜的泉水旁边,环绕着一株枝叶婆娑的大树。
A.①搭配不当 ②成分残缺 ③语序不当 ④不合事理
B.①成分残缺 ②语序不当 ③搭配不当 ④不合事理
C.①搭配不当 ②句式杂揉 ③搭配不当 ④修饰不当
D.①语序不当 ②成分残缺 ③语序不当 ④修饰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