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广东省韶关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2014-5-11 0:12:05下载本试卷

广东省韶关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6分)

一、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视  然  蚀  相而行    底抽薪

B.泥   傲  击  心叵测    躬尽瘁

 C.梏  对  投  手可热    风沐雨

D.别  天  艇  前车之    从如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描摹  摄像机  惊涛骇浪  闻过饰非

B.和蔼  黄粱梦  声名雀起  狗苟蝇营

C.枪械  荧火虫  陈词滥调  宽宏大量

D.驰骋  雄赳赳  觥筹交错  提纲挈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时间10月11日,十运会体操比赛决出了女子团体项目的金牌,广东队不负众望,以总分149.555夺冠。

B.粮食市场开放后,市场粮食供应充裕,品种日渐丰富,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C.宴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D.一些足球俱乐部老总与黑哨就是甲方乙方的关系,俗话说“拔出萝卜带出泥”,要真是把黑哨都挖出来,不知道还要把多少老总给牵扯出来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西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目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今天做出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西藏境内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

B.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原来僵硬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松动,人们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迅速变化。

C.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的财富。

D.由于无家可归的人太多,再加上大雨,边远地区的灾民难以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5.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10月3日,瑞典卡罗爷斯卡医学院宜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对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B.这幅画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好奇地看着手中的小甲虫。

C.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提出“先生存,再生产”,各参建单位要做到“兵马未动,保障先行。”

D.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人(现在山东省历城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口众多、居地辽阔的汉民族,尽管各地方言与风土人情有着千差万别,但在文化上,却始终维持着统一民族的心理。中国的国土面积同欧洲差不多,但欧洲最后形成了几十个国家,而其中不少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差别比中国各地同一汉民族的方言差别还要小,可见方言的差别从来没有成为我们国家或民族分裂的因素。从文化上说,方块字确实是起着维系民族统一的第一纽带的作用,这是不应低估的。此外,标准话,即语言学家们所称的汉民族共同语所起的作用,同样也不可小视。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说是维系民族统一的第二纽带。

   尽管汉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有许多方言,但既然有统一的文字,事实上也就必然需要伴随着一种标准话。古代标准话并非通过行政命令进行推广,而是习惯形成的,没有法定,使女用的范围不如现在的普通话广泛,远不是各地的人都能听得懂。因此语言学家称之为准共同语是较为确切的。它出于同一民族内部交流的需要,其作用亦非方块宇所能取代。古代标准话的形成和变迁,自然地与政治中心的所在地有关。t

   在古代,秦与西汉时,大致是以秦晋一带的方言作为标准话;而自东汉以后,又以洛阳一带的方言作为标准话。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关系,当然是源与流的关系。事实上,直到隋朝,北方“其辞多古语”,上层士大夫与下层民众的口语差别很小,都是讲《史记》那样的文言。唐诗的韵律,也是以洛阳话为依据。宋人谈论“天下语音何处为正”,认为“西洛人得天下之中”,但仍应以“读书人然后为正”。当时洛阳话与“读书人’’的口语的差别,大致就相当于如今北京土话与标准普通话的差别。

   及至唐宋,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宋代的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他作为“读书人”,说的却还是洛阳话。

自金朝中期开始,今北京成为政治中心,于是标准话就逐渐由洛阳话转变为北京话。金人接待宋使,“语音亦有微带燕音者”,反映了当时中都话的推广,金朝后期,完颜合周“语鄙俚”,他所写的榜文说:“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众所周知,现代北京话带“儿”字,是它的一个特点。看来早在辽金时代,燕地方言即带“儿”字。如辽代称汉人为“汉儿”。燕地方言到明清时成了官话,而在民国时方确定为标准话。

tx (选自《人民日报》2005年4月26日 第15版)

6.下列对“欧洲最后形成了几十个国家”在文中的用意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始终维持着同一民族的心理。

B.为了说明方言的差别从来没有成为中国国家或民族分裂的因素。

C.为了说明欧洲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差别比中国各地统一汉民族的方言差别还要小。

D.为了说明方块字和标准语是维系中国民族统一的两条纽带。

7.下列不能说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的—项是

A.隋朝,北方“其辞多古语”,上层士大夫与下层民众都是讲《史记》那样的文言。

D.唐诗的韵律,是以洛阳话为依据的,富丽堂皇的唐诗中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

C.人们从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中可以看到宋代汉文出现的口语化倾向。

D.金人完颜合周所写的榜文里面有“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这类的句子。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标准话的使用大致经历了秦晋方言、西洛方言、燕地方言等几个阶段。

B.标准话的出现和存在对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始终维持统一民族的心理、对维系民族统——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C.在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时,宋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说的却是宋代口语洛阳话,以此足见当时口头语言对书面语言的影响之深及当时标准话的普及之广。

D.标准话的形成和变迁,始终均由政治中心的变化所决定,其间经历了—个由习惯形成到政府确定的变化过程。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至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奋力行清洁,为众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枣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魄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d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钞击,共为表里。贱窘惧逼急,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擒灭茂等,奋妻子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大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大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明经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后汉书》卷六一)

注:①姑臧,地名。  ②氏人,古少数民族。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每居县者,不数月辄至丰积         盈:满,到

 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被征召        咸:就,于是

 C.率妻子,同甘菜茹             躬:亲自

 D.财货连毂,竟川泽             弥:塞满

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曾祖霸,元帝时侍中

   南取百越之地,以桂林象郡

B.贼窘惧逼急,推奋妻子以置军前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冀当退却,击之愈厉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D.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置军前

   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

11.下列各项中能直接表现孔奋“力行清洁”的一项是

 ①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②事母孝谨

③在职四年,财产羌所增     ④击之愈厉,遂擒灭茂等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深相敬待,不以肯属礼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奋侍奉母亲非常孝敬谨慎,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尽办以美食孝敬母氟自己却跟妻儿一同以普通饭莱为食。

B.孔奋在乱世之中依然注重节操,不以权谋私;施政以仁义乎和为贵,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

c.孔奋在任武都郡丞时,妻儿被盗匪劫为人质子但他能公前忘私,大义灭亲,最终在官吏百姓的协助下,捕杀了盗匪,受到光武帝的下诏褒扬。

D.孔奋在任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他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修行操守;他还能做到“内举不避亲”,虚位让贤。

第二部分 (非选择  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译:                                  

(2)见有美德,爱之如亲。

译:                                 

(3)奋以奇明经当仕,上病去官。

译: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②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从体裁上讲,这是一首      诗,第三联又叫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3)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

(4)           ,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扁担颤悠悠

①扁担,无论来自深山野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溪涧的翠竹,就其外形特征来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直溜溜的一根,不枝不蔓,没有任何刻意的装扮与修饰,如同那个最简单的“一”宇。

②然而,一根优秀的扁担却得之不易。并不是世上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制作成扁担的,坚韧、轻巧、弹力强,是它最基本的品质。扁担身上的每一条木纹,每一个劲节,不光要受冰雪磨砺风雨敲打,更离不开烈火的烘烤,热扑扑汗水的浇淬,方能屹立于天地之间,去承栽千钧重压而不摧不折。也正因为如此,扁担才会成为我们这个崇尚简朴、勇于忍辱负重的民族的“国粹”,成为人生一座恒久的标高。

③在“伐木丁丁”的古老歌谣里,在唷唷嗬嗬震天撼地的号子声中,扁担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头挑着汗水淋漓的喘息和呻吟,一头挂着坚忍不拔的意志。 尽管小扁担不过三尺三,却历经了千万年的时光,一步一移地挑走了挡道的王屋山,劈开了千帆竞发的古运河,筑高了一片片巍峨瑰丽的皇宫庙宇,挑落了数不清的日月星辰,挑矮了望不断的盘山险道。

④质朴的扁担也曾经挑过陶渊明的秋菊、素月和豆苗,挑过这位归隐诗人的田园风光和陶然自乐的心境。凝结在扁担上那种清贫自守的贞操,熔融成世世代代文人的傲骨和向往。

   ⑤而朱德的扁担却深含着另一种意义,“铁肩担道义”。总司令的扁担挑出了伟人的精神与风范。他的扁担上闪烁的是对革命忠贞不渝的品格,以及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信念。尽管在那荒唐年代,有人曾偷梁换拄,企图刮摔那根扁担上的名字,但铸入人心铸入岁月的名字是刮不掉的,这正像铸就的历史永远无法抹掉一样。“朱德的扁担”,①其独特的风姿,竖立在红色井冈山,增添了中国革命史的厚度和力度,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⑥其实,使用扁担最多的当然是农民。那些面向黄土背朝蓝天的农民,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无分文,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自立于荒原,就因为手中有一根挺直刚毅的扁担。有了扁担就有了主心骨;他们就敢于上天揽月下海擒龙,身背扁担闯荡天下,让稻麦的清香和鸡犬的欢声驱散饥谨。常常,扁担还是农民自卫和反抗恶势力的武器。你看,当杨白劳高高举起愤怒的扁担,呼啸着向逼债的黄世仁头上砍去,那不可一世的恶魔不也抱头鼠窜了吗?

   ⑦当我挑着沉甸甸的禾苗稻谷,挑着臭气熏天的粪便土灰,跟随在母亲身后,沿弯弯山道,走向那一层层陡峭的梯田,那一闪一闪的扁担常常利刃般勒进我稚嫩的肩膀,得我气喘如牛,腿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步。那一刻,我是多么的恨扁担啊!一气之下,竟把它扔得远远的。母亲发觉后,总是默默把扁担拣回来,用她那被汗水打湿的衣袖小翼翼拭去扁担上的泥土、草屑,一边抚摸着我血肉模糊的肩膀,一边含着眼泪说:孩子,别怪扁担,山里人的命就是靠它压大压硬的呀!

   ⑧望着母亲的眼神,我羞愧了,后悔了。母亲的扁担不单挑过一家人的生活,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还挑着我们兄弟姐妹,冒着纷飞的炮火死里逃生。母亲是那样珍爱自己的扁担,从不轻易丢掷,甚至不肯当歇息的坐垫,每天用完之后总是擦拭得一尘不染,高高挂在墙壁上……

⑨如今,扁担在一天天离我们远去,许多人已渐渐从扁担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也似乎随之淡化、软化。在追名逐利的滚滚潮流中,投机钻营,豪取巧夺,正泛滥成一种时尚。也许,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常常怀想扁担,甚至常常抚摸肩上那消退的老茧,保持人格的清醒。

 (选自《散文》2000年第1期)

16.文章第2段说“一根优秀的扁担却得之不易”,“优秀”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17.请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扁担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头挑着汗水淋漓的喘息和呻吟,一头挂着坚忍不拔的意志。

答:                                     

    _                                   

18.作者在文章第4、5、6段阐述了扁担的哪些重要意义?请加以概括。(6分)

答:                                    

                                         

                                        

                                        

19.第7、8段写我对扁担的亲身感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作答。(4分)

答:                                    

                                        

20.“也许,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常常怀想扁担。”作者在文章结尾为什么这样说?请综合全文作答。

答:                                     

                                        

六、(13分)

21.在下面划线处填上适当内容,要求(1)所写内容应符合人物的身份(2)必须运用比喻。(4分)

 “朋友’,知底如何定义?世间万物,千姿百态,众说纷纭。哲人说:朋友是联结两个躯体的灵魂。商人说:朋友是商品,学会利用必得实惠。诗人说:              。孩童说:                  

我说:朋友是自己献给自己的礼物,朋友是另一个自我。

2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外地游客介绍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5分)

材料:①丹霞山即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首后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国名山。②它和广东的另外三座名山(鼎湖山、西樵山、罗浮山)并称广东四大名名山。③古云:“丹山洞崖,灿若云霞。”故获“红石公园’’美称。④地貌学上“丹霞地貌”一名起源于此。

                                      

                                     

                                     

                                      

23.仿照例句,从生活中任选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 (4分)

例:流星

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闪闪发光

②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必然坠下黑暗的深渊

答:                                   

七、 (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在美国《福布斯》的“世界百强女性年度风云榜”中,英国女作家j.k罗琳,因写作了全球畅销的《哈利·波特》,以自由女人的身份,排名第40位,并超过了英国女王。她自由地写作,在书中创造着自由的意象。确实,在当今社会,创造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思想,一种追求。创造无处不在,我们的学习需要创造,我们的工作需要创造,我们的生活需要创造。创造是一种新奇,一种实效,一种惊人,一种震撼。创造是一种放松状态下的爆发,我们可以说,创造来源于自由的心境。

   请联系社会实际,以“创造与自由的心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tx参考答案

一、(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C项都读“zhì”;  A “怃”滇“wū”,其余读“fǔ”;B “倨”读“jù”,其余读jū;D  “堑”读“qiàn”,其余读下jiàn”。)

2.D(A项的“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B项的“声名雀起”应为“声名鹊起”,c项的“荧火虫’应为“萤火虫”。)

3.D (A项的“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意思反了。应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B项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c项的“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D项的“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靠分子的落网,连带了暴露有关犯罪分子。

4.B (A项“为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西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班的目的”句式杂糅,改成“为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西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或“出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西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目的”;c项多重定语语序不当,“一切世界上的财富”应改为“世界上下班的一切财富”; D项种属概念不清。 “毯子、衣服、帐篷”都属于“救援物物质”,可将“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质”改为“毯子、衣服、帐篷等救援物资”。)t

5.A (B项概数之间不用顿号,将“十一、二岁”中的顿号删去;C项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项中第二个括号应移到“宋朝历城”后,起注释作用。)  

二、(9分)   

6.C(本题说明的目的不是欧洲国家的民族语言)

7.A(没有说出源与流的关系)

8.D(并不是“始终”由政府决定的,而是由习惯形成到政府决定的)

三(12分)

9.B(“咸”的解释应为“全、都”)

10.D(A项的第一个“为”动词,意思是“任、做”,第二个“为”动词,“分为”之意。B项的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乃”,表意外,可译为“竟然”“却”。C项的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因果,“因而”之意。D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  

11.D (关键要扣住“直接”“清洁”两词。这里的“清洁”是指做官的清政廉洁,而②是表现了孔奋的孝敬,④是表现孔奋的不因私费公,先公后私的精神,⑥是写别人对孔奋的尊重。)x

12.C (“公而忘私”可以,但“大义灭亲”的用词就不够准确了。)

 

四、(20分)

13.(8分)

① 官员、百姓被孔奋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不拼力为他效命的。(3分。被动句式1分,“感”字后面省略了一个“于”字;“焉”字1分,应理解为兼词“于之”;大意1分。)

② (孔奋)见到有美德的人,(就会)像对亲人那样亲近(或对待)他。(2分。状语后置1分,大意1分。)

   ③ 孔奋认为孔奇熟悉经典,应当为官,他自己则上书称病辞官。(3分。“以”字1分, “认为”之意; “上”字1分,动词“呈上、上书”之意;大意1分。)

14.(8分)

   (1)(2分)七言律诗(答律诗、近体诗、格律诗都对),颈联。(每空1分)

   (2)这首诗追忆昔游,极写锦江之美及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3分)

   (3)(3分)寓情于景(或答借景抒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都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说芳草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将人的感情赋于碧草白云。(答“运用对仗,使句式工整,音韵和谐。”给1分)

15.(4分)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任选两小题,每小题2分,错漏字该空不得分)

五、(21分)

16.(3分)

   材料方面应具备坚韧、轻巧、弹力强的品质;(1分)要能经受冰雪磨砺风雨敲打烈火烘烤热汗浇淬。(1分)承载千钧重压而不摧不折。(1分)

17.(4分)

   扁担一方面承载着民族(民众)的苦难和艰辛,(2分)一方面又体现了我们民族勇于忍辱负重的意志和精神。(2分)

18.(6分)

   凝结着古代文人(陶渊明)清贫自守的贞操以及世代文人的傲骨和向往;(2分)写出了革命者(朱德)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信念;(2分)是农民生活的依靠和自卫及反抗恶势力的武器。(2分)

19.(4分)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2分)这样写一方面突出扁担对于我的成长及我们一家生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扁担的由恨到爱,突出了我对扁担的珍惜。(2分)

20.(4分)

   因为扁担寄托了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秀品质和精神(2分)告诫人们在追名逐利的世俗潮流中保持人格的清醒。(2分)

六、(13分)

21.(4分)

①朋友是美酒,年年岁岁醇香飘逸。④朋友是好玩的游戏,和朋友在一起最开心。

22.(5分)扣住原材料内容2分,语言清晰、,自然、准确3分。

(1)丹霞山是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首届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国名山。

(2)它和广东的鼎湖山、西樵山、罗浮山并称广东四大名山。

(3)古人有诗写道:“丹山洞崖,灿若云霞。”因此获得“红石公园”的美称。

(4)“丹霞地貌”的名称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23.(4分)

月亮:① 默默地给大地带来清辉。

②借助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

气球:① 不断追求圆满,哪怕献出生命。

② 被吹得越大,就越接近毁灭。

其它事物如:竹,彩虹,天平等

七、(60分)

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曾祖孔霸,在汉元帝时任侍中。孔奋少年时随从刘欲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歆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遭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为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守姑戴长。八年,财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却一点没有增加。他侍奉母亲非常孝敬谨慎,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人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人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姑藏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惠,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收敛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

   孔奋抵达京城后,授职为武都郡丞。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筹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作为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一心为国,毫不被贼人所动,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孔奋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不拼力为他效命的。郡中居住着许多氐人,熟悉山川道路,大首领齐钟留,深为氐人信较。孔奋便率领督励齐钟留等人,命他们在要道阻击抄掠贼兵,与官军互相呼应,里应外合,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赏了孔奋,拜他为武都太守。

   孔奋在任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他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修行操守。孔奋施政清明有决断,甄别和表扬善行,痛疾错误行为。见到有美德的人,像对亲人那样亲近他;对不良行为,则疾恶如仇,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他的弟弟孔奇,曾在洛阳求学。孔奋认为孔奇熟悉经典,应当为官,他自己则称病辞官,居于家乡,在家中去世。孔奇博通经典,著有《春秋左氏》。孔奋晚年有儿子名孔嘉,官至城门校尉,著有《左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