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三名校试题汇编(75)
语 文 试 卷
2006.5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内相应位置。
YCY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通牒 平心而论 惩前毖后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B.轻佻 皇天后土 如愿已偿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迄今 以德报怨 遮天蔽日 吃饭防咽,走路防跌
D.蛰居 寥若晨星 入不付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 性。
②为准备这份提案,两位大人代表走遍了整个地区, 各行各业人士的意见。
③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学友》倡议实中学子“探讨先贤思想, 文史菁华;激活中华传统,化成时代新风”。
A.时效 垂询 批阅 B.实效 垂询 批阅
C.时效 征询 披阅 D.实效 征询 披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4月26日,鹏城深圳万人空巷,各界群众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到深圳市殡仪馆,
向英年早逝的爱心大使丛飞作最后的告别。
B.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曾来哈尔滨演出,获得了成功;无独有偶,今年夏天,小
提琴家演奏家俞丽拿也来哈尔滨演出,英才苑同样赢得了观念的好评。
C.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太原市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还需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法
规。
D.某些用工单位招收民工时许诺的工资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这种骗人的行为不是卖狗
皮膏药又是什么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诚信缺失不仅财坏了学校的校风,妨碍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的形成,而且也
扭曲了一部分学生,诱发了道德上的堕落或变质。
B.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
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
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
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钱正英
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安排解决。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江河的冲积平原,但要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全控制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泄时间
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须多占用一部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适当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研究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
就水资源来说,过去我们以为,水利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河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后,我们逐步认识到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需要,合理配置水资源。由此而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要通过高效、节水、防污的社会经济模式,通过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资源也有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问题。人类占有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土地资源,但是,这种改造和占有必须适度,否则。将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从而威胁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防沙治沙的对象应当是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英才苑而不是改造现有的沙漠。沙漠和土地沙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沙漠是地球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不能也不应消除的;沙化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的灾害,是人类应当也可以防治的。这些荒漠化土地是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水土资源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
在地球表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不仅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而且以其干流和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它为陆地的各个生态系统输送物质的能量,也是陆地和海洋交换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形象地说,它是地球表层的脉络。在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没有重视和研究河流的生态功能,没有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河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作用。
5.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类要建立一种把洪水和洪灾区别的防洪减灾体系。
B.人类要研究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分享水土资源的问题。
C.人类的社会经济要与自然生态系统合理配置水资源。
D.河流有着自己的生态功能,人类要研究河流的变化规律。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最好不要开发利用冲积平原。
B.水利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为治理洪灾,可以保留一部分土地用于泄洪。
D.沙漠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是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的灾害。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相应地合理配置水资源。
B.人类利用一些外来水源可以在沙漠周边建设一些人工绿洲,但从总体上说,不应当也不可能消灭沙漠或“征服”沙漠。
C.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没有权利改造自然,应当尽量使自然环境恢复到人类发展前的原始状态。
D.水利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研究人类如何改进自然界所赋予的水的条件,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赈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受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利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明史·况钟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 B.前某事宜行,若止我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其为政,纤悉周密 D.且令二子给侍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彼且奚适也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为政纤悉周密”的一组是 ( )
①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②锄豪强,植良善
③重学校,礼文儒 ④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⑤立奏之朝 ⑥郡民诣阙乞留
A.①④⑥ B.①④ C.②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况钟初任苏州知府,面对难治的局面,巧察实情,严惩奸吏,全府上下为之大震。
B.以前,太监侵宫,将卒虐民的情形,在当地时有发生。况钟在任期间,这些人都有所顾忌而收敛约束,不敢放肆。
C.况钟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举贤荐能。
D.况钟治理苏州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曾两次因任满离职,当地百姓都向皇上请求,让况钟继续留任,均得应允。况钟死后,当地百姓为了给他建立祠庙,聚集痛哭。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清江引·惜别
贾云石
湘云楚雨归路杳,总是伤怀抱。江声搅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
(1)这首元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
(2)“兰舟把愁都载了”一句和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都写到了“愁”,其表现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作简要分析。(2分)
(3)古诗词中写愁苦名句很多,如雨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还能举出一句吗?(2分)
13.在下面横线处根据要求填空、默写(两题任选一题,共5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教然后知困。 (《礼记》)
巴尔扎克,世界文学界的诗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代表作是 ,包括96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其中著名的两部长篇小说是 和《欧也尼·葛朗台》。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初唐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分别是 、
杨炯、 、卢照邻。
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不见大雁
刘长春
①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液浩水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②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雨去春北归”。
③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忽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④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⑤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缓慢。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⑥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之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⑦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⑧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⑨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行进,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儿一样飞进课堂……
⑩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和孤寂。
11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12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13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继绝了它们的食粮。
14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15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的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16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17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18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14.第⑤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而肃然”的原因是什么。(4分)
15.根据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文段⑨中画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
(2)文段⑩中画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
16.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4分)
17.“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8分)
六、(15分)
18.下面一段话有语意不连贯、表意不明确之处,请找出两处并加以修改。(4分)
①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②尤其是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③手机短信是一场“全民运动”,但毫无疑问的的是,它更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④尽管每一个手机手户都可以收发短信,但中年人不善于接纳新生事物,思想相对保守,因此,年轻人无疑是“短信一族”的主力。⑤另据调查,年轻人在将来使用短信的意向也显著强于中老年群体。
(1) (只填序号),改为:
(2) (只填序号),改为:
19.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较短的句子,使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6分)
参与投资建设被当地媒体称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丝绸之路”的中美马里兰科技园的北京诺诗生物技术公司等六家企业在入驻中国在海外设立的这第一个科技园之前派出工作人员飞往美国进行实地考察。
(1)
(2)
(3)
|
运动会会徽(主题为“龙腾虎跃”,请你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它。
(80字左右)(5分)
。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美国孩子刚一出生就完全没有免疫力,科学家只能把它放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玻璃罩里生活。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在一个科学小组的严密护理之下,这孩子活了下来,一直长到十一岁。后来因为一次很小的疏忽,外界的空气泄漏到玻璃罩内,孩子被感染而死去。由于自身完全没有免疫力,无论外界对他怎样爱护,怎样提供最好的保护,孩子最终还是推动了生命。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长,自身的免疫力是最重要的。
请以“免疫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B已——以 C咽——噎 D付——敷)
2.C(实效,意即实际的效果;时效,即时间短,效率高,显然提高“时效性”才能突出新闻新的特点;征询,征求询问;垂询,敬词,用于指对方询问。批阅,阅读的同时加以指示或修改;披阅,翻开书卷阅读,翻阅。)
3.D(成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竞争还有配对的,多用于贬意。信笔涂鸦,随便书写,字迹如同鸦群一样 凌乱,比喻字写得很稚拙或胡乱写作,也可用为自谦之词。卖狗皮膏药,比喻用漂亮的空话骗人)
4.C(A成分残缺;B搭配不发或成分残缺;D句式杂糅)
5.A(原文说“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
别”)
6.C(A项混淆了范围,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冲积平原;B项混淆了时间,是过去的目标;
D项偷换根据,是土地沙化,不是沙漠。)
7.D(“没有权利改造自然”是错误的,要合理改造,创设和谐相处的环境。)
8.A(A“以”意为“凭借……的身份”,B前者“若”为“你们”代词,后者为“假诺”
之意,连词;C前者为代词,代况钟,后者为表反语的语气词;D前者为“并且”之
意,连词,后者为“将要”之意,副词。)
9.B(②为“豪强”“良善”的态度,③为尊儒重教,⑤为重视人才,⑥为深得民心。)
10.D(D项最后一句明显错误)
11.(8分)(1)钟况在时,(这些人)都收敛起来不敢放肆,即使经过他管辖的地方的高官及别省小吏,都心里面忌惮他。(关键字:“虽”、“惮”、定语后置句式、句意全译对给4分,译错1个扣1分)(2)平思忠家一向贫穷,但未曾靠着和况钟有旧情,对况钟有所求取。(关键字:“素”、“缘”、“平”、句意全译对得4分,释错1处扣1分)
12.(10分)(1)作者通过对江声、暮涛、树影、残照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暮霭时分江上泛舟、远眺归途、云阻雨隔的凄凉意境,表现了感伤、惆怅的离别之情。(共3分,答出意象1分、意境1分、情感1分)(2)两句曲词都化虚为实,根本是抽象的“愁”具体化了,都可以用船来载。(2分)李词的表达效果更好。(1分)贯曲的“兰舟把愁都载了”化用了李清照的词句,用“都载”写愁绪之少,显示作者的淡然、温婉、描摹出惜别的离愁,更加让人伤感;李词笔下的“愁”连小舟都载不动,极写愁绪之多,之重。(2分)(3)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3.(5分)(1)①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②学然后知不足 ③《人间喜剧》《高老头》 (2)①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②王勃 骆宾王 ③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14.我“怦然而肃然”是因为大雁飞过的场面非常壮观;同时由由于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充斥于天地之间。(4分,对词语的分析各2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就行。)
15.(1)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从身边感受到自然之美。(2)喧嚣的环境,枯竭溪流,树林的消失,甚至猎人的残害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每题3分,理解正确,表达简明即可。)
16.文章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例如:①三十年前,溪流清澈,水面阔大,树林茂密,群雁齐飞;三十年后,溪流干涸,树林消失,大雁远离。②“我”惊叹过雁群飞过的壮观场面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佳美景,而儿子只能从书本上知道这些。(指出最突出的表现手法2分,举例2分,举1例说明即可。)
17.“天空寂寞”,是说大雁不再飞过;“人也寂寞”,是说人们虽然建立了“落雁公园”,却再也无法看见群雁与落雁齐飞的情景,孩子更只能从书本上认识雁阵。作者以此昭示我们:人类过度伤害自然,其实是在自残和自毁,我们只有学会珍惜大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结尾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同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每问4分,解说要正确简要,对“作用”的分析要着眼全文,言之成理。)
18.(4分)②应改为“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经被普遍接受”;④应改为“但中年人思想相对保守,不善于接纳新生事物。”(4分)
19.(6分)(1)中美马里兰科技园是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科技园。(2分)
(2)这个科技园被称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丝绸之路”。(2分)
(3)参与投资建设的北京诺诗生物技术公司等六家企业将派工作人员进入美国实地考察。(2分)
20.整个图形由两部分组成。主体图形由数字“10”变化而来,又是一个“S”的变形,“S”为体育英文的头一个字母,也是江苏简称“苏”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主体图形下面有几行小字“中国·江苏2005”意在以虎踞龙盘的艺术形象,展现十运会举办地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以及竞技体育生成活虎的鲜明特点。(要点:①构图一解读出“第10届全运会在江苏举办”。②内蕴一解读出地域特征和竞技特点。③风格一解读出活力和动感。)
21.(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
况钟虽然出身于小吏,但他重视学校,敬重文儒,单门寒士很多人得到过他的资助,曾有叫邹亮的人献诗于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匿名书信诋邹亮。况钟说:“这是要我快点提升邹亮的名气吧。”立即奏入朝中,召授邹亮为吏刑二部司务,后又升任御史。最初,况钟还是小吏时,吴江平想忠也以吏起家,当上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因此况钟数次请他相见,以恭敬之礼对他,并且让两个儿子服侍他,说:“我并非没有仆奴,是想借此报答你的恩情。”思忠家向来贫穷,但从未因为与况钟有旧恩而索取回服,人们都称赞他们两个。
况钟曾经因为母亲丧事而走,郡民到朝廷恳请把他留下。诏起复。正统六年,因任期满应当升迁,郡民两万人请求巡按御史张文昌,让他再留任。诏书下来给他正三品的俸禄,仍管理苏州府。第二年死于任上。吏民相聚而器,并为他建立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