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2014-5-11 0:12:05下载本试卷

泸州市高中2006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Ⅰ至4页,第Ⅱ卷第5至12页。150分钟完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答案选出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寥(kuò)   娜(liăo)  声名狼(jí)   孝之义(tì)

B. 记(zhá)   桑(cāng)  前后继(pú)  天之乐(lún)

C. 苗(yì)   业(cóng)  笑载言(zài)  直截了(dàng)

D. 讥(qiào)  安页 (cù)   安然无(yàng)  去左右(píng)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眩耀   没精打采   遐想   永保青春   参差斑驳

B. 琐屑    谬种流传   俯瞰   仓皇失措   杀一儆百

C. 溯风    羽扇纶巾   怪僻   芸芸众生   怏怏不乐

D. 瞻望    改弦更章   福祉   嫉恶如仇   裨官野史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要切实保证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就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而不是一味地给农民兄弟开空头支票

B. 正值青春年少,每个同学都应抓紧时间学习,否则就会蹉跎岁月,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C. 超女李宇春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近来,关于她要在成都举行个人演唱会的消息已不胫而走

D. 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新闻播放时,临江市家家户户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全城万人空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B. 金秋季节,小王决心说服第一次来北京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长城游览,以了结他多年来的心愿。

C. 各个国家在高科技上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在高科技上胜人一筹,关键在于能否重用人才。

D.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彩色头发基因技术

你能想象一只绿色老鼠的样子吗?科学家最近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了绿色的毛,试验的成功让科学家们相信,将相关基因移植入毛囊可以改变毛发的颜色,这意味着对毛囊进行基因变体疗法可能大有作为。

抗癌公司是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这里的科学家将一种水母基因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使老鼠长出了在蓝光下呈现荧光绿的毛发。该公司总裁,罗伯特  霍夫曼说:“这些毛发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其中有荧光绿色的蛋白质。”这种荧光绿蛋白质就是使水母在暗处发绿光的那种基因。霍夫曼将这种水母的基因移入一块剪下的老鼠皮上,他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胶原酶可使毛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然后将老鼠皮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液含有一种腺病毒,这种病毒与平常引起感冒的腺病毒相似。该病毒很快进入老鼠皮上的水母基因细胞中。霍夫曼采取措施使病毒迅速复制,这样病毒细胞就可以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载入老鼠的细胞中。霍夫曼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过程,他发现,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了绿色蛋白质的斑点,这是每根毛发生长的基础,此后,这块老鼠皮上80%的地方长出了绿色的毛。然后,霍夫曼将这块长有绿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移植的毛发在老鼠身上不断生长,逐渐遍布全身。

目前,该研究最乐观的前景可能就是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研究人员已通过基因疗法使白老鼠长出了黑色的毛,这对于治疗灰白头发是重大进步。但这种基因变体技术还要在老鼠身上再做几年试验才能用于人类。科学家认为,一旦人类掌握了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基因疗法就可以用于美发。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红头发和褐色头发也都有其生成色素,便目前还没破解金发的分子构造。一旦科学家们发现了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头发的颜色,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

霍夫曼同时指出:“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他相信基因工程能使毛囊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和干扰素(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通过基因疗法,毛囊里不仅能长出健康的头发,还有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糖尿病、癌症等。实际上,把基因疗法用于美发要比治病困难得多。美发需要把头上所有的毛囊都进行处理,而治病只在几个毛囊上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节选自《环球时报》)

5. 下面对“相关基因”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关基因”指科学家们最近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了绿色的毛的基因。

B. “相关基因”指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科学家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的水母基因。

C. “相关基因”是科学家们将它植入毛囊内的可以改变毛发颜色的一种基因。

D. “相关基因”是指老鼠皮上已经带有病毒细胞的水母基因。

6. 对老鼠身上长出的毛发是绿色的原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胶原酶将老鼠皮组织软化,使老鼠的皮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进而生长出了绿色的毛。

B. 将移植了水母基因的老鼠皮囊放入培养液后,受培养液中腺病毒的影响,所以长出的毛发呈绿色。

C. 因为霍夫曼将长有绿色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的缺少毛发的皮肤上,故长出的毛发是绿色的。

D. 原因是美国加州圣迭戈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科学家植入老鼠皮囊的水母基因中含有荧光绿色的蛋白质。

  7.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身上长出绿毛的试验,意味着对毛囊进行基因变体疗法必将大有作为。

B. 基因疗法使白老鼠长出了黑色的毛的研究成果表明,治疗人类的灰白头发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C. 人们要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头发的颜色的关键在于科学家要发现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

D. 基因疗法,既能改变头发颜色,还能使毛囊承载某些基因来根治白化病、糖尿病、癌症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防患于未然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突直,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赏,曲突徙薪无思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汉书•霍光传》)

[注解]  ①霍氏:指霍光的家族。  ②泰:通“太”  ③郎:郎官,侍从皇帝左右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之,人必害之      右:上

B. 更为曲,远徙其薪      突:烟囱

C.夫奢则不          逊:逊色

D. 徙薪曲突之策        贵:看重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不者有火患        论功行赏

     若属皆且为所虏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秉权日久,害者多矣          人徐生上书曰  

     世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百姓皆以王爱也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霍家被诛灭之前,茂陵人徐福就断言霍氏家族一定会灭亡,根据是:霍家骄奢而不谦让,必然犯上越礼,并且位高遭嫉。

B. 徐福曾三次上书皇上,要求抑制霍家的骄横,但皇上只说知道了,并未及时采取行动,可见霍氏家族深受皇上宠爱。

  C. 霍氏家族被诛灭后,告发霍氏家族的人都及时受到了封赏,有人还专门上书皇上,赞扬徐福能洞察幽微,防患于未然。  

  D. “曲突徙薪”的故事,让皇上认识到了徐福的远见和忠诚’,于是皇上赏赐了他十匹帛,并且封他做了郎官。

泸州市高中2006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  文

II(非选择题  共130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四五合计

得分

得分

四、(23分)

 
评卷人

11. 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3分)

翻译:                                   

                                       

(2)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4分)

翻译:                                    

                                      

(3)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3分)

翻译: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②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③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③称名:互道姓名

(1)元代杨载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你认为堪称第二联之“眼”的是哪一个字?试联系诗歌的情意分析它的好处。(6分)

答:                                    

                                      

                                       

(2)试简述尾联写景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答:                                    

                         

13. 根据下列提示默写填空。(5分,两小题任选一个小题)

(1)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得分

五、(22分)

 
评卷人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是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忧,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雅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03年第三期)

14. 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                                  

                                    

15. 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答: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6. 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答:                                    

                                     

                                     

17. 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分)

答:                                    

                                     

得分

六、(15分)

18. 请用一个单句的形式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5分)

 
评卷人

     

近年来,国内一些语文教育专家提出了“三重境界”的语文教育观,即语文教育应该包括“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他们认为,“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素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

19. 今年十月,中华民族喜事连连,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刚刚像庄子笔下的鲲鹏扶摇直上,青藏铁路又全线贯通,像神话传说里的巨龙,蜿蜒逶迤于雪域高原。某校准备开一个庆祝会,拟向同学征求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6分)

上联:青  藏 铁 路 如 巨 龙 飞 跃 高 原 雪 域

下联:

2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和句式,使句式协调一致,前后关系畅通。(4分)

湖和塔是有灵魂的,它们的灵魂是千千万万人的灵魂。湖是动,塔是静;塔是高傲的,湖是谦虚的;阴柔的湖水,好比江南绵绵的春雨;塔姿雄壮,恰似塞外猎猎的长风。北京大学如果没有了湖和塔,就像胡适之先生所说的,长坂坡里没有了赵子龙,空城计里缺少了诸葛亮。

答: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森林里,参天大树不屑一顾地瞥了柔弱的藤蔓一眼,轻蔑地说:“嗤!没出息的家伙!居然要攀附着别人生存!”

藤蔓微微一笑:“是的,我需要依靠别人,但那不是没出息的表现啊!你不也是要依靠土地、阳光、空气和水吗?”

参天大树满脸羞愧,在风中抖落了几片叶子。叶落归根,回报大地。 

世间上的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相互依靠着的。山没有水便缺乏了灵性,将军没有了士兵又如何成其为将军……

请以“依靠”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等级

得  分

总分

评卷人

础40分

一等

40~32

二等

31~22

三等

21~12

四等

11~0

展20分

一等

20~18

二等

17~15

三等

14~9

四等

8~0

错别字、不足字数、缺题目   减分

800字

自贡市高2006级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A迄→讫,B膊→搏,泱→殃,C标→彪)

2、A(“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曲解”,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贯注”,强调精神、精力集中;“灌注”指浇进,注入。“披露”,意为发表,公布;“透露”意为泄漏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3、C

4、C(A、语意重复,B、主客颠倒,B、搭配不当)

二、(9分,每小题3分)

5、D(属辐射育种的过程,而非辐射育种的优越性)

6、B(“不同质”有误,植物本质没有改变)

7、C(见最后一段第三句话,常规育种条件下也能产生变种)

三、(9分,每小题3分)

8、B(幸:希望)

9、A(①表现其  儒术④是“言亭长受人米肉之人”的看法⑥是卓茂对“人”讲述“以律治汝”的情况)

10、A(“感谢卓茂的大仁大德”不当,应为“谢罪”)

四、(23分)

11、(10分)译文:你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啊。大凡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是因为人有仁爱精神,懂得互相尊敬和来往的事理。现在邻里年长的人尚且互相赠送食物,这是人道用来互相亲善的做法,何况是官吏和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应当凭自己的威势向百姓强行索取罢了。

12、(8分)

(1)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浓厚;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作了自然的过渡。

(2)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13、(5分)

(1)则必有我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句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五、(22分)

14、(4分)主要运用了反衬(或对比)的手法,描写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荷的倔强,荷的勃勃生机。这样写突出了荷在恶劣环境中不言屈服的抗争精神。(“手法”和“好处”各2分)

15、(6分)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使荷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形象更为丰满。表明荷的美好品行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句号前后内容各3分)

16、(4分)写诗作文,(2分)赞颂荷处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

17、(8分)

(1)(4分)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的人,还在纯洁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答出“红尘人”的含义;2分;其余给2分)

(2)(4分)不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和情形下,遭受怎样的痛苦和创伤,都应该坚持高风亮节、保持生命的伟力。

六、(15分)

18、(4分)

(1)②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严密   (2)④你的忍性决定你的耐得住寂寞或者(1)①你的豪爽干练决定你的奔放  (2)③你的热情奔放决定你的开朗

(3)①③④②

(1)(2)各1分,(3)2分

19、(6分)

(1)    届时热忱欢迎垂询。

(2)    届时恭请贵单位派员光临。

(3)    到时都要回来呀!

一小题2分。

20、(5分)

略。意思准确、感情真挚,2分;语言得体、修辞恰当,2分;格式正确,1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根据200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7分)

二等

(16-12分)

三等

(11-7分)

四等

(6-0分)

2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2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2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生动,语句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每用错3处标点扣1分。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各扣满2分为止。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本性宽厚仁爱恭顺。起初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办事,孔光称他为长者。卓茂有一次外出,有人把他的马误码认为是自己的。卓茂问道:“你的马丢失多长时间了?”那人答道:“丢失一个多月了。”卓茂的马跟随自己好多年了。卓茂心里知道那人认错了,却坦然解下马来给了那人,自己拉着车回去,回头对那人说:“如果这匹马不是您丢失的,希望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马主在别的地方寻到了自己丢的马,就把卓茂的马送丞相府归还卓茂,并叩头谢罪。

后来,卓茂因为通晓儒术被推举为侍郎,供职于黄门,升迁为密县县令,其间,他操劳尽职,谆谆恳切,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拿善政来教人,口里没有半句恶言,官吏百姓都对他相亲相爱而不忍心欺骗他。有人曾对卓茂说,下面有位亭长曾接受他米肉的馈赠。卓茂使手下的人避开问他道:“亭长是向你索取呢,还是因为你有事嘱托他办而收受的呢,还是你平常感到他对你有恩而送他的?”那人说:“是我自己前往送他的”。卓茂说:“你送给他礼物,他接受了你的礼物,有什么理由来告他呢?”那人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能使人不害怕官吏,官吏不索取别人的财物,我现在害怕官吏,才送他东西,亭长已经接受了我的馈赠,所以我才来告发他。”卓茂说:“你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啊,大凡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是因为人有仁爱精神,懂得互相尊敬和来往的事理。现在邻里年长的人尚且互相赠送食物,这是人道用来互相亲善的做法,何况是官吏和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应当凭自己的威势向百姓强行索取罢了。人生在世,群居杂处,所以有经纪礼义而互相交接往来,你难道不想修好人际关系,而宁可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亭长向来是个好官,一年到头送点东西给他,是合乎礼仪的。”那人说:“如果这样的话,法律上为什么要禁止官吏接受贿赂呢?”

卓茂笑道:“法律设置的是大法,理顺乎是人情。现在我拿礼来教你,你一定没有抱怨我的恶意,如果我用法律来惩治你,你怎么来对待呢?从小的方面看,可以判罪,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杀头啊。你暂且回去想想吧!”于是百姓接受他的教诲,官吏们记住他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