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豫南五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2014-5-11 0:12:06下载本试卷

2006年豫南五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14页,第Ⅱ卷5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选择题 30)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禀赋  胁从  披沙捡金  胜不骄,败不馁

B、谐谑  强弩  甚嚣尘上  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C、潸然  樊篱  歇斯底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小憩  震慑  莫衷一事  慌慌不可终日

2、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时下,一些房地产开发商    国家目前的土地使用政策,把它作为提高房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②目前,我们河南虽然还没有出现禽流感疫情,但还是应该加强    ,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③“台独”分子打着民主旗号搞分裂活动,这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曲解 防范 也/乃至  B、误解 防治 也/乃至

C、曲解 防治 更/和    D、误解 防范 更/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B、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也将发生很大的转变。

C、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这样才能把这项造福豫南百姓的浩大工程做好。

D、这位厂领导心胸狭窄,小肚鸡肠,谁要是给他提点意见,他便记在心里,总要找机会给谁穿小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岸春节包机达成共识,意义在于创造了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格局,激活了两岸务实多元的协商机制,同时为将来两岸实现“三通”等议题的谈判奠定了具有基础性的里程碑意义。

B、人才柔性流动是指人才通过兼职、承担委托项目、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在为其他单位提供短期服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迁移行为。

C、时下,来自上面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让基层的干部群众疲于应付,人们不禁要问,有谁来管管这些让人应接不暇的检查?

D、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大会上强烈要求所有核武器国家同时谈判,并尽快缔结一项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

二、(9分,每小题3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骨骼:生命的档案

【德国《世界报》3月13日文章】题:骨骼是生命的一部档案

骨骼支撑躯体,保护大脑和脊髓。它使得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能够保持内部稳定。骨骼能泄露其主人以前的许多情况,如年龄、性别,甚至生活环境。法医可以利用这种情况来查明犯罪行为受害者的身份,专家们也能根据髋骨的形状来辨认它们来自男性还是女性。众所周知,牙齿的状况也能为确定一个人的年龄提供很好的帮助:与树干一样,牙的骨质里也有生长年轮,它表明人的年龄。

骨骼也能提供其主人的躯体活动情况。因为躯体活动可在牙齿、脊柱和骨关节的损耗及磨损痕迹中反映出来。微小的骨骼样品显示,其主人的生活环境也深深地铭刻在骨骼里。只要把骨骼样品磨成纸一样薄的薄片,然后再将它磨光,直至它达到几乎透明的程度,用显微镜在偏振光里就可以看到骨骼的晶体结构。科学家们用这种方法来查明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尼安德特人化石有异乎寻常之处。与现代人的骨骼不同,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特别坚固。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干体力活”的一个标志。为了生存,尼安德特人必须每天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古老的骨骼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要从古老骨骼里获取一些遗传体的话。借助遗传指纹来查明与一个去世很久的人的亲属关系,有几克保存完好的骨骼物质就够了。1991年,人们发现了1918年被谋杀的俄国沙皇一家的可能的遗骸,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久后,与活着的近亲进行的DNA对比证实了这些骨骼的身份。

这种方法也为解决一场古老的科学争论提供了帮助。几年前,人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丁现代人与已消失的尼安德特人的亲属关系有多近的问题。以莱比锡马克斯一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佩博为首的研究小组发现,虽然两种类型的人同时存在,但他们彼此分开,因此,没有出现遗传上的混合。研究人员为自己的分析特地研究出一种方法。用他们的方法进行分析,只要有10毫克骨骼化石就够了。

存放了上万年的骨骼还能泄露一些东西:尼安德特人是惯用右手的人。因为骨骼受伤的部位通常引人注目地位于左侧。惯用右手的人对打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骨骼甚至还能显露其主人的社会行为。研究人员从一个古老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上发现了受过重伤的痕迹。这个人受重伤后仍生存下来,但他自己不能养活自己。他的生存只能被解释为,有人照料他并为他提供食物。

(摘自2006年3月19日《参考消息》)

5、下面对骨骼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能够保持人体的内部稳定。

B、骨骼能够帮助人们判断骨骼主人的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等许多情况。

C、骨骼是人生命的档案,它支撑躯体,保护大脑和脊髓,它能够记录人的生命的全过程。

D、骨骼能够记录和反映其主人的身体活动情况。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分析骨骼的晶体结构来查明原始人的生活方式。

B、借助古老骨骼的遗传体来查明与一个去世很久的人的亲属关系,仅需一点点保存完

好的骨骼物质。

C、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特别坚固,这是他们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所造成的。

D、骨骼不论存放多少年,都能透露出其主人生前的社会行为和生存状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项是

A、骨骼记录了生命的很多情况,通过对骨骼的分析,可以判断其主人生前的具体职业。

B、一个惯用左手的人,当与人打斗时,其身体右侧受伤的可能性大。

C、要想查明犯罪行为受害者的身份,弄清其性别、年龄等,必须进行骨骼分析。

D、惯用右手的尼安德特入骨骼特别坚固,由此可知,“左撇子”的骨骼没有惯用右手的人的骨骼坚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闻名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史记·季布列传》节选)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且至臣家        迹:追踪搜查

B、待间,果言如朱家   指:指导(的那样)

C、项籍使将兵,数汉王  窘: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

D、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待罪:谦词,指“任职”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季布“摧刚为柔”的一项是

①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②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③季布匿濮阳周氏 

④布数为项羽窘上  

⑤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⑥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原是项羽部将,为人讲义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失败后,刘邦以重金捉拿他,朱家为救他而买下他让他作了自己的奴隶。季布“摧刚为柔”,能伸能屈,受到当时众多人土的称赞。

B、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天下大侠,猜测季布藏在朱家的庄园,就答应了朱家之请,然后等待机会。后来果真按朱家说的意思向皇上说明了相关道理。

C、因不同的人对季布褒贬不一,所以汉文帝在任命季布为御史大夫这件事上犹豫不决,最后不了了之。季布对汉文帝的做法深为不满,便当面慷慨陈词,指责汉文帝办事没有主见,最后愤而辞官。

D、季布为楚将则数困刘邦,做汉臣则为汉尽职,虽不符“忠臣不事二主”之古训,但为人臣则尽臣职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2006年豫南五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把答案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3分)

11、把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②“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③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④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2分)

                            (2分)

                            (2分)

                                       (4分)

12、阅读下面—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西阁。阁在长江边,有山川之胜。此诗是未移居前宿西阁之作,诗中的“高斋”即指西阁,“水门”指瞿塘峡口,当时,征讨不已,蜀中大乱。

(1)颔联是诗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中的“宿”字和“翻”字用得非常精妙,请简要说说二字“妙”在何处。(4分)

答:                                          

                                          

                                          

(2)颈联写深夜无眠时所闻,一静一动。有人认为是写实,没有其他意味;也有人认为是双关,内含深意。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简说理由。(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文字中的空缺部分。(两小题任选—题)(5分)

(1)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②见贤思齐焉,                  。(《论语》)

(2)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例如:陶渊明《       》中的,“       ,池鱼思故渊”;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            ”;     (填作者)《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杜甫《蜀相》中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冯骥才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宇,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予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是她外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绝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那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简朴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像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一束艳红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濛。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分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凉丝丝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泄露,让人产生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了一个无论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得出的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站在一起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撅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的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的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个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羞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苹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大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的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些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载感到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色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选自2006年《读者》第7期)

14、文章写的是“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开头却从对青春少女的印象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作者所见到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各是怎样的?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准确概括。(6分)

(1)第一幅画面(五月):                                          

                                          

(2)第二幅画面(三月):                                           

                                          

(3)第三幅画面(四月):                                            

                                          

16、作者在着力描写维也纳四月的画面之前,反复说道:“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联系下文考虑,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阅读下面两段话,回答问题。(8分)

(1)“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小吕为什么把那些花称作“你的花”?

答:                                           

                                          

(2)“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懂得了春天怎样的特性和品格?

答:                                           

                                          

六、(15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文意,在后面的横线处写上一句结论性的话。(不超过20个字)

(4分)

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作为犹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它的人文发展指数(将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衡量人生三大要素的指标合成一个复合指数)居全世界第21位,在中东地区是最高的。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话,    

                                         

19、下面是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中的一段描写“雨”的文字,请仿照其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柳絮”的文字,不少于50字。(不要求句式—致)(6分)

这雨愈下愈老成,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的小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长了毛。

                                              

                                           

                                          

                                          

20、临近毕业,你班同学决定以集体的名义给学校送—一块匾留作纪念,以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同学们知道你文笔不错,一致推举你在匾额上题写两句能表达心意的话。你该怎样题写呢?请把你题写的语句写在—卜面的方格内。

要求: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要有文采,有意蕴,每句不少于5个字,不超过10个字。(5分)

上句:                   

 

下句: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庄子·外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为惠子讲道。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话没用。”庄子说:“知道没用才可以谈论它的用处。天地并非不广大,人所用的只是站两只脚的地方;那么双足踏地,然后向下挖万丈深渊,人还有站的地方吗?”惠子说:“没有了。”庄子说:“那么没用的用处就清楚了。”

庄子的话看似深奥,其实也简单。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那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其实用处很大。拥有一尺之地可以立脚,拥有原野就可以奔跑了;拥有一杯水可以解渴,拥有一桶水可以浇园,拥有一河水一江水呢?

请以“有用与没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白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豫南五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A捡一拣,B斧一釜,D事一是慌一惶)

2、A

3、C(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与纠纷不是由单方面引起的。此句用“孤掌难鸣”较合适。)

4、B(A项句式杂糅和搭配不当;C项赘余,“各种”和“繁多”只能保留一个;D项成分残缺,句子最后应补加上“的条约”。)

二、(9分,每小题3分)

5、C(“能够记录……全过程”夸大了骨骼的作用)

6、D(“不论存放多少年”与文意不符,文中只说“存放了上万年的骨骼还能泄露一些东西”)

7、B(A项“判断其主人生前的具体职业”推断无据;B项据最后一段前三句推断;C项“必须进行骨骼分析”说法绝对化;D项由前句推不出后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三、(9分,每小题3分)

8、B(意思,意图。)

9、C(②句与“刚”“‘柔”无关;④句是季布以前的功劳;⑥句为季布的谦词。)

10、C(“愤而辞官”与文意不符,“布辞之官”是说季布辞别皇上回到了原任,“深为不满”、“指责”也言之过重。)

四、(23分)

11、(10分)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命令。”于是就逃走了。①叔齐也不肯登上王位而逃走了。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②我们何不去投靠(归附)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栽着灵牌,尊称他为丈王,向东进发去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发动起了战争,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予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③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④天下都尊奉(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

(评分时注意:①“立”字翻译正确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②“盍”和“归”各占1分;③“左右”和“兵”各占1分;④“宗”、“耻”、“义”各占1分,句意正确通顺占1分。)

12、(8分)

(1)(4分)

“宿”字化动为静,把本没有生命的云彩写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让人感觉到那薄薄的暮云飘浮在山岩间,就像有意栖宿在那儿似的;“翻”字化静为动,诗人借动的江水写静的月影,使江面上静静的月影有了动感;江浪翻涌,明月映照水中,也好似随浪涛翻动。两个动词用得自然稳贴,的确十分精妙。

(每词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

同意“写实”的说法。理由:①长江边确有鹳鹤这种水鸟和豺狼这种野兽,两句表现的景象切合夔州附近的自然环境。②夜色降临,白天追逐捕食的飞鸟自然停止捕逐活动而安静下来,而一般昼伏夜出的狼在暮色中为争得食物而喧闹也属正常。

同意“双关”之说。理由:这两句所描写的情景确实切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但联系尾联“征战伐”,又能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征伐不已、弱肉强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诗人描写的自然景象正是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象征。

(不论从哪个角度答题都可以,但必须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13、(5分)

(1)  ①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 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煜 映阶碧草自春色

(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现象该句不得分。只给一个小题评分。)

五、(22分)

14、(4分)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引出下面所描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有铺垫作用;二是用青春少女不同年龄阶段给人以不同感觉来类比维也纳春天不同阶段给人的不同印象,以突出后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1)一束艳红的带露玫瑰夜间悄悄地顶开窗子,伸进屋来。它喷溢浓香,光彩照人。

(没有第二句不扣分)

(2)几个姑娘站在河岸边,陶醉地倾心地亲吻着春风。(或:几个姑娘在河岸边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风吹动她们的头发、围巾、衣裙,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

(3)大片大片的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冒出草地,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每幅画面2分,要求必须概括准确,意思对即可。只抓背景等枝节,不抓重点,不得分。)

16、(4分)这里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用是为下文蓄势,使前后形成对比,行文出现波澜.拟突出维也纳四月春景的壮丽和作者见到那壮丽画面时惊奇、激动的心情。

(手法1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17、(8分)(1)作者四月再访维也纳,一直为见不到花而抱怨、失望和遗憾,一直在寻找花、关注花,花在作者心目中占居着重要地位。

(共2分,意思对即可。)

(2)要点:①春天无处不在,生机勃勃,辉煌灿烂,四处张扬,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春天非常浪漫、迷人,富有诗意,魅力无穷,让人期望;③春天的生命具有敢于向冷酷与逆境挑战的勇气和英雄气魄。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15分)

18、(4分)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个优秀的民族。或“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或“热爱读:馅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度。”(意思对即可。)

19、(6分)开放题,答案要满足这样的条件:①具有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手法;②具有一定的文采。(据答题实际酌情给分。)

20、(5分)参考答案:①因材施教雕心雕志,教书育人铸德铸魂;②厚德以载物,裨教而泽学;③雏鹰长空翱翔日,永铭杏坛受教时。④树高千尺不忘根本,桃李茁壮永志园丁。⑤洒下园丁千滴汗,赢来桃李满园春。(根据所答酌情给分。)

七、作文(60分)

21、参考200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义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多次使汉王刘邦处于困境。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声言敢有把季布藏起来的,三族的人都要治罪。李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人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把他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的事要听这个奴隶的,一定要与他吃同样的饭。”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对滕公说:“李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李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想要抓到他。”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些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谢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探视出您为人处事的原则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李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