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潮州市2006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4-5-11 0:12:06下载本试卷

潮州市2006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船  篱  文  人仰马  万物息 

 B.斗  招  咀  一醒来  头倔脑

C.期  温  情  出言不  以身

 D.瞰  育  胸  底抽薪  车相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厮打  闭门羹  味同嚼腊  出谋划策

 B.告罄  挖墙脚  通宵达旦  世事沧桑

 C.疏浚  座佑铭  坚忍不拔  万念俱灰

D.清冽  孺子牛  不修边辐  靡靡之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B.我想,爸爸妈妈真的越来越老了,我很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我心里爸爸妈妈似乎永远都是记忆里三十多岁的样子,真不敢想象他们老气横秋是什么样子。

C.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个走火入魔的孩子读过武侠小说后,竟然去峨眉山访侠求师。

D.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天高地厚,我一定永志不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次会晤中,麦奇杰和杨旭代表广药向戚务生介绍了广药集团入主广州足球和全力争取广州队冲超,还将广州足球打造成“城市名片”也已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B.北京市发改委制定的三大下调医药费用的举措,让饱受看病贵、看病难现象的百姓感受到了一丝暖意。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D.生活方式,是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展现,包含人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闲暇生活、社会交往等内容。从生活方式上,大体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二、(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民间传说或神话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而往往以某些史前事件为事实依据。“女娲补天”神话的起源应是远古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灾害。最近,中南民族大学罗漫提出,著名的神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

女娲补天的神话最早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在远古时期,“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描述的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及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冀州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女娲补天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近年来在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时发现,从任丘、河间到保定、望都一带,沿着向西偏北的方向,一直到完县、满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它们是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在近代冲积平原上留下的遗迹。专家推测,在史前(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中后期)的某一时刻,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华北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后落入地面。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多个较大的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余的较小者形成了积水洼地,最后演化成该地区的主要居民点。大部分洼地被地表水冲蚀破坏,但是河床间的高地保留了大量的撞击坑遗迹——碟形洼地及其群体。依据近代对陨石撞击的研究,这次远古陨石雨的撞击范围相当广,应当从山西北部到河北平原中部,甚至更向东,延伸到渤海湾南部一带。由于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是山区,大量的撞击遗迹未能被发现,向东则由于黄河北流的冲淤被掩埋。

地貌和地质学的上述成果为研究分析“女娲补天”神话提供了新的基础。史前巨大的撞击事件造成了空前的天文、地质灾难,波及影响到华北平原甚至整个北半球地区,可能造成了古代环境、文化的巨大破坏。史前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应在地貌、地质和全新世地层的沉积物等方面留下可供研究的信息。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造成了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灾害过去之后,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而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节)

5.下列不属于“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淮南子·览冥训》中对“女娲补天”神话的记载。

B.河北平原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

C.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女娲补天”神话提供了新的基础。

D.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女娲补天”反映了河北平原远古时期先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景象。

B.碟形洼地及其群体在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都有广泛的分布。

C.河北平原的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是在陨石雨撞击、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D.“女娲补天”源于一次以陨石为主的灾害事件,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为事实依据诞生了“女娲补天”这个美丽神话。多年以后,以去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为事实依据,也一定会产生一个美丽神话。

B.专家根据河北平原大量的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推断此地域曾发生陨石雨撞击事件,可见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是陨石雨撞击留下的典型的特殊地貌现象。

C.在山西北部的山区和渤海湾南部的地层中应该能找到陨石雨撞击遗迹。

D.随着人们更多获取地貌、地质和全新世地层沉积物等方面留下的信息,“女娲补天”神话所依据的史前事件将来有可能被人们弄得更清楚。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囚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然问余所以至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姜光斗编著的《苏轼散文精品选》)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居蔬食  庵:在小草屋

(B)余既耸然之  异:感到惊奇

(C)见方山子两骑  从:跟随

(D)得帛千匹  岁:每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晚遁于光、黄间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求之

B.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②善战者其势而利导之

C.①此岂无得而然  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

D.①精悍之色,见于眉间  ②然志未已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组是 (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④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⑤所著帽,方屋而高 ⑥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⑦⑧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方山子世有勋阀,可以做官。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

(B)方山子少时慕游侠,别人也把他当游侠看待;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

(C)听到作者被贬黄州的缘故后,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排挤苏轼的奸邪小人的蔑视。

(D)方山子弃富贵而就贫贱,弃功名而甘寂寞的可贵品质,对正遭贬谪的苏轼触动很大。本文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对友人的知音之情。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1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过岐亭,适见焉。(2分)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者。(3分)

(3)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王昌龄是唐代      诗人,擅长七绝,被称为“          ”。(2分)

(2)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3)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五小题)(5分)

(1)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2)         ,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3)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4)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5)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6)虽有至道,         。(《礼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天   堂

苏沧桑

仰望苍穹,常看见一朵云,在阳光下轻轻飘着,美丽高洁、自由自在。假如,所有的生命都能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人间和天堂一定没有什么区别。

二十多年前的星空下,我坐在黑沙滩上,听姨婆给我讲七仙女的故事。

听完后,我问:“姨婆,天堂是什么?”

姨婆说:“是一个能使我们觉得特别幸福的地方吧。”

我又问:“天堂远吗?”

她想了想,说:“很近,你就是刚从那儿来到人世的。也很远,很久以后,你还会回去的。”

我懂了,原来生命是一个以天堂为起点和终点的圆圈。在这个漫长的圆圈里,我们永远够不着天堂,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永远无法体会到天堂的滋味,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滋味。

所以,对我们而言,天堂是不存在的。

只好将充满希冀的目光转向滚滚红尘。地上走着的一个凡人,对应着天上的一朵云。人和云一样,最初来自大地和海洋,最后重归大地和海洋。不同的是,云无心,云优哉游哉,人有心,人便被无所不在、永无止境的种种欲望挑逗着,步履匆匆,铿锵坚定,从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在漫漫长路上,人与人争斗着,人向自然掠夺着,人跟命运抗争着,人在欲望的沟壑里挣扎着……在画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时,人带着满身的尘垢血腥回首往事,却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自己,才知快乐总是稍纵即逝,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心灵的空虚成了最后的、永远的痛。

那么,生有何欢?

于是,在黑夜与白昼的轮回里,我无着无落的目光在苍凉大地和茫茫苍穹间徘徊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我孤独的心忽然被一缕圣洁的阳光照得通亮,高高的天际传来一个声音!一个未知之神的召唤!它说──

坚持,再坚持,你一定能保留一个独立的祭坛,在任何时空里,我便可以顺着星光,或者风的衣角,走进一个无比和平安宁的世界──

那一刻,我坐在夜色的深处,空气的怀里,只要一种简简单单的形式──看书,写作,或者冥想,我便成了另一个自己,一个真正的自己。那一刻,仿佛有无数只温柔的眼睛在字里行间注视着我,如无数天使的羽翼呵护着我。那一刻,我可以自由地往来于远古和未来,可以任爱恨悲欢汹涌而来,可以关注人类命运,也可以只倾情于一片落叶,一只蚂蚁……

当我将所有的感动,所有的真,所有的善,所有的美,用文字编织起来,我发现,那与生俱来、弥足珍贵的一切从未离开过我,那常被人们遗忘却又被人们追寻的一切从未离开过我。

一个人,拥有了如此富有而瑰丽的精神世界,她便拥有了整个天堂。

这个人无意兜售自己,却愿意展览一颗赤诚的心。就像一朵云变成一滴雨的执著,哪怕仅仅只有一颗尘土被它荡涤,只有一棵草为它感动,只有一朵花为它一放,只有一条河流记住它的名字。

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我所爱。还因为,我住在一个被人们叫做人间天堂的地方。

(选自《中华散文》2001年第1期)

15.你认为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6.作者说“在这个漫长的圆圈里,我们永远够不着天堂”,请谈谈作者所认为的“够不着天堂”的人生是什么样的?(6分)

17.在本文中,作者追寻的天堂有哪些特征?(6分)

18.在文中,作者表现了他追寻天堂的过程,你认为,这个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实际谈谈人生体验?(5分)

六、(15分)

19.用不超过20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法国农业部25日宣布,两天前在法国安省一家火鸡养殖场内发现的禽流感疫情,经确认属于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这是在欧盟国家养殖场内首次发现H5N1型禽流感。

法国农业部的公报指出:“正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导致了该养殖场内的火鸡大量死亡。”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圈养的火鸡是如何感染上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

安省的这家养殖场于23日出现禽流感疫情,约400只火鸡死亡。该养殖场位于此前发现法国首例野鸭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的布逢镇附近,本来就处于禽流感疫区范围内。疫情发生后,法国政府已关闭该养殖场,将养殖场内所有家禽扑杀,同时对房屋进行消毒。目前,疫情监控区已经包括160个镇。

这是法国安省发现的第3例H5N1型禽流感病例,前两例都是在野禽身上发现的。

20、阅读下面一句话。如果用口语向同学传达这句话的意思,该怎么说?(5分)

佛经的全集叫《大藏经》(藏,音zàng,宝藏的意思),最早包括经(佛经)、律(戒律)、论(对经文的解释)三部分。

21、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个句子,注意前后句式相同,组成一组内容和谐的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           

                         ;            

                         。(6分)

七、(60分)

22.依照提供的话题,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话题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

1、C(全都读xùn,A分别读fān  fān  fàn  fān  fán  B 分别读júe júe júe   jiào jùe  D分别读fǔ  fǔ pú fǔ fǔ)

2、B(A “腊”应改为“蜡”,C“佑”应改为“右”,D“辐”应改为“幅”)

3、D(“天高地厚”形容恩情极为深厚,也比喻事物复杂艰巨的程度;A“茕茕孑立”形容孤独一人,无依无靠,多指非常困顿、孤独的窘态,这里应改为“孑然一身”;B“老气横秋”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也形容人暮气沉沉,使用该词有两个基本要求:用老练而又自负的含义时,多用于老年人;用暮气沉沉的含义时,多用于年轻人;C“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没有顾虑,敢想敢干,属于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当。)

4、B(A、缺成分,需在“冲超”后加“的决心”; C、语序不当,“同时”前后要颠倒一下;D、并列使用了有包含关系的概念,应去掉“学习生活”“社会交往”。)

二、(9分)

5. D (D、“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与题干“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不吻合;且“文人加工”材料中无此信息。)

6. D (A、“先民战胜自然灾害”表示“已然”,而神话表现的是“将然”,是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见原文“女娲补天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B、不是“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而是“河北平原”;C、扩大范围,不是“河北平原”,而是“白洋淀”)

7.A 3(A、将“可能性”误用为“必然性”)

8.C(从:使……跟从。“从两骑”可译为“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9.D(犹:副词,还。A乃:副词,就;副词,竟,竟然;B因:连词,于是;介词,趁着,顺着。C哉:吗,表反诘语气;助词,啊,表感叹语气。)10.B(①④⑦句都是写方山子“少时”的志趣行事的,与题干所言“壮有大志,晚乃归隐”不符。)11.A(“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晚年穿戴奇特,与“当了隐士”没有必然联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7分)

12.(1)译:路过(经过)岐亭,正好遇上他。(重点理解:“适”1分;句意1分)(2)译:方山子惊讶地看着我问我为什么也到这里来。(重点理解:“矍然”“所以”,各1分;句意1分)(3)译:偏偏来到这荒僻的山中,难道没有得到较高的造诣和修养就能做到这一点吗? (重点理解:“岂……哉”“得”,各1分;句意1分)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古代豪侠朱家、郭懈的为人,乡里的侠士们都很崇拜他。刚长大成人,便改变以往的志趣,发愤读书,想以此在当代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地区一个叫做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交往;甚至抛弃了常用的车马,毁掉了书生的衣帽,在山中徒步往来,谁也不认识他。看见他戴的那顶帽子,方帽顶高高耸起人们说:“这不就是古代方山冠的旧式样吗?”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被贬到黄州时,路过岐亭,正好遇上他。我说:“哎呀!这就是我的老朋友陈糙季常呀!

为什么住在这地方呢?”方山子也惊讶地睁大眼睛问我为什么会到这里来。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先是低下头一声不响,接着又仰面朝天,哈哈大笑,招呼我去他家里留宿。他的居

室狭小简陋,萧条冷落,可是他的妻子儿女和奴婢们都显出一种安适自在的样子。我对这种情景惊奇了一阵之后.便想起方山子年轻时,纵情饮酒,舞弄刀剑,挥金如土的神情。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脚下,看见方山子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臂下夹着两支箭,在西山游猎。前方飞起一只喜鹊,方山子派他们去射,却没有射中。方山子驱赶着狂奔的马单独冲出来,一箭就射中了。于是就和我在马上谈论用兵打仗的事以及古今成败的历史,自己认为是当代的豪杰之士。到如今已有这么长时间了,他那精明强悍的神气,还能从他的眉宇之间看得出来,这又怎么会是一个隐居深山的人呢!

但是,方山子祖上是有功勋和很高的门阀的,应当能得到官位,如果在官场做事,如今早巳非常显赫了。他的家原在洛阳,园林和住宅都雄伟富丽,跟公侯之家差不多。在黄河北岸还有田地,每年有上千匹丝帛的收入,也足够过富裕安乐的日子了。但他都放弃不要,偏偏来到这荒僻的山中,难道没有得到较高的造诣和修养就能做到这一点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地区有许多特立独行的隐士,常常装疯,浑身污秽,但见不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见到吧?

  (选自姜光斗编著的《苏轼散文精品选》)

13.(1)边塞;七绝圣手(2分、1分)

(2)交代了环境:孤舟、微月、枫林;为全诗定了清冷的基凋,烘托了气氛;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3个分点各1分]

(3)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像瑰丽,表现乐音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彭湃,不能自已,拨断了琴弦)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3个分点各1分]

14. (1)百步九折萦岩峦 (2) 耶娘妻子走相送(3) 俯察品类之盛(4)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5)羁鸟恋旧林 (6)弗学不知其善也(7)               (5分,每小题1分)

15.①写了仰望苍穹的所见所感,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作者理想中的天堂;(2分)②巧妙扣题。(2分)

16.①被无所不在、永无止境的种种欲望挑逗着,并在欲望中挣扎;(2分)

②行色匆匆,却不明白人生的真正目的;(2分)

③陷入世间的纷争与掠夺(追逐荣华富贵),最终陷入无尽的空虚与痛苦。(2分)

17.①是独立自由、富有而瑰丽的精神世界(自由自在);②形式简单,却美丽高洁,;

③有无与伦比的幸福的滋味,④无比和平安宁⑤人们无意兜售自己,却愿意展览一颗赤诚的心;

⑥执著、无怨无悔于平凡的工作;(1点1分,答对其中5点可得6分。)

18.要点:①是一个人心灵的净化过程;(1分)②是一种神圣而高尚的精神升华的过程。 (1分)

联系人生,言之成理即可。(3分)

19、法国确认一家禽养殖场出现H5N1型禽流感。(4分)

20、佛经的全集叫《大藏经》,“藏”是“宝藏”的意思。《大藏经》最早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经”,就是佛经;第二是“律”,就是戒律;第三是“论”,是对佛经的解释。(要口语化,适合“听”。书面语用括号表示的意思必须变成口头的解释。)(5分)

21、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6分)

22.参照2005高考作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