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2014-5-11 0:12:06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⒈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⒉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险  疏  巡  俏  怙恶不

B.亵  案  武  牛  买还珠

C.勇  妖  恕  缭  百折不

D.纽  歌  老  门  心沥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  焕散  神采  掉以轻心  短小精悍

B.决窍  安详  延伸  耳濡目染  恰如其分

C.耽搁  推诿  倾轧  改斜归正  振聋发聩

D.气概  赡养  谄媚  枉费心机  巧夺天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_,在2008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②发言人当即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愿意与台湾当局早日接触,在一个中国的_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

A.计划     基础上      导致           B.规划     前提下      引导

C.规划     前提下      导致           D.计划    基础上      引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C.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在北京一些中央媒体工作的外籍人士注意到,媒体上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也不知道是什么车次?但我一定会去接他,他和我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啊。

   B.松下公司研制的“睡眠屋”将于明年7月正式上市,价格定在300万日元(约合27272美元)左右。

   C.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向市场投放了纪念车型——特锐•激情——同时还展开了“推荐用户可获赠车模”和“装饰件优惠”等活动。

D.“大桥要通车了,我们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

   三星堆的发掘在学术上的又一贡献,是证明了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早年曾经指出:“古蜀国的文化究竟是独立发展的,它的融合中原文化是战国以来的事。”这一看法与考古发现大体吻合。三星堆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器类首推其大量的青铜造像群,包括各式人面像、兽面像、面具和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据研究,这些都是供奉和使用于蜀王宗庙里的重器,在古代东亚绝无仅有,与中原文化的传统明显不同。鱼凫王朝以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也与夏商周三代的九鼎之制不合。这些都说明蜀国的礼制、文化和中原王朝明显不同,而礼制是古代政治共同体最突出的文化表征。正因为如此,直到战国晚期秦灭巴蜀时,蜀仍然被华夏地区视为“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长”为“代表”的意思)也。”而先秦时期戎狄蛮夷与华夏之别,非在人种的差异,惟在文化的不同。看来正是由于这种差异,《蜀王本纪》也说先秦蜀地“人萌椎结左衽(“椎结左衽”为少数民族的发型服饰),不晓文字,未有礼乐。”《蜀王本纪》成书于西汉晚期以后,距公元前316年蜀亡已很久,此条记载应属几百年以后对先秦蜀地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模糊追忆。此种深远的历史记忆,加以古代交通的艰险,遂使李白发出了“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浩叹。

  不过,如以为地理的阻隔遂使蜀文化与中原素无往来,也是误解。姑且不谈甲骨文中关于蜀的有争议的记载,三星堆文物也为我们提供了蜀地与中原及周邻地区间文化因素相互流动的见证。如遗址中出土的陶盉,就应是来自最早大量使用这种陶器的二里头文化。三星堆大量出土的玉璋,也应与二里头有联系。三星堆出土的三脚型炊器,也非本地固有。此外,“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尊罍,器形制即属于中原文化类型,据研究可能是经由长江中游辗转传来。与三星堆近邻的彭县竹瓦街,也两度出土这类窑藏铜器。当然,三星堆文化自有一套代表自身特色的主流器物群,而上述器物大概除极个别外,基本上都是出自本地工匠之手,并且在制造和流传使用过程中逐渐渗入蜀文化的因素而有了变化,但作为外来文化影响的体现,已足以表明,绝对封闭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从《尚书》、《逸周书》、《左传》、《战国策》、《史记》、《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等传世文献可知,蜀地对外的联系,商周时期仅有零星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渐增多,尤其与楚、秦二国地域相接,交往互动,总的说来是受到楚秦强大以后的相继挤压,在战国晚期并于强秦,经秦汉终至融入了华夏,成为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下列不属于蜀地为“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的原因的一项是

A.先秦蜀地“人萌椎结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B.古蜀国对内对外交通的艰险,“不与秦塞通人烟”。

C.供奉和使用于蜀王宗庙里的重器,与中原文化的传统明显不同。

D.鱼凫王朝以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与夏商周三代的九鼎之制不合。

8.下列关于三星堆文物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三星堆出土的陶盉、玉璋、三脚型炊器都应源自中原及周邻地区文化。

B.  三星堆文物提供了蜀地与中原及周邻地区间文化因素相互交流的见证。

C.  三星堆文物证明了一种文化总会受到另一种文化影响,绝对封闭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D.  三星堆文物除极个别外,基本都出自本地工匠之手,并且在制造和流传使用过程中逐渐渗入蜀文化的因素。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证明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只是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之一。

B.古蜀国以青铜造像和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这在古代东亚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C.文中引用顾颉刚先生的话提出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即古蜀国文化是否是独立发展的。

D.古蜀国是受到楚秦强大以后的相继挤压,在战国晚期并于强秦最后经秦汉覆灭的。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中有关于蜀的有争议的记载,可以推断,蜀地早期文明很早就和中原文化相互流动而为中原所了解。

B.蜀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与外地联系,说明它是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C.“祭祀坑”中出土青铜尊罍,彭县竹瓦街也两度出土这类窑藏铜器,这说明竹瓦街文化源自三星堆文化。

D.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陶器来自最早大量使用这种陶器的二里头文化,因此可以说,蜀地与中原很早就有很频繁的商贾往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郡,孙恩寇会稽,东土诸郡皆响应,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方明逃窜遂免。顷,孙恩重会稽,恩购求方明甚急。方明于上虞载母妹奔东阳,流离险厄,屯苦备经,而贞立之操,在约无改。元兴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赏之,即除著作佐郎,补司徒王谧主簿。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时晋陵郡故主簿弘季盛、徐寿之并随在西,固谏:“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且当今民情伪薄,不可以古义相许。”方明不纳,一时遣之。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一人醉不能归,逮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注]请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责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阕,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奸吏蜂起,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一村废业,邑里惊扰。方明深达治体,郡县监司,不得妄出,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年四十七。

(《宋书》)

[注]五官:官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顷之,孙恩重会稽    攻陷

B.以为就死无       怨恨

C.乡村责之        责怪,谴责

D.风俗峻刻,强弱相   欺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桓玄闻赏之

A.而

       去今之墓葬之

  顷,孙恩重没会稽

B.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

       一人犯吏,一村废业

C.则

       于其身也,耻师焉

       一人醉不能归

D.其

       尔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方明胆识过人的一项是

①方明劝邈避之              ②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 

③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       ④方明不纳,一时遣之 

⑤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    ⑥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孙恩作乱时,悬赏捉拿谢方明,谢方明携家人逃亡,途中颠沛流离,备受苦难,但他能坚持自己的操守,毫不动摇。

B.权臣卞范想把女儿嫁给谢方明,派尚书吏部郎王腾前来说合,谢方明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严辞拒绝,此举深得桓玄赏识。

C.谢方明曾经让轻重狱囚都回家过年,弘季盛、徐寿之、五官等人都竭力反对,但谢方明胸有成竹,没有听从他们的劝说。

D.方明为政颇为谨慎,沿袭前人的做法,不轻易改变。但遇到必须更改的,也敢于断然否定,彻底推翻,使之不留痕迹。

卷(共108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四、(18分)

1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2分)

(2) 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3分)

(3) 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3分)

16.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6分)

春夜喜雨

 

杜 甫

周邦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耕人扶耒语林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花外时时落一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欲验春来多少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2分)

  杜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周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春夜喜雨》的艺术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⑶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怀

——解读毕加索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抹而不知疲倦。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女孩》、《老渔民》等杰出的作品——仅此一条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③纵观他—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它们本身即组成—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心底从来都是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卑,欺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但当我们面对—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难道不应该产生—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错,是时代错了。在一个人类正被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⑤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看来—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乐——他与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凉无告。这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境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来说,毕加索是消极的。

  ⑦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他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屈服。我每—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毕加索(1881-1973年)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18.文中说毕加索的作品“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毕加索的作品中有这些“奇迹”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三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一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三自然段说“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力鉴别,只有叹息。

B.第三段中“其中繁星闪烁……更有惊涛骇浪”一句以多种自然现象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毕加索作品多样化的风格和种种复杂的情绪。

C.人类被物化异化,正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时代,而个人的呼号又无回音,这使毕加索心中有着“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D.“自觉与清醒”是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他的“自觉与清醒”表现为借助作品长歌当哭。

E.本文开篇以“惊叹”和“惋惜”总领下文,然后先对应“惊叹”突出毕加索的“伟大”,再对应“惋惜”表现其“屈服”,最后以“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作结。

六、(12分)

22.把下面五句话,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3分)

①任何新的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

②只学而不“习”,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是不牢靠的。

③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和拥有这些知识。

④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

⑤有人不理解“习”的重要性,学得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经常温习的时间,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

答:(只填序号)        

23.把下面四个短句组成一个单句(可增减少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和平”号空间站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2001年3月23日14时“和平”号空间站按指令准确坠落在预定地点。

③这个坠落地点是在新西兰和智利之间的南太平洋无人海域。

④所有坠落程序是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宇航控制中心的指令下完成的。

答:                                       

                                         

24.下面一段文字有多处毛病,阅读后按要求完成文后的题目。(5分)

技术监督部门最近⑴在河南新乡等地查获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在这批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中再次⑷发现了假的“沙宣”洗发露。这些假洗发露是完全仿照⑹中外合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生产⑺的真正的⑻ “沙宣”深层滋润洗发露制造⑼的,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此事件发生后,宝洁公司在媒体上发布消息,呼吁⑽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假的“沙宣”洗发露,务必⑾向当地技监部门或工商部门报告,或直接向宝洁公司报告,一经查实⑿,该公司将惠赠⒀微波炉一台。

(1)必须删除的两处是       ,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

(2)应该简略的一处是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改为       

(3)不得体的两处是: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分别改为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女孩走进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刺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了。小女孩果然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小女孩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那个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快乐的老妇人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爱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利己者,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了索取,他们不择手段。利人者的快乐是付出,把奉献爱心作为自己的快乐。

请以“爱心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题纸

请将1—14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四、(18分)

1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2分)

                                      

                                     

 (2) 昔人虽有其事,或是记籍过言。 (3分)

                                     

                                    

(3) 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 (3分)

                                    

                                     

16.(1)杜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周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答:                                  

                                         

                                   (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⑶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18分)

18.答:                                    

                                    (4分)

19.答:                                    

                                   (4分)

20.答:                                     

                                   (6分)

21.答:       (4分)

六、(12分)

22.答:       (3分)

23.答:                                    

                                    (4分)

24.(1)必须删除的两处是       ,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

(2)应该简略的一处是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改为       

(3)不得体的两处是: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分别改为      。 (5分)

座位号

七、(60分)

文  题               

800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A.逡qūn ,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 ;B.均读dú;C.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枢shū,讴ōu,妪yù,抠kōu,呕ǒu)

2.D(A.焕—涣;B.决—诀;C.斜—邪)

3.C(计划: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一般更多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而且相对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的工作计划。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是以“一个中国”作为“先决条件”。 引导: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导致:引起。日本政府批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有“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这一后果,故用“导致”。)

4.A(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有条不紊: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与“爱干净”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应为“事半功倍”。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5.B(A.主宾关系颠倒,应是“他的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C.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D.缺主语)

6.B(A不是问句,将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C将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D“说”后应为逗号)

7.B(不在同一个论述层次上)

8.D(扩大了范围,原文中有“上述器物”)

9.A(B文中并未说金杖也是东亚地区绝无仅有的;C不是是否的问题,顾颉刚的话是肯定的;D时间错)

10.A(B文中是说它后来融入了华夏,成为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C理由不充分;D不能证明有商贾往来)

11.B ( 遗憾 )

12.A ( A项都是连词,表承接。B项前一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后一个是动词 “去”。C项前一个是连词“就,那么”,后一个是转折连词“却”。D项前一个是代词“其中”,后一个是表命令语气的副词。)

13.B ( ③是弘季盛、徐寿之的观点,⑥表现谢方明为政谨慎 )

14.A (B项“严辞拒绝”错。C项五官没有竭力反对,也没有劝说。D项遇到必须改的不留痕迹地逐渐改变。)

15.(1) 谢方明劝谢邈避让贼寇,谢邈不听,贼寇到后谢邈被杀害。(“不听”“被害”前必须补出主语“谢邈”,1分;其余1分。)

  (2) 古人虽也有(放囚回家过年)那样的事,或许这是记载夸大其辞。(“记籍”1分;“过言”1分;其余1分。)

  (3) 于是最终没有逃走的囚犯,远近的人都感叹佩服他。(“焉”翻译成兼词或助词皆可)(“竟”1分;“远近”1分;其余1分。)

16.(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2分)

(2)①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4分)

17.(4分)

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8.毕加索的心底从来都在怀疑自己的意义、创造和人生道路;他的创作有无数次激变,他坚持不断地探求。(4分,每个要点2分)

19.艺术家的悲剧:创造了一大堆亘古未见的斑驳灿烂的作品,而受众没有能力去鉴别;受众的悲剧:面对艺术家内容庞杂的作品无能力去鉴别。(4分,每个要点2分)

20.①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或“有着漫长的创造的历史”);②其作品内容和风格多种多样,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③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6分,每个要点2分)

21.AE(A.“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的原因是其内容和风格多种多样,而不是“我们没有能力鉴别”。E.文章不是先表现“伟大”再表现“屈服”,两方面内容是结合在一起阐述的。) (4分)

22.①③④⑤②(3分)

23.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和平”号空间站,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宇航控制中心的指令下,于2001年3月23日14时,准确地坠落在预定的新西兰和智利之间的南太平洋无人海域。(4分)

24.(5分)

(1)应该删除的两处是 (3)或(4)  ,    (8)  (只填划线处的序号)。

(2)应该简略的一处是(2)(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改为  其中   

(3)不得体的两处是:(11)(13)(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分别改为 务请、馈赠 

25.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切入分为45分)